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村級春節文藝演出簡報6篇(合集)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會使用到簡報,簡報具有一般報紙新聞性的特點,這是共性;它又有本身的特點。你寫簡報時總是沒有新意?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村級春節文藝演出簡報,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村級春節文藝演出簡報1
1月21日,新集鎮苗家村鄉村振興賀新春文藝匯演在苗家村文化廣場隆重舉行。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有華出席活動。
活動在雄壯的國歌聲中拉開了帷幕,舞蹈《唱支山歌給黨聽》《祖國你好》,眉戶戲《天官賜福》《張良賣布》等精彩節目贏得了觀眾陣陣掌聲,此次活動不僅給群眾帶來了文化盛宴,還傳播了黨的好政策、好聲音;既唱響了主旋律、傳播了正能量,又弘揚了文明新風 。
新集鎮苗家村群眾張善慶:“我們在此舉行鄉村振興春節文藝匯演,我們心情非常高興也比較激動,借此感謝黨和政府,也在此祝大家新年快樂,虎年大吉”。
本次文藝匯演,整場表演節目精心編排,內容豐富、精彩紛呈,演出現場,人頭攢動、歡聲笑語、熱鬧非凡,觀眾都沉浸在歡樂祥和的氛圍中,從大家笑容可掬的臉上,不難看出他們對鄉村振興戰略的`信心和對幸福生活的期待。
“在新春佳節來臨之際,我們苗家村舉辦鄉村振興賀新春文藝匯演活動,通過這次活動一方面,進一步豐富我們廣大群眾的文化生活另一方面,我們苗家村作為全省的鄉村振興示范村,回顧過去一年的鄉村振興工作,讓廣大群眾深切感受到我們苗家村這一年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下一步我們繼續借助鄉村振興發展的機遇,把我們苗家村打造成公園式的村莊,別墅式的住宅,同時也激勵廣大群眾積極投身到鄉村振興發展工作當中來”。 新集鎮副鎮長韓德鵬表示。
村級春節文藝演出簡報2
鄉村春晚是在當代中國農村勃興的群眾自辦文化創新模式。它以農民自編、自導、自演,村莊集體觀看的形式,彰顯農民文化主體性和創造力。從民間藝術之鄉浙江麗水市月山村(該村自1981年起至今已連續舉辦42屆“村晚”,即使近兩年來按照疫情防控要求以線上演出的方式進行也依然在延續)的星星之火,到在中國廣袤農村大地上燎原發展,鄉村春晚已然成為一個重要的農村公共文化現象。
“鄉風鄉味”是鄉村春晚的一個標簽,這意味著在這方樸素的舞臺上演出的內容是高度“本土化”的,它展示的就是一個村莊自身的歷史資源、社會風貌和文化特色。
在這樣一個春節期間農民自娛自樂的演出形式里,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幼稚孩童都參與其中。田間地頭的故事、土色土香的演繹,縱使沒有流光溢彩的舞臺效果,也能叫人如癡如醉。“在這里,沒有臺上臺下之分,演員與觀眾早已融為一體,演的人可以看,看的人可以演,笑聲掌聲喝彩聲不斷。”這樣的觀感用來描述這樣一臺鄉土味道的“村晚”恰如其分。
全國鄉村春晚百縣聯盟秘書長、中國鄉村春晚研究院院長林岳豹講述當年第一次到月山村觀看鄉村春晚,既感動于舞臺上老百姓質樸純真的狀態——“臺上老百姓的那種狀態,就是我自己農村生活熟悉的記憶;臺上的爺爺奶奶,就像我自己的爺爺奶奶,他們在那里是多么快樂。可能他普通話也說不來,但是你可以聆聽,聽一種由內而外流淌的、樸素的歌和舞背后那種精神的快樂”,又驚訝于老百姓在這樣一個舞臺上的創造力——“他把雞抱上來,無非是說明所有的藝術取材都來自自己的生活,臺上表演的都是村民自己的`生活故事,有血有肉有溫度,很人情化”。
作為月山春晚的保留節目并廣受其他地區農民朋友歡迎的《農活秀》表演,把農民的真實生產和生活場景以“秀”的方式搬到舞臺進行展演:扎草鞋、插秧、舂谷、做糍粑、挑擔等傳統農耕活動生動自然地流淌在舞臺上,其中不乏香菇、青菜、稻穗等當地特色農產品以及廊橋等鄉土特色建筑。這些由村民借鑒現代表現方式,將生活真實和藝術真實相結合呈現出的充滿鄉土味的鄉村文明元素讓人過目難忘。
鄉村春晚演出的內容是鄉風鄉味的,演出的方式則突出地體現了“群眾參與,群眾創造”。農民是這臺草根春晚的絕對主角,流傳于村民間的有關鄉村春晚“策劃三個月,排練三個月,演出三個月,回味三個月”的俏皮話也真實反映出農民對這樣一臺鄉間晚會高漲的參與熱情和真切的喜愛之情。鄉村春晚在今日中國大江南北的興起,可以說正展示和抒發了當代中國農民以主體的身份和集體的身影,在文化藝術上表達自己、提升自己的熱切心聲。
村級春節文藝演出簡報3
1月24日下午,以“歡樂過大年·喜迎冬奧會——我們的美好生活”為主題的`20xx年全國“村晚”示范展示點祁巷村專場暨泰州市第二屆鄉村春節文藝晚會,在泰興市黃橋鎮祁巷村鄉村大學堂熱鬧開演,為鄉村的年味添上了文化韻味。
晚會節目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包含歌曲、舞蹈、戲曲、小品等。本次參演節目通過從近年來參加省市比賽獲獎節目、舉辦地文藝團隊節目、優秀傳統民間文藝節目等途徑精心挑選而出。整場晚會既有喜慶祥和的年味兒,又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多維度呈現泰州農村人居環境的蝶變和鄉村振興的成果。
