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立春吃春卷的含義
立春,又稱“打春”,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是“開始”的意思,中國以立春為春季的開始,每年2月3日(或4日、或5日)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時為立春,在天文意義上它標志著春季的開始。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立春吃春卷的含義,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立春吃春卷的含義
“立春”啦!“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也稱“打春”、“咬春”,位居二十四節氣之首,人們十分重視這個節氣。3000年前我國就有迎春儀式,有迎春行春的慶賀祭典與活動。在當今社會,立春仍然被人們看作是一個重要的節日。
我們的傳統節日都離不開吃,立春要吃春盤、春卷、春餅、咬蘿卜等。春餅是民間節日傳統食品,《歲時廣記》中記載:“在春日,食春餅,生菜,號春盤”。《燕京歲時記》也有:“打春,是日富家多食春餅”,可見立春吃春餅的民俗由來已久。
春餅和春卷都是立春之日吃的小吃,但它們之間是有區別的。春餅是用溫水和面做成軟面團,放置案板上搟薄,蒸熟或烙熟,卷上炒好的菜。菜一般用肉絲炒豆芽、菠菜、韭黃,再加上粉絲、攤雞蛋,也有加熟肉的,如醬肉、肘子等。佐料有細蔥絲和黃醬等。春卷是包上餡兒,用油炸。
春餅和春卷都是用面皮裹上餡料,從營養學的角度上來看,都包括了谷類、動物性食物、蔬菜等多種食物,可以給我們提供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少量維生素及鈣、鉀、鎂、硒等多種營養物質。當然,由于卷入的餡料不同,其營養成分也有所不同。
春卷是油炸而成,油炸食品的能量都比較高,建議少吃。
吃春餅時如果用黃醬作為佐料,要注意盡量少蘸黃醬等調味品,這些調味品中鈉的含量很高,100克黃醬中含有鈉3606毫克,相當于9克鹽。鹽吃的過多會增加高血壓的患病風險。我國城市居民中每三個成年人中有一個患有高血壓,所以享受美味食物的同時,減鹽也是不容忽視的。
立春吃春餅和春卷,是人們對“一年之計在于春”的美好祝愿。也希望大家借助這個美好的祝愿,每日漲營養姿勢,健康幸福一輩子。
立春還吃什么傳統食物?
1、春盤
春盤又稱“五辛盤”,是細切五種辛辣的生菜盤裝而成。《本草綱目》中說:“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蔥、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雜和食之,取迎新之意。”這一風俗傳到唐、宋、金、元。如元代耶律楚材有《立春日驛中作窮春盤》詩,其中說到用藕、豌豆、蔥、蔞蒿、韭黃和粉絲作春盤。
寧津一帶用蔥、蒜、椒、姜、芥切而調食之,稱為五辛盤,它既可以下酒佐餐,又可以作為禮物相互饋送。也有饋送青韭、黃柑的。
2、春餅
唐《四時寶鏡》記載:“立春,食蘆、春餅、生菜,號‘菜盤’。”可見唐代人已經開始試春盤、吃春餅了。所謂春餅,又叫荷葉餅,其實是一種燙面薄餅——用兩小塊水面,中間抹油,搟成薄餅,烙熟后可揭成兩張。春餅是用來卷菜吃的,菜包括熟菜和炒菜。
清《調鼎集》一書中曾記載了春餅的制法:“搟面皮加包火腿肉、雞肉等物,或四季應時菜心,油炸供客。又咸肉腰、蒜花、黑棗、胡桃仁、洋糖、白糖共碾碎,卷春餅切段。”這是清朝的吃法。現在的春餅在制作方法上仍沿用了古代的烙制或蒸制,大小可視個人的喜好而定,在食用時,有些人喜歡抹甜面醬、卷羊角蔥食用,有的地方還講究用醬肚絲雞絲等熟肉夾在春餅里吃。
3、蘿卜
據漢代崔寔《四民月令》一書記載,我國很早就有“立春日食生菜……取迎新之意”的飲食習俗,而到了明清以后,所謂的“咬春”主要是指在立春日吃蘿卜,如明代劉若愚《酌中志·飲食好尚紀略》載:“至次日立春之時,無貴賤皆嚼蘿卜”,名曰‘咬春’。清代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亦載:“打春即立春,是日富家多食春餅,婦女等多買蘿卜而食之,曰‘咬春’,謂可以卻春困也。”
為什么要吃蘿卜呢?比較普遍的說法是可以解春困。立春后,氣溫逐漸升高,人之陽氣步步升發,講究食補的中國人,此時選定了具有辛甘發散之特質的食物,以讓身體順應天時。蘇東坡有詩云:“蘆菔根尚含曉露,秋來霜雪滿東園,蘆菔生兒芥有孫。”李時珍對蘿卜更是贊譽有加,認為它“根葉皆可生,可熟,可醬,可豉,可醋,可糖,可臘,可飯,乃蔬中之最有利益者。”蘿卜還有祛痰、通氣、止咳等藥用價值。這或許是古人提倡在立春時吃蘿卜的本來用意吧。
