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春節的隨筆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過不少讓自己印象深刻的隨筆吧?隨筆,或講述文化知識,或發表學術觀點,或評析世態人情,啟人心智,引人深思。想要更多的了解隨筆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有關春節的隨筆,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關春節的隨筆1
在中國,有句俗話:“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在春節這樣一個本應該是全家團聚,其樂融融的日子,卻有這樣一群人,因為職責在身,他們堅守崗位,無法與親人團聚。他們用“舍小家,顧大家”的實際行動詮釋了物業人愛崗敬業的.崇高品質,他們,就是在春節仍然堅守崗位的物業人。
在節日期間,消防應急小分隊隨時待命,確保在突發火情時能第一時間應急救援,為業主的人身財產安全保駕護航。
在這群可愛可敬的人兒中間,更有已經在崗十多年,并且多年在大年三十這天值班的業主貼身管家和小區忠誠衛士,他們用真誠和無私愛護我們的業主,用信念和奉獻守候我們的家園。
有關春節的隨筆2
春節期間,我和弟弟都得到了新年禮物,是什么呢一把槍(當然不是真槍了)!那天吃完午飯,我和弟弟拿著槍沖出了門,還帶了十幾個氣球,干什么當然是打氣球啦!好久沒玩過槍了。一見槍我的手就癢癢。
戶外天氣不錯,盡管是在嚴冬之時,暖暖的冬日卻照得人身上暖洋洋的,藍藍的天空沒有一絲風,是打槍的好天氣。
我費盡了力氣,才吹起了幾個氣球。新氣球太難吹,加上弟弟又在一旁興奮得“袖手旁觀”,我光是準備工作就花了十幾分鐘。我把氣球掛在架子上,又定下了打氣球的'規則:兩人輪流打,由弟弟先來打;打中個頭最大的藍氣球得兩分;打中黃氣球得三分;打中個頭最小的紅氣球得四分。
弟弟拿起槍,似乎很專心地瞄準了一陣,只聽“嘭”的一聲響,一個黃氣球應聲炸裂,“哦,哦!我打中嘍!我打中嘍!”弟弟高興得手舞足蹈。
第二槍輪到我了,我瞄準了一會兒,一下子打到了一個紅的,四分。我看弟弟的臉色一下子就轉“陰”了下來。接下去由于心情不好,弟弟連續幾槍都沒打中一個氣球,他氣急敗壞,暴跳如雷,大嚷:“怎么回事!”還把嘴一歪著,看上去,嘴上還能掛個瓶子呢!
天氣越來越熱,我一看瞄準鏡便頭昏腦脹,那氣球也不給面子,一個接一個的炸了,弟弟就在計分本上寫寫畫畫……到了最后我一核對,咦,怎么少了幾個然后加上炸掉的再算,他得分比我多,咦啊哈,原來弟弟把炸掉的氣球全加到他的得分里了。好呀!你這個小鬼!本來說好炸掉的氣球平均分,你又……他倒一本正經地說:“你是哥哥,應該讓弟弟……”弄得我哭笑不得。
“打靶”結束,在回家的路上,弟弟邊跑邊喊:“我比哥哥打得多嘍!”我們一起開心地笑了。
盡管我們“打靶”只有一會兒時間,卻也弄得手臂酸疼。我想解放軍叔叔在祖國邊疆天天站崗放哨,是多么辛苦呀!他們春節也回不了家和親人團聚,我一定要學習他們那種不怕艱苦,無私奉獻的精神,用解放軍叔叔的精神來鼓勵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有關春節的隨筆3
最近的陰雨天氣確實不怎么令人高興,可過年的喜氣早已滿滿地擠進了陰雨的天空,有時看見了街上的人們都提著大包小包的東西急匆匆地往家趕,每個人的臉上都是笑逐顏開,他們的'手上還提著新衣服,這不禁使我聯想到過新年穿新衣的習俗。
小時候穿新衣總是那么高興,不管新衣的式樣和品牌,只要是新的,就會歡欣不已,就會覺得是過年最好的象徵,是一年里最好的衣服。
早在春節降臨前,為了接待親戚朋友上門拜年,我們都會把家里的里里外外打掃得乾乾凈凈,還會在門上貼上一幅春聯,祈求好運。傳統的對聯是在紅紙上寫上黑色或金色的聯語,什么“財源廣進”“步步高升”“富貴滿堂”的,反正都是些吉祥的話語。
