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習俗心得體會(精選12篇)
我們有一些啟發后,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春節習俗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節習俗心得體會1
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絢爛輝煌的文明中,積淀了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春節是大家最熟識最寵愛的一個傳統節日。
傳奇從前有個怪物叫“年”。它喜愛吃人,某天它又去吃人的時候反而被人們嚇住了,匆忙逃了回去,人們便把這天叫做“過年”。
快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忙著貼春聯。春聯也叫門對、春帖、對聯、對子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致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妙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字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各家各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于門上,以增加喜慶氣氛。
除夕的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于西晉。除夕之夜,大家終夜不眠,以待明天,稱為“守歲”。
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團聚夜,離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遠千里萬里趕回家來,全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過年。
新年的第一天,也就是大年初一,人們早早起來,穿上最美麗的新衣服,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新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族長帶同族挨家挨戶拜年,有的是同事相約去拜年,還有的是大家伙聚在一起相互慶賀,稱為“團拜”。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預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
怎么樣,同學們?聽了我的介紹你是否感受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你是否為身為炎黃子孫而倍感驕傲呢?
春節習俗心得體會2
1.春節,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不同的地區、民族過春節,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著名語言大師老舍,用他的大筆、風格、語言,描繪了一幅幅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卷,讓我們無不感受到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也讓我們領悟到了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作者先從春節我們要吃的“臘八粥”、“臘八蒜”寫起,給文章添加了許多樂趣,把食物描寫的非常的到位。還把春節孩子們要干什么事寫了出來。放鞭炮是男孩子們最大的樂趣。春節前幾天,大人們都很忙,因為店鋪很快就關門,所以必須在春節前把食物準備好,每到除夕的那一天,大家們更忙了,晚上的時候,家家戶戶的門上貼上了對聯,家家戶戶都飄著酒肉菜的誘人香味,鞭炮聲不斷的響起。家家戶戶的燈到晚上都是亮的,除了很小的小孩子在睡覺,大家都很愿意等新年的鐘聲響起,等待凌晨煙花的升起。家家戶戶的喜慶,給春節添加了積分絢麗的色彩,讓春節更有氣氛。過年了,孩子們肯定都是拜年去了,大人們給紅包,孩子們還玩鞭炮,這樣的喜慶一直持續到春節結束。
2.春節,一個喜慶的節日,給中國添加了許多的色彩,讓傳統的中國更紅,更絢麗!老舍先生認為元宵節是新年的高潮“除夕是熱鬧的`,可是沒有月光:元宵節呢,恰好是明月當空”這當然不能成為理由。老舍先生最在意元宵節恐怕就是元宵節的燈會了,也有焰火。
我認為還是除夕和正月初一最美!不說現在還未到元宵節工人就要返崗工作,學生就要返校上課,實在有煞風景。況且中國南北方,東西部傳統和文化是有一些差異的,對元宵節的重視程度也不一樣。甚至有些地方已趨于淡保而除夕就不同了,舉國歡慶,大江南北,長城內外,五湖四海,全球華人到處歡歌笑語——辭舊迎新嘛!
在中國的詞語里恐怕沒有比“除夕”更甜更美的詞了!甜在哪美在哪?恐怕就是詞條后面的舉國同慶,合家團聚,萬家燈火了!而“正月”呢?“正月初一”也是開心和快樂的——新的一年又開始了,雖然總不明白為什么這一天總是歡天喜地的,但既然高興既然滿足那就成了,也不去想那么多。
現在有了“五一”“十一”這些黃金周,加之平時休假時間長了,有更多休閑方式可供選擇,“年”的情結便淡了下來,但不管如何“年”已深深扎根中國人心底,是團聚和諧平安親情的符號!
