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年級語文下冊北京的春節教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北京的春節》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北京的春節》,歡迎大家分享。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北京的春節》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
3.學習課文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法。
教學重點
了解老北京風俗習慣,感受傳統年文化的獨特魅力
教學難點
品味老舍的語言風格,學習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準備
關于童謠的課件;歌曲《恭喜》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共話春節
1.“鑼鼓喧天辭舊歲,爆竹聲中迎新春”,在期盼中、在喜慶中,春節向我們走來。這是我們中國人最隆重、最傳統的節日,相信大家對它再熟悉不過了。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關于春節的資料:
、訇P于春節的來歷:春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是農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它是農歷一年的歲首,即正月初一,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我國農歷,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歷,公歷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歷的一月一日叫春節。春節不但是漢族最重要的節日,滿、蒙古、瑤、壯、白、高山、赫哲、哈尼、達斡爾、侗、黎等十幾個少數民族也有過春節的習俗。在此期間人們要舉行各種慶;顒樱蠖嘁约漓肷穹、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如貼春聯、貼年畫、貼“!弊、剪窗花、蒸年糕、包餃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春節,在中國人的心目中,融入了無限的留戀、回味和憧憬。中國的春節,是最具文化內涵和傳統魅力的節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個節日。
、陉P于春節的習俗:祭灶掃塵貼春聯守歲鬧元宵等
、坳P于春節的傳說:年的傳說歲的故事等
3.假如請你來寫春節,你打算寫些什么?
4.的確,春節到了,意味著春天將要來臨,萬象復蘇、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獲季節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著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悅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要回家歡聚。古都北京,過起春節來更是京味十足。今天,就讓我們隨著作家老舍共同去感受北京的春節。
二、放手初讀,整體感知。
1.自由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2.檢查課文自學情況:
①同桌互查讀文情況。
、诔鍪颈菊n需會寫的生詞集體認讀。
、蹖@些生字你有沒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引導學生從生字的音、形、義三方面需注意的地方做相互交流。
3.默讀課文,思考:按照老規矩,北京人是怎么過春節,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4.選自己印象最深的或喜歡的段落讀給大家聽。其余同學一邊聽一邊想,作者寫了哪些天中人們的活動?你可以用筆畫下來,用你喜歡的符號標出來。(培養學生邊聽邊想,讀書動筆的習慣。)
5.快速瀏覽課文,思考圍繞春節的熱鬧,作者都寫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順序說一說。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概括:
臘月→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6.春節像一場大戲,在臘八粥的濃香中悄悄的拉開了序幕,請同學們速讀瀏覽,按照年前、過年、結束的順序找出相應的段落。
三、細讀鑒賞,感受春節。
。ㄒ唬┠x全文,思考課文為我們具體展示了北京春節哪些熱鬧、濃烈的畫面,你最喜歡其中的哪幾幅。
。ǘ┬〗M研讀。
出示研讀提示:
①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反復讀一讀,劃出最能表現春節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寫在旁邊。
、谛〗M內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
③根據小組交流的情況,自己再讀相關段落,補充完善自己的閱讀感受。
第二課時
一、細讀鑒賞,感受春節。
全班交流,教師相機指導。
1.體會年前的忙碌。
、俳涣鞴澢暗哪晡吨饕憩F在哪?重點交流節前都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在這些日子里人們的主要活動、講究及人們的心態。
、谥该首x自己喜歡的段落,讀后談談自己的感受。
、垡龑W生找出文中關鍵的詞語,讀中體會人們忙碌中洋溢著的喜悅和希望:你是從哪些具體的詞句中體會到的。
、苤笇W生抓住學生反饋的詞語進行感情朗讀。
、萋撓瞪顚嶋H,說說你在過春節的這段時間都干些什么呢?
2.體會過節的熱鬧
、俳涣鬟^節時重點寫了哪幾個日子?過節最大的特點是什么?(熱鬧)
、谕菬狒[,但鬧中各有不同,默讀思考:除夕、初一、正月十五這三個日子各自的特點是什么?抓住文中關鍵詞句反復讀一讀,想一想。
、劢涣鞲髯缘腵體會,教師相機引導:
除夕:喜慶、團圓;初一:悠閑、快樂;十五:紅火、美麗。
、茉僮x一讀,討論、交流:這些感受你們是從哪些語句體會到的?