祁巷村是全國文明村、中國美麗鄉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全國“一村一品”專業示范村。20xx年祁巷村被文旅部確定為全國“村晚”示范點,是江蘇唯一的村級“村晚”示范展示點。
本次活動由文旅部公共服務司主辦,文化和旅游部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視聽新媒體中心、新華網、泰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泰興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晚會內容將于春節期間在國家公共文化云等多家媒體平臺上播出。
村級春節文藝演出簡報4
2月18日下午,路橋區橫街鎮四甲村文化廣場上人頭攢動、喜氣洋洋、熱鬧非凡,由村民自編自演的春節文藝演出讓全村村民在家門口共享新春文化大餐。“我們村每年大年初三都要舉辦春節文藝演出,今年已是第四屆了。”在演出現場,村黨支部書記羅義興奮地告訴筆者。
中午12時,廣大村民吃過午飯早早來到村委會廣場,期待演出活動開始。“新年嘛,就應該歡樂。雖然自己不會演,在家門口的節目也絕不錯過。”村民管雪芳幽默地說。
下午1時30分,活動在喜慶的大鼓表演中拉開帷幕。舞蹈《福門開好運來》、《咖喱咖喱》、《美麗公主》、《C哩C哩》鏗鏘有力,直奔主題,喜慶熱烈。緊接著,小品《太婆碗》、越劇《送信》、歌曲《喜歡你》、《桃花謠》以及《抖空竹》等15個節目輪番上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不時贏得觀眾的掌聲和叫好。
“十九大精神指航程,不忘初心向前看。牢記使命緊跟黨,齊心干。”村民黃道夫表演的道情《黨的十九大》這句臺詞提煉出了村貌變化的“關鍵詞”,臺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將演出推向了高潮。
“農村群眾文化建設,最重要的.就是讓農民成為主角。”該鎮宣傳委員徐瑋瑋說,現在農村的生活條件好起來了,舉辦這樣的活動,不僅能體現村民的美好心聲,更能讓其成為小康生活中的一種文化“時尚”。
村級春節文藝演出簡報5
1月21日(臘月二十七)晚,濱州市無棣馬山子鎮大梁王村委會文化廣場鑼鼓喧天,人聲鼎沸,熱鬧非凡,由村委會舉辦的第六屆春節聯歡晚會拉開帷幕。演出節目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現場氣氛熱烈,觀眾情緒高漲,掌聲喝彩聲經久不息,由上千群眾觀看了演出。
春節是傳承、弘揚民俗文化的好契機,“鄉村春晚”作為一種文化現象,不僅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也有效地遏制了農村精神荒漠化的苗頭,把一些村民從牌桌、酒桌、游戲場景拉到舞臺,讓春節過得更充實、更健康、更快樂、更有味道,巧妙地解決了村民“身有所棲,心無所寄”的問題,帶動了村風民風的好轉。
大梁王村從20xx年開始,每年春節都組織精彩的春節聯歡晚會,到今年已經是第六屆了。村民們在村干部李桂英的帶領下,組織起自己的文藝演出隊,圍繞鎮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創作編排了反映農村新變化和農民幸福生活的.文藝節目,村民自編自導、自演自賞,進一步培育鄉風文明,豐富基層群眾節日文化生活,寓教于樂的本土節目精彩紛呈,通過文藝作品的形式謳歌黨的好政策給群眾帶來的美好生活。
文藝演出隊不僅在本村開展演出活動,還承擔著全鎮的戲曲進鄉村惠民演出,20xx年演出27場(全鎮21個行政村),超額完成了一村一年一場戲的目標。
在鎮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積極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緊緊圍繞美麗鄉村建設拼搏進取,開創了各項工作新局面,城鄉環衛一體化水平不斷提高,農村人居環境不斷改善,移風易俗效果更加明顯,常年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使鄰里之間團結互助,和睦相處,村班子更加團結,凝聚力、向心力、戰斗力不斷增強,鄉村文明更上一層樓,獲得省級文明村的榮譽稱號。
村級春節文藝演出簡報6
歡歌笑語迎大慶,金虎歡樂中國年。2月10日晚,溫溝村舉辦了20xx年春節文藝晚會,干部群眾歡聚一堂,共享精彩文藝節目。
晚會由溫溝村委會主辦,縣文化館承辦。演出中,縣文化館、村文藝隊、村民們紛紛走上舞臺,各展才藝,精彩紛呈的節目,為群眾在家門口送上了節日的文化大餐。
文化館表演的舞蹈《燈火里的中國》拉開了晚會的序幕。舞蹈、歌曲、秦腔、快板、二胡等豐富的節目依次登場,特別是歌伴舞《歡聚一堂》、秦腔《撐船》等更是將晚會推向了高潮,贏得了觀眾熱烈的.掌聲。
晚會現場氣氛喜慶、祥和。精彩的節目、華麗的服飾、絢爛的煙花襯托出了濃濃的年味。村民們紛紛表示:“節目很給力、很精彩,很喜歡這種歡聚一堂的氛圍,很有年味。”
【村級春節文藝演出簡】相關文章:
村級春節文藝演出簡報03-14
村級春節文藝演出簡報05-18
簡歷要簡,不能太簡07-29
村級貧困證明10-19
簡媜經典語錄08-15
村級死亡證明03-13
村級工作總結05-11
村級工作計劃07-12
村級發展調研報告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