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一日自助游攻略
烏鎮具典型 江南水鄉特征,完整地保存著原有 晚清和民國時期水鄉古鎮的風貌和格局。也是因為這樣的古香古色使得人們絡繹不絕的來旅游。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烏鎮一日自助游攻略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西柵景區
西柵位于烏鎮西大街,毗鄰古老的 京杭大運河,并有公路直通江蘇、 蘇州和桐鄉市區,交通十分便利,與東柵以旅游觀光為主題不同,西柵打造的是 商務旅游、休閑度假為主。西柵景區占地3.4平方公里,縱橫交叉河道9000多米,需坐渡船出入,有古橋72座,河道密度和石橋數均為全國古鎮之最,景區內保存有精美的明清建筑25萬平方米,橫貫景區東西的西柵老街長度達1.8公里,兩岸臨河水閣綿延1.8公里余。景區北部區域則是五萬多平方米的天然濕地。
江南百床館
江南百床館,是中國第一家專門收藏、展出江南古床的博物館,坐落在烏鎮東大街210號,又稱趙家廳,面積約1200多平方米,內收數十張明、清、近代的江南古床精品。館內第一展廳陳列的有:明·馬蹄足大筆管式架子床等,采用木架構造形式,強調家具形體的線條形象;第二展廳的有清·拔步千工床等床,用料為黃楊木,長217公分,深366公分,高292公分,前后共有三疊,此床歷時3年方才雕成,用工千余,故有其名。
江浙分府
江浙分府明代稱浙直分署,是烏鎮歷史上特有的一個政府機關。職掌巡鹽捕盜,兼理地方詞訟,俗稱二府衙門。自明朝嘉靖間設立,至民國初撤銷,幾經革復,數易其址,歷時三百七十余年。
江南民俗館
展示了晚清至民國時期烏鎮民間有關壽慶禮儀、婚育習俗和歲時節令等民俗。蠟像塑出婚喪嫁娶的話劇。衣俗廳以實物、蠟像、照片等不同手段展示百余年前江南民間穿著習俗。節俗廳通過一年不同節氣中烏鎮人不同的生活習俗,比如春節拜年、元宵走橋、清明香市、立夏秤人、端午吃粽、水龍大會、天貺曬蟲、中元河燈、中秋賞月、重陽登高、冬至祭祖等,展示江南水鄉。婚俗廳以喜堂拜堂為中心,通過新人、媒婆、父母等人物以及花轎、嫁妝等實物展示婚慶的熱鬧場景。壽俗廳以老人祝壽為主題,通過廳堂的吉慶實景和字畫、壽幛、壽桃、壽面等特有的做壽物品。
江南木雕陳列館
這里原是東柵徐家的豪宅,又名百花廳,以其木雕精美而聞名。的正室偏屋內更陳列了豐富的中國古代木雕精品器件。木雕館里的木雕取材豐富,有“八仙過海”、“郭子儀祝壽”等民間傳說,有“打漁”、“斗蟋蟀”、“敲鑼打鼓”等生活場景,也有“龍鳳呈祥”、“松鼠吃葡萄”、“梅蘭竹菊”等傳統圖樣,刻畫出具有江南地方特色的民俗風情。
余榴梁錢幣館
余榴梁,土生土長的烏鎮人,錢幣收藏大家,著有《中國花錢》、《中國鑒賞與收藏》、《錢幣》、《錢幣漫談》、《錢幣學鋼要》、《世界流通鑄幣》等十多部學術專著。他苦心集藏四十年,擁有世界上2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歷代錢幣近26000余種,其中有金屬流通貨幣、紙幣、花錢等,材質有金、銀、銅、鐵、錫、鋁、鉛、銻、陶、鎳、紙、竹、骨、琉璃、塑料等15種,上起夏商,下至現代。