⑤交流反饋“除夕”一段,師相機指導朗讀,進一步體會喜慶、團圓。
抓關鍵詞“趕、到處、都穿起、貼上”感受除夕的喜慶、熱烈;
抓“除非,必定”體會春節在人們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團圓的氛圍。
、揲喿x“閱讀鏈接”中的第二篇短文,比較:同是寫除夕,作者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
生自由交流,教師及時梳理:老舍筆下的除夕為我們展現的是全景圖,抓住除夕人們主要的活動簡單勾勒,語言簡潔明快;而“閱讀鏈接”短文二由回憶外婆入手,重點寫了一家人怎么過除夕的情景,其中細致描寫了準備過程和圍爐情景。
⑦交流反饋“初一”一段,師相機指導朗讀,進一步體會初一的悠閑、快樂。
重點指導朗讀“逛廟會”時人們的表現來體會悠閑與快樂。
、嘟涣鞣答伿逡欢,師相機指導朗讀,進一步體會十五的紅火、美麗。
找出文中描寫花燈的句子,指導感情朗讀,體會排比句的作用。
引導想像:還會有哪些花燈呢?除了燈,還有什么?
出示老舍的原文,創設情境:“除夕是熱鬧的,可是沒有月光;元宵節呢,恰好是明月當空。元旦是體面的,家家門前貼著鮮紅的春聯,人們穿著新衣裳,可是它還不夠美。元宵節,處處懸燈結彩,整條的大街像是辦喜事,火熾而美麗”,有感情的朗讀體會十五的紅火、美麗。
⑨總結:從臘八到正月十九,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卻被作家僅僅用了一千多字就呈現在讀者的眼前,作者正是抓住每個節日最突出的特點,用極其凝練的語言為我們勾勒出了一幅幅熱鬧喜慶,歡樂祥和的春節畫卷。讓我們再次走進文本,去用心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二、比較閱讀,領悟寫法。
1.先默讀課文,獨立思考,再小組討論:
①課文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谠僮x臘八一段,思考:臘八的活動很多,為什么單寫臘八粥、臘八蒜,這樣寫有什么好處?這種抓主要特點描寫的方法文中還有很多,你能再舉一例嗎?
2.自主閱讀“閱讀鏈接”中的第一篇短文,比較:同是寫過年,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
3.假如此時再請你寫春節,你打算怎樣寫?
引導學生借鑒學到的寫法談,如:選材要詳略得當、描寫節日要抓最主要的特點、可以加入自己的感受夾敘夾議等。
三、布置作業,課外拓展。
以“春節”為主題,辦一期手抄報。內容如下:
1.春節印象:自己修改或寫一篇關于春節的習作。
2.春節花絮:從搜集到的關于春節的傳說、習俗中選擇編寫。
3.精彩再現:摘抄自己認為描寫好的關于春節的詩詞佳句或優美片段。
4.春節建議:春節怎么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
5.節日集錦:除了春節,我國的傳統節日還有哪些,把你調查的結果記錄下來。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1.從感受作者獨特的語言入手,抓住重點語句研讀,創設情景,結合生活體驗,走進北京人的春節,感受人們的歡樂和濃濃的民俗風情。教學中,讓學生在自主的讀書過程中抓住重點句子體會氛圍,在表達時借助情景,同時還要注重引導學生積極利用課外資源,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拓展思維,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2.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獨特的閱讀體驗和感受,使學生在了解老北京過春節的風俗習慣中,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感悟節日習俗中的民族文明和傳統文化,受到思想、情感熏陶。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北京的春節》2
教學目標
1、自覺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燈火通宵、日夜不絕、截然不同、萬不得已、各形各色”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理解節日習俗中的民族文明和傳統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教學重點 了解老北京風俗習慣,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感受傳統年文化的獨特魅力。
教學難點 品味老舍的語言風格,學習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查閱有關書籍或上網查找資料,收集有關春節的習俗、古今文人描寫春節的文章、詩詞、童謠、春聯等。
導 學 過 程 二 次 備 課
預習題綱
1、初讀課文,劃出本課的生字詞,讀準字音。
2、自由讀課文,說說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第一課時
一、童謠導入,揭示課題。
1、出示動漫童謠童謠,自己讀讀: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只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這首童謠寫的什么內容?
2、揭示課題,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自由讀通課文,把生字讀正確、句子讀通順,并同桌間互讀檢查。
2、請13名學生按自然段輪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畫出:作者寫了春節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動。
3、交流匯報。(明確老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開始,到正月十九結束)
三、細讀鑒賞,感受春節。
1、默讀全文,思考課文為我們具體展示了北京春節哪些熱鬧、濃烈的`畫面,你最喜歡其中的哪幾幅。
2、小組研讀。
出示研讀提示:
、龠x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反復讀一讀,劃出最能表現春節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寫在旁邊。
、谛〗M內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
、鄹鶕〗M交流的情況,自己再讀相關段落,補充完善自己的閱讀感受。
、苷f說老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四、品讀課文,體會過年的氣氛。
1、指導品讀“臘八”,播放課件,自由朗讀描寫“臘八”的語段,邊想一想:
、拧⑴D八的時候,人們做些什么?你們家在這一天會做同樣的事嗎?
