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迎春對聯
春節來臨,千家萬戶寫春聯、貼春聯,是上千年來流傳下來的象征吉祥、表達人們向往美生活的民族風俗。下面是CN人才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上聯:春聯對歌民安國泰 下聯:喜字成雙花好月圓。
上聯:喜慶新春聞雞起舞 下聯:欣逢盛世躍馬揚鞭。
上聯:五更分兩年年年稱心 下聯:一夜連兩歲歲歲如意。
上聯:人壽年豐金猴辭歲歸簾洞 下聯:民安國泰玉羽司晨報曉春。
上聯:金雞報曉改革似春風化雨 下聯:彩鳳朝陽騰飛如旭日升華。
上聯:金雞報曉時轉三陽迎淑氣 下聯:紅梅競放花開五福慶豐年。
上聯:紫燕迎春一路東風歌大治 下聯:金雞唱曉九州時雨潤小康。
上聯:彩鳳高翔戀我中華春不老 下聯:金雞喜唱歌斯盛世樂無窮。
上聯:雷震南天滾滾春潮生九域 下聯:雞鳴大地彤彤旭日耀寰球。
上聯:雞唱三通萬家春正乾坤氣 下聯:鳳鳴兩岸一樹梅開天地心。
上聯:點點梅花笑迎雄雞朝天鳴 下聯:聲聲爆竹歡送大圣載譽歸。
上聯:捷報頻傳圣猴舞棒辭歲去 下聯:宏圖再展金允高唱迎春來。
上聯:大圣辭年萬里河山留瑞靄 下聯:雄雞報曉千家樓閣映朝暉。
上聯:雞鳴曙日紅萬里金光輝瑞靄 下聯:柳舞春江綠千重錦浪映丹霞。
上聯:九域涌新潮四海雄雞爭唱曉 下聯:三春輝紫氣八方彩鳳共朝陽。
上聯:振翅欲沖霄一唱雄雞聲破曉 下聯:迎春思試劍三擂戰鼓氣吞虹。
#拓展知識#
滿族對聯:
滿族尚白,清宮廷春聯用白紙,藍邊包于外,紅條鑲于內。但滿人入關久遠,深受漢文化影響,此風俗在民國后漸漸消失。
世界紀錄協會收錄的世界最早的春聯是:“三陽始布,四序初開。”這幅春聯記載在莫高窟藏經洞出土的`敦煌遺書(卷號為斯坦因0610)上,該遺書記錄十二副在歲日、立春日所寫的春聯。該聯為排列序位中的第一副,撰聯人為唐人劉丘子,作于開元十一年(723年),較后蜀主孟昶的題聯早240年。“三陽始布;四序初開”打破了“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的世界紀錄,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早的春聯。春節貼春聯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開始盛行。據史書記載,明太祖朱元璋酷愛對聯,不僅自己揮毫書寫,還常常鼓勵臣子書寫。朱元璋大力提倡貼對聯。他在金陵(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員和一般老百姓在除夕前都必須書寫一副對聯貼在門上,他穿便裝出巡,挨家挨戶觀賞取樂。當時的文人也把題聯作對當成文雅的樂事,寫春聯便成為一時的社會風尚。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論述。
春聯在當時已成為一種文學藝術形式。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批、春條、斗斤等。“門心”貼于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于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批”貼于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于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家具、影壁中。 同時,家家戶戶都要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中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據《夢粱錄》記載:“歲旦在邇,席鋪百貨,畫門神桃符,迎春牌兒……”;“士庶家不論大小,俱灑掃門閭,去塵穢,凈庭戶,換門神,掛鐘馗,釘桃符,貼春牌,祭把祖宗”。
【春節迎春對聯】相關文章:
關于迎春對聯的勵志口號02-16
迎春節黑板報01-12
新春春節對聯09-26
春節新春對聯12-31
新春節對聯01-27
關于迎春節的黑板報內容01-09
喜迎春節黑板報設計01-09
喜迎春節的黑板報01-09
辭舊迎新迎春節黑板報01-08
關于虎年春節對聯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