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蘇州冬至習俗
冬至是中國傳統節氣,但獨獨在吳地蘇州,百姓尤為重視。這是蘇州古代奉行周朝歷法的遺風。周朝所用的歷法是太陽歷,以冬至夜為歲末,也就是大年三十夜;冬至日為歲首,也就是新年的開始,所以過冬至節就是過年。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蘇州冬至習俗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冬至是中國傳統節氣,但獨獨在吳地蘇州,百姓尤為重視。這是蘇州古代奉行周朝歷法的遺風。周朝所用的歷法是太陽歷,以冬至夜為歲末,也就是大年三十夜;冬至日為歲首,也就是新年的開始,所以過冬至節就是過年。3000年前泰伯和仲雍南奔,建立勾吳,把周朝的歷法帶到了蘇州,蘇州人就此以冬至日為新年了。
雖然后來歷法變更,冬至不再是新年的開始了,但這冬至“過年”的習俗卻在吳地千年傳承了下來。下面小編為您介紹蘇州冬至習俗。
拜冬
蘇州在宋朝時就形成了過冬至夜的習俗,那時候,家家都要祭拜祖先,小輩還要穿上新衣到長輩處拜謁,稱“賀節”“賀冬”或“拜冬”,一切禮儀都和過大年一樣,也就有了“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隨著時間的推移,冬至祭祀、拜冬的習俗已經淡出了蘇州人的生活,但一頓豐富的冬至夜飯是必不可少的。
吃冬至夜飯
在蘇州傳統民俗中,冬至夜媳婦必須回婆家吃冬至夜飯,家家掛祖先像,祭拜祖先,小輩還要到長輩處拜謁,稱賀節、拜冬,一切禮儀都和過年一樣,所以稱“冬至大如年”。
“團圓飯”無論是冷盆熱炒還是雞鴨魚肉,都要換上雅名,其中蛋餃叫“元寶”,肉圓叫“團圓”,粉條叫“金鏈條”,黃豆芽叫“如意菜”,魚叫“吃有余”等等,每個菜都滲透著喜氣。
吃餛飩
冬至夜蘇州人的主食也很有講究,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古人有天圓地方之說,方方的餛飩皮代表地,中間包的餡就是天,包在一起是“天地不分、天地相融”的“混沌世界”,冬至節人們吃“餛飩”,寓意吃掉“混沌世界”,還一個清平世界。
相傳,吃膩了山珍海味的吳王沒胃口,美女西施就進御廚房包出一種點心獻給吳王。吳王一口氣吃了一大碗,連聲問:“此為何種點心,如此鮮美?”西施想:這昏君渾渾噩噩混沌不開,便隨口應道:“混沌。”后來,為了紀念西施創造的這種美食,蘇州人便把餛飩定為冬至節的食物。
冬釀酒
這一夜,鯖魚蹄髈、冷盤熱炒都有了,自然少不了來點酒助助興。為了冬至夜,素性淡雅的蘇州人專門發明了一種度數不高、老少皆宜的老酒,冬釀酒。蘇州人對冬釀酒是有情結的。這夜的團圓飯不論是在飯店吃,還是在家中吃,冬釀酒必不可少,連小孩也可以享有特權喝酒了。
冬釀酒是一種米酒,加入桂花釀造,香氣宜人。姑蘇百姓在冬至夜暢飲冬釀酒的同時,還會配以鹵牛肉、鹵羊肉等各式各樣的鹵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釀酒不僅能夠驅寒,更是寄托了姑蘇人對生活的一種美好的祈愿。
吃“冬至團”
蘇州人還有“冬至團”等說法,冬至團又稱為“稻窠團”,在冬至日前一夜,磨粉為團,以肉糜、菜果、豆沙、蘿卜絲為餡,祭祀并互相贈送,F在吳地農村仍有吃冬至團子的習俗。
在江南地區,湯圓是冬至的必備食品。這是一種用糯米粉制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的湯圓又叫“冬至團”。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睖珗A又分“粉團”和“粉圓”兩種,《清嘉錄》曰:“有餡而大者為粉團,冬至夜祭先品也;無餡而小者為粉圓,冬至朝供神品也!