、啤闹心愀惺艿搅俗髡咴鯓拥恼Z言風格?(引導學生讀“這不是粥,而是……會!薄吧玺浯洹薄吧峨p全”)
2、指導品讀“除夕”,指名朗讀。
、、抓關鍵詞,“趕,到處,都穿起,貼上”感受除夕的喜慶、熱鬧。
、啤⒆ァ俺,萬不得已,必定”體會春節在人們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團圓的氛圍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北京的春節》3
教學目標:
1、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的習俗,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理解節日習俗中的民族文明和傳統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詳寫和略寫的好處。
重點難點:
1、重點:引領學生隨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2、難點:學習作者為突出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所采用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
1、師準備老北京過春節的有關圖片,資料等
2、學生搜集、整理并熟悉春節的來歷、傳說、習俗等圖片,資料
3、生認真預習并完成好本課的導學稿
4、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三分鐘:
難忘的寒假生活
二、學習“單元導讀”,導入新課
1、組織學習“單元導讀”,了解本組主題、學習目標。
2、師談話導入:“鑼鼓喧天辭舊歲,爆竹聲中迎新春!贝汗澥俏覀冎袊俗盥≈刈顐鹘y的節日,相信大家對它再熟悉不過了。那么,關于春節的來歷、傳說、習俗,你又知道多少呢?
3、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關春節的資料。
4、師小結學生發言導入、揭示并板書課題。
三、學習字詞,整體感知
1、課件出示文中重難點詞語(含生字表中要掌握的生字新詞),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重點引導學生交流識記生字、理解新詞的方法。)
2、自由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想并說說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引導學生整體感知北京的春節的“熱鬧、忙碌、喜慶、團圓……”)
四、合作探究,品讀課文
1、出示自學要求,生默讀課文,完善導學稿,做好小組內交流的準備。
(自學內容以導學稿為藍本,要求學生課前充分自學完成)
2、小組內討論、交流,確定中心發言人和匯報形式。
3、小組代表全班展示交流:
(1)、課文按怎樣的.順序寫老北京過春節的?重點寫了哪些日子人們的活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引導歸納:點面結合,重點突出,詳略得當,主次分明
(2)、交流自己最感興趣的段落描寫,展示朗讀。
(重在引導學生談出自己的體會和感受)
五、拓展對比,感受寫作特點
1、認真閱讀文后“閱讀鏈接”,思考在寫法上與《北京的春節》與何不同。
2、小組內交流后全班匯報,相機點撥學生從文章的結構、表達的情感、語言的特色等方面來體會。
3、師小結并對學生進行習作指導
課堂小練筆:運用自己學到的表達方法,寫一寫自己過春節的情景。
(若時間充足可展示部分學生已完成的練筆作業)
布置作業:
1、繼續完成小練筆的作業
2、讀《理想的風箏》中第51到65頁文章
板書設計:
北京的春節
——獨特的民俗文化
熱鬧、忙碌、喜慶、團圓……
點面結合 重點突出 詳略得當 主次分明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北京的春節》4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一)上節課,我們從整體上閱讀了課文,了解到課文以時間為線,把老北京春節的各種民俗活動如串珍珠般地連接起來,條理清楚,詳略得當,突出老北京春節民俗的獨特之處,使人印象深刻。老北京春節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過得分外熱鬧)
。ǘ┻@節課,我們繼續走進北京的春節。讀好課題,通過你的讀,讓別人清楚了解作者寫的是什么;也通過讀課題,感受到北京春節習俗的獨特魅力。
。ㄈ┍本┑拇汗澾^得分外熱鬧!讓我們讀讀下面詞語,感受那熱鬧隆重、喜慶祥和的春節氣氛。把詞串讀出節奏。
色味雙美 又甜又黏 萬象更新 燈火通宵
日夜不絕 截然不同 張燈結彩 有聲有光 各形各色
二、感知想象,品讀感悟。
(一)走進“除夕”,感受“熱鬧”的獨特內涵。
1.認識除夕。我們一起走進老北京春節的第一個高潮--除夕。根據你對春節的認識,“除夕”是個什么樣的日子?(除夕,又叫團圓夜,是舊年的最后一個節日,與新年的第一天連接在一起,是全家團聚、辭舊迎新的時刻。)
2.感受除夕。結合書中的插圖。
自由讀“除夕”片段,一邊讀一邊展開畫面想象。你感受到除夕特有的氣氛了嗎?