送灶神是過春節前的一件大事。聽奶奶說,送灶神是在農歷的十二月二十四日,這天灶神回天庭向玉皇大帝報告人間的事情。人們都希望灶神上天能替他們說幾句好話,因此這一天人們都會特別準備些豐盛的供品拜祭灶神。
除夕這一天對人們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一天人們準備辭舊迎新,吃團圓飯。一年一度的團年飯能充分地表現出家庭成員的互敬互愛。在吃完團圓飯后,就開始守歲了。
最值得小孩子們高興的不僅僅是在過年的時候能穿新衣,玩鞭炮,最為重要的是能夠收到大人們給的壓歲錢,收壓歲錢也可以說是收紅包,因為紅色象徵活力、愉快與好運。大人們派發紅包給未成年的晚輩,是表示把祝愿和好運帶給他們。紅包里的錢多少并不重要,主要是讓孩子們開心,其主要意義是在紅紙,因為它象徵好運。
在爆竹聲中,春節就早已過去了,但年味兒仍是揮之不去,仍給了人們無盡的回味。
有關春節的隨筆4
小時候盼過年,有好東西吃,有新衣服穿。過年那幾天爸爸媽媽又不再批評做錯事。真好。
那時候的年是從臘月就開始了的。農村的舊習是要給大人孩子做新衣服,媽媽是我們堡子唯一的裁縫,就是連裁剪帶縫紉的。一進入臘月,張家王家李家的舅媽啊,嬸子啊就扛了一匹藍卡其布,家織布什么的,領了大大小小四五個兒女,到我家來,讓媽媽照著她兒女的身量給裁剪,沒在家的就拿件舊衣,由媽媽憑經驗給放點尺寸,至于縫紉則是要媽媽利用晚上點油燈去完成。我很多年都不理解,為什么白給他們干活,現在想想,那也許就是農村人的淳樸與善良吧。
到了臘八,則是照例要吃黃米飯的,粘下巴。小年那天祭灶,爸爸早早請了一張灶王爺,在灶坑點著,嘴里念念有詞,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之類的,又對著年齡尚幼的我和三姐說,小年了,說話要注意,不然就得熟皮子。二十四掃房,則要麻煩些,把棚頂柜底的陳年積灰清除凈,又要彩棚,就是用窩紙糊棚,我們小的負責刷漿子,遞紙,哥哥姐姐糊紙,往往要干一整天,晚上有時加班,媽媽就會在九·十點鐘加一頓夜宵,就是一碗大米粥,加了堿的,一碗咸菜,大家搶著,那是我這輩子吃過最香的好吃的。二十五做豆腐,一大早媽媽會起早推磨,納渣,煮漿,點鹵,裝包,壓包。等到大豆腐出來時,媽媽就會分成豆腐塊,留足一頓吃的,余下的凍成凍豆腐,燉海帶可以吃很久呢。二十六買肉一般不是這樣,一般都是陽歷年殺豬,媽媽做成凍肉或是臘肉,留到年下吃。二七二八,發面殺雞,蒸饅頭,炸供,,二九,一大早,媽媽就吆喝著孩子們把衣服換下來,整整洗一天,要在三十中午之前晾干,收起來,迎接祖宗回家過年。
除夕這天,早早的起床,吃點飯,媽媽就忙著中午這頓飯。要撈一大鍋米飯,是撈,撈錢的意思。菜照例是一大桌子,以前困難的時候,白菜豆腐土豆皆可入席,魚肉不可少,排骨豬爪,滿滿的一桌子菜,滿滿的擠一桌子孩子,早飯后,爸爸就到離家好遠的塋地燒幾張紙,迎接祖宗回家過年,回到大門口爸爸會放一掛谷草節,媽媽聽到,會說,你爸請客回來了,快開門,爸爸煞有介事的給掛著的家譜點上香,敬祖宗的照例是五碗菜,五碗飯。講究的'是高供。敬三杯酒,三拜三磕的,點上蠟燭。然后坐到飯桌上,孩子們才敢動筷子。一頓風卷殘云,平時嚴肅的爸爸也會把我抱在身邊,有時溺愛的對我說,喝點,我本嫌酒辣,但是這是特權,哥哥姐姐只能看著,所以忍著辣,喝一小口,爸爸哈哈笑著,氣氛很輕松的樣子。我很享受。
吃過午飯,媽媽就準備年夜飯這才是最隆重的,要有水餃,和一桌子菜。包餃子很隆重的樣子,媽媽不準我和三姐包餃子,伸手也只能摁劑子,擺餃子,講究方方正正。要一排排的不是一圈圈的。每次包好幾蓋簾。包好就可以玩撲克,看大人下象棋,爸爸也打麻將,那時麻將是很奢侈的游戲,我們村只有老李大爺,老程大叔,老關七舅,老李七舅和爸爸五個人會玩,一般不帶別人,當然過年嗎,不上別人家去,所以三十是不打麻將的。到了十點鐘,媽媽開始燒水,用大鐵鍋,準備菜,煮餃子。大姐幫廚,二姐負責打水,督促我們換新衣服,新襪子,洗臉,梳頭,抹上新買的雪花膏。爸爸帶著大哥二哥三哥,樹燈籠桿子,掛燈籠,天黑了就點上蠟燭,哥哥們負責及時更換燃盡的蠟燭,風大的時候還要照看火。后來有了電,就用電燈了。到了十一點五十左右菜陸續端上桌,餃子則要在十二點撈起。爸爸領著我們到前地,放兩個二踢腳,小鞭和熾花則大家放,一般在家就都握在手里了,一通絢爛過后,大家跟著爸爸往回走,嘴里喊著過年嘍,接財神嘍。路上有事先放好的杏條,我們一邊走,一邊撿,嘴里念著,撿杏財嘍。
