2016師德作風感言
教師是知識的化身,是智慧的靈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學子們人生可靠的引路人。下面是中國人才網整理提供的師德感言,歡迎閱讀參考!
篇一:師德感言
近期,一則新聞引起人們熱議,館陶縣一中趙鵬因不堪壓力自殺身亡,惋惜之余,反觀自己的教師生活,雖有不如意處,無奈,但總的是快樂和享受。
從我踏上講臺的那天起,就覺得與教師的職業結下了不解之緣。請別鄙薄自己的職業,別嫌這一方天地太狹小,它可是一個宏大的世界,是一片可以任你自由翱翔的藍天,一首需要你用熱情去唱響的歌,一篇值得你用生命去揮寫的文章。
課堂是學科教學的主要陣地,是教師點燃生命的平臺。在這里,我們傾注心血,默默耕耘,書寫青春,實現著人生的價值與夢想,展現著生命的全部意義。這何嘗不是一種快樂、一種幸福!
課堂是教師與學生共同的舞臺。課堂教學是生命與生命的對接,是心靈與心靈的溝通,是有感情的交流,是有溫度的對話。當你用知識和智慧啟開學生心靈大門的時候,看到的是一雙雙水靈靈的眼睛,一朵朵像花兒一樣美麗的笑臉。如同糧農面對著長勢喜人豐收在望的莊稼,如同果農面對著碩果累累壓滿枝頭的果園,這怎能不是一種慰藉、一種享受!
課堂上有太多可以讓老師感到快樂的東西。一個有效的設計會讓你愉悅,一個意外的收獲會讓你愉悅,今天的氛圍特別濃郁會讓你愉悅,預計中的某個教學難點迎刃而解會讓你愉悅,一雙從未舉起過的小手今天第一次舉起會讓你愉悅,一個從來沒有讓你注意的學生今天突然有了一段精彩的表現會讓你愉悅……“送人玫瑰,手留余香。”這就是教師精神上的富有。
課堂教學的魅力在于它給教師留下了無限的創造空間,教學目標的定位,教學內容的把握,學習興趣的激發,課堂氛圍的營造,問題的提出,知識的呈現,學習活動的組織以及教學過程中進行點撥。
幸福是一種感覺,快樂是一種心境。欣賞美景、享受課堂需要有良好的心態。沒有好的心態,你看到的就不是風景,感到的就只有精神的負累。要是把工作當作是一個包袱,你就會感到痛苦與不爽;只有把它當作是生命的需要,當作是一種生活的狀態,你才會感到幸福與快樂。勤勤懇懇是一天,渾渾噩噩也是一天;愁眉苦臉是一天,快快樂樂也是一天;必做的事情你愿意也得做,不愿意做也得去完成,與其在疙疙瘩瘩、別別扭扭中進行,還不如爽爽快快、開開心心去面對。別讓煩惱羈絆了自己,別把自己裝進精神的牢籠。如果每天都糾纏在那些不愉快的事情中,生命將會磨損得更加厲害,我們就會在精神的憋屈中老去,而且只會老得更快。
篇二:師德感言
我做為一名教師,最近通過師德修養的學習,感觸頗深,我在學習后認為,教師作為社會的一分子,其師德內涵必然融匯于整個社會公德之中;而教師的特殊職業與地位,則決定著師德必然對整個社會公德產生極大影響。教師的師德決定了教師的素質,教師的素質又決定了教育的質量,因而師德建設是教師隊伍建設的核心。
我在工作中能夠以身作則、嚴謹治學、樂于奉獻、為人師表。一個不熱愛教育事業的教師,決不會做到愛崗敬業;一個僅僅將教書看成是一種謀生手段的教師,決不會成為一名好教師,更談不上有高尚的師德。
誠然,教師的職業是平凡的,教師的生活也是清苦的,但是只要有著對教育事業深深的熱愛,認識到自己所從事的事業對民族和未來是一種不可推卸的責任,就會以教書育人為崇高的職責,并從中享受到人生的樂趣。就會在平凡的教學工作中勤奮求實,兢兢業業,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完善自我,在實踐中實現自身的價值,實現人格的升華,具有高尚的師德修養,從而適應時代的要求,完成教書育人的重任。
熱愛學生是教師的美德,是教育教學的前提。愛是教育的基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熱愛學生就是要尊重學生,愛護學生,信任學生。只有尊重學生,愛護學生,信任學生,才能建立一種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教育才富有實效,才能培養出人格健全的學生。書中還說:師愛是教育的靈魂,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師愛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計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沒有血緣關系的愛,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圣。“嚴在該嚴處,愛在細微處。”
只有熱愛學生的'教師,才能真正理解這句話的內涵,并努力去實踐。具備了這樣的師愛,就一定會在教學實踐中滿腔熱忱,真正與學生交流、交心,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把學生有力地吸引到教學過程中來,才能親其師、信其道,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實現教育的目標。同時,在這愛的交流互動中,教師的師德修養也會得到提升。
篇三:師德感言