。1)老北京春節的除夕,真熱鬧!你從哪些方面感受到除夕的“熱鬧”?老師要考考你們的觀察力了。(展開你的想象:從香味、色彩、聲音等三個方面體會……)
。2)師生互動,全情品悟。(“點”)
互動之一:姑娘(小伙子),現在正是除夕,你家里熱鬧嗎?家里人都在忙些什么呢?(師推波助瀾:對聯早就貼好了,父母正在做年夜飯,小孩子們在比試著新衣裳……開飯了,一家老小開懷暢飲,吃大塊的肉,拌著色味雙全的臘八蒜吃元寶似的餃子,舉杯慶賀團圓……除夕真熱鬧。
指導朗讀:假如你是記者,請你為大家報道一下家家熱鬧過除夕的盛況,如何?(師提示:融進自己的體驗。)(評價,指導朗讀:報道得真好,突出“家家”“紅紅”等詞語,就把除夕的熱鬧氣氛傳達出來了。┪覀兇蠹叶紒砀惺芤幌逻@一盛況。(齊讀文段,掀起情感的高潮。)
互動之二:吃過年夜飯,蠟燭或油燈點起來了,一家人圍坐爐旁,共聚家常,滿懷歡喜地等待那辭舊迎新的時刻……老爺爺,您這么晚了也不睡覺,是在守歲嗎?您為何守歲?小伙子,你為什么也守歲?(師推波助瀾:是呀,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老爺爺年歲大了,懂得時光的珍貴呀,為了表達對時光的珍惜,古人還有“秉燭夜游”之說呢……小伙子,你真有孝心,我相信,你的父母一定為你感到自豪與欣慰。
。3)探究:同學們知道“守歲”習俗的`來歷嗎?
出示文字資料: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于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習俗后來逐漸盛行。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
。4)創設情境,朗讀品味:在這闔家團圓的除夕之夜,我們不能忘記了這些人--出示句子“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
a.把握關鍵詞,體會心情:反復讀讀句子,感覺到哪個詞語觸動了你的心?
想看看他們嗎?(出示)在擁擠的車站里……在寒風呼嘯的碼頭邊……在大雪紛飛的公路上……師:你看到了誰?
b.激情朗讀句子。(出示圖片)他們是何等的歸心似箭。ㄖ该x)讀出你的感受。
。5)小結:這就是血濃于水的親情!古人說:父母在不遠游。親情和團圓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春節亙古不變的主題。相信同學們對春節這個家家團圓的日子,有了更加豐富和深刻的理解,對“一家人”剪不斷、割不舍的親情會倍加珍惜!
。6)過渡:與家家熱鬧的除夕相比,正月初一又是怎樣的光景呢?
(二)走進“初一”,感悟休閑中的熱鬧。
1.什么叫“光景”?自由朗讀,結合你過春節的經歷,體會正月初一“全城都在休息”到底是怎樣的一番光景?
2.學生自由讀,想象品味;
3.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4.小組匯報:(隨機引導:寫了那幾種人的活動?有什么感受?男人、女人、小孩……)(引導學生尋找恰當的關鍵詞,板書:人人休閑。)
5.對比感悟寫法:
對比除夕的熱鬧,正月初一則是另一番光景,這與“分外熱鬧”是否矛盾?
(這是視角的問題。對于大人們過年的忙亂,初一是休閑的;但對于孩子們來說,則又是另外一番的熱鬧!)
6.引思:既然是比賽,為什么不賽個誰第一第二呢?
。ㄗ寣W生在聯系自己的體驗釋疑的過程中,感受老北京人淳樸善良、崇尚勞動、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的民族心理和文化傳統,突出北京春節習俗的獨特魅力。)
。ㄈ┳哌M“元宵”,讀寫體驗情景。
1.讀中體驗:元宵上市,老北京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到了。正月十五鬧元宵,讓我們用讀的方法走進老北京的元宵燈市。自由讀。
互動之三:當我們合上書本,燈市的熱鬧景象留在你腦海中了嗎?你留下了什么?你呢?(方法同上--板書:處處紅火)
2.寫體驗:看著處處張燈結彩的火紅而美麗的北京城,看著一盞盞有聲有光、各形各色,新奇有趣的花燈,你一定有身臨其境之感!動筆寫出你此刻的快樂體驗吧。
我走進了老北京的元宵燈市……
。ㄔ趯W生寫小練筆的過程中,師作巡視并根據需要作一對一的指導,促進學生想象的豐富性、廣闊性與靈動性,以及敘述的條理性、用語的準確性。)
3.小結:這紅火而美麗的元宵,真是個美好快樂的日子!
三、總結全文,對比感悟表達方法。
。ㄒ唬├仙嵯壬鷥H僅用了一千多字就給我們展現了老北京春節的全景圖,如一幅美不勝收的畫卷,令人回味無窮。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體會作者的用心和用情。
1.瀏覽課文,思考發現:你特別欣賞作者什么呢?