到家,把杏財放好,孩子們就給老祖宗磕頭,給爸爸媽媽拜年,也是磕頭,媽媽將近十二點撈起煮好的元寶,給孩子分歲,就是壓歲錢,然后開飯,這頓飯要從十二點前開始吃到十二點后,取一餐吃兩載,年頭吃到年尾之意。吃過飯,爸爸就帶著孩子們去給爺爺拜年,媽媽在家照看,到了爺爺家大門口,爸爸點著一掛鞭,爺爺聽到,也出來在門口放一掛鞭,接我們的意思,爸爸才領我們往里走,爺爺家是四合院,從大門到房門是一段甬路,那一段進深在幼時的我看來,很長,很長,爺爺是不出來的,只站在正房門口,手里拿著蠟燭,打發叔叔們跑出來,引我們進去,直到聽到爺爺的聲音,大家紛紛磕頭的磕頭,行禮的行禮,一番紛亂后,來到堂屋,也就是爺爺家供祖宗的地方,又是一同磕頭,然后才坐下來,吃點糖啊什么的,往回走時,我和姐姐們回家,爸爸則帶著兒子們到別的叔伯家拜年,等我回到家,叔伯家的哥哥們已經在我家了,一般我家除夕夜是通宵守歲,大人們吸著旱煙,嘮著家常,孩子們吃著瓜子,凍梨,打著撲克,我往往熬不到天亮,就擠在哪個炕邊,睡著了。
初一早,初三早,初五早照例吃水餃,吃完初五的餃子,爸爸又對我說,年已經過完了,以后犯錯誤,就是找打了。正月十五鬧花燈,二十五添倉,二月二龍抬頭,耍龍燈,跑旱船,滾冰,看二人轉,剪龍頭,掛龍尾,吃完僅剩的豬頭肉,年可就真的過完了。
有關春節的隨筆5
年關將至,文人們都在忙著寫過大年的祝賀文章,巧手媳婦們在準備年貨,孩子們在寒假里樂翻天,老人們在期盼兒女團圓。
我想一定會有人和我一樣,把這個年看得如平常的日子。我不想過年,不想看見那萬家燈火。燈再多卻少了等我回家的那一盞。縱使千呼萬喚,依然沒有歲月可回頭,沒有時間可聚首。三十晚上點一柱淡香,敬上一碗熱騰騰的餃子,禱告天國的親人們安好。或許天國的爸媽會來,在我不知道的`虛無空間和我遙遙對望共度此時光,或許天國也會放假,他們會看著我進入夢鄉。走了幾十年回家過年的路,忽然變成了虛無,從腳踏實地的回家,到靈魂的回家。年,年年都會在那里不來不去,是一個個赤子,把年過成了年。
我想一定會有人和我一樣,把這個年過得如平常的日子。多一些淡然,少一些熱鬧。在久別重逢時,多一份問候,在觥籌交錯間,在新年的祝賀里,多些素食,少些殺戮。放下所有的羈絆,去感受春天的腳步,去野外沐浴陽光的溫暖,去聆聽風的細語,去感受天地的廣闊,沉醉在時光里。千古風流人物早已被大江東去浪淘盡,我們只是一個過客,在時光的紅塵里游走。
我想一定會有人和我一樣把靈魂安放好,靜度流年。
有關春節的隨筆6
自家團完了年,該去別人家團年哪!我們要去大奶奶家團年。
大奶奶還真是好客,一把年紀了,還親自出來開門。爺爺急忙上前問好,說罷,又把手中的牛奶、餅干全部遞給了大奶奶。大奶奶一見,說:“一家人,送什么東西,真的是!上面有電視,快去看吧。”頓了頓又說:“我就不上去了”。話雖這樣說,行動卻不一樣。你猜怎樣?大奶奶跟在我們后面,我們卻渾然不知。突然、大奶奶說了句:“在四樓。”爺爺一見,連忙說:“你就不要跟上來了。”大奶奶點點頭:“哪我下去了。”我們目送大奶奶下去后才敢去看電視。
歡樂的一幕免不了吃飯的時侯發生。
今天吃的是團年飯,大家有說有笑。奶奶說:“朱可婧天天盼過年,這下盼到了。”伯媽說:“我家朱悅也是。”——過年,想說也說不完。
要走啦!大奶奶戀戀不舍的把我們送上了車。哎、好好客。
最搞笑的`當然在春晚看電視的時候發生。每當有我不喜歡看的節目時。我就去洗澡。洗澡完畢,我就爬到床上脫衣服。各位,不要以為我是來睡覺的,還沒到點呢,我用被子把自己裹了個粽子,然后跑去看電視。
朋友、你一定很奇怪!我為什么要裹著被子去看電視呢?哈!哪是因為裹著被子很暖和,朋友,你也可以試一下哦!
