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過年風俗禮儀
大同過年風俗禮儀1
大同地區煤炭資源比較豐富,它與當地人的衣食住行必然要發生各種聯系。因此,煤的作用遠在古代就已滲透到風俗民情之中,其中生旺火就是當地的一種風俗習慣。
每逢春節除夕晚上,家家戶戶院落門前都要用大塊煤炭壘成一個塔狀,名曰旺火,以圖吉利,祝賀全年興旺之意。里面放柴,上面寫個大紅字條"旺氣沖天"。等午夜十二點,鞭炮齊鳴之時,將旺火點燃。點燃后,火苗從無數小孔中噴出,狀若浮圖,既御寒,又壯觀。大人孩子們圍起一圈,有的做游戲,有的放鞭炮,男女老少都要來烤火,以圖"旺氣沖天"。孩子們也可以走街串巷觀察評論火堆大小,誰家的火堆大,著的旺,誰家的旺氣也大。正如清朝《大同縣志》所述:"元旦,家家鑿炭伐薪壘壘高起,狀若小浮圖。及時發之,名曰旺火,即省城達達火也。"
如今,生旺火之風俗習慣,在大同又有發展。不但在過年時生,就連平日辦婚喪大事或者重大節日時都生,有的是在冬季為了取暖;有的是在夏季以圖吉利。若論旺火規模之宏大,造型之講究,當以懷仁旺火為最。它有四大特點:一、選煤精良。在元宵節前預選優質原煤,用機械或者人工挖掘出來,再精心切割成整齊方塊;二、造型美觀。必須聘請高明師傅將旺火壘成底小、肚大、頂尖、內空的寶瓶形狀,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燃燒凈盡而旺火不塌;三、逐年增高。為了達到一年勝似一年之喻意,要求壘砌旺火時,每年都要比前一年增高一些,具體增高的尺寸大小,則由主人心中的期望而定;四、規模龐大。每年懷仁縣城內街道都要壘砌五六十座巨大旺火,其中最大者用80噸煤壘成,高達三丈,可謂規模龐大。
大同過年風俗禮儀2
《臘月二十三》之年俗
二十三,糖瓜粘。這一天,老大同人們都要上街買麻糖,當時的麻糖品種多,而且甜又甜。其中有圓麻糖,長麻糖,餳圪棒,擦酥麻糖,玉骨麻糖,板兒脆麻糖,夾餡麻糖等等。
當時制麻糖叫踩麻糖,先是用小米熬制,然后精煉,用棍子攪,用腳踩,經過多道手續,才可以制成麻糖。諺語云:糖坊的棍子亂圪攪,就是說這些。過去大同缸角一帶就是踩麻糖的地方。
二十三這一天,后生們還要打麻糖,打麻糖也叫掰麻糖。就是兩個人在賣麻糖的攤子上各挑一根麻糖,掰開后,看誰的孔窿眼兒大,誰大誰就贏,否則就輸了。此時,輸得人就得付款,而贏的人則白吃,哈哈大笑也!
《臘月二十五》大同年俗
二十五,蒸饅頭,準備好,到十五。媽媽當年手兒特別巧,每到這一天,她把平時攢好的白面,蒸成花饃饃,等待正月吃。
花饃的種類很多,有面魚兒,有蛇盤兎,有面人兒等各色花饃。花饃蒸好后,要染上漂亮的食色,真是一個可愛的`藝術品。
每到蒸饃時節,我總要拿一團面兒自己做一條魚兒,用黑豆點上眼睛,用篦梳劃出魚麟兒,出籠后,自己欣賞一番。
在蒸花饃的同時,大同人還時興蒸一個棗兒山,棗兒山是專門供祖先爺的。
花饃饃蒸好后要凍在外面的大缸里,準備過年后享用。大同人講究,初一到五不做針線和做新飯,由此,花饃就起了很大的作用,難忘的臘月二十五。
大同過年風俗禮儀3
小年這一天,全國各地的風俗習慣各有不同。而在山西大同地區,每到臘月二十三,人們必定會回家吃飯,與家人團聚,因為據說這天“灶王爺”要點家里的人數。大同人在這一天祭祀灶君火神祝融,送他上天述職,但到了除夕夜,還要把他再接回來安置好。
據大同當地民俗學者介紹,臘月二十三是祭灶節,《云中郡志》有“供湯餅酒果,祀灶神,以求福庇”的記載。大同地區的城鄉居民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兩側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或‘回宮降吉祥’)”、橫批為“一家之主”的對聯。
老大同人在臘月二十三這天,各家都會在灶神前供飴糖以祭灶。民俗學者指出,大同的飴糖用小米熬制,稱麻糖,并有坨糖、棍糖、空心麻糖、灌餡麻糖、擦酥麻糖、棧板麻糖等種類。供灶時,還要供些黑豆、清水和草料,以給灶神坐騎飲食。
祭灶敬香表時,有的人嘴里還念叨:“好話多說,賴話少說,無話甭說”,并再三叮囑灶王爺高抬貴手。而一過了臘月二十三,各家便開始忙著買雞買肉,準備年貨,直至除夕。民俗學者說,老大同人在臘月二十三這天,一般多吃餃子。
【大同過年風俗禮儀】相關文章:
大同過年風俗02-16
春節禮儀風俗02-08
泰國的風俗禮儀01-07
法國風俗禮儀01-07
土家族禮儀風俗12-23
中秋節風俗禮儀08-26
山西中秋節禮儀風俗01-11
大同的中秋習俗04-07
北方的過年風俗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