文昌閣,立志書院門前河埠上有一幢樓閣,名 文昌閣。書院與閣之間,僅隔一條不寬的觀前街。舊時讀書人到文昌閣,一般都有下人陪同乘坐小船前來。小船就泊在閣下的河埠邊,讀書人上樓,下人就在過道兩旁的長凳上坐著等候。
修真觀
修真觀在烏鎮中市。 北宋咸平元年(998年),道士張洞明在此結廬,修真得道,乃創建“修真觀”。修真觀與蘇州玄妙觀、濮院翔云觀并稱江南三大道觀,地位極為崇高。修真觀共設三進,一進為山門,二進是東岳大殿,三進為玉皇閣;兩邊分設十殿閻王、瘟元帥、財神等配殿;山門前的廣場也依舊開闊宏暢。修真觀的山門正門上方掛有一特大算盤,下方書對聯一副:人有千算,天則一算,極具警世意味。
茅盾故居
茅盾故居是嘉興市迄今唯一的中國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烏鎮市河東側的觀前街17號,四開間兩進,層木結構樓房,坐北朝南,總面積約450平方米。故居分東西兩個單元,是茅盾的曾祖父分兩次購買。故居包括臥室、書房、餐廳等建筑,其家具與布置仍是茅盾當初居住時的樣子。
古戲臺
修真觀戲臺是道觀的附屬建筑,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與修真觀一樣屢遭毀損,但1919年的那次修繕后,便一直保持到今天。戲臺占地204平方米,北隔觀前街與修真觀相對,南臨東市河,東倚興華橋。戲臺為歇山式屋頂。臺為兩層,底層用磚石圍砌,進出有邊門和前門。邊門通河埠,底層后部有小梯通樓臺,亦可通過翻板門從河埠下到船里。樓臺分前后兩部分,后部是化妝室;前部是戲臺,正對廣場。
匯源當鋪
在應家橋和南花橋之間,五開間的.門面,樓上樓下,1.8米高的柜臺。據《烏青鎮志》記載,烏鎮典當行最多時達13家,到了1931年,只有匯源當1家還支撐。當鋪四周有高墻圍護,靠外墻腳均用一人頭高的條石筑就,使盜賊無法、掘洞,更有高出屋頂的更樓有人日夜瞭望。大門用不易著火的厚實的銀杏木制成,外包鐵皮,內有堅實的門閂、落地閂。進門有關帝堂,以示忠義為本,兼有驅除邪惡的企求。頭埭為店廳,是收兌典物的交易場所,除匯源當外都設有高柜臺、木柵欄。當典物者遞上衣物后,聽憑當里朝奉居高臨下吆喝開價,低人一頭。后埭是庫房,為了防火,埭與埭的舍房各不相連,庭院中放了不少挑滿水的七石缸,稱之為“太平缸”。匯源當是徐東號第九世孫徐煥藻(茗香)于道光年間創辦的。
東柵區
2001年,烏鎮保護開發東柵工程東柵景區正式對外開放,一期景區面積約0.46平方公里,保護建筑面積近6萬平方米,是中國著名的古鎮 旅游勝地。景區游程達2公里,由東柵老街、觀前街、河邊水閣、廊棚組成,工程全部完工后,東柵景區占地面積約為0.9平方公里,設有十多個景點。
烏鎮旅游地道特產
藍印花布,俗稱“石灰拷花布”、“拷花藍布”,是我國傳統的民間工藝精品,用棉線紡織、黃豆粉刮漿、藍草汁印花,純粹手工、環保。主要產品有成衣、三角頭巾、茶杯墊、折扇、桌布、門簾、雨傘、手機袋、錢包、背包、各式象形掛件等。
木雕竹刻,烏鎮的手工藝十分發達,從日常竹木用品到工藝品,體現烏鎮人的聰慧靈巧。
烏鎮定勝糕,定勝糕的由來有一個傳說,據說是古時烏鎮人民為迎接打仗得勝回來的將士而特制的一種點心,定勝糕的顏色緋紅,象征著戰爭的凱旋。后來,因為烏鎮自古以讀書為榮,古時讀書人考狀元,親朋好友便都要做幾籠定勝糕送行,表達金榜題名的良好祝愿。
