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家鄉的風俗端午節作文

時間:2024-03-18 14:33:28 端午節 我要投稿

(精華)家鄉的風俗端午節作文15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鄉的風俗端午節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家鄉的風俗端午節作文15篇

家鄉的風俗端午節作文1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大家應該都唱過這首歌吧。沒錯,這就是端午,賽龍舟的一首兒歌。

  到端午,也就是我們的農歷五月初五,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會掛上菖蒲、艾草,也可以吃到美味的粽子啦。但是同時呢,我們也會舉行一場龍舟競渡比賽。分好了隊,比賽就正式開始了。紅、藍隊就像發了狂似的一個勁的擺動雙槳。在岸上觀看比賽的我也沒閑著,使出渾身的勁,大喊:“紅隊,加油!紅隊,加油!”

  紅隊似乎聽到了我的叫喊聲,突然加快速度,使出渾身解數,沖向終點。藍隊一看苗頭不對,也立馬使出全身的勁兒,奮起直追。這場面怎一個精彩了得啊!

  遠遠望去,清澈見底的江面上水花四濺,在太陽光的照射下,水珠幻化成了一顆顆漂浮在半空中的彩鉆,煞是耀眼。選手們的臉上濕漉漉的,已分不清是江水還是汗水……。

  比賽進行到中途,兩隊的選手都已累得滿頭大汗,但是他們似乎一點也不累。在汗水和江水的飛舞中,在觀眾們的.歡呼喝彩聲中,他們顯得更亢奮了,勁頭更足了,速度也更快了。

  終于,距離終點只有十米遠了,隊員們都使出了吃奶的勁兒,恨不得龍舟能變成一條真正的龍,帶著他們飛向終點,上天入海。五米、四米、三米、二米……。眼看就要到達終點了,兩隊龍舟飛速沖向終點。哇!紅隊勝利了。我在為他們高興的同時,不禁產生了一些疑惑:為什么端午會有龍舟比賽呢?這個風俗有多久歷史了?

  旁邊一位觀看比賽的阿姨對我說:“賽龍舟是為了我國一位偉大的詩人——屈原。”之后,他跟我講述了屈原跳江的故事,聽后,我深受震撼。

  當又一個端午即將來臨時,我不禁在想,要是屈原在天之靈能看到這樣熱鬧、和諧的生活場景,他該多么欣慰,多么興奮啊!

家鄉的風俗端午節作文2

  我懷念停在那年端午的十二歲。

  ——題記

  當太陽將燦爛的陽光撒滿校園,沉睡了一個晚上的學校開始熱鬧起來了。此時,一股淡淡的粽葉香伴著陣陣清風正從六(1)班的窗子里飄出……

  那年,我十二歲。

  再過一個多月,我們就會離開這個與我們朝夕相處的美麗校園。所以,今天我們打算在這個特別的節日,用包粽子這種特別的方式,紀念我們即將過完的小學生活。

  今天一大早,我們的班主任拿出一部分班費,專門跑到大市場上,精心挑選了一大袋糯米和一捆粽葉,又從食堂挑選了幾十粒亮晶晶的蜜棗帶到我們六(1)班教室里,把它們平分成六份,交給我們的組長:“每組一份,粽葉已經洗干凈了,把米淘一下,瀝干水分,就可以包了。”

  我們一人抱米,一人拿著個大盆子,在另外六人的護送下,來到水龍頭邊。“三、二、一,放水啰!”

  只聽“嘩——”的一聲巨響,朵朵水花在盆子里綻開,十六只小手在里面攪拌著,就像十六只小鴨在水中嬉戲。不一會兒,一粒粒白花花的糯米就靜靜地躺在了盆中。

  之后就是包粽子了。在我的記憶中,奶奶總是把粽葉在手中卷成一個圓錐形,鋪一層米,再挖一個小洞,塞一個蜜棗進去,然后像給小孩蓋被子一樣輕輕地蓋上一層一層糯米“被”,再用粽葉包好,最后用線扎起來,就大功告成了!

  我憑借記憶開始依葫蘆畫瓢地做起來,把一大張泡軟的粽葉鋪在手心里,小心翼翼地卷成一個錐形。記憶中奶奶是那么地熟練,而我卻笨手笨腳地卷了好久。我抬頭環顧了下四周,同學們早就下好餡了,有的都已經包好了。我開始慌張起來,本就笨手笨腳的我一慌,就顯得更笨了,餡剛下去就漏了,再下,又漏,氣得我快哭了。這時,身后伸來了一只小手,握住了我手上的.粽葉:“我教你。”抬頭一看,這不是我那心靈手巧的同桌嘛。他手把手地教會了我填料、包粽葉、扎粽子。

  最后一步就是煮粽子了。當然,出于安全考慮,這一步是老師幫我們完成的。當一鍋粽子被揭開蓋時,頓時吸引了一大群饞貓,一下子粽子就被瓜分完了。而那些沒搶到的,只能耐著性子等下一鍋了。

  至今為止,我仍忘不了那淡淡的粽香,忘不了那個特別的端午節,更忘不了一起朝夕相處了六年的小伙伴們!