提示:(可以選一個角度交流。)
構思、語言、視角、情感。
2.小結寫法,回環審題,升華情感。正是這樣,老舍先生寫出了老北京春節民俗的獨特之處。讓我們再次讀題,通過我們的讀,傳達出這種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ǘ⿲Ρ乳喿x,啟發習作:同樣是寫春節,不同的人會寫出不同的感受。請同學們對比閱讀梁實秋先生的《過年》、斯妤的《除夕》,你從中會得到什么啟發?
四、結束語。
隆重熱鬧的春節過去了,但留給人們的是多少歡樂溫馨的回憶和幸福美好的祝福。讓我們帶著這些回憶與祝福,走進萬象更新的一年!
【作業布置】
1.通過各種途徑,收集各地關于春節的習俗、傳說,增長見識。
2.結合自己生活體驗,寫出你眼中的春節。
3.設想:明年的春節會是一番怎樣的情景?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北京的春節》5
[教學目標]
1、會寫15個生字,正確讀寫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熱鬧、喜慶的氣氛。
3、了解課文的寫作順序及詳略得當的寫法。
4、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了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傳統年文化的獨特魅力。
2、品味作者的語言風格,學習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喜歡過春節嗎?(生:喜歡)那你們能說說自己是怎樣過春節的嗎?(生舉手自由答)我們是這樣過春節的,那你們想不想知道老北京的孩子是怎么過春節的呢?(生:想)好,現在我們就跟隨作者老舍,去老北京過一個“京味兒”十足的春節。(師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1、課件出示作者簡介。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標出自然段序號。
3、課件出示生字新詞,師指導學習。
重點指導“榛、摻、滸”和多音字“正”的讀音。
4、學生交流不理解的詞語,學會根據上下文進行理解。
截然不同:形容兩種事物毫無共同之處。
萬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改換了樣子,出現了一番新氣象。
萬不得已:實在沒有辦法;不得不這樣。
懸燈結彩:掛燈籠結彩帶。形容喜慶景象。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思考:北京的春節從哪天開始,到哪天結束?(臘月的初旬開始,正月十九結束)
2、快速讀課文,提取信息,小組合作填寫下表。(課件先出示空表)
主要習俗時間臘八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吃糖、初一穿新衣、貼對聯和年畫、放鞭炮、吃團圓飯、守歲元旦出門拜年、在家待客、逛廟會正月十五看花燈、放花炮、吃元宵
3、學生交流填表情況,教師相機出示答案。(若有不同意見,相互討論)
4、觀察上表,你知道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嗎?(時間順序)
5、通過表格,找出春節中最熱鬧、喜慶的日子。(除夕和正月十五)
6、除夕和正月十五這兩天中你更喜歡哪一天?請找到相應的段落讀一讀,把熱鬧、喜慶的氣氛讀出來。
四、小結,布置作業
這節課我們了解了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知道了課文的寫作順序,朗讀了自己喜愛的段落。課文中還有很多生字新詞需要大家用心去揣摩,聯系上下文記住它們的音形義。下節課我們將進行聽寫比賽。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聽寫詞語。(課件出示需要掌握的詞語)
2、課文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指名回答,師相機板書)
二、品讀課文,領悟特點
。ㄒ唬┠昵皽蕚潆A段
1、在這五個時間段中,哪幾個時間段是準備過年的情景?(臘八、臘月二十三)
2、請在課文中找出描寫人們準備過年的段落。(第1—7自然段)你想用哪個詞語來形容人們準備過年的場面?(可以用自己的話描述,也可以用文中“忙亂、緊張”等詞語描述)
3、大人會忙些什么?(熬臘八粥、泡臘八蒜、大掃除、置辦年貨)小孩兒會忙些什么?(買雜拌兒、買爆竹、買各種玩意兒)他們的心情怎么樣?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4、你最喜歡哪一種活動?請找出來讀一讀。(指名朗讀,讀出你的感受)
5、聯系生活實際,說說春節前的這段時間你都會干些什么。
(二)過年時
1、交流:課文重點寫了哪幾個日子?(除夕、初一、元宵節)它們最大的特點是什么?(熱鬧)
2、它們是一樣熱鬧嗎?默讀思考:除夕、初一、元宵節,這三個日子各自的特點是什么?找出文中的關鍵詞句反復讀一讀,想一想。
3、學生交流各自的體會,教師總結。(除夕:熱鬧、喜慶、團圓;初一:悠閑、快樂;元宵節:紅火、美麗。)
4、品讀第8自然段,思考:
。1)這段話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除夕真熱鬧。)
。2)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除夕真熱鬧”?(從“家家趕做年菜……鞭炮聲日夜不絕”這幾句話中可以感受到除夕的喜慶、熱鬧。)
。3)這一天除了喜慶、熱鬧,還有什么特殊意義?(抓住“除非、必定”等詞語體會春節在人們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團圓的氛圍。)
5、品讀第10自然段,思考:
。1)大人們開始走親訪友,互相拜年。小孩子們會做什么呢?(逛廟會)
。2)老北京的小孩子們在廟會上玩些什么呢?(師出示廟會的相關圖片,引導學生體會文中孩子們的悠閑與快樂)
6、品味“元宵節”的氣氛。
(1)讀第12—13自然段,畫出文中描寫花燈的句子,體會排比句的作用。
。2)引導想象:還會有哪些花燈呢?除了花燈,還有什么?