有關春節的隨筆7
春節是我們廣東的一個非常隆重的節日,人們在春節期間都是可以和家人一起玩。春節的時候,廣東的'每一個地方都是喜喜氣洋洋的,大家都非常開心!
按照家鄉撫州的風俗習慣,從農歷十二月二十日以后,家家都忙著過春節。雖然天氣很冷,但是還是晴天多,這時大家都忙著打掃衛生,洗凈全部骯臟的東西,掃去一年的廢氣,遠在天涯海角工作的親人,也陸陸續續趕回家和親人團聚慶新年。
農歷二十三這一天,就是點灶燈,包糯米子,用豆子磨粉,加糖成為豆沙,再和子拌裹,大家都圍著吃得津津有味,這就是首次過年,點上蠟燭,也就是希望來年紅紅火火。
農歷十二月二十五這一天,是過小年,也就是小孩子過年,這一天大人們為小孩子忙忙碌碌,做好很多美味佳肴,晚上我們一起放煙花,玩個痛痛快快。
農歷十二月,月大三十,月小二十九,為除夕,除夕這一天,我們家鄉稱為過大年,家家戶戶貼對聯,滿桌的雞、魚、肉、蛋、山珍海味,米酒飄香一醉方收,吃完晚飯,大家團聚一堂,歡度春節。邊看電視邊聊天,大人為小孩發壓歲錢,希望我們來年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考出理想的成績。直到十二點結束,鳴鞭炮關大門,這就叫辭歲。接著守歲黎明前開門,又鞭炮齊鳴,這就是像征開門大吉,一年平平安安,風調雨順。
正月初一這一天,男人們帶著自己的小孩走親訪友,向長輩拜年問好,女人們在家接待客人,機關團體打龍燈拜年,有機會全家一同逛大街購買拜年的禮品,這樣拜年,走親訪友,一直到農歷十五,這段時間做客喝酒,家家扶著醉人歸。
最后,農歷正月十五是元宵廟會,雄獅起舞,長龍游街,一片熱熱鬧鬧,也就是說這天是春節最后一日,元宵元宵,也就是把過年剩余東西全部吃完,再吃一些湯圓,象征著今年團團圓圓,甜甜蜜蜜,生活紅紅火火,明天就要大干特干,學生上學,大人們外出務工。家鄉的春節年年如此,熱熱鬧鬧,一年更比一年好。
大家說春節是多么開心的一件事啊!