  那年端午,我十二歲。

家鄉的風俗端午節作文3

  我國有許多節日,如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等,但最令我難忘的是今年的端午節。

  那天,田老師帶來了一袋熱乎乎的粽子,它們系著白色的腰帶,穿著綠色的襯衫,笑盈盈地躺在口袋里,好像對我說:“快來吃我呀。那一股香味撲鼻而來,我的肚子已經在唱歌了,我趴在桌子上呆呆的望著那香噴噴的棕肉,恨不得上去咬幾口。

  田老師似乎猜出了我們的心思,笑呵呵地說:“小饞貓們,想吃了吧,快點排隊上來嘗嘗吧。”“萬歲!”同學們高興地手舞足蹈。田老師慢慢地脫下粽子的衣服,露出了雪白雪白的糯米團,糯米上還鑲嵌著幾顆紅寶石呢。不一會兒,終于輪到我了,我蹦蹦跳跳地走上講臺,拿起一根牙簽,輕輕地刺下一團糯米,蘸了一點白糖,高興地歡蹦亂跳。回到座位上,我有點嘴饞了,一下子就把它喂在嘴里,太甜了。最后,舔一舔嘴邊的白糖,實在是人間美味!以前我不喜歡吃粽子,今天為何改變了這種想法。彭議瑩也上去刺了一小團,大搖大擺地走下講臺,來到我座位上,得意地給我聞聞那美味的粽子。我用可憐的眼神盯著她(意思是給我嘗點)她瞪了我一眼(意思是我還沒嘗嘗鮮呢)于是,她大口吃下了粽子,直喊好吃。我最后的一絲希望也破滅了。

  大家眼巴巴地望著田老師手里剩下的'最后幾個粽子,田老師笑瞇瞇地說:“誰還沒吃粽子呀。”大家都舉起手說:“我,我,我。”還沒等老師下令,大家就一窩蜂似的涌上講臺,擠得田老師不知如何是好,就連真正沒吃到粽子的那名男同學也被我們遠遠地擠在后面去了。大家刺啊刺啊,我一看,時機終于到了,剛剛把手往里面一伸,哎呀!一下子就被別人的牙簽刺到了,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只剩下最后一個粽子了,大家擠得更兇了,一個個粽子被我們刺得四分五裂,田老師手忙腳亂,應接不暇。就在我失望的時候,田老師突然轉過身往我嘴里塞了一團粽子,我又歡又喜,捂著嘴高興地回到座位上,心里有說不出的甜。粽子發完了,有些同學失望地回到座位,有的同學則很高興,大概搶了不少粽子吧。

  這個開心的端午節真令我難忘。

家鄉的風俗端午節作文4

  古代有一個愛國大詩人,名叫屈原。因受奸人挑撥,被皇上驅逐,但他仍然愛自己的國家,最后投江自盡。為了紀念屈原,人們就將他投江的那一天,也就是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于是,這個節日就傳了下來,只到今天。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可是隨著歲月的流逝,許多地方已漸漸淡化了這個節日,但山東這一帶的人卻還對這個節日充滿熱情,很注重這個傳統節日。

  早上,我一醒來,就發現自己的手腕上有一根用幾種不同顏色的線擰成的一小段繩,我問媽媽:“這種繩叫什么?為什么要這樣?”媽媽耐心的回答了我的問題:“這叫“五彩絲“,也叫“花繩”。傳說可避除兵鬼、不染病瘟,所以,每到端午節,只要是小孩子,不分大小,手上都會系一根這樣五彩的'繩。”“哦”我答應著,但還是不想戴它,因為我是個貪玩的孩子,這東西在手上還蠻別扭的。

  “端午節”最重要的習俗當然是吃粽子。上午,我隨爸爸媽媽來到了外婆家幫忙包粽子,而外婆呢?早就準備好了箬葉、糯米和絲線。粽子一般用糯米做成。把糯米還有包粽子的竹葉泡在盆里一天一夜。再用葉子把粽子包成三角形,每里面放上一個大棗,為的是讓粽子的味道更香。一家人圍坐在一起,一邊包粽子,一邊聊天。我看著外婆那嫻熟的動作,心里癢癢的。于是,我學著外婆的樣子,拿起一片箬葉,將它折成圓錐體,放入米,再把多出來的箬葉折過來,蓋住米粒,結果這些米粒就像是跟我過不去,不聽話地跑了出來。我連忙又拿了一片箬葉把它們裹住,可是他們“米多勢重”,我只好向“大將軍”外婆求助,外婆一來,這個”小兵”就沒招了。不一會兒,我們就包好了一盆粽子。

  要煮粽子了!外婆先將鍋里倒上水,然后將粽子一個個的放進鍋中,用慢火煮一個下午。煮好后,一打開鍋蓋,香味就充滿了整個屋子。一口咬下去,那甜甜的糯米,不僅甜在口里,還甜到了心里!讓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

