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6關于弘揚國學經(jīng)典,品味中華文化發(fā)言稿
國學文化,是中華民族的魂,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傳承。如下是中國人才網(wǎng)給大家整理的弘揚國學經(jīng)典,品味中華文化發(fā)言稿范文,希望對大家的寫作有所參考作用。
篇一:弘揚國學經(jīng)典,品味中華文化發(fā)言稿
敬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今天我發(fā)言的題目是"伴我成長——國學經(jīng)典”
我從來不知道,在我牙牙學語時,媽媽教會的第一首古詩就是漢語言的精華;我也不知道,獨自玩耍時,媽媽播放的碟片就是民族文化的瑰寶,我更不知道易學好記的百家姓原來也出自于中華的傳統(tǒng)文化。后來,在老師那里,在課外書里,在電視里,讓我明白,媽媽,為什么在我懵懂的世界里便播下文明的種子;老師, 為什么在我學習的路上讓我們又誦讀又實踐。 這些言簡意豐,言少意深的文字深深地影響著我。
我從小喜歡誦讀經(jīng)典,我和其他同齡的孩子便有了幾分不同,老師們都夸獎我是最懂禮貌、最善良的好孩子。當同學們在下課盡情嬉戲的時候,我會捧著一本散發(fā)油墨香的書靜靜的讀著;當他們因為一件小事而爭得面紅耳赤時,我會笑著去勸慰他們;當他們因為我游戲做得不好而埋怨斥責我時,我會一笑置之;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當他們有了困難而需要幫助時,我會挺身而出,毫不猶豫。因為我不會忘記: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的點睛之筆。當村里的孩子們守在熒屏前時,我會神游于故事中 的精彩世界,當天色已晚,月光朦朧時,我還不忘手捧一本《增廣賢文》漸漸沉入夢鄉(xiāng)。 因為喜歡讀書,在無意中我的積累量多了起來。精彩紛層的語文課堂,總是我施展才華的好地方。不得不令其他同學瞠目結舌。老師提問“花有重開日”的下一句時,我會脫口而出“人無再少年” ,他們哪里知道,在課余時間,我早已把《弟子規(guī)》《三字經(jīng)》《增廣賢文》《百家姓》等當成了我最好的伙伴! ”
是的,與經(jīng)典為友,伴幸福同行,經(jīng)典是我成長的道路上最好的朋友。讓我們一起背誦經(jīng)典詩文,讓經(jīng)典詩文彌漫實驗二校,飄逸到雅正校園吧!
篇二:弘揚國學經(jīng)典,品味中華文化發(fā)言稿
敬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朱熹在《觀書有感》中寫道:“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首詩意思是: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被打開,清澈明凈,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一起映入水塘,不停地閃耀晃動。要問為何那方塘的水會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頭為它源源不斷地輸送活水。這首詩的寓意是:要想思想清明澄澈,就要不斷讀書,充實自己。
歷史像一條流淌不息的河流,請大家跟隨我沿著歷史文化的長河,作一次美的巡禮。
先秦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源頭,《詩經(jīng)》是現(xiàn)實主義詩歌的源頭。“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惜別之情,溢于言表,悲傷之意,融于景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 ,在水一方。”思念之意,深邃悠遠。“投之以木桃,報之以瓊瑤。”禮尚往來,溫文爾雅。《楚辭》是浪漫主義詩歌的源頭。“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掩面痛哭,為國為民;“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路雖漫長,執(zhí)著追求;“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歷經(jīng)挫折,永不后悔。
春秋戰(zhàn)國,狼煙四起,一些有志之士為了國家的安定,為了百姓的幸福,紛紛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張,形成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道家主張無為而治,儒家主張仁者愛人,墨家主張兼愛非攻,法家主張法治。這些思想猶如一粒粒的明珠,至今依然閃爍著動人的光芒。
“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魏晉名士,浩如繁星。曹操高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他告訴我們,只要想努力,什么時候都不算遲。曹植才高八斗,七步成詩,呼喚手足深情的回歸。嵇康玉樹臨風,性情率真,為了反對司馬氏專權,他洋洋灑灑地寫下了《與山巨源絕交書》,但在臨刑前,卻將兒子托付給山濤,從容微笑,彈奏一曲《廣陵散》含笑九泉。山濤將嵇康的兒子視如己出。陶淵明不愿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于是辭官歸隱,體驗“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躬耕生活,享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怡然自得。
時光流轉到唐代,王楊盧駱一改六朝奢靡的文風,以我手寫我心,為詩歌的繁榮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王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可謂詩中有畫,孟浩然的“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顯得親切溫和。岑參“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道出邊塞奇特景致,高適的“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寫出了對董庭蘭的寬慰與勸勉,王昌齡的“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寫出了將士保家衛(wèi)國的決心。
《春江花月夜》被聞一多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水天一色,潔凈唯美。“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人生永恒,自然亦永恒,將哲理不留痕跡地融入美景之中,怎不令人拍案叫絕!