借老舍先生的話來做結:“以前,人們過年是托神鬼的庇佑,現在是大家勞動終歲,大家也應當快樂的過節。
春節習俗心得體會3
我的家鄉在渦陽,都說:“老子故里,道德之鄉!奔偃缒銇淼竭@里,也會覺得名副其實。家鄉春節的風俗也是特別豐富多彩的。
我家鄉的大年三十別有一番幽默。大年三十的時候,我們一家是特別悠閑的,媽媽就去菜市場選購年貨,我呢也是在家里待著。等了許久后,媽媽回來了,買了那么多東西。晚上,開頭包餃子了,我迫不及待地洗了手,然后就幫媽媽包餃子了,包好餃子后,我們便把包好的餃子先拿出一局部吃,再把那一大局部放進冰箱里。
吃過飯后,媽媽帶我去紫光公園看燈展了。我也特別的興奮。到了紫光公園,我看到那里人山人海,各種各樣的花燈使我眼花繚亂。它們的顏色也是五彩繽紛。每一個花燈的樣子都是栩栩如生,在那里玩了一會就要回家了,我戀戀不舍地和那美麗的花燈告了別。
大年初一時,我很早起了床,吃過早飯后,就可以要壓歲錢了。媽媽坐在凳子上,我給媽媽磕了頭拿到了壓歲錢。媽媽樂呵呵的,我的.心里也是美滋滋的,由于我家親戚許多,所以到了親戚家里又拿到了很多壓歲錢,我也很快樂,有那么多壓歲錢,我可以成為一個“小富翁”了。
正月十五時,是要吃元宵的,我們全家坐在電視旁,吃著元宵看著元宵晚會,全家人團團聚圓的,我也特殊快樂的。過了元宵節,春節才完畢。
家鄉的春節可真喧鬧,習俗也特別特別好玩豐富。由于現在的民俗、風俗漸漸被忘卻,所以我們這一代人要記憶和傳承,不能讓民風習俗失傳。
春節習俗心得體會4
中國,是一個有著長期歷史的古國,幾千年來,中國傳下來了許多傳統習俗,有中秋節的賞月、吃月餅,有端午節的吃粽子、賽龍舟,有清明節的春游……但在這么多習俗中,我最喜愛春節種種的喜慶習俗。
在春節,人們都會貼春聯來迎新年、防年獸。這個習俗早先是起于宋代,在明代才盛行。明代時期,朱元璋特殊熱愛對聯,自己也熱愛寫對聯,所以就傳到了百姓那里。于是,每逢過年人們都會貼對聯。并且朱元璋還熱愛紅色,常常用紅紙寫對聯,這就是為什么春聯一代一代傳下來都是紅彤彤的。
紅紙春聯對仗工整,簡約精致的文字描畫出了中國那獨有的文化特征,是我們心中的重要習俗。
元旦夜,在外地工作的人,除非真的沒有時間,必定回家在家吃聚會飯。晚上11點多,人們會放噼里啪啦的.大鞭炮,還有沖天炮和地陀螺。放完鞭炮后,人們還會給祖先燒紙、磕頭和敬酒,盼望祖先們給新的一年帶來美妙的祝愿。
在春節,人們還會拜年。大年初一這一天,人們很早就會起來,穿上新衣,第一件事便是到爺爺奶奶的房間拜年,爺爺奶奶便會拿紅包來,給孩子們發壓歲錢。
在春節中,還有許多好玩的傳奇和習俗,就等著我們去逐一地探求,正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會讓我們的祖國發揚光大的。
春節習俗心得體會5
年味淡了,還是年俗新了?
親友之間相互饋贈紅包、寄予祝福是中國春節的傳統習俗?山衲甑拇汗濋L假,這一習俗卻在電子商務發展的推動下悄然發生著變化——手機上“搶紅包”的熱潮席卷了全國。這場全民參與的網絡“紅包暴雨”讓傳統紅包黯然失色,也讓春節年俗開始散發日漸濃郁的現代氣息。長輩贈紅包、領導發福利、朋友送祝福、同事搶紅包……今年過年期間,不少市民的手機微信群里可謂熱鬧非凡,“紅包雨”下得格外猛烈。
“手機紅包”掀起的新風潮在社會各界引發爭論不斷:有人覺得它給春節增添了趣味,有人卻認為它沖淡了年味,扭曲了年俗的本來面貌。
“大多數搶到的'紅包都是幾元、幾角,大家就是過年圖個開心熱鬧, 家人、單位同事、朋友都建了群,邊搶紅包邊聊天,也增進了感情。”記者發現,微信群中派發的紅包比現實中收到的要“薄”不少,而參與搶紅包的人卻較多!敖洺S信笥涯贸鲆辉獛捉清X分成幾個紅包,大家搶得熱火朝天!睂υS多人來說,紅包金額多少并不是重點,主要是通過紅包金額背后的寓意來傳達歡樂、送去祝福、表達心意。