有關春節的隨筆8
在我的記憶里,春節是一年中最隆重最快樂的節日。12年的春節,我過得十分快樂。可是,今年的春節卻令我十分頭疼。
快過春節了,按照“慣例”,我要陪爺爺奶奶過年。可今年,外婆在我家。我回老家陪爺爺奶奶,只在我家過一次春節的.外婆難免會有些遺憾。吆喝司我不回家陪他們,他們的春節該會多么寂寞,多么冷清。
最可惡的是我的立場不堅定。當我拿定主意要陪外婆過年,拿起電話要告訴爺爺奶奶時,我的心微微一顫,我這樣做對得起辛辛苦苦養育我的爺爺奶奶嗎?好不容易我撥通了電話,“我不回家過年了。”終於脫口而出,接著我就聽到了爺爺失望的聲音:“你回來以后,我們就不操心了,既然你不想回來了,那就算了。”
電話掛斷了,可我的思緒還在繼續:到底要不要回去呢?老家就只有爺爺奶奶兩個人。過春節就應該熱熱鬧鬧的,在大年三十晚上,別人家里都是一片笑聲,兒孫們向爺爺奶奶拜年,說著祝福的話語,圍著爺爺奶奶唱啊,跳啊。而我的爺爺奶奶呢?他們卻孤獨地坐在家里,嘆著氣。想到這里,我鼻子一酸,就想馬上回去陪爺爺奶奶,向他們盡些孝心,給他們一些歡樂。
可是,當我扭過頭看到外婆,她只在我們家過一次春節,而我卻要丟下她回去跟爺爺奶奶過年……
這個問題整整纏繞了我3天,弄得我頭疼極了。可到了第4天,要給大家一個答案時,我的心里還是沒有底。
既然我的腦子不能幫我做決定,我就請出了我的手——抓鬮,結果是回老家過年。
我如釋重負,坐車回到了老家。
這個春節過得好頭疼,一道比奧林匹克數學題還難的題讓我左右為難,不過往好處想——這道難題已經被我解決了……
有關春節的隨筆9
站在春的門檻,我看到新年的朝陽冉冉升起,向大地灑下萬丈光芒,讓人心生諸多豪情與希冀。我的幸福,我的富足,我的歡樂,我的欣喜,都在這辭舊迎新的日子里肆意流淌。
站在春的門檻,我等到了久別重逢的團圓。漂泊的離愁中我想到了蒼顏的老爹,想到了白發親娘。思兒心切的他們,在門前或村頭佇立眺望,蜿蜒的山路有淚水灑落,有柔腸百轉的惦念和盼望。春節,是萬家團聚、燈火圓滿的美好,終于可以給爹捶捶背,給娘洗洗腳,終于吃上娘做的家常飯,看到爹收獲一年的喜悅臉龐。幸福便是一家人圍著小火盆拉家常,一個話題說了又說,一盤點心吃完又拿。心田被洗滌成凈澈的河流,枕夢被柔軟成融融的月光。
站在春的門檻,忽然也有了幾天閑暇,可以踩著晨曦,消閑地壓壓馬路;可以自告奮勇陪妻子買菜澆花;可以心無旁騖地給兒子批改作業,陪兒子嬉戲玩耍。串親戚,訪朋友,讓親情友情,在明媚的春日里,氤氳成最溫情的浪漫。
站在春的'門檻,心忽然安靜起來。辛辛苦苦勞累了一年,忙忙碌碌奔忙了一載,該給心兒洗個澡放個假,該給自己慰勞和養息。可以是一杯美酒,可以是一杯香茗,在一個無風的日子,享受春陽的撫摸,品味人生思索明天,靜靜地憧憬未來。在這里,我是一株悄然開放的花朵,有自己的心情,有自己的空間,肆意怒放的生命,給我太多的感觸;在這里,我是一只鴻鵠,有翱翔之志,要搏擊長空;在這里,我是一只雄鷹,展翅扶搖九萬里,傲視蒼穹,睥睨世界;在這里,我是王者,躊躇滿志,謀劃新一年的工作、理想和生活,邁出鏗鏘有力的步伐。
站在春的門檻,我看到了五彩斑斕的春天。小溪在解凍,唱著歡歌奔向大河;小草睜開惺忪的睡眼,爭先恐后拱出地面;春風剪開的柳樹細葉婀娜多姿,優雅地翩躚起舞;最快樂的,要數那些忙趁東風放紙鳶的孩童,無憂無慮地在春天撒歡兒,湛藍湛藍的天空上,風箏漂浮成了另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牛背上牧童的春笛,吵醒了一個生機勃勃的春天。
站在春的門檻,我看見農家人把寂寞了一冬的農具拿出,開始新的勞作。春種夏播秋收冬藏,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勞作,伴著歲月輪回,也伴著他們一個又一個豐滿的希望。泥土在犁鏵下翻騰起細浪,農家人精耕細作一絲不茍,播下粒粒種子,就有了秋收累累碩果的底氣。曾經寂寥的原野上,那花兒,勢必會趕趟似的,爭先恐后露出艷麗的臉龐,把春天裝扮成花的海洋。連那些懶散的雞鴨,那些慵懶的豬崽,那些貓冬的狗兒,都被春風陶醉,美美地盡情撒歡兒。
站在春的門檻,伴著新年爆竹聲聲,我嗅到了春的氣息,在明媚的天地間,觸摸大地的脈搏,聆聽她的心跳,我的身心充滿著激情,迸發著力量,我愿被這暖暖的春溫柔以待,我要以嶄新的姿態砥礪前行。
有關春節的隨筆10
新年的鐘聲已經敲響,每年此時我往往都會感慨萬千。現在的我依然是思緒連綿,可是在歡喜的情緒中依然有一份淡淡的失落。
“人生如白駒過隙,彈指一揮間。”這句話沒錯。正是因為人生的短暫,自古以來才有很多人追求長生不老,才有了想煉仙丹卻發明了火藥的奇事。當然,迄今為止,人的生命都是要走向終結的。所以,關鍵在于在有限的生命中活的精彩,也算是不枉來人間走這一遭吧!其實人根本沒必要獲得永生,這樣反而喪失了生命的意義,讓自己的生活豐富些、再豐富些,趁著年輕體驗些、再體驗些。這樣,你的生活便是一本精彩分呈的大書,是一部引人入勝的電影,是一首優美激昂的'樂曲,是永遠都不怕太乏味的。
新年見證著一個人走過的一段段歲月。有人認為“竹子每走一步就作一個小結”,人又何嘗合并不是這樣呢?新年的鞭炮聲提醒我們,在這歡樂祥和的氣氛中,我們回首過去的一年,是否也有許多的感受呢?暫時停下自己匆匆前行的腳步,回頭看看自己走過的路,收拾好心情,帶上一個自信的微笑,準備著下一次的啟程。
現在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了,可是在這高樓大廈間,年味卻越來越淡了。有時候好渴望回到過去,去盡情體驗一下“年味十足”的`春節。希望門外的鞭炮聲不絕于耳,震跑我堆積一年的煩惱;希望窗外的禮花朵朵綻放,帶給我一年美好燦爛的心情!