  中華民俗源遠流長,端午節,是多么熱鬧,多么快樂,我們要將這傳統習俗一直保留下去。直到永遠,永遠……

家鄉的風俗端午節作文5

  很快,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這免不了要勾起我童年的回憶。

  大概是四歲時吧,那時候家鄉的河還能劃船的。當我遠遠地聽見鑼鼓震天、呼喊撼地時,好奇的我便硬是拉著家里的婆婆出門看熱鬧去。作為保姆的婆婆總是很慈祥,我也把她看作自己的親人,她便拖著我的小手,顫顫巍巍地往長堤那邊走去。剛好,河上五彩繽紛的龍舟正威嚴地列成一排,氣勢洶洶地準備捕捉那一聲令下。

  發令槍響后,箭在弦上的龍舟真如一條條迅猛如雷的水龍,在水上飛竄。而船上的那些“馭龍者”更是精神抖擻、斗志昂揚,特別是船兩頭正奮力擊鼓的鼓手,劃舟人的斗志似乎隨著那一下一下的如雷鼓聲而不斷激漲。

  這一幕真讓少見世俗的我看得如癡如醉,家鄉竟有如此激動人心的場面!而婆婆在旁一直緊緊地攥著我的手,和藹地笑著。繼而我又跑去一睹那些拔得頭籌的選手們。每條船上的人都濕了,而在我這稚嫩的眼中,冠軍不過是更加濕透了的'人們。

  興高采烈的我又挽著婆婆的手回到家中。午飯時間到了,婆婆端出兩只冒著熱氣的翠綠的三角體,又手把手地叫我褪去它表面的大片葉子。婆婆微笑著說,這些用荷葉包著香米的三角體就叫粽子,我還驚喜地發現米飯里面還有內涵豐富的肉餡。它們都是婆婆從鄉下帶來的,大家都會在劃龍舟時吃粽子。我似懂非懂地捧著這噴著荷香的飯團,用力地咬下了一塊。望著婆婆仁慈的笑容,我只感到口中無比的親切與溫馨。

  婆婆在我上小學以后便回鄉下頤養天年了,但我們家還是經常在端午節去探望她時帶回幾只粽子,來重溫舊日的快樂與節日的喜悅。只是這幾年來給我帶來的是遺憾,端午節被韓國人注冊了,家鄉的的河臟得不能再劃龍舟了,婆婆壽終正寢了。然而,端午節被外國人注冊了,我們還能吃粽子;這條臟河總有變清的那一天,我們還能在水上劃龍舟;但最讓我傷感的是,我永遠不能再牽著婆婆的手在長堤看比賽了。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但我更懷念的是那永遠不再回來的童年和婆婆。端午雜思,思憶至此,足矣。

家鄉的風俗端午節作文6

  一年當中有許多節日,如:元宵節、中秋節、春節……而我最喜歡的節日則是熱鬧美麗的元宵節,為什么魅美麗呢?因為燈美啊!為什么熱鬧呢?因為賞燈的人多啊!

  以前聽奶奶講關于元宵節放花燈的故事: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鳥迷路在人間,被不知情的獵人射死了。天帝震怒,決定火燒人間。但天地的女兒不忍心看無辜的人類受到牽連,就把這件事偷偷地告訴了人們。人們就在十四、十五、十六這三天,家家門口掛上紅燈籠,放鞭炮,讓天帝以為人間已經被燒了。后來,元宵節放花燈這個習俗就流傳至今。

  當黑色的墨水浸染了天空,大街上便掛起了圖案各異,五顏六色的花燈。大街上人頭攢動,人們肩挨著肩,腳擠著腳,放眼望去,盡是無邊無際的人流。這場面,當真是熱鬧非凡。

  在琳瑯滿目,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的花燈中,我最喜歡的是蓮燈,它與其它掛在街上的燈籠不同,它是放在河里,漂浮在河面上的。那蓮燈有內外兩層,外一層花瓣飽滿,向外傾斜綻放;而內一層則小巧粉嫩。還有的`人更有創意,在河邊放桃花燈,桃花燈蕊,抽著縷縷金絲花蕊。偶有一陣微風拂過,清新嬌媚之中,又有幾分憨態可掬。

  黑色的夜幕中有郎朗繁星,而這一條河中,又有著千萬顆隨波逐流,奔騰似的“繁星”。單是一朵蓮燈便美麗無雙,千萬朵一齊綻放,那又豈是語言能夠贊嘆的?

  這時,我又忽然覺得天邊隱隱有光透出來,抬頭一看才發覺,這并非我的錯覺,是天邊長明燈的光芒。長明燈耀眼,似乎連地上的道路都給照亮了。我不禁暗想:天上漂浮的燈,真的好美,好有趣啊!美麗的東西存在于世上,僅這一點就值得感謝了。浮燈在夜空中流動,浩浩蕩蕩,散發著耀眼的光芒,照徹了長夜。連天空中繁星的光芒在它面前都大驚失色。燈在空中流動飛舞,如夢似幻,照徹了長夜,照徹了人們回家的路。愿那些有理想的人們,借助天邊燈光,無所畏懼,一路前行!

