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瘦西湖的旅游攻略
瘦西湖在清代康乾時期已形成基本格局,有“園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譽。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揚州瘦西湖的旅游攻略,喜歡的朋友不要錯過了。
大虹橋
大虹橋是清代二十四景之一,始建于明崇禎年間,橫跨保障湖水,原橋為木質紅欄,故名紅橋。清代乾隆年間改建為石橋,如長虹臥波,改名虹橋。現已改建為7.6米寬的3孔低坡青石橋。
長堤春柳 堤長六百余米,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桃柳相間。每當陽春三月,春花繽紛爛漫,柳絲婀娜起舞,飛揚如煙。相傳當年隋煬帝楊廣為到揚州,下令開挖南北大運河,河道開挖好之后,翰林學士虞世基建議在河兩岸種植柳樹,一來可以遮蔭,同時也可以保護堤壩。隋煬帝當年還親手栽了一株柳樹,并賜姓為“楊”,后來人們便稱柳樹為“楊柳”。
吹臺
吹臺,又名釣魚。相傳乾隆曾于此釣魚而得名。釣魚巧妙地運用了“框景”手法,成為中國園林“框景”藝術的經典之作。
五亭橋
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仿北京北海的五龍亭和十七孔橋而建。“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橋洞正側凡十有五。”建筑風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中國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教授曾評價說:“中國最古老的橋是趙州橋,最壯美的橋是盧溝橋,最秀美的、最富藝術代表性的橋,就是揚州的五亭橋了”。中秋之夜,可感受“面面清波涵月影,頭頭空洞過云橈,夜聽玉人簫”的絕妙佳境。
鳧莊
鳧莊建于1921年,是揚州鄉紳陳臣朔的別墅。鳧莊之勝在環于水而又鳧于水,反映出當時的園主人希望自己的生活可以自主沉浮,如今這里有平臺雕欄,可以露天而坐,憑水而眺。西側有一道曲廊拂水,可以于此仰視橋亭之美,俯視游魚之樂。
小金山
從小金山景區可以看到的就是瘦西湖的主湖區。穿過徐園,就到小金山。小金山是瘦西湖中最大的島嶼,也是湖上建筑最密集的地方。風亭、吹臺、琴室、木樨書屋、棋室、月觀,全都集中在這里。
望春樓
望春樓是與玲瓏花界隔湖相對的建筑,是江南園林的風格,規模從屬于熙春臺。望春樓下層南北兩間分別為水院、山庭,將山水景色引入室內。卸去樓上的門窗就變成了露臺,是中秋賞月的好地方。
熙春臺
熙春臺是二十四橋景區的主體建筑,這里也是揚州“二十四景”之一的“春臺明月”。郁達夫曾評論說:二十四橋的明月是中國南方的四大秋色之一。熙春臺一帶的建筑風格處處體現出皇家園林的宏大氣派。所有的建筑都選用了綠色的琉璃瓦朱棟、白玉的'玉體金頂。
白塔
白塔身白色,也稱觀音寺白塔。塔平面呈八角形,由高大的束腰須彌座、八角重檐亭式塔身、碩大的率堵波和頂部的十三天相輪組成。通高306米,磚石結構。白塔高27.5米,塔基上部的仿木磚雕須彌座,下部砌花崗巖石條,束腰須彌塔座,八面四角,每面三龕,龕內雕刻著十二生肖像。和北海白塔的厚重穩健不同,白塔比例勻稱。
月觀
揚州是中國的月亮城,揚州賞月的地方很多,月觀就是其中之一。月觀坐西朝東,前臨開闊的湖面,每當皓月東升,憑欄而立,天上水中的兩個月亮交相輝映。月觀中的海梅家具也很有特點,雕刻的內容都和賞月有關。蓮花、鴛鴦、荷葉,藕節是揚州木雕工藝的代表作品。
徐園
徐園1915年建于原“桃花塢”舊址,為紀念軍閥徐寶山而建的祠園。園門如望日的滿月,門額書“徐園”兩字,一楷一草,別有風味,為吉亮工所書。徐園內的主廳是“聽鸝館”,館內有一副楠木罩閣采用上好的楠木精雕細刻而成,極為細膩。
二十四橋
“二十四橋”出自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的詩句“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二十四橋由落帆棧道、單孔拱橋、九曲橋及吹蕭亭組合而成,中間的玉帶狀拱橋長24米,寬2.4米,橋上下兩側各有24個臺階,圍以24根白玉欄桿和24塊欄板。
【揚州瘦西湖的旅游攻略】相關文章:
江蘇揚州瘦西湖的旅游攻略12-26
揚州大明寺的旅游攻略12-26
揚州漢陵苑的詳細旅游攻略04-02
到泰國旅游的旅游攻略12-31
春節的旅游攻略12-02
成都的旅游攻略12-02
唐山的旅游攻略12-01
巴黎的旅游攻略12-01
貴陽的旅游攻略11-30
貴州的旅游攻略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