李白杜甫是盛唐最璀璨的兩顆明星,余光中在《尋李白》中寫道:“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讀李白詩,可以讀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清新飄逸,可以讀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自我與率真。讀杜甫詩,可以讀出“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偉大理想,也能讀出“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的幽愁憂思。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軾以傲然的姿態(tài)永遠站立,他歷經(jīng)磨難,卻說“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辛棄疾矢志報國,“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但“可憐白發(fā)生!”陸游是他的知己,“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蘇軾辛棄疾豪放,柳永卻決心將婉約進行到底,“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意境凄美;李清照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連用十四疊詞,古今第一。
明清時期,小說崛起。《三國演義》,演三國群雄,逐鹿中原,各為其主。《西游記》,記師徒四人,西天取經(jīng),修得正果。《水滸傳》,傳梁山好漢,殺富濟貧,梁山聚義。《紅樓夢》,夢木石前緣,荒唐辛酸,金陵魂散。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同學們,我們只有不斷讀書,才能達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人生境界。我們的祖先早已把我們的一切,烙上中國印,希望你我他驕傲地帶上這個印記,欣然前行。
篇三:弘揚國學經(jīng)典,品味中華文化發(fā)言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傳承國學經(jīng)典》 “論語者,二十篇;群弟子,記善言……”聽,這是我們杜橋小學的學生在誦讀。
這稚嫩的童音,讓我的思緒飛揚。不知不覺中,我跨越時空,走進了兩千多年前 孔子生活的春秋時代,去聆聽他的諄諄教誨、去感受他的人生智慧,去追尋他的 敦厚之風。
孔子關于學習的態(tài)度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
“三人行, 必有我?guī)熝伞?、 “敏 而好學,不恥下問。
”這是《論語》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前一則是說幾個人 走在一起, 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當老師的人;后一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 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
這兩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 今仍是至理名言,意義至大。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p>
”這句話包含著一個廣泛的 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nèi)粘I钪校刻於家佑|的人很多,而每個人都有一 定的優(yōu)點,值得我們?nèi)W習,亦可成為我們良師益友。多向我們身邊的這些平凡 的人學習,就像置身于萬綠叢中的小苗吸收著豐富的養(yǎng)分。正所謂:海納百川有 容乃大。
我們?nèi)粝刖哂懈呱降那閼押痛蠛5臏Y博,就必須善于從平凡的人身上汲 取他們點滴之長—“擇其善者而從之……” 。
《論語》里有太多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人生大智慧。我慶幸是杜橋的濃濃 書香浸潤了我。讓我深深感到來到杜橋是幸運的,因為有國學經(jīng)典的熏陶;來到 杜橋是幸福的,因為杜橋校園充滿了濃濃的書香。
國學的經(jīng)典,華夏的輝煌,成就了偉人的不朽,締造了民族的昌盛。國學文化,是華夏民族的靈魂,是炎黃子孫的精神脊梁!讓我們一起誦讀國學經(jīng)典,傳 承中華文化,讓中國這條龍騰飛在世界東方!
【弘揚國學經(jīng)典,品味中華文化發(fā)言稿】相關文章:
弘揚國學經(jīng)典品味中華文化征文(通用40篇)05-24
2022弘揚國學經(jīng)典品味中華文化演講稿(通用9篇)02-25
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傳統(tǒng)美德征文11-10
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傳統(tǒng)美德征文01-25
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傳統(tǒng)美德征文(精選15篇)03-22
弘揚傳承中華文化踐行傳統(tǒng)美德征文(精選33篇)03-24
弘揚國學經(jīng)典演講稿01-31
弘揚國學經(jīng)典演講稿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