  元宵節的燈會就這樣結束了,而我卻依舊沉浸在那熱鬧非凡的燈會中,無法自拔……

家鄉的風俗端午節作文7

  端午節大家并不陌生,在民間有“五月五是端午,劃龍舟,吃粽子……”的童謠。而在詩人眼中更有“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端午節是一個歷史悠久的節日,其中習俗活動更是豐富多彩……

  端午節的由來有很多,其中最為膾炙人口的當然要數屈原投江。相傳兩千多年前,偉大詩人屈原,眼看自己國家衰敗,而國君又無藥可救,便投江自盡。當地漁人趕忙前來打撈屈原尸體,并投放粽子讓魚蝦不要吃屈原尸體。轉眼汨羅江奔騰了兩千多年,而人們便把屈原投江這一天變成了端午節。

  在端午節那天,家家門口掛艾菖,人人戴香包,大江大河都被賽龍舟弄得熱熱鬧鬧。當然,在這節日里,美食也不能少,粽子、綠豆糕、面扇子、茶葉蛋……

  廣為流傳的`要數包粽子了。端午節當天一清早,我們一家人便圍到了桌前,奶奶把頭天腌好的米肉擺出,聞上一聞,便讓人垂涎三尺,更何況包好煮熟后大口大口地吃呢!我學者奶奶的樣子拿兩片粽葉,也把它圈成錐形,然后便多多益善地往里面放米和肉。剛把多余的那半片粽葉蓋上,準備用細繩捆好,可是,那米像淘氣的娃娃一樣,撒了一桌子。我仔細研究了好久,可還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奶奶看見我這個樣子,差點笑了,原來右下角開了一個那么大的洞,我卻渾然不知。奶奶告訴我不用放這么多料,不然,包得緊才怪呢。我把它們減掉些許后,終于包出了一個好看的粽子,它在我手上像是一個綠色的娃娃,可愛極了。我又連續包了幾個,一個比一個包得好。

  最后,大家都包完了,奶奶把我們包好的粽子放入大鍋里蒸好,轉眼就熱氣騰騰,整個廚房里似仙境一般。終于粽子蒸好了,一股香氣撲面而來,沁人心脾。我迫不及待地撥開粽葉,里面的米早已被肉汁染得褐黃褐黃的,更是鮮美。我咬上一口,滿嘴芬芳,一股香氣只上舌尖。米中有肉的鮮,而肉和米中更有粽葉的清香,這等美味,令我無法形容,真讓人陶醉在這美味的端午粽子中。

  是啊!在端午節中,我既收獲了無窮無盡的快樂,又學會了許許多多知識。端午節,不愧是一個歷史源遠流長的節日。

家鄉的風俗端午節作文8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我最喜歡的就是家鄉的端午節。

  這個端午節,來頭可不小呢。在春秋戰國時期,當時楚國的國都已經被攻破了,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要與楚國同生死,共存亡,便投入汩羅江自盡了,岸上的人們見了,趕緊去搶救,可是滔滔江水里,哪里還有屈原的影子啊。人們為了不讓屈原餓著,就往江里投飯團,但是飯團一投下去,就散開了,魚蝦一下就搶光了。后來,人們就想出辦法,把米飯放進竹筒里,再投進江里,這樣魚蝦就吃不了了。為了紀念愛國詩人,人們把屈原投江的這一天定為端午節,竹筒飯也演變成現在用粽葉包成的'粽子。

  端午節第一個習俗就是吃粽子。粽子不但有咸的、甜的,也有各種形狀,長條形、棱錐形。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煮,要煮上幾個小時,鍋里開始發出陣陣清香,我們這些小孩就圍在鍋邊等著了。煮熟后,我們總是迫不及待地拿出一個來吃,還沒撕開粽葉,我們就想咬上一口,這時總會給燙到嘴巴,但大家還是一邊吹氣一邊吃。

  第二個習俗就是劃龍舟。每年到這一天,人們總早早的吃完飯,就圍到九州江岸邊。橋上真是人山人海呀!隨著一聲令下,各隊人員奮力劃起來。龍頭最關鍵,他控制著整個局面。吶喊聲,歡呼聲,響成一片,隊員們聽著指揮齊心協力地劃著。劃龍舟講究的是團結,不在乎輸贏,它使人們的心更近了。

  都說五月是“毒月”,這一天自然就少不了艾草。家家戶戶門口都插著艾草,還用艾草、柚子葉熬水洗澡。據說這樣就可以辟邪,保佑平安健康。當然也有一定的科學根據,用艾草和柚子葉熬水洗澡本來就可以去除濕毒。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它的熱鬧,它所帶來的歡樂,讓我回味不已。我仿佛聽見劃龍舟時人們那爽朗的笑聲,聞到了艾葉草的清香,看到了粽葉里面那團胖乎乎的糯米團。

