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吃什么東西?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節……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暑,表示炎熱的意思,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不過,近期大家都分明感受到了“大暑小暑,上蒸下煮”,小暑也意味著三伏天就要到了。
過去民間有小暑“食新”習俗,即在小暑過后嘗新米,農民將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飯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城市一般買少量新米與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所以,民間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說。
小暑時節民間在這個時節素有吃三寶——黃鱔、蜜汁藕、綠豆芽的習俗。
小暑吃黃鱔。俗語:小暑黃鱔賽人參。黃鱔以小暑前后一個月最為滋補味美。夏季是風濕性關節炎、慢性支氣管炎疾病的緩解期,吃些黃鱔還有冬病夏治的作用。小暑不宜吃得太油膩辛辣,所以黃鱔的做法以燉煮為佳。此外,小暑前后多吃淡水魚、海帶等對身體也很有益處。
小暑吃藕。民間還有小暑吃藕的習慣,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豐富的鈣、磷、鐵等和多種維生素,具有清熱、養血、除煩等功效,適合夏天食用。鮮藕以小火煨爛,切片后加適量蜂蜜,可隨意食用,有安神入睡之功效,可治血虛失眠。
小暑吃豆芽。按照中醫的理論,進入小暑后,天氣會陽氣上升、陰氣下降,此時的人們容易心火、表于外,形成眼睛發粘、口腔潰瘍、睡眠不足等多種“上火”癥狀,因此在飲食上,應選用清熱、降溫、排毒的食物。綠豆芽菜肴有清熱解毒、利尿除濕、通便的作用,是人們公認的夏季瘦身佳品。
臺灣有小暑吃芒果的傳統。代表這個時節是芒果的成熟、盛產期。臺南縣白河鎮的蓮田盛產蓮蓬和蓮子,素有“蓮花之家”的白河鎮每年都會舉辦蓮花節。
小暑時節,氣候炎熱起來,人們食欲降低、胃口不佳、腸胃不適,有民諺稱“小暑大暑,有米也懶煮”,意指天氣太熱了,人變得散漫,連三餐都懶得準備。其實,恰恰相反,醫學專家表示,酷暑時節,人們應該通過適當的“食療”來改善對熱天的不適感,如西瓜、黃瓜、冬瓜、茄子、綠豆等,這些食物味甘性涼,具有清熱、去暑、解毒的作用,是時節的優選食物——
西瓜:不但能清熱解毒、除煩止渴,而且能利尿,幫助消化,因此,人們一定要吃些西瓜,特別是從事露天工作或在室內高溫環境下工作的`人。西瓜汁中還含有人體所需豐富的營養物質。
綠豆:工作和勞動之余,喝一碗綠豆湯,自有神清氣爽、煩渴盡去、暑熱全消、心曠神怡之感,這是由于綠豆具有清熱解暑、止渴利尿的功效。
黃瓜:《本草求真》里提到黃瓜“氣味甘寒,服此能清熱利水”,因此,炎熱的夏天多吃些黃瓜是有好處的。黃瓜的纖維素非常嬌嫩,這對促進腸道中腐敗食物的排泄和降低膽固醇均有一定作用。
冬瓜:有良好的清熱解暑功效。夏季多吃些冬瓜,解渴消暑、利尿。因其利尿,且含鈉極少,所以是慢性腎炎水腫、營養不良性水腫、孕婦水腫的消腫佳品。它含有多種維生素和人體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可調節人體的代謝平衡。
茄子:《本草綱目》上說“茄子味甘、性寒、無毒。主治寒熱、五臟勞損及瘟病。吃茄子可散血止痛,去痢利尿,消腫寬腸”。《醫林纂要》稱茄子“寬中、散血、止瀉”。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茄子中豐富的維生素P,可增強細胞間的粘著能力,能防治微血管脆裂出血和促進傷口愈合。因此,常吃茄子可防治腦溢血、高血壓、動脈硬化等病癥,對慢性胃炎等也有一定治療作用。
http://www.shddsc.com/【小暑吃什么東西?】相關文章:
小暑吃什么07-09
小暑習俗吃什么03-01
小暑吃什么蔬菜03-01
小暑節氣吃什么03-01
小暑吃什么水果03-01
小暑養生吃什么03-01
小暑吃什么傳統食物06-03
小暑吃什么傳統食物?06-04
小暑吃什么對身體好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