現在,吃春餅、春盤之俗已很少見,一般吃餃子和面條,謂之“迎春餃子打春面”。立春日,還有不少習俗。在魯北和魯西一帶,立春這天,母親會用彩色碎布頭縫制成“春公雞”、“春娃娃”等小玩具,送給孩子作為節日禮物。在滕州、惠民等地,凡是沒有種牛痘的兒童,春公雞的嘴上還要叼一串黃豆粒,幾歲叼幾粒,意為雞吃豆,可吃掉天花、麻疹等病。
立春吃春卷的由來
說起立春吃春卷的習俗的由來還要從宋朝說起,在古代民間流傳著這么一個故事,說是在宋朝時期,有一個勤奮好學的書生,這位書生名叫陳皓,陳皓雖然家里并不怎么富有,但是卻有一位賢惠持家的妻子,陳皓的妻子名叫阿玉。
阿玉不但長得漂亮,而且賢惠持家,做得一手好菜,和陳皓的感情也很好,兩個人情投意合、舉案齊眉。陳皓呢,平時學習比較勤奮刻苦,經常因讀書入迷而忘記了吃飯,有的時候雖然沒有忘記吃飯,但是經常一手持飯邊吃飯邊看書而忘記了吃菜,而妻子阿玉也常常為此事兒煩憂。她就琢磨著該怎么才能夠在不影響陳皓讀書的情況下,又解決他經常忘記吃飯這個事情。
這天,阿玉突然就想到了一個方法,她琢磨著可不可以做一種菜、飯混合在一起的食物,這樣陳皓可以在吃飯的時候讀書,邊讀書邊吃飯互不影響。于是這天她想到了一個辦法,將面皮搟得薄薄的,然后里面放上炒好的蔬菜,然后將薄薄的面皮卷起來,這樣就既可以當飯又可以當菜,飯菜同吃,餐餐吃得美味可口,自此以后陳皓讀書的勁頭更大了。
此外在成吉思汗征西域的時候,耶律楚律隨其出征曾命廚師做春盤(春卷),而且還為此專門作了一首詩:
昨朝春日偶然成,試作春盤我一嘗。
本案初開銀線亂,砂瓶煮熟藕絲長。
勻和豌豆揉蔥白,細剪蔞蒿點韭黃。
也與何曾同是飽,區區何必待膏粱。
細心的人大概已經看到在這里春卷是叫“春盤”,有些地方又稱之為“春餅”。其實關于立春也有很多不同的稱呼,如“打春”等。
此外在清朝的“調鼎集”里有記載春卷的做法:“搟面皮加包火腿肉、雞肉等物,或四季應時菜心,油炸供客。又咸肉腰、蒜花、黑棗……”
此外,在立春這天有鞭打春牛、吃蘿卜的習俗,吃蘿卜又稱“咬春”,而鞭打春牛估計是做不了了,畢竟現在農業生產器械發展迅速,全國農村農業幾乎已經被機械化器械覆蓋了,人們再也不用牽牛耕種了,而耕牛也早已退出耕種土地的舞臺,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農業器械設備會更加的現代化,農業生產也會脫離勞累勞苦這些辛苦的詞眼。
立春吃春卷的原因
春卷也是立春日人們經常食用的一種節慶美食。這種食品是以薄面皮包餡、用油炸制而成。其具體制作方法為:面粉和成漿狀,放些許在平鍋底,用文火燒,時時旋轉平鍋,制成薄如蟬翼的春卷皮,然后包餡,卷成約二寸長的長筒狀,兩頭以面煳粘住,以浮油煎至外焦里嫩、色香味俱佳。春卷皮一般用麥面,也有用雞蛋皮、豆腐皮者。至于餡料則分南北兩派,北方多用韭菜、豆芽、肉絲等,而江南則多用白菜、肉絲、蝦絲、海米、芹菜、豆沙、水果等。
春卷這一食品名稱最早見于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一書,該書中曾提到過"薄皮春卷"和"子母春卷"這兩種春卷。到了明清時期,春卷已成為深受人們喜愛的風味食品。時至今日,色澤金黃、外皮酥脆、肉餡鮮嫩、香氣誘人的春卷已成為許多大酒店宴席上一道風味獨特、備受歡迎的名點。現在人們吃春卷已不再局限于立春日了,平時也經常可以吃到它。但是,春卷在立春日這一天吃起來還是會別有一番滋味的。
咬春和嘗春作為一種傳統的飲食文化,塬本是立春節慶習俗中不可分割的一個組成部分。可是,現在這種節慶習俗已經淡化了很多,甚至于許多年輕人都已經不知道這一習俗了。現在,人們更多地用吃面條和餃子代替了吃春盤、春餅、春卷,來迎接春天的到來,故民間廣泛流傳有“迎春餃子打春面”的說法。
春卷的做法
餅皮的做法:
1、取面粉250克,加入一勺鹽;
2、用滾燙熱水倒入面粉中燙面,燙好的面和成面團;
3、取一塊濕布蓋在面團上,餳20分鐘左右;
4、面團餳好后,揉勻,切成一個個小劑子;
5、將面劑子用手按扁,取食用油涂刷到按扁的面擠子上,把兩個面劑子合在一起,再按扁,然后用搟面杖搟成薄餅;
6、將薄餅放入平底鍋中,鍋中不需加油,用小火將餅兩邊烙好;
7、因為是兩個面擠子合在一起,所以薄餅在加熱過程中,中間就會自動鼓脹,用手一揭,兩張餅皮就形成烙好。
【立春吃春卷的含義】相關文章:
立春春卷的文案02-06
立春的含義08-03
立春春卷簡短文案01-14
立春的含義是什么03-31
2023年立春春卷暖心文案02-02
中秋節吃芋頭的含義10-10
立春吃韭菜有什么作用02-09
春卷皮的面的做法01-08
立春節氣吃蘿卜什么意思02-09
集思廣益--成語的含義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