。3)指導朗讀,把花燈數量多和人們的高興之情表現出來。
三、合作研讀,領悟寫法
1、默讀課文,思考:文中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把詳寫和略寫的部分做上記號)
2、學生匯報。(作者詳寫的是臘八、臘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節這幾天,其他日子則一筆帶過。)
3、引導探究。小組合作探究:詳略結合的寫法有什么作用?
4、出示課后習題第3題中的`例句,引導學生注意加點的詞語,體會“京味兒”語言的特點。(師范讀引導)
5、拓展:說說選段與老舍筆下的春節有什么不同。(兩個選段見課本閱讀鏈接)
。ɡ仙岬奈恼抡Z言通俗易懂,寫出了人們對生活的熱愛。文中對除夕這一天熱鬧的場景描寫得井井有條;初一則通過寫臘月二十三人們祭灶的活動,來體現春節的趣味和歡樂。本文介紹了閩南的春節習俗,重點描述了一家人在臘月二十九一天的忙碌,忙碌中透露出溫馨和喜慶,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生活的熱愛。)
[教學板書]
1、北京的春節
開始——臘月的初旬
彩排——臘月二十三
第一個高潮——除夕
第二個高潮——初一
第三個高潮——元宵節
熱鬧喜慶團圓祥和
[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語言真摯感人,字里行間流露出了作者對北京濃濃的熱愛之情。教學時,我先讓學生熟讀課文,掌握生字詞,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內容并完成表格。學生們大致了解了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到了春節的熱鬧氛圍。然后我讓學生在讀中感悟作者的寫作方法,體會詳略結合的寫法的作用。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北京的春節》6
一、復習導入,重溫過年的熱鬧氣氛。
1、聽歌曲《恭喜》,回顧除夕。
2、除夕過后,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元宵節到了。元宵節最主要的活動,當然是賞燈。正如一首詩中所寫的那樣:滿城燈火耀街紅,弦管笙歌到處同。
二、走進元宵節,賞萬家燈火。
1、如果說除夕是以家庭為單位的熱鬧,那么元宵節的燈會則是全民同慶的狂歡。認真默讀第11.12自然段,你能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燈特別的多。
2、想象一下如果你走進了老北京的元宵燈市,都會看到什么燈。(請學生結合已有經驗,盡可能展開想像,如牛角燈、紗燈、玻璃燈、彩繪燈、走馬燈、紙燈、冰燈等,來體會老北京處處張燈結彩,燈市如晝的`熱鬧景象。)
3、通過朗讀,把燈的多和人的高興表現出來。
三、領悟表達特點。
1、快速瀏覽課文,從哪兒能體會到作者對年文化的熱愛。
2、作者是怎樣使春節這一民俗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
。ㄒ皇前磿r間順序來有條理地寫春節,二是有詳有略)
3、對比寫法。
閱讀《閱讀鏈接》中兩段關于春節習俗的描寫,與課文的相關部分比較一下,看看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對你的習作有什么啟發。
四、拓展總結,布置作業。
1、拓展閱讀:
閱讀春節各地的習俗。
2、選擇和春節有關的好詞佳句積累下來。
3、小練筆:
結合《北京的春節》和自己的實際寫一寫你是怎樣過春節的。
板書設計
北京的春節
臘八--臘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熱鬧 喜慶 團圓 祥和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北京的春節》7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燈火通宵、日夜不絕、截然不同、萬不得已、各形各色”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理解節日習俗中的民族文明和傳統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教學重難點
1.了解老北京風俗習慣,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感受傳統年文化的獨特魅力。
2.品味老舍的語言風格,學習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讀題導入
今天,我們學習《北京的春節》,請一位同學來讀一下課文。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自由讀通課文,把生字讀正確、句子讀通順,同桌間互讀檢查。
2.請14名學生按自然段輪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畫出:作者寫了春節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動。
3.交流匯報。(明確老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開始,到正月十九結束) 三、細讀鑒賞,感受春節
1.默讀全文,思考課文為我們具體展示了北京春節哪些熱鬧、濃烈的畫面,你最喜歡其中的哪幾幅。
2.小組研讀。出示研讀提示:
①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反復讀一讀,畫出最能表現春節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寫在旁邊。
、谛〗M內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
③根據小組交流的情況,自己再讀相關段落,補充并完善自己的.閱讀感受。
④說說老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四、品讀課文,體會過年的氣氛
1.指導品讀“臘八”,播放課件,一邊自由朗讀描寫“臘八”的語段,一邊想一想: (1)臘八的時候,人們都做些什么?你們家在這一天會做同樣的事嗎? (2)從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樣的語言風格?(引導學生讀“這不是粥,而是……會”)
2.指導品讀“除夕”,指名朗讀。
(1)抓關鍵詞,“趕,到處,都穿起,貼好”感受除夕的喜慶、熱鬧。
(2)抓“除非,萬不得已,必定”體會春節在人們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團圓的氛圍。 3.指導品讀“正月初一”。小組齊讀,邊讀邊思考: (1)正月初一與除夕的氣氛有什么不同?