最后,希望我們都能夠拋開一切的不快,伴著燦爛的微笑,背上天使的旅行箱起程吧,去欣賞人生途中種種美麗的風光,去體驗生活中的份份美妙的感受。
望著茫茫的黑夜,沒有星星,沒有禮花。
可是,此時此刻,我心靈的天空上有星星在閃爍,有禮花在綻放。
有關春節的隨筆11
盼望著,盼望著,終于臨近年末了,春節也即將來臨。
日子一天天過去,春節的氣息也越來越濃了。家家戶戶門前都貼上了喜慶的“福”大街上人們都忙著買年貨,家長領著孩子在服裝店里買新衣服。許多大人們忙著清洗著自己的房屋。這一切都在告訴我們:春節即將來臨,好一副生機勃勃的樣子。
春節終于到了,當鐘聲響起時,噼里啪啦的鞭炮聲響遍每個角落,窗外的草地上已經有許多穿著新衣服的孩子在游戲。我重睡夢中醒來,第一反應是我又長了一歲,穿上新買的衣服,和屋外的伙伴們一起玩耍。
大人們在自家的院子里放鞭炮,鞭炮聲一浪高過一浪,許多孩子都在旁邊捂著耳朵駐足觀看,鞭炮響完后,就是孩子的樂園。孩子沖到鞭炮堆里去尋找未燃的鞭炮,比一比誰找的數量多。看著伙伴們都認真的在尋找,我也拿著一根小木棍努力的找著。
家家戶戶都換上了新的對聯,看著一副副春聯,我不禁想到了一副對聯:”新年納余慶,春節號長春”。家家的門前都被裝扮成了紅色,我不禁看到了節日的氣息。還看到了人們對新的一年的希望與祝福。
拜年是每年春節必不可少的,每當到外婆家拜年時,外婆總會端來一杯用冰糖泡的冰糖茶,讓我喝,接過茶一口下肚,那個甜味一下甜到心底,真想再喝一杯,接著就向外婆說著吉祥的話,拜完年后外婆就會從口袋里摸出一張紅包塞進我的手里,此時我不必像平時那樣看父母的臉色,而是大大方方的把紅包接過,心里美滋滋的。
夜幕降臨后,人們都在屋外放煙花,,這激動人心的時刻,“3——2——1”瞬時,煙花四射,仿佛如驚雷般的響聲出現,我忙出來觀看,這一看可了不得,天空呈現迷人的黑色,再加上燦爛的煙花,讓人目不暇接,紅的,紫的,藍的,綠的,金的……五彩繽紛,一個比一個漂亮,一個比一個高,就象在比美似的,只見一個金色的點,高高的飛起,這五彩的煙花仿佛就是印在天上。地上傳出人們的歡聲笑語,歡呼聲隨著煙花飄蕩在節日的夜空中!
春節預示著新的一年又開始了,這你年一定充滿朝氣,一定充滿著希望。
有關春節的隨筆篇三除夕是最值得我們慶賀的一個時刻。因為在這個時刻,除了有特殊原因外,一般大家都會回到家里,與家人們團聚 在一起,吃上一頓豐盛的'年夜飯,說說離別時的奇聞樂事,津津有味地品償美味佳肴,享受著團圓的樂趣。吃完年夜飯,我們可以到室外去觀看四處美麗的煙花在夜空中繽紛綻放,聆聽四處每一聲喜慶的祝福。走在小鎮的每一條大街小巷,你都會真切地感受到那激動人心的時刻。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和企業科技力量的提高,五花八門、千姿百態的煙花不斷涌現,我們所看到的煙花越來越美、人們燃放的煙花也越來越多,特別是今年我感到變化很大。除了晚上八點鐘的春節聯歡晚會外,到了十二點左右,也就是午夜零點時刻,我們又能聽到一陣一陣激烈的爆竹和鞭炮聲,這是為什么呢?原來,這是為了迎接新一年的到來啊!