吃醬方
蘇州人一年四季要吃四塊肉。春吃醬汁肉,夏吃荷葉粉蒸肉,秋吃扣肉,到了冬至時就得吃醬方。
所謂“方”,方肉,大肉也,無方不成肉。這醬方好不好,關鍵在于方不方,然后就是酥爛程度。主料是五花肉,采用腌、煮、燜、蒸等烹飪方法而成。這醬方肥肉爽滑不膩,瘦肉香而滋潤,肉皮入口即化,吞下去滿口余香。
卜晴
此外,蘇州有“干凈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干凈年”的民諺,是指冬至前后逢雨雪,除夕天晴;若冬至晴,則除夕有雨雪、道路泥濘。
不過,民間天氣諺語并不完全準確。根據資料記載,蘇州近20年里,這句民諺的“命中率”僅為50%。
西施浣紗蘇州人過冬至——吃餛飩憶西施
由于蘇州二千五百年前是吳國的都城,吳國始祖泰伯、仲雍是周太王后裔,曾承襲周代歷法把冬至作為一年之初,所以至今古城蘇州仍有“冬至大如年”的遺俗,而每年冬至夜的“菜單”更是考究,延續著淵遠的吳地風情,形成了與其他城市不一樣的獨特意義。
在古城蘇州的大街小巷的超市內,冬釀酒堆得像座“小山”。一年只釀造一次的冬釀酒,桂花香郁、甘甜爽口。蘇州自古有句俗話,冬至不喝冬釀酒是要凍一夜的。
“老蘇州”們回到家,桌上擺好的“圓夜飯”不僅豐盛更是有“意思”,無論是冷盆熱炒還是魚肉牲禽,都換了雅名成了“吉祥菜”,“元寶”(蛋餃)、“團圓”(肉圓)、“雞”(撲撲騰),“金鏈條”(粉條)、“如意菜”(黃豆芽)、“吃有余”(魚)等,形色相似,處處滲透著姑蘇傳統節慶的喜氣和寓意。
自古太湖地區盛產稻米,用糯米粉制成各種糕團更是當地頗具特色和最常見的點心。圓圓的冬至團更是席間的必備點心,據說在蘇州,一月元宵,二月二撐腰糕,三月青團子,四月十四神仙糕,五月炒肉餡團子,六月二十四謝灶團,七月豇豆糕,八月糍團,九月初九重陽糕,十月蘿卜團,十一月冬至團,十二月桂花豬油糖年糕,吃完十二道點心,新一年又來臨。
據說,蘇州人冬至還有吃餛飩的習俗。相傳吳越春秋一宴上,吃膩了山珍海味的吳王沒胃口,美女西施就進御廚房包出一種畚箕式點心獻給吳王。吳王一口氣吃了一大碗,連聲問道:“此為何種點心,如此鮮美?”西施想:這昏君渾渾噩噩混沌不開,便隨口應道:“混沌!睘榱思o念西施的智慧和創造,蘇州人便把它定為冬至節的應景美食。
“冬至進補,春天打虎”,是廣泛流傳于吳地的民間俗語。蘇州人從冬至這天起也開始啟動大進補,也形成了秋后食羊肉的最高峰。馳名中外的吳中藏書羊肉店的羊肉生意更是一下子興旺了不少。一家小型藏書羊肉店的老板透露,冬至里他的羊肉店可賣出八只羊,對食者而言,無論是燒、燜、燉、煮,都是既享口福又補身體,實是一舉兩得的美事。
【蘇州冬至習俗】相關文章:
冬至習俗07-29
蘇州冬至喝冬釀酒10-25
冬至習俗匯總12-21
古代冬至習俗10-26
冬至的由來與習俗03-29
南方冬至習俗11-09
冬至祭祖習俗10-21
杭州冬至習俗12-22
我國冬至習俗12-23
描寫冬至習俗的句子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