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月全食
月全食,天文學術語,是月食的一種,當月亮、地球、太陽完全在一條直線上的時候,地球在中間,整個月亮全部走進地球的影子里,月亮表面變成暗紅色,形成月全食。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什么是月全食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什么是月全食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預測,北京時間2014年10月8日下午5時14.4分將上演月全食,過程持續1個小時。8日下午5時14.4分,月亮將進入初虧(月球剛進地球影子);晚上6時24.6分為食既(月球剛剛全部進影子);晚上6時54.6分為食甚(月球進影子深處);晚上7時24.5分是生光(月球剛出地球影子);晚上8時34.7分是復原(月球剛剛全部出地球影子)。整個月全食持續時間即月球完全進入地球本影持續時間是從食既到生光總共為一個小時。
月全食是月食的一種,當月亮、地球、太陽完全在一條直線上的時候,整個月亮全部走進地球的影子里,月亮表面昏暗,形成月全食。在農歷十五、十六,月亮運行到和太陽相對的方向。這時如果地球和月亮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條直線上,月亮就會進入地球的本影,而產生月全食。月食時,對地球來說,太陽和月球的方向相差180°,由于太陽和月球在天空的軌道,分別稱為黃道和白道,并不在同一個平面上,而是約有5°的交角,因此只有太陽和月球分別位于黃道和白道的兩個交點附近,有機會形成一條直線,產生月全食。
月全食的過程分為初虧、食既、食甚、生光、復圓五個階段。初虧:月球剛接觸地球本影,標志月食開始。食既:月球的西邊緣與地球本影的西邊緣內切,月球剛好全部進入地球本影內。食甚:月球的.中心與地球本影的中心最近。生光:月球東邊緣與地球本影東邊緣相內切,這時全食階段結束。復圓:月球的西邊緣與地球本影東邊緣相外切,這時月食全過程結束。月球被食的程度叫“食分”,它等于食甚時月輪邊緣深入地球本影最遠距離與月球視經之比。
觀看月全食,最好能使用小型天文望遠鏡。愛好天文攝影的公眾,提前準備好相機迎接月全食。拍攝時最好使用焦距長一點的鏡頭,用三腳架固定相機,通過快門線適當加大曝光時間。如能選取一些有特色的背景物,比如高塔、古建筑等,將更有觀賞價值。拍攝“月食葫蘆串”,需選用能連續在同一幅畫面中多次曝光的相機和廣角鏡頭,并準備好三腳架來固定相機,事先計算好多長時間(通常15分鐘—20分鐘)拍一次,就可以拍到了。
光度分級
Danjon月全食光度分級
L=0深黑色(食甚時,月球幾乎肉眼看不見)
L=1黑帶有灰或者棕色(分辨細節有困難)
L=2深紅或銹紅色(本影中心深黑色但外圍較光亮)
L=3磚紅色(本影邊緣光亮或帶黃色)
L=4明亮橙紅色(明亮本影,邊緣帶藍色)
Fischer月全食光度分級
2肉眼可見月海及主要環形山,其它細節須用小形雙眼望遠鏡(口徑4cm以下)才可看見。
1須要口徑5cm至15cm的望遠鏡才可見細節
0須要15cm以上口徑望遠鏡才可見細節
這兩項數據很重要,在做月全食正式觀測時需要將這兩項參數寫到報告里。
月食分類
月食可分為月偏食、月全食及半影月食三種。當月球只有部分進入地球的本影時,就會出現月偏食;而當整個月球進入地球的本影之時,就會出現月全食。至于半影月食,是指月球只掠過地球的半影區,造成月面亮度極輕微的減弱,很難用肉眼看出差別。
沒有月環食。由于地球的本影比月球大得多,這也意味著在發生月全食時,月球會完全進入地球的本影區內,所以不會出現月環食這種現象。
月食必定發生在“望”(即農歷十五前后)。當月球進入地球的半影時,應該是半影食,但由于它的亮度減弱得很少,不易察覺,故不稱為月食,有觀點認為,月食只有月全食和月偏食兩種。
產生影響
月全食對于靠太陽照射太陽能帆板供電的人造天體有一定的影響。2007年10月24日升空的中國繞月衛星“嫦娥一號”就在2008年2月底面臨首次月全食的考驗,迎接暫時的“能源”危機和 低溫考驗。當月全食發生時,整個月球以及繞月衛星都會“鉆”進地球的巨大身影中,估計有3~4個小時照不到陽光。由于“嫦娥一號”主要靠太陽照射太陽能帆板供電,盡管衛星上裝有蓄電池,但蓄電池只能保障短時間供電。在這段時間里,衛星上的個別科學設備將暫時關機,讓身在太空的“嫦娥”盡可能“節衣縮食”,確保挺過難關。月食過后,再進行開機控制。整體而言,月食對“嫦娥一號”衛星工作沒有太大的影響。
【什么是月全食】相關文章:
什么是月全食?月全食是怎樣發生的?01-16
月全食多少年一次?月全食什么時候發生?01-16
月全食是怎樣形成的 月全食是怎樣發生的01-16
月全食是怎樣發生的01-16
月全食是如何形成的01-16
月全食的形成過程是怎樣的?01-16
月全食多少年一次01-16
今日上演“月全食”精彩全食近1小時01-16
2015中秋節上演月全食和超級月亮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