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家長會家長發言稿
開放性辦學,促進家校溝通,拉近家校距離,讓孩子能夠更好、更健康快樂的生活和學習。如下是中國人才網給大家整理的小學二年級家長會家長發言稿,希望對大家有所作用。
小學二年級家長會家長發言稿篇【一】
各位家長朋友
大家下午好!我是潘云海老師,分管學校安全和德育工作,同時也是我們二年級的行政蹲點。很高興今天能把大家請到學校,召開此次家長會,今天我們開會的目的主要是就孩子的教育、學習等方面的問題一起進行探討和交流,讓我們學校老師和家長形成教育的合力,更好的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今天主要給大家交流三個方面:
一是要關注孩子的全面成長,二是要加強安全方面的要管理,三是講家校配合,形成育人合力。
一、關注孩子的全面成長
1、孩子的全面成長是家長的責任,也是學校的使命。首先,我也是一名二年級學生的家長,平時在孩子的習慣培養、學習、課外才藝等方面忙的不亦樂乎。盡管這樣,仍然是為人父母的責任心驅使著我全力的付出。學生的全面成長就是素質教育,素質教育就是要培養適應社會的核心素養,培養孩子一生發展的必備技能。我們現在很多家長往往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忽略了很多必要的東西:身體素質、情感表達、控制力、文明素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等等。我想;作為父母有培養孩子全面成長的責任,作為孩子我們也應該從小培養他的責任心;“比如認真學習是他的責任,能保持衣物的整潔是他的責任,愛護教室衛生是她的責任”等等。正如我們學校的辦學理念“仁愛心 責任心 心心相印”,我們學校就是要從小培養孩子做仁愛之人,擁有責任之心。
2、目前我們大邑教育也在重點關注一些教育工作,提出了大邑教育“1511”發展規劃,提出了大邑教育“十大品牌”,“素質教育+”理念以及培養學生“十個好習慣”等系列舉措。 應該說我們二年級的家長都是比較年輕的,文化知識水平高,見多識廣,都是比較懂教育的家長,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更多的是想讓孩子有一個好習慣、有較強的綜合素養。現代社會的競爭靠什么,靠的就是習慣和綜合素養,特別是縣教育局提出的培養孩子擁有“十個好習慣”:
“每天鍛煉一小時; 學習認真有計劃; 干干凈凈每一天; 節約資源不浪費; 自己事情自己做; 家務勞動主動做; 文明禮儀待他人; 說了就要努力做; 按照規則來行動;對待別人要寬容。”以上這些都是從小事、細節做起,逐步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身心兩健。
大家知道素質教育是現代教育一個永恒的話題,大邑教育提出了“素質教育+”理念,目的就是通過各種活動培養孩子有健康身心、有實踐能力、有社會責任、有審美情趣、有創新精神。其實子龍街小學就在一直做這方面的工作,目的也是通過我們德育活動,校本課程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給學習提供展示自己的平臺,提供各種才藝興趣的學習機會,提供拓展學生視野的實踐活動。
3、素質教育是學校自2007年以來學校一直努力的方向。近幾年來;我們學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比如4月份即將進行的四月的子龍文化藝術節、六月的六一親子活動、11月體育節、讀書節,12月的合唱比賽等等,通過這些活動可以看到參加活動的孩子展示出的天真、無畏、自信的氣質。
