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是什么時候2024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重五節、天中節等,是漢族的傳統節日,日期在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于端午節是什么時候2024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端午節是什么時候2024
2024年端午節時間為2024年6月10日,星期一。
2024年6月10日放假,與周末連休。共3天
【端午節基本信息】
中文名:端午節
英文名:Dragon Boat Festival
別 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
節日時間:五月初五(農歷)
節日類型:傳統節日
流行地區:中國、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國
節日起源:原始崇拜、信仰
節日活動:賽龍舟、端午食粽、掛蒿草艾葉荷包等
節日飲食:粽子、雄黃酒、五黃等
節日意義:紀念屈原
國家文化遺產:2006年5月20日列入第一批名錄
世界文化遺產:2009年9月30日入選世界名錄
端午節如何養生
1、吃粽子
粽子中一般含有紅豆,紅豆不僅內含豐富的蛋白質及多種營養物質,而且具有利水除濕、和血排膿、消腫解毒等功效。人體常為濕熱阻遏,紅豆能夠利水濕,解熱毒,與綠豆相輔相成,堪稱消夏良藥。粽子中一般含有紅棗,紅棗能補益脾胃和補中益氣。
粽子總會用到蘆葦葉,紅棗能補益脾胃和補中益氣。所以對於脾胃虛弱和腸胃不佳的人士,如消化不良、經常吐瀉或便秘人士都有好處,多吃紅棗能改善腸胃功能。此外,紅棗又能補氣血,對於中氣不足及氣血虧損人士特別有幫助,能減少平日氣促氣喘的情況,又能針對肌肉無力等癥狀,增加體力。
天氣日益炎熱,身體表面血流增加,腸胃功能逐漸下降,人容易苦夏消瘦。吃糯米正好能夠改善這一問題。且不說其中的配料,僅就清香的葉子和柔軟的糯米,就足以讓人食欲大開。對于那些胃酸少消化能力差,傳統稱為“胃寒”的人來說,糯米是非常好的食品。
粽子不宜作為一餐當中的惟一食品,一定要配一些菜。因為消化快,血糖上升迅猛,下降也比較快。如果多吃些蔬菜來配合,吃粽子之后就不會有這么強的饑餓反應。吃粽子時最好能同時喝茶水,可幫助吞咽和消化,同時,在吃粽子時最好搭配一些蔬菜、水果,最好是涼拌菜,這樣可增加纖維素的攝入,而維生素本身就是一種消化酶,可促進粽子的消化。
2、掛香囊
我國很多地方有端午節掛香囊的習俗,也是一種預防傳染病的方法。自制端午香囊用到的中藥有蒼術、藿香、吳茱萸、艾葉、肉桂、砂仁、白芷,每味各兩克,另外再加1克丁香。將這幾味中藥研細,然后放在致密的布袋中,縫合好。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際或肚臍處,也可以把香囊掛在門口、室內或車內。這幾味中藥,中醫認為有散風驅寒、健脾和胃、理氣止痛、通九竅的功能,從而起到防病的作用。
家長可以將香囊放在孩子的衣兜里或枕邊,對于流感、白喉、水痘、流行性腦膜炎、麻疹等傳染病均有一定的預防和輔助治療的功能。夏天氣溫高,很多人經常覺得沒胃口,也在身邊放個香囊。因為香囊里中藥的香氣被人體吸收以后,可以促進消化腺活力,增加分泌液,從而能夠增強食欲。
由于香囊中的藥物有通竅的作用,孕婦要慎用。另外要保持香囊的干燥,注意防水、防潮。若香囊接觸皮膚處出現紅疹、瘙癢等現象,請立即取下香囊,掛于室內空氣流通處或車內。
3、喝雄黃
酒醫史淵源《清嘉錄》記載:“研雄黃末,屑蒲根,和酒飲之,謂之雄黃酒。我國民間有”早端午、晚中秋“之說,認為辰屬龍,辰時正是群龍行雨之時,在端午節早晨擺雄黃酒宴,是百姓企盼出現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好年景。”
制備雄黃酒的方法很簡單,用于成人飲用的,則取微量經過水飛處理的雄黃細粉,現行藥典規定內服用量為0.05克~0.1克放入一只小碗或小杯中,再加入15毫升~20毫升白酒,用筷子將其攪溶,再將上層帶有微紅黃色的酒液倒入定量白酒中,碗底或杯底的沉淀物則棄之不用,飲用量約15毫升左右。
4、賽龍舟、洗龍湫水
龍湫水也就是龍舟競渡過的水,人們認為那是好水、活水,故常有喜喝龍湫水、洗龍湫水浴的習俗,民間也就有“五月節洗龍湫水”的俗語流傳。