鄧小平同志說:“一個學校能否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的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教育的目標是“德才并重,以德為主”。具體的歸位,就是依靠自己良好的職業道德去影響每一位學生。要說何為良好的職業道德,在我看來,道德的好壞并無嚴格的法律依據,它隨人們的思想觀念體現于非正式的輿論之中。所謂的明善惡、秉正義、知榮辱等都是人們意象中的代名詞。所以我說,道德立于心、工作成于手。作為一名教師就應該現身說法、以身示范,培養自己良好的師德,在師德中體現自我價值,實現良好的教育目的。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良好的職業道德是教師職業活動最基本的要求,教師是學生增長知識和思想進步的導師。教師隊伍師德師風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素質教育的順利實施,直接關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直接關系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宏偉目標的實現,直接關系到祖國的未來。首先,要求教師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熱愛教育事業。社會主義的教育事業是人民的教育事業,是真正的天底下最光輝的事業。每位教師都應當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甘愿為人民的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聰明才智。在實際工作中,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不圖名利、甘做蠶燭,在崗位上發出光和熱。再則,要求教師熱愛學生。“愛生如愛子”是師德的一個重要體現。只有熱愛學生,才能去關心他們的成長,才能去教書育人,才能尊重學生人格、引導學生成才。在一本書刊上,我看到這樣一則報道:一節自習課上,一名教師因輔導學生練習,故托堂幾分鐘。這時,外面起了雨,某學生講臺放了一張條:“你耽誤了我們放學時間”。教師見后,并無不滿,而是公開向學生道歉,并把自己的傘、雨衣送給同學們。教師的素質體現在生活中的點滴上,如上述教師無愛生之心,恐怕很難讓學生敬服、理解,以至于對以后的上課狀態、心理反應和師生溝通都會產生負面影響。其次,師德的另一體現是具有崇高的奉獻精神。教師的工作責任重大而又極其艱辛。之所以說責任重大,是由于教師肩負著培育下一代接班人的責任。抽象地說,社會的未來掌握在教師的手中,之所以說艱苦,是由于教師工作條件艱苦,特別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教師的社會地位、物質待遇較低,甚至處于相對清貧的地位。在此情況下,教師應當以社會責任為己任,無私奉獻,否則,如果以待遇對待工作,那么,就可能在知識傳授、教書育人中,難當社會重任。
另外,師德最外在的體現: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教師在教書育人中,除了言傳,更要身教,用自己的示范行為來教育學生,這就是為人師表。為人師表在一定角度上看,主要是強調教師要言行一致。要求學生學習的知識自己應當精通;要求學生崇尚的行為,自己應當行之;要求學生反對的行為,自己應當堅決杜絕。正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否則,“雖令不從。”所以,每一位教師都應從自身做起,真正為學生樹立一個模范的榜樣,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上述幾點是每一名教師都應該具有的,也是最基本的行為品質。有人說:“如果一個教師把熱愛教育和熱愛學生結合起來,他就是一個完美的教師。”反過來說,如果我們只知道教書而不知道育人,那么,只能稱其為“教書匠”,所謂“人類靈魂工程師”也是空有其名。由此看來,“德”是賦予人靈魂的基石。道德的培養和提高,不管是對教師自身還是對學生都是尤為重要的。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規律,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工作,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要通過自己的表率、模范作用去感染每一個學生,教育每一個學生。明清之際的思想家孫奇逄曾說過,教人讀書,首先要使受教育者“為端人,為正士,在家則家重,在國則國重,所謂添一個喪元氣進士,不如添一個守本分平民”。這無疑也提示了我們: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還要教會學生學會做人。所以在教學和生活中,要特別強調教師不僅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勵、自強,還要做到以身作則,言行一致。只有這樣才能“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此外,教師既要善于汲取民族精華并賦予時代精神,還要善于吸收古今中外的先進經驗和優秀文化,做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教育學生敢于思考,勇于創新,既提高人文素養,又打好科技素質基礎。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職業。試想一下,我們每個人,誰沒有受過恩師的指點?在我們無助的時候,是老師向我們伸出了溫暖的雙手;在我們成功的背后,是老師在為我們默默地耕耘;在我們迷茫的時候,是老師一次又一次的為我們指出前進的方向。
【2016師德作風感言】相關文章:
教師師德感言范文02-22
師德學習感言范文02-21
師德感言范文7篇01-21
愛讓我堅持的師德感言范文04-20
師德教育活動大討論學習心得感言范文02-16
思想作風自查報告04-19
2021年企業作風的口號40條06-17
開展作風建設自查報告范文04-29
作風建設自查報告的范文04-01
關于作風建設的自查報告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