然而,“搶紅包”這種形式在許多人看來卻不欣賞。家長們在看到自家孩子春節這幾天整天抱著手機“搶紅包”,完全不顧其他,心里會是既失落又無奈!昂貌蝗菀着蝹過年團聚,孩子們卻只顧著在手機上搶紅包,把家里人冷落在旁邊!苯衲62歲的張大爺告訴記者,以往過年一家人圍在一起吃團圓飯、說說話、串串門的氛圍令人懷念,現在年味越來越淡了。
而“搶紅包”正從茶余飯后的消遣娛樂演變為春節長假的“主題曲”。 據相關數據統計顯示,除夕當晚,網絡支付寶“咻一咻”網友互動共計3245億次;微信紅包除夕全天收發量達80.8億個,是羊年除夕10.1億個的8倍。游子千里歸家,抱著手機搶得不亦樂乎,把滿懷期待的父母晾在一邊;老同學的微信群里,好友說話無人應答,丟個紅包立刻“炸鍋”;更有甚者,洗漱、做飯、開車等紅燈時都緊盯屏幕,生怕錯過紅包。有媒體評論,“搶紅包”正在毀掉春節,噼啪作響的鞭炮聲、熱氣騰騰的餃子、熱火朝天的民俗表演,都難以“叫醒”一些埋頭于虛擬世界的人。
難怪有人質疑,“搶紅包”是淡了年味,還是新了年俗。無論多么搶眼的“紅包”,也難以換來親人溫馨的笑臉。這個假期,一些人為搶紅包甚至沒有看上完整的節目,沒有和親人說上幾句稱心的話語,沒有來得及和爸媽嘮嘮知心嗑。這樣的春節過法,未免本末倒置,得不償失了。把它當成春節小插曲,沒事搶個紅包增添過年氣氛,是好事,但如果為了區區幾個紅包,忽略父母或長輩期盼交流的眼神,未免得不償失。
春節習俗心得體會6
春節是我們中國農歷的新年,所以過年對我們中國人而言特別重要的!因此,春節前的預備也是必不行少的。
過年了!過年了!家家戶戶忙著貼春聯,剃頭發,做年夜飯……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法規”太多了!有些習俗還很怪,無奈之下,我就去問正在貼春聯的媽媽。
我觀察媽媽將“!弊值怪N,我當然知道為什么要倒著貼,將‘!值怪N是一種習俗,‘!官N說明‘!梗ǖ剑┝!但我仍舊問道:“過年有什么習俗和法規啊?”媽媽停下手中的活,急躁地給我談起來。
原來,以前過年還有一種放鞭炮的習俗,來源于“年獸”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獸”,長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躍出海面處處作惡。有一年一個老人用放炮,穿紅衣,貼紅春聯的方法驅逐走“年獸”,這才得以安靜,此后這個方法就流傳開來。但是現在廣州制止燃放煙花,所以我們就不再進展這個活動了。
除夕這一天對我國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天晚上,我們全家預備除舊迎新,吃團年飯。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喧鬧開心的時候。大年夜.豐富的年菜擺滿一桌,全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聚飯。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肴,也是享受那份歡樂的氣氛,桌上有雞、鵝、燒肉等等,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熱氣騰騰,說明紅紅火火;
“魚”和“余”諧音,喻意“年年有余”。最終一道甜食,祝愿往后的日子甜甜美蜜。
今日我的收獲太大了,知道了許多過年習俗的學問,不過我覺得有點迷信,但這又仿佛是一種樂趣,只要歡樂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況這是傳統的習俗,寧可信其有不行信其無啊!