劃船運動對“坐”班族更有益。雙槳同時劃的動作,可以使身體的雙側都得到很好的鍛煉。劃船運動中的后拉、前推、搖槳等動作,對上半身的肌肉是非常好的鍛煉,提高了肌肉質量,以及協同工作能力。
劃船運動過程中一般都會有腰腹的前后俯仰動作,這能很好地鍛煉腰腹部肌肉,減少腹部脂肪的效果也很明顯;對改善腰肌勞損、肌肉僵硬,以及椎間盤等健康問題,都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各種傳統民俗活動
扒龍舟
古代的越民族以龍為圖騰,為了表示自己是“龍種”身份,他們不僅有斷發文身的風俗,而且在每年端午這天,舉行一次盛大的圖騰祭。其中便有類似于今天的競渡游戲,這就是競渡習俗的由來。劃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古代龍圖騰祭祀的節儀,乃遺俗也。先民把黃道附近的星宿分為28星宿,分四東南西北四組,東方蒼龍七宿,北方玄武七宿,西方白虎七宿,南方朱雀七宿。端午這天,東方龍星正好到了最南邊的最中的位置,信奉天文的先民們這天自然要祭祀,這大概是龍舟競渡的來源。
據《河姆渡遺址第一期發掘報告》稱,早在7000年前,遠古先民已用獨木刳成木舟,并加上木槳劃舟。龍舟作為一種文化,它的出現比屈原所處的年代要早得多。春秋之前,古代百越地區(長江中下游以南一帶)崇拜龍圖騰的一些部族會在端午這天以龍舟競渡的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這是五月初五龍舟賽最初的樣子。《淮南子·齊俗訓》中有“胡人便于馬,越人便于舟”的記載。中國最早的“龍舟競渡”的圖形,發現于浙江寧波市鄞州區云龍鎮甲村。龍舟最初是用單木舟上雕刻龍形的獨木舟,后來發展為木板制作的龍形船。
扒龍舟歷史悠久,是多人集體劃槳競賽。龍舟競渡分為請龍、祭龍神、游龍和收龍等幾個版塊。龍舟競渡前一般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先要請龍、祭神。在端午前要擇吉日從水下起出,祭過神后,安上龍頭、龍尾,再準備競渡。閩、臺則往媽祖廟祭拜。在過去,人們祭祀龍神時氣氛很嚴肅,多祈求福佑、風調雨順、去邪祟、攘災異、事事如意。在湖北的屈原家鄉秭歸,也有劃龍舟祭拜屈原的儀式流傳。
掛艾草與菖蒲
在端午節布置種種可驅邪祛病的花草,來源亦久。人們把插艾草和菖蒲作為端午節重要內容之一。如掛艾草于門,《荊楚歲時記》:“采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這是由于艾為重要的藥用植物,又可制艾絨治病,灸穴,又可驅蟲。五月艾含艾油最多,(此時正值艾生長旺期)所以功效最好,人們也就爭相采艾了。往往會在家門口掛幾株艾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們用它來驅病、防蚊、辟邪。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菖蒲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有關艾草可以驅邪的傳說已經流傳很久,主要是它具備醫藥的功能而來,如宗懔的《荊楚歲時記》中曰:“雞未鳴時,采艾似人形者,攬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驗。是日采艾為人形,懸于戶上,可禳毒氣。”
端午食粽
粽,即“粽籺”,俗稱粽子,主要材料是糯米、餡料,用箬葉(或柊葉)包裹而成,形狀多樣,有尖角狀、四角狀等。粽子由來久遠,最初是用來祭祀祖先神靈的貢品。傳入北方后,用黍米(北方產黍)做粽,稱“角黍”。由于各地飲食習慣的不同,粽形成了南北風味;從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兩大類。端午食粽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已成了中華民族影響最大、覆蓋面最廣的民間飲食習俗之一,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放紙鳶
紙鳶,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紙或絹,拉著系在上面的長線,趁著風勢可以放上天空,屬于一種單純利用空氣動力的飛行器。在中國南方一帶,端午節兒童放紙鳶稱為“放殃”。
