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年會發言稿
又是一年快要過去了,企業在年終都會舉辦公司年會對公司一年的工作做出一個總結,領導自然也是要發言的。下面是CN人才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叫xx。我是來自xx企業的代表。能夠這樣“零距離、面對面”的聆聽各位領導的指示,學習各位企業界前輩和精英們的寶貴經驗,這對我來說還是破天荒的“第一次”,我很榮幸也很感動。我們這能夠參加今天的座談會,這本身就是一個發展的契機,一種鞭策和激勵。
我們“時代置業”始終是用新奇眼光觀察世界的學生,我將把這次會議的精神和經驗,領導們的指導和關懷帶回武陵山區、帶回恩施,帶回利川,為推動武陵山區的發展,為恩施民營經濟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下面,我結合我們時代置業公司自身發展,就加快轉變民營企業發展方式,給大家作一個簡短的匯報,請批評指正。
一、時代置業公司轉變發展方式的成效和體會
時代置業發展公司從1996年誕生之初的兩間裝潢小門面,發展成為今天總資產近5億元的民營企業。這主要得益于改革開放的好政策,得益于“一主三化”的縣域經濟發展方略,也得益于我們不斷加快轉變發展方式。
回顧企業這15年的發展歷程,我深切感受到加快轉變民營企業發展方式,是企業的求生之本,發展之源。從單一的'地產開發模式向復合型開發道路轉變,是我們時代置業公司夠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企業年產值都在億元以上,其累計開發量目前已超過100萬平方米。公司先后被授予“全國重合同守信用企業”,中國房地產協會授予“全國房地產誠信企業”,“湖北省優秀民營企業”,恩施州房地產開發綜合實力五強企業”等榮譽稱號。
我以為,對于我們相對落后地區的民營企業來說,轉變發展方式,不是空話、大話,不是紙上談兵,不是高深的理論,而是一種觀念的轉變,文化的積淀,經營模式的轉變。為
二、民營企業現狀有喜有憂
當前武陵山區民營企業的發展成績顯著,經過改革和發展,民營經濟克服了基礎薄弱和先天不足等劣勢,已成為地方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成為經濟中最為活躍的經濟增長點。
二是內部機制上,許多民營企業都選擇了家長式管理模式,經營者既是資產所有者,也是資產經營者。當企業具備一定規模,家長式管理由于決策層和執行層界限模糊,缺乏“糾偏”機制。民營企業的局限性、隨意性往往易導致企業經營決策失誤。
三是結構上,民營企業規模普遍偏小,競爭力弱,企業內部結構不合理,多采用單一治理結構模式,多數企業未能從單一模式向復合模式發展轉變,導致行業生產的無序性及資源的浪費,效率低下,經營風險較高。加之,企業之間行成一些條塊分割,產權不清,行業結構不合理,產業升級困難,資源參差不齊且相對分散,難以實現合理分配,無法實現節能、高效、可持續發展。缺乏統一合作機制,競爭行為占主導,不能抱團發展和面對危機。
四是政策上,雖然國家對民營企業出臺了很多方向性的支持政策,特別是“新36條”的出臺,給民營企業發展提供了信心。但在實際落實中,很多政策因為缺乏細化和可操作性,讓企業感覺始終隔著一層玻璃,能看得到政策落實后的美好前景卻進不去。在市場競爭中,民營企業在一些領域受到限制,與國有企業處于不平等的競爭位置,造成在競爭中想發展卻被彈出來。
五是文化上,湖北省尚未形成良好的民企發展的文化氛圍,尚未充分發揮輿-論引導作用,通過新聞媒體和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等多種形式,及時宣傳湖北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的舉措和效果,難以提升湖北的特色產業、骨干企業、重點項目和名牌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鄂西是國之瑰寶——楚文化的發源地,湖北又是整個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歷史優久,影響深遠。但政府和企業都尚未充分利用這深厚的文化底蘊,讓它溶入企業,打造出強有力的企業文化,形成文化大企業、文化大地區乃至文化大剩
三、對xx企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建議
(一)健全武陵經濟文化旅游圈區域內的互動機制,在恩施州新一輪區域經濟發展中搶占民營經濟發展先機。
今年省委在恩施啟動了“武陵山區少數民族經濟社會發展實驗區”建設,恩施有望成為武陵山區區域性-交通樞紐和成渝漢滬交通主軸重要節點城市。
當然,一個成熟的企業,置身于市場需求,服務于經濟發展,涉及面廣,政策性強,更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項目建設以來,市、區兩級黨委、政府領導和部門都給予了很多的關心和支持,多位領導百忙中親臨園區點評、指導,幫助研究、制定有關政策,借此機會,我們也表示衷心的感謝!希望各位領導一如既往的支持我們,指導、幫助我們早日把項目做大做強,盡早發揮其經濟和社會效益。
【12月年會發言稿】相關文章:
年會老板發言稿02-12
公司年會領導發言稿05-27
公司年會發言稿05-27
教師年會發言稿04-29
商會年會發言稿04-17
關于年會發言稿04-01
年會家屬代表發言稿02-10
企業年會發言稿12-22
銷售年會發言稿12-11
年會董事長發言稿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