春節習俗心得體會7
在一年的節日之中,我覺得春節是最快樂的,因為過春節可以吃團圓飯、逛廟會、放煙花、看春晚。春節令我最開心最難忘的就是燃放煙花?上г诔鞘欣镞^春節,不允許燃放煙花。
我六歲那年和媽媽一起去外婆家過春節。外婆家在四川的一個鄉鎮上,那里可以燃放煙花。剛到達外婆家,我就纏著舅舅到街市買了許多煙花。
午飯后,外公陪著我和哥哥姐姐一起放鞭炮?粗夤么蚧饳C點燃引線時,我的心幾乎停止了跳動。一秒過去了,兩秒過去了,已經過去十秒怎么還沒有爆炸?我正疑惑著,突然傳來了轟隆隆的巨響。我一看,這些炸開的爆竹像一架不停開火的`機槍,發出一道道刺眼的火光。
放完鞭炮后,我和哥哥姐姐就開始玩我們自制的“手榴彈”。它的制作方法很簡單,就是將玉米棒挖一個小洞,然后把一顆摔炮放在小洞里,再把玉米棒往地上扔,玉米棒就爆炸了,發出巨大的響聲。當然,這種手榴彈的殺傷力很小,比較安全,大人也不阻止,我們玩得不亦樂乎。
到了晚上,我們開始放煙花了。我們把煙花點燃后,先是見到一束火光從煙花頭上沖了出來。然后天空就變成了一個大花園,各種煙花像一朵朵漂亮的花兒,在空中組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那流光溢彩四散開來,把夜空裝點得如此燦爛奪目。我沉浸在了這個美好的夜晚。
那真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春節,雖然已經過去四年了,那些燃放煙花的場景至今還歷歷在目。我希望下一個春節快點到來。
春節習俗心得體會8
活動背景:
第四單元學習了《北京的春節》,了解了北京春節的習俗。我們的家鄉春節習俗也很有特色,如果我們不留心,那么這些這么有意思的過年習俗就會隨著時間而慢慢改變。這次我們選取了農歷新年這個傳統佳節作為研究對象,對家鄉的新年習俗作一個較全面的了解和歸納。 活動目標:
1、通過查閱資料和調查訪問,加深對家鄉春節習俗的了解,激發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并讓學生懂得如何正確看待這些風俗習慣。
2、在探究過程中,增長見識,發揮個人特長,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3、培養學生收集、整理資料,并根據資料總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過程:
一、準備階段:
1、成立學習活動小組:按自愿原則組成3個小組,選好組長:
第一組:春節的'飲食習俗調查小組。
第二組:春節的衣著、言行習俗調查小組
第三組:春節的慶祝活動調查小組
2、各組制訂詳細的調查計劃和方法,設計調查表格和訪問記錄表。組員分工,商討在調查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二、實施階段
第一步,按專題小組開展調查、訪問、圖片收集、查找資料;實地考察;分析調查結果并對活動所獲得的資料認真做好記錄。由各組組長負責分工完成(訪問方式有:實地訪問、電話訪問等形式,對象適度函蓋老、中、青三個年齡階段,組員根據訪問的情況做好記錄) 第二步:集中交流,合作探究。各小組討論在活動中的心得體會和在活動中遇到的問題等。根據活動的體驗和小組成員之間的交流吸取教訓,調整方法。
第三步:整理信息,形成觀點。
成果展示:
1、各個小組的成員根據活動中獲得的信息作進一步的篩選和整理,形成共識,以書面形式上交調查報告、手抄報,并總結自己在活動中的心得體會。
2、各個小組成員以不同的方式向同學分享展示自己的成果。最后老師和同學共同評價這次的活動。
春節習俗心得體會9
在一年的節日之中,我覺得春節是最歡樂的,由于過春節可以吃團聚飯、逛廟會、放煙花、看春晚。春季節我最快樂最難忘的就是燃放煙花。惋惜在城市里過春節,不允許燃放煙花。
我六歲那年和媽媽一起去外婆家過春節。外婆家在四川的一個鄉鎮上,那里可以燃放煙花。剛到達外婆家,我就纏著舅舅到街市買了很多煙花。