家鄉的風俗端午節作文9

  端午已近,艾草的幽香在遠山上繚繞著,然后不停地跟著風兒飄啊飄,飄綠了家家戶戶,在六月的史冊中悠悠著一首端陽的詩篇。

  印象中的端午節,在流蘇般的綠絲中穿梭。

  那些從峭壁上垂下來的綠色絲線是奶奶裹粽子用的“寶貝”,通常是前一天去擷來的,只需放入清水里洗一洗即可,到煮粽子的時候,那細細的綠絲所蘊含的.清香便透著那層層的筍葉,滲進去、滲進去。是的,奶奶裹粽子用的粽葉是那種帶著點毛的棕黑色花紋的筍葉,那是不知什么時候拾來存著的,雖已經卷成了一幅幅畫卷般,卻仍透著勞動藝術的芬芳。洗筍葉用的是老屋掘了好幾十年的井水,井邊放著一個因滲進太多水而變得十分沉重的木桶,可以清楚地看到把手已有些泛黃,而桶壁卻是早已生了點點青苔的。有陽光的時候,井壁上便有了些許大小不一的白色光斑,它們是太陽的縮影,更像是挖井人眼中那充滿希冀的神色。

  記憶中的端午節,在沾滿了糯米粒的嘴角邊流淌。

  我喜歡左手拿著一個破了頭的咸鴨蛋,右手拿著一個剛拆了紅線的豆粽;更愛把一支筷子戳進一個稻香四溢的米粽4角中的一個,然后將其余3個角輕輕咬去。剛煮熟的粽子是要一串串掛在竹竿上晾涼的。于是乎,才不一會兒,那些冒著熱氣的粽子就將它的清香繚繞了整個堂前。待晾涼后,取下幾串來,配上幾個圓溜溜的咸鴨蛋放進竹籃子里便挨個送粽子去了。這時候,也同樣會有人將香噴噴的粽子送到我們家門口的。而奶奶卻是很少收下的,兩大鍋的粽子剩得只夠家人吃一兩個便足矣。本以為是奶奶深知鄰里嗜愛粽子,故多多的送,而今才明了,奶奶送出去的不僅僅是粽子,更是粽子里那些看不見的卻散發著濃郁香味的東西。那些看得見的,和看不見的,都在那個端午,化作一朵朵花兒般美麗的笑靨,卻只嘆那人兒喲,滄桑已然嵌滿了面頰。

  多想再吃一次那裹滿香甜的粽子喲。我聳聳鼻尖,深深地嗅,確乎又嗅到了空氣中艾草的幽香,那香味飄啊飄,飄進了我心中那座小屋,在六月的史冊中悠悠著一首端午的詩篇。

家鄉的風俗端午節作文10

  記憶中,端午節是最令人愉悅的節日。它沒有春節“爆竹聲中一歲除”的喧囂,沒有清明“路上行人斷魂”的悲涼;也沒有中秋“月有陰晴圓缺”的悵然。

  端午未至,但街角的粽子鋪早已開張,粽香縈繞,我不禁憶起了曾經的端陽……

  外婆家,一個木盆,盆中盛清水,水中是碧綠的粽葉,粽葉新鮮,顏色嫩綠誘人,嫩得能掐出水來。每當我看到木盆中碧綠的粽葉,心中便是一陣清涼和滿足。

  外婆麻利地取兩片粽葉又在一起,卷成一個漏斗狀,放入糯米、蜜棗、卷好,用繩子系好。很快,一個個青翠可愛的粽子便從外婆手中完成,行云流水,一氣呵成,外婆包粽子時,我便坐在一旁,偷偷拿一顆蜜棗丟進嘴里,甜蜜在舌間綻開。外婆總會嗔怪我:“看你個饞蟲,蜜棗都要給你吃光咯!”我依舊往嘴中送蜜棗,我擋不住這甜蜜的滋味。

  我最愛的是煮粽子,雖然很慢,但煮好后就可以聽吃粽子了,我看著粽子靜靜躺在水中,水在翻滾,氤氳的熱氣從灶臺向上爬,粽香溢出,鉆進我的'鼻子中,和著糯米清香。粽葉悄悄變黃,粽香起來越濃。

  好一會兒,粽子才煮熟,從水中撈出一顆粽子,剛剛剝開,粽香四溢,嘗一口糯米,軟而糯,還夾雜粽香。煮熟后蜜棗融糯米中,粽子清香甜蜜。濃濃的棗汁與清香的糯米再和著粽葉的香氣,記憶中端午的味道總是忘不掉的。

  我大塊朵頤,外婆剛坐在一旁一臉滿足地看著我。滿屋粽香四溢,熱氣縈繞。我看著鍋中熱氣騰騰的粽子,恨不得一口氣全部吃進肚中。鍋中的水已微微泛綠,充斥著端午的味道。向窗外望去,家家的艾葉迎風起舞。家家的煙囪熱氣氤氳,是否都已品嘗到了可口的粽子?