大年初一的早晨,我們總是要吃湯圓或面條,這是我們的傳統習慣。從初一開始至初十左右,我們大家都要到親戚朋友家里去作客拜年。去時一般都會帶上一些禮品,表達一片客氣之意。同樣,親戚朋友來作客也是如此。無論是我們去作客,還是親戚朋友來作客,小孩子肯定賺足了便宜,因為他(她)們能得到大人們的壓歲錢,手拿壓歲錢心里別提有多高興!
正月里各個商家初次開門都會燃放爆竹,企業開工一般在初六之后,也都會燃放大量爆竹,還有的放煙花,都呈現給人一派喜慶的景象。正月里我們家鄉還有各類豐富的娛樂活動,如書法家們為大家現場書寫并贈送春聯,京劇、越劇愛好者們會組織演唱會等。
正月十五元宵節又是我們春節期間的一個重要節日,家家戶戶都會購買湯圓或自己做湯圓吃。吃湯圓表示我們大家團團圓圓、和和美美。
家鄉的春節多姿多彩,最快樂的當然要屬我們小朋友了。除了過年能有壓歲錢外,最開心的是我們可以輕松自由地玩耍。尤其是春節里,男孩子們可盡情地點放鞭炮,每一次響亮的爆炸聲,都預示著一次快樂的歡呼,哪怕是冒著耳朵也能感受到心跳的精彩。大人們雖然沒有和我們一起玩,但看著我們那高興的樣子,他(她)們也都心花怒放!
春節是快樂的節日,是豐收的節日,讓我們一起來慶賀吧!
有關春節的隨筆12
又要過年,可心里缺少了兒時的那份歡喜。一樣的年,一樣的人,心情卻大不相同。生活水準越來越好,可心情怎么也好不起來。也許我真是脆弱的,內心里陡然升起一種恐懼心理。每過一年,年齡就大一歲,青春在逝,容顏在變,恍然間三十年的光陰彈指而過,我們要以什么樣的.心態去迎接這樣的年啊?
回想起小時侯,每到快過年,掰著手指頭計算著日子。一次又一次,把自己心愛的衣服拿出來試穿,把媽媽買的好吃的,一遍又一遍地打開,偷偷地取出幾顆瓜子或糖塊,再悄悄扎好袋口。那時心里是那么地盼望過年。
終于迎來年了。早上五點鐘,就已睡不著了,眼巴巴瞅著窗外,等天發亮。新衣服早在第一天晚上就放在枕邊了。媽媽早早起來,把爐火生好,家里暖和和的。等媽媽一聲吆喝,我們兄妹就飛速鉆出被窩,兄妹三人,歡歡喜喜穿新衣,媽媽在旁邊,微笑地看著我們。現在想想,那時媽媽好象從沒為自己準備過新衣服,孩提時的我們忽略了這些……香噴噴的餃子上了桌,平時很少吃到餃子的我們,已經心不在焉了,在我們眼里,好吃的東西太多了,餃子已經不是全部了,兜了裝上瓜子和糖,穿上漂亮的新衣,在媽媽精心地打扮下,漂漂亮亮地出門了。去伙伴家串門,然后三五成群地再相約去同學家……晚上,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爸爸把旺火點燃,哥哥把鞭炮猜開,一個接一個的往火里扔,燃后的鞭炮飛射出火星,媽媽讓我們圍著旺火跑幾圈,說這樣今后日子會旺的……我特別懷念那樣的年,那種心情,那種氣氛……那時的快樂真是簡單啊!
可是那種快樂一去不復返!
有關春節的隨筆13
盼望著,盼望著,春節終于降臨了。早上,我睜開雙眼,朦朧地看見窗外的天空還灰蒙蒙的,想再睡一會兒。但一種忙碌的氣息使我打起了精神。我穿上嶄新的衣服,心里是無比的'愉快。新的一天又開始了。
早上我掌廚
一大早起來,我本以為我是第一個起床的。想不到爸爸媽媽早起床了,他們正在拜菩薩。看見我來了,媽媽就問我早上想吃什么,我說吃桂花園子吧。媽媽從冰箱里拿出一包桂花園子。由于媽媽實在太忙了,就叫我自己燒。我想這可難不倒我,野炊時我可學了幾招。我把熱水放在鍋里,然后放在電磁爐上,一會兒,熱水沸騰起來,我把園子放下去,蓋上鍋蓋,幾分鐘后,園子浮起來了,還胖乎乎的,這說明熟了。我把園子盛起來,放上糖。哇,這就燒好了。我嘗了,還給媽媽長了一下,媽媽還說太好吃了!