洗草藥水
草藥水,即是古籍記載的沐蘭湯,端午日洗草藥水可治皮膚病、去邪氣。端午日是草木一年中藥性最強的一天,端午日遍地皆是藥。端午期間,中國不少地方有采草藥煮草藥水沐浴的習俗,端午草藥的藥性在其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歲時廣記》卷二十二“采雜藥”引《荊楚歲時記》佚文:“五月五日,競采雜藥,可治百病。”關于洗草藥水習俗的現存文字記載最早見于西漢末的《大戴禮記》中,但文中的蘭不是蘭花,而是菊科的佩蘭或草藥,有香氣,可煎水沐浴。此俗至今尚存,且廣泛流行。在廣東,兒童用苦草麥藥或艾、蒲、鳳仙、白玉蘭等花草煮水洗,少年、成年男子則到江河、海邊沖涼,謂之洗龍舟水,洗去晦氣,帶來好運。在湖南、廣西等地,則用柏葉、大風根、艾草、菖蒲、桃葉等煮成藥水洗浴,不論男女老幼,全家都洗。
拴五色絲線
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種顏色“青、紅、白、黑、黃”被視為吉祥色。端午以五色絲線系臂,曾是很流行的節俗。傳到后世,即發展成如長命縷、長命鎖、香包等許多種漂亮飾物,制作也日趨精致,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在端午節這天,孩子們要在手腕腳腕上系上五色絲線以驅邪。傳統之俗,用紅綠黃白黑色粗絲線搓成彩色線繩,系在小孩子的手臂或頸項上,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七夕“七娘媽”生日,才解下來連同金楮焚燒。還有一說,在端午節后的第一個雨天,把五彩線剪下來扔在雨中,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謂之可去邪祟、攘災異,會帶來一年的好運。
打午時水
午時水,即是在端午日午時于井里打上來的水。端午節“打午時水”是盛行于南方沿海一帶的傳統習俗。重午日的午時,陽上加陽,所以“午時水”有“極陽水”、“龍目水”、“正陽水”之稱。古人把打上來的午時水視為大吉水,這天的午時陽氣最盛,端午日午時驅邪最佳,具有辟邪、凈身、除障的效果。據說午時水用來泡茶釀酒特別香醇,生飲甚至具有治病的奇效。有諺語道:“午時洗目,明到若烏鹙”,又說“午時水飲一嘴,較好補藥吃三年”。
鑄陽燧
東漢王充的《論衡》記載了端午節“鑄陽燧”的禮儀習俗:“陽燧取火于天,于五月丙午日中之時,消煉五石,鑄以為器,摩勵生光,仰以向日,則火來至,此取真火之道也”。古人認為,午月午日午時具三重之火,是陽氣極盛之時,在此時刻以火克金,是最佳的熔金鑄鏡的時刻,鑄成的銅鏡具有不可思議的神力。以鏡辟邪的習俗,在南方沿海一帶有著廣泛的應用和遺傳,常能見到出生不久的小孩子,身上佩帶著銀制的鏡子等飾物,這類銀飾小鏡子等,就是用于孩子們辟邪。新建的寺廟道觀,其屋脊的正中也往往裝飾著銅鏡。就是現代小區嶄新建筑的門、窗上方,也往往能發現懸掛著的鏡子,這些都是用于所謂的辟邪。由此可見鏡子辟邪的文化信仰在民間根深蒂固。
浸龍舟水
龍舟水,發生在小滿至夏至期間。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雨與龍是聯系在一起的,龍不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風化雨的主宰,龍飛天上,行云布雨。在自然天象上,仲夏期間正是蒼龍七宿飛升正南中天之時,在《易經·乾卦》爻辭中曰:“飛龍在天”。在仲夏端午前后,中國南方暖濕氣流活躍,與從北方南下的冷空氣在華南一帶交匯,往往會出現持續大范圍的強降水。端午強降水來時,江河水位迅速上漲,為扒龍舟提供了良好的場地條件。浸龍舟水是流行于華南地區的傳統習俗,因為龍舟水寓意吉祥,龍舟水及龍舟滑過的水人們都認為是“大吉水”,按照傳統說法浸龍舟水寓意吉祥如意、事事順心。
【端午節是什么時候】相關文章:
端午節的時間是什么時候03-06
2017年端午節是什么時候?07-30
2017年的端午節是什么時候開始12-30
入伏是什么時候06-21
鬼節是什么時候08-15
2015立夏是什么時候?08-10
2023秋分是什么時候04-10
2014霜降是什么時候07-25
2014鬼節是什么時候07-20
2015立春是什么時候?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