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元旦是什么時候
元旦,即公歷的1月1日,是世界多數國家通稱的“新年”。元,謂“始”,凡數之始稱為“元”;旦,謂“日”;“元旦”即“初始之日”的意思。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元旦是什么時候,歡迎閱讀與收藏。
元旦是什么時候1
一、元旦的起源
中國元旦的起源有多種變化,從古代開始,一般是指夏歷的正月初一(農歷初一)。而這個的計算方式,則在漢武帝時期以前都不太統一,所以關于元旦的具體時間也就不一致了,不過從漢武帝開始算起,有規定把元月當正月的意思,所以把元月第一天便稱作了元旦,這個說法一直到了清朝滅亡。
在孫中山時期,也即中華民國,當時有一個會議就是訂正節日的日期,而且還是統一使用的公歷,所以就把農歷的1月1日稱之為春節,而公歷的1月1日則稱為元旦,但是會議并沒有真正公布,只是起草了這個法案,后來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歷,所以便統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歷,并規定公歷1月1日為“新年”,但不稱為“元旦”。
但是后來的1949年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也決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即我們所說的`公歷。元旦,指西元紀年的歲首第一天。
后來為了區分農歷和公歷兩個不同的新年,所以便把農歷一月一日改稱為“春節”,公歷1月1日定為新年的開始,即“元旦”,并列入法定假日,成為全國人民的節日。
元旦,即公歷的1月1日,是世界多數國家通稱的“新年”。元,謂“始”,凡數之始稱為“元”;旦,謂“日”;“元旦”意即“初始之日”。
“元旦”一詞在我國文學作品中最早出現于《晉書》。中國歷史上的“元旦”指的是“正月一日”,“正月”的計算方法,在漢武帝時期以前是很不統一的,歷代的元旦日期并不一致。
辛亥革命后,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歷,所以便統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歷(實際使用是1912年),并規定陽歷1月1日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公歷1月1日為元旦,因此“元旦”在中國也被稱為“陽歷年”、“新歷年”或“公歷年”。
元旦是什么時候2
元旦的含義
1、中國古代稱新年第一天為“元旦”或元日、元長、元朔、元春,具體日期在西漢以前各不相同,西漢漢武帝太初元年,司馬遷創“太初歷”,以正月初一日為元旦,從此歷代相沿,直至民國時期。
2、西歷公元紀年法傳入我國后,民國時期以西歷元月一日為新年,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決議確立以西歷元月一日為“元旦”,舊歷年正月初一改稱“春節”
“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時間,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開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詞,最早出自南朝人蕭子云《介雅》詩:“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宋代吳自牧《夢梁錄》卷一“正月”條目:“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序,此為之首。”;漢代崔瑗《三子釵茗》中叫“元正”;晉代庾闡《揚都賦》中稱作“元辰”;北齊時的一篇《元會大享歌皇夏辭》中呼為"元春";唐德宗李適《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詩中謂之"元朔".歷來元旦指的是夏歷(農歷、陰歷)正月初一。在漢語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古代元旦
古代雖然也有元旦,但日期卻不固定,殷代是以十二月初一這天為元旦之日,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時期,又以十月初一日為元旦,可見每個朝代的元旦都是不一樣的時間,唯一相同的就是都是以每個月的第一天為元旦之日。
民國時期,孫中山定農歷正月初一為春節,公歷的一月一日為新年,但當時還沒有元旦的叫法,直至新中國成立后,才叫公歷的一月一日這一天為元旦。民國時期,當時雖然定公歷的一月一日為新年,但老百姓不怎么在意,當時只有一些學校機關以及政府部門放假一天,老百姓依然以農歷初一為新年。可見春節這個大年深入民心之深。
元旦,顧名思義,即為新年開始的第一天。元是開頭第一的意思,旦這個象形字意味著太陽從地平在線升起來,意味著新的一天開始。元旦,是一年之元,一月之元,一時之元,元即首。“顓帝以孟春正月為元,其時正朔元旦之春。”《晉書》對元旦作了最初的記載,把正月稱為元,初一為旦。
還有一種說法是把在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堯的那一天定為古代的元旦日。堯的兒子無才難以成大器,便傳給了品德兼備的.舜。舜為百姓做了許多好事,很受人們的愛戴。因而當時就把紀念堯的那天定為元旦日。內地元旦的慶祝方式相當于春節的縮影版本。因為元旦之后就是春節,再一個元旦不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因而在人們心中占有的位置并不高。
當然,現在元旦的熱潮還是成上升趨勢。一般平民百姓慶祝元旦主要表現是放鞭炮、殺三牲、拜祭祖輩等等。寫春聯、書寫福字、舞龍燈的民間活動也逐漸成為元旦的主要慶祝活動之一。“元正啟令節,嘉慶肇自茲。咸奏萬年觴,小大同悅熙。”晉代詩人辛蘭在詩歌《元正》里記錄了當時元旦的情景。“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南朝梁人蘭子云在也其《介雅》一詩里對元旦作了大概的記錄。
而今的元旦在人們心目中占的位置相比于往年好一些,元旦其實就是相當于小年,春節則是隆重的大年,意味著團圓和熱鬧。
所以古代的元旦大體來講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春節。
千百年來,人們使年俗慶祝活動變得異常豐富多彩,每年從農歷臘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在春節前掃塵搞衛生,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
然后就是家家戶戶準備年貨,節前十天左右,人們就開始忙于采購物品,年貨包括雞鴨魚肉、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果品,都要采買充足,還要準備一些過年時走親訪友時贈送的禮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準備過年時穿。
在節前要在住宅的大門上粘貼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也就是用紅紙寫成的春聯。屋里張貼色彩鮮艷寓意吉祥的年畫,心靈手巧的姑娘們剪出美麗的窗花貼在窗戶上,門前掛大紅燈籠或貼福字及財神、門神像等,福字還可以倒貼,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氣到了,所有這些活動都是要為節日增添足夠的喜慶氣氛。
【元旦是什么時候】相關文章:
入伏是什么時候06-21
鬼節是什么時候08-15
2014鬼節是什么時候07-20
2015冬至是什么時候07-30
祭灶節是什么時候05-23
2017谷雨是什么時候11-10
2014霜降是什么時候07-25
2023秋分是什么時候04-10
2015立夏是什么時候?08-10
2015立春是什么時候?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