午飯后,外公陪著我和哥哥姐姐一起放鞭炮?粗夤么蚧饳C點燃引線時,我的心幾乎停頓了跳動。一秒過去了,兩秒過去了,已經過去十秒怎么還沒有爆炸?我正懷疑著,突然傳來了轟隆隆的巨響。我一看,這些炸開的爆竹像一架不停開火的機槍,發出一道道刺眼的.火光。
放完鞭炮后,我和哥哥姐姐就開頭玩我們自制的“手榴彈”。它的制作方法很簡潔,就是將玉米棒挖一個小洞,然后把一顆摔炮放在小洞里,再把玉米棒往地上扔,玉米棒就爆炸了,發出巨大的響聲。固然,這種手榴彈的殺傷力很小,比擬安全,大人也不阻擋,我們玩得不亦樂乎。
到了晚上,我們開頭放煙花了。我們把煙花點燃后,先是見到一束火光從煙花頭上沖了出來。然后天空就變成了一個大花園,各種煙花像一朵朵美麗的花兒,在空中組成了一幅漂亮的畫卷。那流光溢彩四散開來,把夜空裝飾得如此絢爛奪目。我沉醉在了這個美妙的夜晚。
那真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春節,雖然已經過去四年了,那些燃放煙花的場景至今還歷歷在目。我盼望下一個春節快點到來。
春節習俗心得體會10
春節又稱元日、元旦、無正、元辰、元朔、歲旦、歲首、歲朝、新正、首祚、三元或年、過年,為夏歷新年的第一天。由于歷法不同,各代歲首之日不盡一致:夏代為正月初一,商代為十二月初一,周代為十一月初一,秦代為十月初一,漢武帝時又恢復到正月初一,并延續至今。
“春節”,各代所指也有區別。漢代指立春這一天,南北朝指整個春季,到了近代才指正月初一。它是我國歷史最悠久、活動內容最豐富、禮儀最隆重、場景最壯觀、食品最精致的一個傳統節日,全國56個民族中的53個(除去藏、白、傣族)都要舉行盛大的家宴或族宴慶賀,故又稱“元日大慶宴”。我調查了春節的民風民俗,內容如下:
了解民風習俗,首先要弄清春節的來歷:據史籍記載,春節在唐虞時叫“載”.夏代叫“歲”,商代叫“祀”,周代才叫“年”!澳辍钡谋玖x指谷物生長周期,谷子一年一熱,所以春節一年一次,含有慶豐的寓意。又傳,春節起源于原始社會末期的“臘祭”,當時每逢臘盡春來,先民便殺豬宰羊,祭祀神鬼與祖靈,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免去災禍。他們用朱砂涂臉,身披鳥羽,唱跳吃喝,熱鬧非凡。
春節的民風民俗:漢族的'春節食俗,一般以吃年糕、餃子、糍粑、湯圓、荷包蛋、大肉九、全魚、美酒、福橘、蘋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饌為主;并伴有撣揚塵、洗被褥、備年貨、貼春聯、貼年畫、貼剪紙、貼福字、點蠟燭、點旺火、放鞭炮、守歲、給壓歲錢、
拜年、走親戚、 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等眾多活動,極盡天倫之樂。如年夜飯,尤為講究:一是全家務必聚齊,因故未回者必須留一座位和一套餐具,體現團圓之意;二是飯食豐盛,重視“口彩”,把年糕叫“步步高”、餃子叫”萬萬順”,酒水叫“長流水”,雞蛋叫“大元寶”,金魚叫“年年有余”;這條魚準看不準吃,名為“看余”,必須留待初一食用.北方無魚的地區,多是刻條木頭魚替代;三是座次有序,多為祖輩居上。孫輩居中,父輩居下,不分男女老幼,都要飲酒。吃飯時關門閉戶,熱鬧盡興而止。
通過這一次的調查,讓我更加清楚地了解到我們的傳統節日——春節,我會倡導身邊的人保護和重視我們的傳統節日,把讓我們的傳統文化繼承下去。
春節習俗心得體會11
春節,是我國一年當中最喧鬧,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節日。早早的,街上“展覽”的對子、“!弊帧⒋盎、糖果等年貨給我帶來了一絲絲“年味”。
從臘月二十三“祭灶官”吃芝麻糖開頭,大家就開頭預備過年了。這天,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我們小孩饞的總想先嘗嘗又酥又甜的芝麻糖?墒强傄鹊侥棠滔鹊綇N房的灶王爺前祭祀一翻,才能吃到喲。據說,這樣灶王爺才能上天言好事。
臘月二十四,家家戶戶掃房子。媽媽要早早的把屋子整理干靜,這是為了新年有一個新氣象。過了二十四大人們忙著殺魚、肫肉、蒸花饃,預備年貨。