(2)正月初一這一天人們都在做些什么?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3)你逛過廟會嗎?說說你的感受。
4.指導品讀“元宵”。全班齊讀,邊讀邊畫。
(1)分別畫出表示燈的數量多的詞句,表示燈的種類多的詞句,體會人們對元宵節的熱情。燈的數量多:從“處處懸燈結彩” “整條大街像是辦喜事” “有名的老鋪子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 “家中也有燈”等詞句就可以感受到。燈的種類多:從“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燈”可以感受到。
(2)如果你置身于這燈的海洋,你會是什么樣的心情?你能用朗讀將自己的心情表達出來嗎?(指名朗讀展示)
5.師小結:
(1)老師在這里也歸納了這些日子的風俗習慣。
(2)北京的孩子也和我們一樣,非常喜歡他們的春節,讓我們再次品讀一下本節課學習的這首童謠吧。
五、拓展延伸,學習“閱讀鏈接”
1.時間過得真快啊,一眨眼,到了正月十九,老北京的春節就結束了,人們又開始了忙碌的生活,是啊“一年之計在于春”,只有在春天播種希望,秋天才有收獲。
2.自主閱讀“閱讀鏈接”中的短文,比較它們與課文的不同。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重溫過年的熱鬧氣氛 1.聽歌曲《恭喜》,回顧除夕。
2.除夕過后,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元宵節到了。元宵節最主要的活動當然是賞燈。正如一首詩中所寫的那樣:滿城燈火耀街紅,弦管笙歌到處同。
二、走進元宵節,賞萬家燈火
1.如果說除夕是以家庭為單位的熱鬧,那么元宵節的燈會則是全民同慶的狂歡。認真默讀第12、13自然段,你能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燈特別的多?
2.想象一下如果你走進了老北京的元宵燈市,都會看到什么燈?(請學生結合已有經驗,盡可能展開想象,如牛角燈、紗燈、玻璃燈、彩繪燈、走馬燈、紙燈、冰燈等,來體會老北京處處懸燈結彩,燈市如晝的熱鬧景象。)
3.通過朗讀,把燈的多和人的高興表現出來。 三、領悟表達特點
1.快速瀏覽課文,從哪兒能體會到作者對“年文化”的熱愛?
2.作者是怎樣使春節這一民俗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是按時間順序來有條理地寫春節,二是有詳有略。)
3.對比寫法。閱讀“閱讀鏈接”中兩段關于春節習俗的描寫,與課文的相關部分比較一下,看看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對你的寫作有什么啟發。
四、拓展總結,布置作業
1.拓展閱讀:閱讀春節各地的習俗。 2.選擇和春節有關的好詞佳句積累下來。
3.小練筆:結合《北京的春節》和自己的實際寫一寫你是怎樣過春節的。
五、板書設計
北京的春節—獨特的民俗文化
臘八——臘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熱鬧 喜慶 團圓 祥和
教學反思
一、創設情景,感悟春節
在新課程和新教材中均指出:把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放在首位。要讓學生把學習當成一種享受,這樣,學生樂學,便會積極投入其中。于是,我努力創設了愉悅可持續型的氛圍,上課伊始,我首先與學生進行啟發談話:你們喜歡春節嗎?你們的春節是怎么過的?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將學生帶入春節的熱鬧氣氛中。然后播放《北京童謠》,觀看老北京的春節是如何過的,兩者形成對比,談感受,引出課題。
二、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學生是學習發展的主體,是探究者,體驗者,發現者。新課標積極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意識、創新意識以及實踐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了PK的方式將學生分成四個小組,讓這四個小組的成員自己探究,學習。通過我的引導和啟發,讓學生有所發現和收獲,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北京的春節》8
教學目標:
1、通過初讀課文,讀準多音字的讀音,填準相應的動詞,根據學情選擇難寫的字詞展開學習。通過瀏覽課文,找出表示時間的重點詞語,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
2、通過學習課文,獨立填表,在集體交流中了解北京春節的風俗。通過聯系生活、合作填表,在同伴互助中了解本地春節的風俗習慣。