在近2年來,學校利用各種資源、提供人力、財力、物力,在每周三下午開展了校本課程活動。我們請到了校外一些老師、有藝術專業特長的志愿者、學校部分特長教師。給同學們專門開設了包括足球、吉他、書法、健美操、跆拳道、科創、手工、景泰藍等等的校本課程活動。應該說,每周三下午是孩子們最期待的時候,這些活動也是受到專家、部分家長的一致好評和大力支持。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盡管學校校內提供了豐富的課程和活動,我們還想帶孩子們出去走一走,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增長孩子的見識。去年12月,教育局出臺了學生旅行研學的實施意見,明確了小學階段4-6年級可以組織孩子參加社會實踐,提高學生的社會視野。學校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相關要求制定了以科技、文化、畢業旅行為主題的子龍街小學社會實踐方案。
4、當然,在實施這些素質教育活動的過程中,也面臨一些困境,(1)比如部分家長的觀念還比較陳舊,不愿意孩子除學習外花較多的時間。(2)家長在孩子參與這些活動的支持不夠,比如時間、財力支持。(3)師資力量不夠,比如目前校內教師資源比較缺乏,今后還希望有專長的家長到校開展一些校本課程活動。
二、做好安全教育和管理
俗話說,安全重于泰山。我們常常在各種新聞媒體上看到一些關于孩子的安全實踐,這些都是我們每個家庭不能承受的痛。為了避免這些事故的發生,我們希望更為家長做好以下方面的安全工作:
一是做好防溺水的教育:
1.教育您的孩子不要玩水,更不要在沒有家長監護陪同的情況下去游泳,特別是在學生上學、放學的路上,雙休日、假日、暑假等脫離學校和老師監管的時間里,做好您對孩子安全監護,保證您孩子的安全。
2.教育他們掌握必要的自我保護、自護自救方法。如果發現有人溺水,不要貿然施救,而要迅速就近呼救,請有救護能力的'人來進行救護,或打 110 、 120 等求助電話,積極、及時地向有關部門求助。
二是交通安全教育:
1、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規則,確保人身安全。在上學、放學路上一定要靠右邊走人行道,人多、車輛多的地方要停下來觀察安全后才通行,不搶紅燈,確保安全。
2、橫穿馬路要走人行道,一定要左右看清,觀察沒有危險時,才能通過。特別是在校門口下車后,嚴禁突然橫穿馬路。
3、嚴禁在馬路上追鬧戲笑,忘記了安全。
4、小學生嚴禁騎自行車上公路。
5、家長一定不能酒后駕車。
三是衛生方面教育:
1、各位家長要教給子女常見的個人衛生常識以及常見傳染病如流感、腮腺炎、麻疹、手足口病、結核病等癥狀及預防知識;要教育孩子不吃不衛生、超過保質期的腐爛變質的食品,不到無證攤販處買食品,不買無商標或無出廠日期、無生產單位,無保質期等標識不完整的的食品和其他定型包裝食品。不喝未經消毒、燒煮過的水(包括自來水),不喝存放時間過長的、過時的純凈水。
2、如果是確證了是傳染病的。愈后,須出示醫院康復證明方能回班就讀。
四是注意消防安全,預防火災發生。
五是及時完成安全教育平臺。
六是做好特殊體質孩子的管理,不隱瞞孩子的情況,且應及時向班主任老師上報。
三、家校配合,形成育人合力
教育是一項持久的工程,需要我們的老師、家長持之以恒的支持和付出,必須要形成教育的合力,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為我也是一名家長,所以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供大家參考。
一是基于老師與家長的目標都是一樣的,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長。所以希望大家關注學校微智平臺、公眾號、告家長書等。積極溝通,在教育理念上形成共識,如什么樣的孩子才能適應未來,那些事孩子必須的,小學生應該掌握那些技能等等。
二是有效益、有情感得表達訴求,防止師生、家校產生一些誤會。 可以通過電話、家委會等形式及時交流。
三是積極參與學校的各項活動。是作為孩子的榜樣,也是體會教師的難處,增加與孩子、老師、學校之間的了解。也是參與學校管理的需要,更是見證孩子的成長。想一想多年后,翻出您到校參與活動的照片,校根據情況可以到學校開展一些家長講堂等活動,。我們也希望今后需要家長支持配合的時候,能得到你們熱情的回應,比如到校品餐、參加親子活動等等。
各位家長,今天我們走到這里都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希望今后我們仍然攜手同行,共促孩子的健康成長。非常感謝大家百忙之中到校開會,謝謝大家!
