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養生注意事項
霜降是我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之一,俗話說:“補冬不如補霜降”,那么霜降養生需注意什么呢?
霜降養生需注意什么:
1、霜降宜溫潤平補,宜個體化調。根據中醫養生學的觀點,在四季五補(春要升補、夏要清補、長夏要淡補、秋要平補、冬要溫補)的相互關系上,則應以平補為原則。
2、霜降期間防秋燥。秋季燥邪易傷人體津液,津液既耗,就會出現燥象,表現為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結、皮膚干甚至皸裂。肺喜潤而惡燥,肺的功能必然受到影響,就會出現鼻咽干燥、聲音嘶啞、干咳少痰、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秋燥癥。
3、防秋郁。晚秋時節,凄風慘雨、草枯葉落,人感受了季節的變化容易起憂思。秋季養生防秋郁首先要生活規律不要隨意打破,心情不好,該做什么還是得做什么;其次要適當多吃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雞蛋、豬肉、羊肉和豆類等;還要參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娛樂活動,如歌舞、登山等。
4、防賊風。秋天氣候早晚溫差大,冷熱失常,往往使人措手不及,賊風往往會乘虛而入,使人生病,被中醫稱為賊風。因此,一定要注意保暖,特別是中老年人,對年輕女性來說,腿部的保暖也尤需注意。
5、注意鍛煉。在室外運動,要特別注意保護關節,一定在做完常規的準備活動之后,再加大各關節的活動幅度,必做的準備活動是踝關節運動、膝關節運動及髖關節的運動。
養生重點
在我國的北方,每逢霜降時節,空氣中的水汽在夜晚溫度降低時遇到地面上的物體,就會附著于其表面凝結成霜。清晨在太陽出來前,我們時常能看到包裹在干枯樹枝上的霧凇,這是大自然在提醒我們,冬天快要到來了。而在我國南方地區,此節氣后正進入了秋收秋種的大忙時段。
“霜降見霜, 米谷滿倉”的農諺正反映出了勞動人民對這個節氣的重視。
七十二候中關于霜降的有“三候”。“初候豺乃祭獸”,是說豺這類動物從霜降開始要為過冬儲備食物;“二候草木黃落”,此時節草木枯黃,落葉滿地;“三候蟄蟲咸俯”,準備冬眠的動物開始藏在洞穴中過冬了。此時節大自然都處在一個向冬天過渡的階段,我們人類也應該把 “秋凍”放在一邊,為健康地度過寒冷的冬天做些準備了。
秋末時節,是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多吃生津潤燥、宣肺止咳作用的梨、蘋果、橄欖、白果、洋蔥、芥菜、蘿卜等食物,搓揉迎香穴鼻翼兩側,練練呬“嘶”音字功等,都有助于我們預防呼吸道疾病。
天氣逐漸變冷,身體局部保暖不當或人體為適應寒冷的刺激而有所增加的`新陳代謝等原因,使得慢性胃病、“老寒腿”等疾病的發病隨之增多。尤其是有消化道潰瘍病史的人,要特別注意自我保養,一定要堅持醫生的指導治療,避免服用對胃腸黏膜刺激性大的食物和藥物。
“霜葉紅于二月花”。霜降過后,楓樹、黃櫨樹等樹木在秋霜的撫慰下,開始漫山遍野地變成紅黃色,如火似錦,非常壯觀。大家在外出登山、欣賞美景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要保護膝關節,切不可運動過量。膝關節在遇到寒冷刺激時,血管收縮,血液循環變差,往往使疼痛加重,故在天冷時應注意保暖,必要時戴上護膝。老年人運動時,不宜做屈膝動作時間較長的運動,要盡量減少膝關節的負重。
養生知識
栗子具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的功效,是這時的進補佳品。霜遍布在草木土石上,俗稱打霜,而經過霜覆蓋的蔬菜如菠菜、冬瓜,吃起來味道特別鮮美,霜打過的水果,如葡萄就很甜。古人一般秋補既吃羊肉也吃兔肉。閩臺民間在霜降這天,要進食補品,閩南有句諺語“一年補通通,不如補霜降”。 一些地方要吃紅柿,認為這樣可以御寒,能補筋骨。而泉州老人的說法是:霜降吃丁柿,不會流鼻涕。有些地方的說法是:霜降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個冬天嘴唇都會裂開。
霜降含有天氣漸冷、開始降霜的意思,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八個節氣。在公歷10月23日或24日,太陽位于黃經210°時為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個節氣。霜降是指初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此時氣溫降至0度以下,空氣中的水汽在地面凝結成白色結晶體,稱為霜。這時中國黃河流域一般出現初霜,大部分地區多忙于播種三麥等作物,不耐寒的植物將停止生長,呈現一片深秋景象,為欣賞楓葉的好時機。《逸周書·周月》:“秋三月中氣:處暑、秋分、霜降。”《國語·周語中》:“火見而清風戒寒。”三國吳韋昭注:“謂霜降之后,清風先至,所以戒人為寒備也。”魏巍《東方》第一部第十五章:“論節氣,還不到霜降,這里已經下了好幾場霜。”
【霜降養生注意事項】相關文章:
2014年霜降季節養生注意事項11-03
霜降如何養生?霜降養生注重“御寒清熱”11-10
霜降時節養生10-08
霜降養生原則10-27
霜降節氣怎么養生01-24
霜降節氣如何養生?10-08
霜降時節養生原則10-08
霜降養生食譜10-27
霜降養生食譜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