  多年已過,外婆身體欠佳,端午也不再包粽子了。我吃著買回來的粽子,仔細品味,卻怎么也不如外婆親手包的粽子好聽懂。似乎粽葉沒有那新鮮,蜜棗沒有那么新鮮,蜜棗沒有那么甜,糯米沒有那么軟,粽香也沒有那么濃了。

  端午將至,我看見粽子鋪前排滿了長隊,他們看鍋中的粽子,卻沒有了那種期待的目光。

  粽香縈繞,熱氣氤氳,卻少了家和親情的味道。曾幾何時,我還能在端陽吃上外婆親手包的粽子?

  又是一年端陽至,真正的粽香只悄悄地藏在我的記憶深處……

家鄉的風俗端午節作文11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每到中夏時節,端午節便帶著艾草的味道來到人們身邊。

  端午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傳說是為了紀念古代楚國著名愛國詩人屈原。而端午節的兩大重要傳統:吃粽子和賽龍舟,也是由喂給魚兒求其不食用屈原尸身的飯團和打撈屈原遺體的船只演化而成。

  可以想象,幾千年前,一只只漁船在汨羅江上一次又一次地打撈著屈原的遺體,船上和江邊,悲傷的漁民們把一個個飯團扔下江區,期盼著魚兒不去吃掉屈原的遺體……

  但在我的家鄉萬源,因為河水的原因賽不了龍舟,但粽子還是會做的。

  天一亮,我便早早的起了床,卻發現媽媽正準備出門,可見她起的`更早。

  “媽,你去哪?”

  “買早餐,還要買些粽葉,肉,糯米什么的,好包粽子。”

  是的,我家的粽子一般是端午時現包現吃的。

  約半小時后,媽媽提著材料和包子(早餐)回來了。

  吃完早餐,便開始包粽子。

  首先,把粽葉和棕繩清洗干凈,再把糯米清洗干凈并浸泡五六個小時。在這期間就把豬肉去皮,切成兩至三立方厘米的小塊。把肉塊和生抽,老抽,料酒,鹽,白糖等佐料一起放入湯碗中,腌制三到五小時。

  然后,把粽葉放入熱水中煮十五分鐘左右,煮好撈出放到涼水中備用,這樣是因為煮過的粽葉柔韌性好,在包的過程中不易破。

  接著,把糯米的水分控干,放入一勺鹽,一勺老抽拌勻。

  之后就可以包粽子了,取兩片粽葉,將一頭的硬角剪掉。把粽葉卷成一個圓錐并往里面裝入糯米,塞入兩塊肉,裝上糯米,然后用勺子壓實。把上面的粽葉向下折,直到完全蓋住糯米,之后將兩側的葉子捏下去,折疊起來。

  最后,只需要把粽子捆起來,煮熟即可。

  餐桌上,我拿起一個粽子就大快朵頤,弟弟也囫圇吞棗地吃下幾個,就連平時細嚼慢咽的媽媽也大吃大喝起來,爸爸更是早已酒足飯飽。

  節日有的不只是美食,更享受的是做美食的過程,真是樂在其中。

家鄉的風俗端午節作文12

  硬邦邦的鄉下土路上,響起了一陣陣清脆的腳步聲。稚嫩的童聲回蕩在混夾著泥土清香的上空,“端午,端午……”

  “吱呀”,推開了塵舊的木板門,我歉意地對墻角幾只蕩來蕩去,搖搖欲墜的蜘蛛笑了笑,目光落在下面一叢說綠不綠,說黃不黃的草上。只見這草干干的,葉子并無水分,無力地耷拉著。我湊近聞了聞,一股獨特的氣味向我撲來……今天是端午節,這是——艾草!

  撒開丫子跑上了鄉間土路,一路上,歡呼聲和尖叫聲蜂擁而至——這要是在平時,我不躲在家里捂耳朵那就不錯了!可今天是端午節,我也極度亢奮,兔子似的向河邊跑去……終于到了河邊,我無暇去看那碧綠的河水與五彩的龍舟,急忙向岸邊一棟氣派的朱紅大樓跑去。上了一級級結實而又華貴的樓梯,坐在了一個圓桌旁,望著在這兒的其他人……只見一桌大概十七八歲的青年正在品嘗著雄黃酒,這或許是他們第一次喝吧,幾個青年剛喝了一口,便全身一陣戰栗,但還是硬著性子大聲喝道:“好酒!”可聲音卻不禁微微發顫。鄰桌是一些妙齡少女,只聽他們唧唧咯咯說個不停,這時一盤散著清香的粽子端上了桌面。女孩子紛紛抖出了白皙的手腕,她們各自在腕上綁了美麗的五色線,隨即像中獎一樣輕捏著粽子的一角,揭開一層皮,她們有的輕聲歡呼,有的默不作聲,還有的皺了皺眉。料來那是一盤多味粽吧。