新年討紅包
“新年到來,紅包拿來。”“新年快樂!”在走向爺爺家的路上,我聽見好多人都在向長輩們討紅包,祝福他們。“叮咚。”爺爺家到了,爺爺來開門,“新年到了,祝爺爺長命百歲!”我說。“也祝你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爺爺笑著。我把右手一攤。爺爺一時還沒反應過來,但又馬上從口袋里掏出紅包給我。“謝謝爺爺!”我們待了一會兒,又到外公外婆家討紅包。
今天我的收益不少。我真高興,錢包鼓了。啊,春節真快樂,我愛春節!
有關春節的隨筆14
新年隨著噼噼啪啪的鞭炮聲遠去了,但它在我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臘月二十三去商店買年貨,首先就是給孩童們買糖果吃,有巧克力糖、硬糖······各色各樣,樣子好看,吃起來很甜,讓人吃了還想吃。第二樣就是買鞭炮,有孩童玩的'紅蜘蛛、還有沖天炮······孩童們特別喜歡玩煙花,一搖一搖的,好看極了。
臘月二十四過小年,都是一大早起來放鞭炮,大人們忙亂,孩童們跟在屁股后面,非常高興。
除夕那天非常熱鬧,家家戶戶把糖果、香煙、瓜子、花生擺在果盤上。大家都去洗澡,穿起了新衣,門外都貼上了紅紅的對聯,還在大門前掛上了門神。到了晚上,家家都開了燈,看春節聯歡晚會,一直看到12點,因為他們都要守歲。12點過去,就開始放鞭炮、放煙花,然后關上大門,睡覺。因為,這代表著一年過去了,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新的一年即將開始。
正月初一店鋪關門。家家戶戶都把大門打開,迎接新來的客人,每來一個人,都要發煙、發糖,還可以得紅包呢!男人們出去拜年,女人們在家招呼客人,女人們出去拜年,男人們在家招呼客人,孩童們出去玩,有時候,還要到遠方親戚家去拜年。
元宵節到了,家家戶戶門前都掛著燈籠,晚上的時候,家家戶戶的燈都開著,不許間斷,睡覺的時候也得點著燈,孩童這時候就在家里看電視、放煙花。這一天,大家晚上都會吃湯圓。
過完元宵節,年就結束了。
有關春節的隨筆15
我國一年中有一個最重要的節日,它就是古老的“春節”。千百年來,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如掃塵,貼春聯,貼年畫,貼窗花,貼‘福’字,守歲,爆竹,拜年與春節食俗文化等等等等。春節的眾多風俗至今都代代相傳的。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原古時代就記載著春節掃塵的風俗。因為‘塵’與‘陳’是諧音,新春掃塵有除舊布新的涵義,用意是把一切貧窮,晦氣統統掃地出門,人們寄托著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借掃塵的`方法去整理全年來的得失,向往打算新年的美好開始。用貼春聯,貼年畫,貼窗花,貼‘福’字等方式來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烘托出喜慶的節日氣氛,把福字倒著貼,意示著“福氣已到,幸福已到”。還有行行色色的年畫,窗花,春聯貼掛,期盼賜予福祿壽,一年更比一年好。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兩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等待著辭舊迎新的時刻,當五彩繽紛的爆竹遍地開花,四處響起的時候,新年走到我們眼前,人們都會穿得整齊漂亮,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祝賀。長輩們給晚輩分發壓歲錢,真是其樂融融,新年新氣象啊!春節還有不得不說的食俗,大年初一吃紅豆,寓示著一年紅紅火火;吃年糕,寓示著一年更比一年高;吃湯圓,寓示著全家都團團圓圓。春節的習俗還有很多很多,趣味樂事也說不勝說,祝福寓意講不勝講。試問有誰不喜歡這傳統的春節呢?試問又有誰不想傳承這古老的習俗呢?
【春節的隨筆】相關文章:
【精選】春節的隨筆07-14
春節的隨筆【精選】07-14
春節的隨筆06-13
春節的隨筆(精選)07-10
寒假春節的隨筆04-12
小學春節隨筆03-07
春節開心的隨筆04-18
春節的隨筆【優】07-16
春節的隨筆【實用】07-16
【優選】春節的隨筆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