定勝糕的形狀為荷花狀,外層是精制的香米和糯米粉,米粉細而均勻,里面是豆沙餡,中間混有少量白糖和桂花。
烏錦,烏鎮絲綢著名老字號益大絲號的創始人沈永昌有一兒子名沈學文,他繼承父業后,為擺脫傳統木機綿綢在市場上滯銷的窘境,經多方考察后決定以織錦產品代替傳統產品。
絲棉,烏鎮是蠶桑之鄉、絲綢之府的中心地帶,所出產的絲綿質地堅柔,無塊、無筋、無雜質,色澤潔白,勻薄如紙。當地人稱 絲綿為“大環綿”或“手綿”。
布鞋,在中國人原生態的生活中,布鞋是不可或缺的。烏鎮 布鞋是手工千層底布鞋。
篦梳,烏鎮竹、木、羊角、牛角等物產豐富,經選料、開模、整型、刨光等一套工藝,形狀各異、功能不同的 篦梳便在匠人手中成形,貴在天然,兼有保健功效。
湖筆,烏鎮歷史上隸屬湖州府,湖筆的制作工藝在這里十分盛行, 湖筆采用山羊、 黃鼠狼、山兔等獸毛為原料,經過七十多道手工制作而成,具有尖、齊、圓、健四大特色。
白水魚,烏鎮水域的野生魚類,生長在無污染的河流中,其肉嫩味美,屬稀有淡水珍品。
手工醬,中國是醬油生產起源最早的國家,距今已經有二千多年歷史,均以天然發酵、釀制。清咸豐九年(1859年),鎮人陶敘昌創立了以自己名字為號的敘昌醬園,此為烏鎮有歷史記載以來的最早的醬園。
三白酒, 三白酒是烏鎮人的美酒,天然原料純手工釀成。何謂三白酒?《烏青鎮志》上說:“以白米、白面、白水成之,故有是名”。三白酒除了55℃的三白酒外,還生產12℃的白 糯米酒以及4℃的甜白酒。
姑嫂餅, 烏鎮姑嫂餅是桐鄉烏鎮的傳統名點。據《烏青鎮志》記載,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民間傳說它是因姑嫂二人斗氣而成,故名姑嫂餅的形狀酷似棋子餅,比棋子餅略大。
熏豆茶,又稱烘豆茶,主要原料是薰豆,輔料有桂花、炒芝麻、橙皮、蘿卜絲、蘇子、炒柏子等,故烏鎮人有“吃茶”一說。
生鐵鍋,1866年,鐵匠 沈濟在烏鎮開設冶坊,是為烏鎮冶業的開端,也是浙西唯一的一家冶坊。沈家精湛的冶煉技術一直保留至今。今天的亦昌冶坊中,工匠們依然在使用傳統的冶煉澆鑄工藝制作鐵器,昔日的煤炭旺火改成了電爐熔鐵,風箱扇火換成了鼓風機助燃,選料是優質的純生鐵,制作工藝也一如祖輩。
杭白菊,杭白菊其實并不產于杭州。1999年5月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中國 杭白菊之鄉”的桐鄉市,杭白菊的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90%以上,是杭白菊的中國原產地,享有“杭白貢菊與 龍井名茶”并提的榮耀。杭白菊又稱甘菊,是中國傳統的栽培藥用植物,是 浙江省八大名藥材“浙八味”之一。
【烏鎮一日自助游攻略】相關文章:
烏鎮的自助游攻略11-30
烏鎮自助游住宿攻略08-02
西塘烏鎮自助游攻略07-18
上海去烏鎮自助游攻略07-01
洛陽一日自助游攻略09-09
吐魯番一日自助游攻略08-18
泰山一日自助游攻略11-29
開封一日自助游攻略06-05
青海湖一日自助游攻略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