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上海梅雨季節是幾月份出現
梅雨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天氣現象,梅雨季節期間,往往會持續較長時間的陰沉潮濕的多雨天氣,上海2021年的梅雨季節出現在幾月呢?下面就隨小編一起閱讀了解吧。
2021上海梅雨季入梅出梅時間介紹:
入梅時間是公歷2021年6月15日。
出梅時間是公歷2021年7月9日。
梅雨季節該注意什么?
穿衣干爽勿貪涼
梅雨天衣服要常洗常換,最好選擇易干且滑爽布料的衣物。在空調房內,穿上有袖衫、護住肩頭;長褲子、遮住膝蓋,使關節等易受風部位得到保護。即使再熱,記得晚間睡覺鋪條小毯子,搭上薄被子,以免著涼。出門前,先關空調,開窗適應室外溫度,再換薄衣出行。
黃梅天即使沒下雨,濕度也較平時大,真菌會異常活躍,皮膚癬特易在身體各部位蔓延。因此,梅雨季節要注意衛生,保持家居衣物通風干燥。
飲食多補充營養
梅雨季節,食物易發餿或霉變,吃了這些食物,會引起腸胃道疾病,甚至中毒。氣溫高,食欲不振,體力消耗大,營養要跟上。除了多喝水外,疏果瓜鮮、肉蛋葷腥不能少。冷飲、冷食不能吃過頭。冰箱食物要加熱,隔夜食物要煮開。
居住通風有講究
怕熱、怕濕,有了空調緊閉窗戶,成了時下家家戶戶的習慣。何時開窗通風,有講究。太陽未出時,渾濁空氣沉積地表,開窗會導入不潔空氣,對健康不利;中午空氣濕度大,引入室內覺會得悶熱,助長細菌孳生。清晨7—8點空氣流暢、傍晚5—7點空氣濕度低,這時開窗通風最科學。
出行防曬需補水
白天出行前準備防曬用品,如陽傘、遮陽帽、墨鏡等。正午時分,避免在太陽下運動,易虛脫。出門隨帶鹽汽水或綠茶,適當補充水分,能減緩勞累癥狀。晚間飯后,休閑娛樂,酌情活動,散步慢走。
結束語:每年的梅雨季雖不長,但在這個與春夏秋冬都有所不同的特殊時節,人們要提醒按時休息,保證睡眠,注意飲食,可以多吃些祛除濕氣的食物;而對于身體相對較弱的居家老人和孩子,則要提醒放松心情,適量活動,并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
詳解:梅雨季節是什么意思?
居住在長江中下游的人們,往往有這樣的體驗:晴雨多變的春天一過,初夏隨著而來,但不久,天空又會云層密布,陰雨連綿,有時還會夾帶著一陣陣暴雨。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梅雨”來臨了。
梅雨是指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初夏,我國長江中下游指宜昌以東的28—34°N范圍內或稱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這狹長區域內出現的一段連陰雨天氣。
“梅雨”的名稱是怎么得來的呢?原來它源于我國的.一個氣象名詞。梅雨,在古代常稱為黃梅雨。早在漢代,就有不少關于黃梅雨的諺語;在晉代已有“夏至之雨,名曰黃梅雨”的記載;自唐宋以來,對梅雨更有許多妙趣橫生的描述。唐代文學家柳宗元曾寫過一首詠《梅雨》詩:“梅實迎時雨,蒼茫值晚春,愁深楚猿夜,夢斷越雞晨。海霧連南極,江云暗北津,素衣今盡化,非為帝京塵”。其中的“梅實迎時雨”,指梅子熟了以后,迎來的便是“夏至”節氣后“三時”的“時雨”。現在氣象上的梅雨是泛指初夏向盛夏過渡的一段陰雨天氣。
宋代賀鑄曾被稱譽為“賀梅子”,據說就是因為他在《青玉案》一詞中寫下了這樣的名句:“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宋代陳巖肖在《庚溪詩話》中也有“江南五月梅熟時,霖雨連旬,謂之黃梅雨”的記述。明代徐應秘在《玉芝堂談薈》中寫道:“芒后逢壬立梅,至后逢壬斷梅”。歷史上所稱的“黃梅雨”通常是指“梅”節令內的降水。長江中下游地區的群眾習慣上取“芒種”節氣為梅節令,此時正值梅熟時節,因此也叫“黃梅”。
此外,由于這一時段的空氣濕度很大,百物極易獲潮霉爛,故人們給梅雨起了一個別名,叫做“霉雨”。明代謝在杭的《五雜炬。天部一》記述:“江南每歲三、四月,苦霪雨不止,百物霉腐,俗謂之梅雨,蓋當梅子青黃時也。自徐淮而北則春夏常旱,至六七月之交,愁霖雨不止,物始霉焉”。明代杰出的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更明確指出:“梅雨或作霉雨,言其沾衣及物,皆出黑霉也”。
可見,“梅雨”或“霉雨”的稱謂由來已久,它開始在我國流傳,至少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
【2021上海梅雨季節是幾月份出現】相關文章:
2021年上海211大學名單10-19
2021上海整頓商住放最新政策11-10
2021清明節是幾月幾日06-09
2021復活節是幾月幾日06-10
廣州公積金貸款難現象未出現07-23
2021年清明節是幾月幾號06-11
今年清明節是幾月幾日202105-15
2021今年國慶節是幾月幾日09-23
2021年平安夜是幾月幾日10-20
網上出現安全感工資標準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