小學二年級家長會家長發言稿篇【二】
尊敬的老師、家長:大家好!
我是xxx的媽媽,受嚴老師的委托,今天借學校家長會的機會,與大家共同交流切磋教育孩子的經驗和體會。孩子是我們的希望,在座的各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有出息,我也一樣……在小孩上小學前,我和所有做父母一樣,以自己特有的細心和耐心教育自己的孩子,但孩子小學后,我的心里是忐忑不安的,我擔心我的孩子也和有些學生一樣厭學,怕她學習不好、上課不聽講、作業不認真,不能和同學友好相處等等。帶著這個疑問,我翻閱了許多有關教育的書籍,請教了許多的朋友,發現對我們孩子影響最大的問題有兩個:一是家庭,二是孩子的習慣。今天我就圍繞這兩個問題,說說我們應當如何當好家長。
首先是家庭。為什么說對孩子影響最大是家庭呢?我曾看到美國一位學者寫的書,他講:他花了二十年時間,對一萬名在校小學三年級的學生進行跟蹤調查,結果發現,凡是家庭對教育比較重視的孩子,二十年后都成為社會上有用的人,特別是那些父母非常重視的孩子更為出色。最后他有通過大量的調查,發現一個人的成功與否,作為家長的我們應承擔98%的責任,他說學校教育和社會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只有2%,我對這結論表示的懷疑,但不管結論正確與否,至少他提醒我們家庭對孩子教育的何等重要。我想大家都有過這樣的感受,當我們對孩子嚴格要求時,雖說孩子有這樣那樣的毛病。但孩子很多方面還是會朝著我們設想的方向前進,但只要我們一沒空監管,特別是時間一長,孩子就問題來了……所以作為家長我們要切實地負起責任來,那我們又應該怎樣去重視呢?
我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1、經營好我們的家,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這所學校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孩子,因此我們要給孩子營造一個溫馨、和諧幸福的家。有為老師曾對一、二、三年級的小朋友進行過一項調查,問孩子們最不喜歡爸爸媽媽的是什么。我們都知道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你們知道結果是哪幾項名列前茅嗎?那就是父母親吵架、打麻將、整天上網聊天,玩游戲或看電視,所以我們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形象,為孩子建設好自己的'家。
2、把你的愛送給孩子。每一個人都希望得到掌聲,受到表揚,尤其是孩子。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發展、思維、興趣、愛好、才能、天賦、傾向,就談不上教育。”每一個孩子都有成為一個好孩子的欲望,家庭教育就應該讓孩子找到“我是好孩子”的感覺。這就要求我們要學會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特別是任性、好動的孩子,我們要對孩子的缺點多一些寬容與賞識,多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他們,幫助孩子分析落后的原因,提出應對的策略,相信你一定會發現孩子變地越來越好,越來越可愛了。當孩子獲得成功時,把你的擁抱、鼓勵送給孩子,那將是對他最好的獎勵。當孩子遇到挫折時,送給孩子一個擁抱,將是對他最好的鼓勵。把你的愛撫毫不吝嗇地送給孩子,無需太多的言語,孩子會覺得享受到了無盡的愛與關心,那會是他生活和學習的最大動力。
3、把你的信任送給孩子。我們的孩子其實都很聰明能干的。我們要學會根據孩子的年齡,讓他們適當參與我們的工作學習生活中來,他們會對我們有所幫助,并分擔我們的工作。因為所的孩子都喜歡與大人接近,并做大人的“事情”。讓他參與無疑是對他最大的信任。他會做得比其他任何一件事情都認真。同時讓他們在“工作”感受到長輩們的艱辛,讓他們學會感恩,何樂而不為了?