每當二十九,家家戶戶都紛紛上街購置對聯,有雅興者自己也鋪紙潑墨揮春,將宅子里里外外的門戶裝飾一新。春聯也叫門對、對聯、對子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致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妙愿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春聯真正普及始于明代,與朱元璋的提倡有關。有一年朱元璋預備過年時,下令每家門上都要貼一副春聯,以示慶賀。原來春聯題寫在桃木板上,后來改寫在紙上。桃木的顏色是紅的,紅色有吉利,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聯大都用紅紙書寫。
到了大年三十,此起彼伏的鞭炮聲把節日的氣氛裝飾的更加深厚。吃過午飯后,端出香噴噴的肉餡,一家人就包起了餃子,男同志搟皮、小孩們當運輸員,媽媽們就負責制作精致的水餃。奶奶還要在餃子里放進硬幣,看誰最有福氣。當一盤盤挺著肚子的水餃端上桌時,大家找到自己滿足的餃子,張口就咬,盼望自己能走好運。最終,那個帶有福氣的餃子還是被爸爸吃掉了。
除夕,家家戶戶吃的都是餃子,我們早早的吃晚飯,守在電視前看春晚,也是“守歲”。
初一到初六這幾天,就是我們小孩子“掙錢”的時機。每天不是呆在爺爺家,就是泡在姥姥家,用媽媽的話說,就是“成天不著家”,但我們仍舊樂呵呵的東跑西竄。
我們這的春節一般到“二月二,龍抬頭”的時候才告一段落。雖然濮陽不算大城市,但是它也與很多大城市一樣,熱喧鬧鬧的迎來春節,又熱喧鬧鬧的把它送走。
春節習俗心得體會12
系別:xx工程系
班級:xx級石化(x)班
姓名:xxxx
日期: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七日
關于家鄉春節習俗及其文化內涵的心得體會 進入農歷的臘月,歡度春節的氣氛就越來越濃厚了,我的心情也越來越興奮了?纪暝嚕帕思,安排好寒假計劃,完成了部分作業,我也融入了紅紅火火的過年氣氛。臘月的節點太多了。首先是臘七臘八凍壞腳丫、泡臘八蒜、喝臘八粥等等,老人說這就是過年的開始。 春節漸漸臨近,看著越來越薄的日歷,人們在高興之余免不了發些感嘆:“又是一年了”,“人生天地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年齡越大,光陰流逝愈快,感受愈深。一天又一天,當然太陽都是新的,但日子卻無聲息地消失了,就像水滴融進了大海。雖說平日里每天都撕下那一張,可是誰也理會不到那是自己的生命計量單位,而它正象漏斗里的沙子一樣越來越少。但心里仍有一絲激動,那便是對來年的期望。
年望年望年年望,把希冀寄予來者,想必人同此心。成功者,便就此滿足了么?不!好戲還看明年,明年決計要錦上添花更上一層樓,于是心便鼓動成一只壯壯的氣球,努力地滾動著飄忽著。勞而無獲者呢?沒說的,只待來年能重整旗鼓,再添起色。然而,來年復來年,來年何其多,除非作古,哪一年該是至善該是至美的呢?知曉的也恐怕只有希望。
很快到了臘月二十三“糖瓜兒粘”,人稱小年,要祭灶,要吃一種乳白色、味很甜、還粘牙的東西,叫“糖瓜兒”。大人問我“粘不粘?”我說“粘(年)!”這是提醒大家要過年了!長輩要講許多過年的趣事和囑咐許多過年的忌諱。真好玩!有的我懂,有的我不懂,我總是好奇的聽不夠,問不夠。
接著臘月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吃谷薯,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這段時間每天都有很多說法,我可長見識了。
臘月三十,也叫除夕,是辭舊迎新、繼往開來的吉祥時刻,此時進入春節的高潮,也是我最期盼、最快樂的時候。
白天大人們都忙著過年的各種事情,放松了對我的管束,我就徹底自由了,吃我愛吃的食品,喝我愛喝的飲料,玩我愛玩的.游戲……開心極了!
