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誕節是每年的幾月幾日
每年的12月25日,是基督教徒紀念耶穌誕生的日子,稱為圣誕節。
從12月24日于翌年1月6日為圣誕節節期。節日期間,各國基督教徒都舉行隆重的紀念儀式,圣誕節本來是基督教徒的節日,由于人們格外重視,它便成為一個全民性的節日,國家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可以和新年相提并論,類似我國過春節。
西方人以紅、綠、白三色為圣誕色,圣誕節來臨時家家戶戶都要用圣誕色來裝飾。紅色的有圣誕花和圣誕蠟燭,綠色的是圣誕樹。它是圣誕節的主要裝飾品,用砍伐來的杉、柏一類呈塔形的常青樹裝飾而成。上面懸掛著五顏六色的彩燈、禮物和紙花,還點燃著圣誕蠟燭。
紅色與白色相映成趣的是圣誕老人,他是圣誕節活動中最受歡迎的人物。西方兒童在圣誕夜臨睡之前,要在壁爐前或枕頭旁放上一只襪子,等候圣誕老人在他們入睡后把禮物放在襪子內。在西方,扮演圣誕老人也是一種習俗。
“圣誕節”這個名稱是“基督彌撒”的縮字。彌撒是教會的一種禮拜儀式。耶誕節是一個宗教節。我們把它當作耶蘇的誕辰來慶祝,因而又名耶誕節。這一天,全世界所有的基督教會都舉行特別的禮拜儀式。但是有很多圣誕節的歡慶活動和宗教并無半點關聯。交換禮物,寄圣誕卡,這都使圣誕節成為一個普天同慶的日子。
耶穌的出生是有一段故事的,耶穌是因著圣靈成孕,由童女馬利亞所生的。神更派遣使者加伯列在夢中曉諭約瑟,叫他不要因為馬利亞未婚懷孕而不要她,反而要與她成親,把那孩子起名為“耶穌”,意思是要他把百姓從罪惡中救出來。
當馬利亞快要臨盤的時候,羅馬政府下了命令,全部人民到伯利恒務必申報戶籍。約瑟和馬利亞只好遵命。
他們到達伯利恒時,天色已昏,無奈兩人未能找到旅館渡宿,只有一個馬棚可以暫住。就在這時,耶穌要出生了!於是馬利亞唯有在馬槽上,生下耶穌。后人為紀念耶穌的誕生,便定十二月二十五為圣誕節,年年望彌撒,紀念耶穌的出世。
圣誕節便是於十二月二十五日紀念耶穌的誕生,但真實的'誕生日就沒有人知道了。十九世紀,圣誕卡的流行、圣誕老人的出現,圣誕節亦開始流行起來。
社會影響
經濟
全球
2012年,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全球的圣誕經濟并不樂觀。雖然較平常確有不小幅度的升溫,但遠遠低于歷史水平。尤其是類似希臘這樣陷入債務危機的國家,經濟本身并沒有復蘇,購物的人們只能轉轉無奈離去。英國、加拿大、新加坡、美國等國由于經濟好轉,在商家的大力促銷下圣誕經濟快速回升。
中國
而圣誕節對于沒有基督文化背景的中國人來說,只是提供了購物或是又一個出國游玩的時間點罷了。中國國內眾多城市都有了圣誕狂歡,商場、超市等在圣誕前后都有大型促銷活動。也催生出了一個現象:“浙江義烏,號稱世界圣誕飾品之都。”全球70%的圣誕飾品都來自這里。
2011年圣誕前后,眾多中國人紛涌至英國各大城市購物,英國國內所售奢侈品的近三分之一都被中國人買走。在這種令人乍舌的購買力引導之下,不少國家在圣誕節專門推出針對中國人的有消費優惠的旅游計劃。而英國倫敦更是有不少商家在圣誕節前后,專門雇傭會說普通話的店員,幫助中國顧客選購商品。2010年,中國內地游客在英國消費總量超過10億英鎊,英國本國居民的奢侈品消費需求則不足中國游客的一半。
文化
宗教→全球性
從最初的宗教節日,發展成為一個具有全球性的節日。圣誕節宗教涵義逐漸與世界各地文化傳統糅合。有些是在宗教文化基礎上演化,成為更加豐富多彩的圣誕節宗教文化。有些則逐漸世俗化、商業化,甚至政治化。
以圣誕樹而言,在希臘傳統中是沒有圣誕樹的,但這并不代表圣誕節不能有或者不須有圣誕樹。美國有擺放圣誕樹的傳統。西方國家的許多孩子從小就被告知,圣誕老人是從煙囪進入屋里,然后悄悄把禮物放在好孩子床頭的襪子里。孩子們一旦功課成績下降,就往往會被家長或者老師訓誡可能得不到圣誕老人的禮物。美國紐約上州一名老師上月底在課堂上告訴學生“世上并沒有圣誕老人”,還補充說圣誕樹下的禮物是他們的父母放在那里的,就因引發家長爭議而被迫道歉。
單一→多元化
圣誕節宗教神秘感的逐漸淡化,固然與科學發展有關,也與商品經濟有關。市場經濟下可以用各種贏利的形式包裝圣誕節,商家使出各式各樣的促銷手段吸引消費者購買商品,圣誕節在使人們獲得更多節日消費的理由的同時,也增添更多節日閑聊的談資——消費文化。
圣誕節文化的多元取向,使世界更精彩。
【圣誕節是每年的幾月幾日】相關文章:
每年冬至是幾月幾號12-22
明年的元旦是幾月幾日01-11
今年的元旦是幾月幾日01-11
平安夜是幾月幾日12-23
地球日是幾月幾日02-25
幾月幾日是地球日02-25
元旦是幾月幾日2022年01-11
2018農歷元旦是幾月幾日12-24
2017年清明是幾月幾日02-13
清明節是幾月幾日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