4、把時間送給孩子。當學校老師找我們時,我們常常這樣說:我有管,經常問他有沒有作業做完沒有,他都說做完了,問他課文會讀會背了,怎么會這樣呢?真是氣死了。其實實這樣做,我認為純粹是在擺形式,一點用處也沒有。你為什么不坐下來,花幾分鐘時間和孩子聊一聊今天學了那些新本領呢?你也當當學生,告訴孩子,哎,這媽媽或(爸爸)都不懂,請孩子教教你呢?特別是在學習上需要加倍努力的同學,這些家長更要多抽出時間來經常與孩子交流,作為家長,我們不能只關注孩子學習的結果,更重要的是關注孩子的學習過程,過程重于結果才是正確的。孩子是我們的未來,孩子的學習應該說是很重要的事,我們家長不能只顧掙錢把孩子的教育耽誤了,如果說錢沒有,以后還有機會掙。但孩子的學習教育忽略了,將成為終身的遺憾。特別是這個時代,人的文化水平越來越高,如果孩子成績趕不上。現在還在小學,失去了學習興趣,家長管一管,問一問,還有機會補救,要是到了中學,特別是高中,那可真的來不及了。想想看因為我們家長面對的是一個,而老師面對是四五十個,只要我們家長耐心根據自己孩子問題采取有效的方法進行幫教,并做到持之以恒,相信一定會取得令人滿意的收獲。
5、做學習型父母,言傳身教,做孩子的榜樣。身教重于言教。由于孩子的學習模仿性極強,因此,父母要學習,才能教好孩子。當你一以自己為榜樣,把你的時間、你的關愛、你的信任當做禮物送給孩子時,你將會是一位成功的家長。
其次,是習慣。給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行為養成習慣,習慣決定品質,品質決定命運,能否把我們孩子最終培養成才,起決定作用的是孩子的非智力因素,而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習慣。”葉圣陶先生曾語重心長地說:“好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受用;壞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吃虧,想改也不容易了。”
因此作為家長我們要給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1、是讓孩子自己整理學習用品的習慣,培養自理能力。
2、培養時間觀念,讓孩子學會合理安排時間的習慣。例如這學期一開學,我的孩子就和我說:“媽媽,今年我每天要早起十分鐘了”。我問為什么,他告訴我說,因為今年的教室在六樓,要多花一些時間,要不會遲到。
3、訂計劃的習慣。凡事預則利、不預則廢。許多孩子的毛病都出在計劃性不強,讓人家推著走,而優秀的孩子長處就在于明白自己想要干什么。所以,我們就要培養孩子定計劃的習慣。
4、培養孩子遵守紀律,認真傾聽講的習慣。因為上課認真聽是學習質量的保證,有人這樣說過:上課認真聽一分鐘,課后少化半小時功。當然要孩子遵守紀律,認真傾聽講的習慣,首先家里就要注意了,比如說讓孩子認真傾聽你說話,認真做一件事情等。
5、培養孩子大事做不來,小事趕快做的習慣。這也是非常要緊的一個習慣。及時完成作業的保證這也是非常要緊的一個習慣。老師抓學生習慣基本就這么抓。尖子學生做尖子的事,后進學生別盲目攀比。大的目標夠不到,趕快定小的目標。難題做不了,挑適合你的容易做的題去做。人生最可怕的就是大事做不來,小事不肯做,高不能成,低不肯就,上得去、下不來,富得起、窮不起。所以要讓我們的孩子永不言敗。
當然,要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還很多,很多,相信各位家長比我心里還清楚,就讓為了孩子,切實地承當起自己的責任,和學校的老師們,一起為共同的目標而努力吧!謝謝!
【小學二年級家長會家長發言稿】相關文章:
小學二年級家長會發言稿(家長篇)09-25
家長會家長感言07-04
最新小學家長會主題標語06-27
小學家長會邀請函07-20
小學家長會心得15篇06-28
小學二年級家長會發言稿06-26
家長會后的心得05-17
家長會的心得05-25
家長會上發言07-29
家長會發言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