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的由來
農歷八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四大傳統節日。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據史籍記載,古代帝王祭月的節期為農歷八月十五,時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又因為這個節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節、八月節、八月會、中秋節;又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習俗活動,故亦稱團圓節、女兒節。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中秋節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關于中秋節的起源,大致有三種:起源于古代對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古代秋報拜土地神的遺俗。
為傳承民族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中秋節從2008年起被國務院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節日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的由來】相關文章:
中國中秋節的由來和習俗09-09
中國元宵節的由來08-05
中國清明節的由來08-06
中國元旦的由來08-08
中國的元旦由來08-08
中國普通話的由來07-19
中國清明節的由來與傳說08-06
關于中國元旦的由來08-08
中國元旦的歷史由來08-08
中國元旦的由來傳說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