  坐在酒樓的桌邊,嚼著剛送來的.肉粽,從窗邊眺望著下面的河面。只見下面人聲鼎沸,敲鑼打鼓聲不絕于耳,空氣仿佛凝固了,處處都是爆破聲,激動人心的賽龍舟如期舉行。“哐哐哐……”龍舟上的選手各就各位,隨著“一二一二”的喊聲飛速地劃著龍舟,齊心劃一地扳著槳。龍舟的威武震撼了全場,喧鬧的酒樓竟也鴉雀無聲。人們使勁地沿著河岸跑了起來,近乎瘋狂地揮舞著雙手,追著龍舟,而龍舟上的人卻只以“嗨呦嗨呦”的吶喊來回答……龍舟漸漸遠去了,河邊也慢慢安靜了,空氣開始一如既往地流動,而那驚心動魄的場面卻被我記在了心里……

  鄉下的端午,那股濃濃的傳統氣息開拓了我的視野,讓我明白了真正的端午。

家鄉的風俗端午節作文13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端午節是男女老少都喜歡的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我最喜歡的。因為端午我會回外婆家過,而外婆家在端午節有許多有趣的習俗活動。

  去年端午,外婆就教了我一門手藝——繡香包。首先外婆帶我了解香包:中國傳統的香包多用綢布制成,內裝雄黃、熏草、艾葉等香料,早在3000年前就出現了,可以驅蚊,據說改可以辟邪呢。

  簡單了解香包后,我們就開工了。首先剪一塊長方形布,在布的背面、離布邊0。7厘米處畫上線,畫的線就是需要縫的線跡。畫好后把布對折、攤開,在對折線處把掛繩斜著反著放,然后按照畫出的輪廓從掛繩處起針開始縫,縫一個L形結束,就變成了一個開口的小袋子。接著把布翻過來,塞入一點填充棉。拿到填充棉的我開始輕輕地捏,感覺白白的棉花像云朵一樣柔軟Q彈,簡直令人愛不釋手!捏了一會兒,我往袋子里面放入香味獨特的艾草(撮得小一點),再用填充棉填好,但是不要填太多,不然會變成一個快撐破衣服的“大胖子”。都塞完后,現在就得到了一個正方形的艾草包,只需要用手捏住正方形沒有縫合口的兩條平行邊,把沒縫的布往里翻從里開始縫,縫好收尾就行了。嘿嘿,一個自制香包就完成啦!我高興得合不攏嘴,捧在手心左看右看。

  第一次縫香包不怎么好看,所以我決定再縫一個。經過我的.精心制作,一個精致的香包又完成啦!外婆沒有想到我可以進步這么快,好好地表揚了一下我,夸得我心里美滋滋的。在外婆的鼓舞下,只用了一個下午,我又縫了三個,各個都是獨一無二的美。這么多香包送給誰呢?正巧,媽媽下班回來看到美麗的香包,也夸了夸我,跟我說:“不如把這些香包分別送給弟弟妹妹吧!”“好啊!”一想到弟弟妹妹的書包上可以掛著我繡的香包,我都給高興“壞”了!

  外婆家的端午節除了縫香包,還有許多其它活動,比如編織五彩鴨蛋簍子、帶五彩繩、包粽子……希望下一個端午節,可以繼續到外婆家體驗這些有趣的習俗。

家鄉的風俗端午節作文14

  “五月五,是端午”。在我的記憶里,端午節,是從婆婆端出那盤香氣撲鼻的粽子開始的。

  端午節的準備,往往從一個星期以前就開始了:婆婆每次出門買菜,都不忘看看哪里有好的粽葉、糯米以及紅豆、肉之類,提前挑選到最滿意的食材,做好充足的準備。端午節的前一天,還要淘糯米、泡糯米、腌肉、靜置,一應準備,半點馬虎不得。

  去年端午那天,正好周末,在家里閑得無聊的我突然有了一個絕妙的想法——去婆婆家學包粽子。

  “你要學?怕是要把粽子做成了糯米稀飯了喲!”婆婆聽說我要來學包粽子,立馬開始打趣我。

  “怎么會呢?不有婆婆你在旁邊指導嘛。”

  “那行,婆婆教你包。”婆婆笑著刮了一下我的鼻子,就開始手把手地教我包起了粽子。

  “其實這個包粽子啊,說簡單也很簡單:把粽葉卷成一個漏斗的形狀,往里面加上七分滿的糯米…”婆婆邊說邊做,把粽葉想裹紙筒那樣卷成了漏斗,裝上了米,再把粽葉折下來,纏上線。這兩步切記要捏緊了,不然會散架…,一個小角就出來了。把粽葉沿線折下來,另外三個角也出來了。最后纏上線,粽子完成。

  看著婆婆三下兩下就包好了一個粽子,我也迫不及待地上手操練了:“這個好簡單哦,我學會了!你看……”說著就照著婆婆的樣子把粽葉卷成漏斗狀,往里面裝上了米。正當我準備開始下一步的時候婆婆把我叫住了:“哎哎,莫忙,你看你的粽子下面有洞的嘛。”

  “哦?好像是這樣,那婆婆你說啷個辦嘛。”

  婆婆看了看我包的粽子,悄悄地給我說了一個小訣竅:先把粽葉往里折了一點,再卷成漏斗的形狀,。照著婆婆給的小竅門,我把粽子拆散了重來:嘿,還真沒有洞洞了!我怎么沒想到呢?