小時侯,最盼的節日便是春節了。春節有好東西吃,有新衣服穿,看舞獅玩彩船,頗是新鮮熱鬧且實惠,于是,就少年不知愁滋味地掰著指頭盼著。盼著盼著,一忽兒便成人經事了,才覺得日子地艱難和不易,于是也就知曉了年并不好過卻不得不過,開始感覺了年的乖戾和人的無奈;也便由望年轉而到希望,也把自己托付給了將來與未知的歲月——今年望明年能考上一所象樣的學校,明年望后年在分配上好事少磨,再望談對象不走麥城,再望頭兒器重有所升遷,再望職稱評定不擠兌,再望住房分得“上下有余”,再望兒能成龍女能成鳳,青出于藍勝于藍……
然而,一年又一年,平凡的我們境地依然,卻仍在生活的罅隙間努力給自己營造一種寬松與自在?粗耆A的不再、雙鬢漸灰,終于不得不和“子”一樣在川上感嘆:“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逼鋵,這日子何嘗不是這樣的一條河,我們佇立其上,河水匆匆在我們身邊流過,任我們悲喜交集逢災遭難,而時間的流逝依然故我?其實時間并不是我們身邊流走的一種外物,而就是生命的本身。我們看著流走的河水,
我們隨手撕去的日歷,其實就是我們自己生命中的歲月,甚至不僅僅是我們的歲月,而就是我們自己。我們每個人,不但找不回失去的年華,而且連從前的我也都無影無蹤了。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大門,哐當哐當地在你身后緊關閉,任你哀求,嘶叫,拍打,歲月之門過去了就不會再開啟。
晚上全家歡聚一堂。大家從廚房里端出美味佳肴放在桌上。煎炒烹炸、雞鴨魚肉、特色食品、各種飲料……媽媽端來燉魚,說這是“年年有余”;爸爸端來餃子,說這是“交子元寶”;姑姑端來拼盤,說這是“全家!保还梅蚨藖砻罪垼f這是“團圓飯”;奶奶端來一盤水果,有柿子、蘋果、桔子、香梨,說取它們的諧音:“事事平安、人人吉利”;爺爺端來一盤年糕,有白米、黃面、雙喜、八寶,說借它們的字音“添歲增福、年年提高”,人的歲數和身體要長高、知識也要提高。哈哈!我靈機一動,端來一摞獎狀說這叫:“辛兔祥瑞、龍騰虎躍”(我屬虎)……全家人說這是一道最豐盛、最如意的大菜。
全家人說說笑笑,盡享天倫之樂,盡嘗美味佳肴。我不斷舉杯,給各位長輩敬酒并針對每人說上幾句不同的祝福話,大家再次夸我懂事,給我加菜,有時還給我鼓掌,我心里美滋滋的,那個興奮勁兒就別提了!
酒足飯飽,全家人看春晚、包餃子、侃大山……零點整,電視里的新春鐘聲敲響了,房間外的迎春鞭炮響成一片,我迫不及待地拉著家人下樓放炮。姑姑和媽媽提著一大包鞭炮,姑父和奶奶提著一大捆煙花一起下樓了。樓外的鞭炮已是震耳欲聾、煙云翻滾。開始我有點害怕,爸爸拿著鞭炮,爺爺領著我去點,鄰居說:“這叫雙保險”。我們
幾人合作先后放了“一千響”、“坐地炮”、“竄天猴”、“夜明珠”。后來我膽子大了,也想過把真癮,讓爸爸放好花炮,爺爺護著我去點,點著了我就跑,在我哈哈大笑中花炮竄上了夜空,隨著一聲聲巨響,綻放出五光十色的禮花,有“百鳥爭鳴”、“吉祥如意”、“火樹銀花”、“萬紫千紅”,我高興地手舞足蹈、心花怒放。
我們失去了童年,才知道長大;我們失去了歲月,才知道自己是活著;因為我們變老,才知道不能挽留時間。面對這個節日,我們不妨讓靈魂、讓思維再這里駐足一會,對生命來番清點。面對那些還沒有拉開序幕的嶄新未來,多些設計,多些幻想,讓希望實在些,讓幻想向現實靠攏。給父母多些孝心,多些體貼,讓她們歲歲平安天天快樂;給妻子(丈夫)多些溫柔,多些理解,直至地老天荒,恩愛如初;給孩子多些鼓勵,多講些做人的道理,別盼成龍成鳳,但求做個好人;給朋友多些祝愿,大家年年有余,和氣生財。
春節是喜氣的年,總給人們一種十全十美的契機,一邊從從容容“臨淵羨魚”,一邊又可以雄心勃勃的如何“退而結網”。
春節是四季之首,我們的足跡將踩出新一行。生命的里程又開始了一次始發,所以多一點期望,就多一份珍惜;多一點幻想,就多一份激情。
【春節習俗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春節習俗心得體會09-27
春節習俗心得體會[精]10-26
春節習俗有哪些 春節習俗大全介紹11-03
春節的習俗02-08
春節的習俗03-25
春節習俗06-21
春節習俗心得體會(精選10篇)03-12
【實用】春節的來歷及習俗(附各地習俗)02-19
春節習俗:臘月二十九的習俗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