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品尊老敬老對聯賞析
農歷九月初九是重陽節,尊老敬老成了人們主要活動。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歷代墨客騷人留下不少尊老敬老對聯,采擷幾副,與大家分享。
湖南瀏陽城隍廟有一副對聯:
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事,論事家貧無孝子;
萬惡淫為首,論事不論心,論心終古少完人。
該聯把孝敬長輩、尊老敬老當作一種很高境界,一些家境貧困的人只要盡心盡力贍養父母就是孝順了。
女無不愛,媳無不憎,勸天下家婆,減三分愛女之心而愛媳;
妻何以順?親何以逆?愿世上人子,將一點順妻之意以順親。
這是廣東新會城隍廟對聯。
此聯膾炙人口情真意切,表達了尊老敬老深深情意,千百來一直廣為傳誦。對聯循循告誡我們,作為人子不要娶了妻子而忘了含辛茹苦把自己養育長大的母親,要用愛妻之心孝敬母親。宋仁宗時湖州太守文同寫過一副尊老敬老聯:
萬金難買歲月;
五兒爭養爹娘。
此聯是有來歷的。那年除夕吃過晚飯,文同帶了書童往幾個地方察訪民情。經過大街后左轉右拐,文同來到了一條平時沒去過的小巷,見一戶人家只有老夫妻二人在吃年夜飯,門上沒貼對聯,一點兒過年的氣氛也沒有。文同便向鄰居了解情況,原來老夫妻有五個兒子,自從分家之后他們對老夫妻不聞不問。文同聽罷非常氣憤,馬上讓書童買回墨汁、紅紙,把一張方桌往老夫妻屋里一擺,拿出毛筆龍飛鳳舞。老夫妻屋里一下子擠滿了人,一個個伸長脖子看文同揮毫潑墨。寫完了對聯,人群中立刻傳出一片嘖嘖聲。文同寫的'對聯是:
家有萬金不為富;
戶養五子尚無兒。
這副對聯一傳十,十傳百,很快滿城轟動,大家都對老夫妻五個不肖之子嗤之以鼻。五個兒子聽了滿臉愧疚,都搶著接父母回家贍養。文同見狀立刻把對聯改作:“ 萬金難買歲月; 五兒爭養爹娘。”老夫妻五個兒子因文同之聯尊老敬老,被后人傳為佳話。
一飯尚免恩,況負抱提攜,只少懷胎十月;
千金難報德,論人情物理,也應泣血三年。
這是晚清“中興第一名臣”曾國藩寫的挽乳母聯。曾國藩是尊老敬老楷模,他覺得乳母對自己恩重如山,視乳母同自己的母親一樣對待。
民族英雄林則徐之女死前自撰尊老敬老挽聯:
我別良人去矣!大丈夫保患無妻。若他年重結絲羅,莫對生妻談死婦;
汝從嚴父誡哉,小妮子終當有母。倘異日得蒙撫養,須知繼母即親娘。
她教育女兒要孝敬繼母,實在難能可貴。
祭而豐不如養之厚;
悔之晚何若謹于前。
此乃清代山陰金寫的不可多得的尊老敬老對聯。該聯說得不錯,一個人應該養成尊老敬老習慣。老人活著的時候不孝敬、不厚養,等到死了,方后悔,說對不住的話,再厚葬,又有什么意義呢?最有意思的尊老敬老對聯當數:
堂上二老是活佛;
何須靈山朝世尊。
此聯告戒人們,要善待父母,要孝敬父母,自然而然就會感動上蒼,平平安安了,不必去求神拜佛,否則,如果真有神靈,肯定會怪罪不善待父母、不孝敬父母之人。
廣東番禺有一副對聯:
敬愛無親疏,天下高齡皆父母;
老殘不孤獨,人間晚輩盡兒孫。
它倡導尊老敬老“不論親疏”,在社會中廣泛傳播,尊老敬老實現常態化,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尊老敬老行列之中。可見,它對引導社會價值取向、塑造文明風尚、構建和諧社會,推進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重陽節品尊老敬老對聯賞析】相關文章:
對聯賞析09-25
化妝品店對聯02-27
碑文對聯賞析09-06
新春對聯賞析02-07
趣味對聯賞析05-11
經典的家教對聯品賞09-05
春天的對聯賞析06-26
猴年春節對聯賞析02-13
經典對聯賞析(大全)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