  繼續往下:壓粽葉,纏線……雖然順利包好了,但這包的是個什么玩意兒啊?不規則的奇形怪狀,甚至粽葉都破了。算了,再來!我就不信我包不出來。

  反反復復,嘀嘀咕咕,吵吵鬧鬧,好不容易花了小半個小時,才包好了我第一個勉強像樣的.粽子,我不禁深深地感嘆起這小粽子的制作艱難:古人是把祭祀看得有多重要?這祭品的置辦這么費工夫!反正我是沒這個技術了,那就負責吃好了。

  粽子出鍋了,我迫不及待地伸出了我的手拿了一個剛出鍋的粽子,品嘗到第一口端午節的味道。

家鄉的風俗端午節作文15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題記

  小院的屋里傳來陣陣粽香,有幾縷艾草的香味碎在里面,風輕輕吹動小木桌上的書頁,“嘩啦啦——”響起,依稀看見了兩個字——《離騷》。

  思緒一打開,便似鋪開的文章或詩,回過頭來一邊細讀一邊慢卷,卷卷回憶,卷卷收藏……

  這是一個兩千多年前的名字。

  這個名字曾經演繹了一段傾倒無數后人的傳奇,留下了不朽的萬世詩篇。但我不懂,不懂你對那份愛國信念的堅守、至死不渝,直至合上《離騷》的瞬間……

  粽香溢滿了書頁,飄出了小院,散向天空。

  我聽見了歷史的瑤琴,錚錚然飄出一串串絕美的旋律,凝聚成一股細流,涓涓淌過我的雙眸。

  這流水,穿透層層歷史的煙塵,流過戰國的濃濃烽煙,盤旋在汨羅江畔,“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三閭大夫面對這一江清水,仰天長嘆。

  面對楚國上下昏庸,你多想離開,“寧何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你不愿將一身清白灑脫沾染絲毫灰塵,不愿污了這錚錚傲骨,你追求香草美人,你向往淡泊生活,你只愿讓《離騷》涓涓流淌的文字蹦跳出靈魂的火花,堅守住一份心靈的期待,化為一縷英魂。

  然而你不能,你有堅守的那份愛國信念!楚地的鼎盛,故都的繁榮和國泰民安是你找尋了一輩子的夢想,“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無論排擠的無奈,貶謫的悲痛,始終動搖不了你的決心。你始終是楚王的臣子,楚國始終是你的國,你的'家!“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數十萬將士血灑疆場,懷王客死秦國,混亂不堪的楚國即將破滅,你又如何獨自離去,茍且偷生!

  最終,秦軍兵臨城下,都城破滅,找尋一世的國泰民安隨風飄逝。

  如血般的殘陽拉長了你的身影,陪伴你的只有猿猴啼血般的哀鳴,你縱身跳入汨羅江,雪白而冰冷的水花濺滿了楚國大地,濺滿了兩千多年的華夏文明史。

  驚濤拍岸,亂石穿空,滾滾長江東逝水,千年不竭。春秋冬夏,大江東去,縱使駭浪驚濤,沉了屈原,卻沉不了堅守十年的愛國信念!

  此端午佳節,三兩青粽,一本《離騷》,一杯沉淀悠悠歷史的清茶,于我,足矣。

【家鄉的風俗端午節作文】相關文章:

端午節家鄉的風俗作文11-04

家鄉的端午節風俗作文11-11

家鄉端午節風俗作文11-07

家鄉端午節的風俗作文11-20

家鄉風俗端午節作文11-03

家鄉的風俗端午節作文11-17

家鄉的風俗端午節作文12-22

家鄉的風俗端午節02-18

【熱門】家鄉的風俗端午節作文01-04

家鄉的風俗端午節優秀作文12-2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河县| 伊金霍洛旗| 临西县| 嵊泗县| 罗江县| 贵德县| 绥化市| 临猗县| 阜新| 青海省| 定西市| 买车| 南涧| 无为县| 同心县| 宁波市| 伊吾县| 罗平县| 晋江市| 咸丰县| 盐源县| 寻乌县| 宜都市| 萨嘎县| 浪卡子县| 兰溪市| 滁州市| 青岛市| 莱阳市| 芷江| 聂拉木县| 平乐县| 昆山市| 青河县| 皋兰县| 巴中市| 天柱县| 日照市| 宁城县| 青川县| 巴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