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灶節的由來起源
臘月二十三稱為祭灶節,那么是怎么起源的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盤點的祭灶節的由來起源,快來隨小編看看吧。
祭灶節的起源
農歷的臘月二十三,民間稱“小年”。俗話說: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
小年祭灶,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
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灶王爺”也被稱為“司命菩薩”、“ 灶神”、或“灶君司命”,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司飲食之神,并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
灶君,在夏朝就已經成了民間尊崇的.一位大神。灶君本人,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說。后來又衍生出許多說法。晉以后則列為督察人間善惡的司命之神。魏晉以後,灶神有了姓名。隋杜臺卿《玉燭寶典》引《灶書》稱,“灶神,姓蘇,名吉利,婦名搏頰”。唐李賢注引《雜五行書》又稱,“灶神名禪,字子郭,衣黃衣,披發,從灶中出”。灶神初為女神,或稱是老婦,或稱是美女,說法諸多。大約出于清代的《敬灶全書》則稱,灶君姓張,名單,字子郭,當屬男神。現在民間供奉的東廚司命定福灶君,是一對老夫婦并坐,或是一男兩女并坐,即灶君和灶君夫人的畫像。
灶王龕大都設在灶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灶王爺的神像。沒有灶王龕的人家,也有將神像直接貼在墻上的。有的神像只畫灶王爺一人,有的則有男女兩人,女神被稱為“灶王奶奶”。兩旁貼有“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歷史傳說
祭灶,是中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灶王是舊時民間信仰的灶神。《淮南子·泛論訓》載“炎帝作火,死而為灶。”灶神最初為老婦形象,主管飲食,后改繪男子或美婦形象,職權由管一家飲食擴大至操全家生死禍福,并隨時記錄人家功過,年底上天向玉皇報告。因此灶王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謂“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在二十五日舉行祭灶。
祭灶王
古時臘月二十三日,宮庭用黃羊祭灶,這種祭灶禮儀一直延續到清朝末年。民間祭灶則用糖瓜、關東糖、糖餅等供品,以祭灶君;用清水草料祀灶君之馬。相傳灶王每到臘月二十三日,騎馬上天向玉皇大帝票報人家善惡。家家戶戶于二十三日更盡時,在院內立桿,懸掛天燈,由男主人跪拜,祝以隱惡揚善之詞,嚴禁婦女主祭,婦女只能在內室掃除爐灶。祭完之后,將灶君神像揭下,與紙元寶等一并焚燒。
【祭灶節的由來起源】相關文章:
“萬圣節”的起源由來10-17
迎新年黑板報內容:祭灶的由來02-16
過年放爆竹的起源由來07-06
母親節的由來與起源 小學手抄報資料03-03
感恩節的起源10-12
西班牙“火節”的起源09-11
“圣誕節”的起源10-22
下元節的由來10-04
冬至節的由來12-10
清明節的起源簡介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