3、通過深讀課文,體悟情感,感受北京春節的熱鬧氣氛,理解節日習俗中的傳統文化。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并試著遷移運用。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初讀課文,讀準多音字的讀音,填準相應的動詞,根據學情選擇難寫的字詞展開學習。通過瀏覽課文,找出表示時間的'重點詞語,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
2、通過學習課文,獨立填表,在集體交流中了解北京春節的風俗。通過聯系生活、合作填表,在同伴互助中了解本地春節的風俗習慣。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比較揭題
1、營造氛圍,聊聊春節。
在兒童歌曲《過年了》中走進課堂,讓學生來聊聊自己是怎么過春節的。請學生把關鍵的詞語(或重要時間、重要事件)板書在黑板的一側。
2、點明不同,比較揭題。
剛才,大家交流的是我們家鄉的春節。今天我們要走進的是北京的春節,看看老舍筆下的老北京的春節是什么樣的?(師板書課題)請學生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梳理脈終
1、初讀課文,讀通課文。
。1)請大家自由、大聲地讀課文,爭取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讀準多音字:間斷鋪戶正月摻和分外萬象更新
。3)填準動詞:
()臘八粥()臘八蒜()雜拌兒
。ǎ┍夼冢ǎ┠瓴耍ǎ⿲β
。ǎ⿵R會()燈籠
。4)請學生互相提醒難寫的字詞:如熬、逛、榛子等,并展開書寫練習。
2、直擊首尾,了解始末。
。1)指名讀課文第1自然段,了解春節開始的時間。
。2)指名讀課文最后1個自然段,知曉春節結束的時間。
3、瀏覽課文,理清脈絡。
。1)瀏覽課文,畫出春節經歷的幾個時間段。
。2)交流梳理,按順序排列這幾個時間段,揣摩文章的順序。
臘月初旬——臘月二十三——過了二十三——除夕——正月初——正月初六——元宵——正月十九
三、再讀課文,了解風俗
1、默讀課文,獨立填表。(可聯系剛才填寫動詞的那些事情)
時間風俗習慣
臘月初旬
臘月二十三
過了二十三
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初六
元宵
正月十九
2、集體交流,完善內容。
在讀課文中進一步完善表格填寫,了解北京人過春節的風俗習慣。
3、同桌合作,梳理內容。
根據表格,同桌之間互相說說,北京人是怎么過春節的。
四、聯系生活,遷移運用
1、同桌合作,完成填表。
聯系課始談話內容以及黑板一側的板書,同桌一起合作填寫表格。
時間風俗習慣
2、小組合作,完善填寫。
小組內展開交流,了解本地過春節的風俗習慣。在老師的幫助下,把表格內
容填寫完整。
五、鞏固訓練
打開“基礎訓練—《北京的春節》”,一起來闖關吧!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深讀課文,體悟情感,感受北京春節的熱鬧氣氛,理解節日習俗中的傳統文化。
2、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并試著遷移運用。
一、復習回顧,了解內容
1、利用表格,想想說說。
看看填寫好的表格,想一想,說一說北京人是怎樣過春節的。
2、簡單回顧,說說讀讀。
說一說北京人過春節給自己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有感情地讀讀自己喜歡的那部分內容。
二、深讀課文,感悟寫法
1、默讀課文,思考問題。
請大家認真默讀課文,邊讀邊想:北京春節給作者老舍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臘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
2、聚焦除夕,感受熱鬧。
。1)文中具體介紹除夕的活動分別是什么?
。2)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3、分組學習,體會寫法。
分組學習描寫“正月初一”“元宵”部分,試著說說自己的感受,并思考作者是怎樣把印象深刻的內容寫具體的。
4、分清詳略,領悟好處。
再出示第一課時已填寫完整的“北京的春節”的表格,后面加上一欄“詳略安排”,繼續填寫。
討論文章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單,說說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三、聚焦孩子,體悟情感
1、跳讀課文,找出內容。
請大家跳著讀課文,找出描寫小孩子過春節的相關句子。
2、讀讀句子,說說感受。
認真地讀讀這些句子,說說自己的真實感受。
3、靜心思考,體悟情感。
如果課文只寫這些內容,行不行?如果課文不寫這些內容,感覺怎么樣?
四、聯系生活,遷移運用
1、聯系表格,安排詳略。
再出示第一課時已填寫的“家鄉的春節”的表格,后面加上一欄“詳略安排”,繼續填寫。
2、圍繞表格,展開交流。
家鄉人是怎樣過春節的,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3、利用表格,遷移練筆。
選擇印象最深的一處,試著寫一寫。
有興趣的同學,課后還可以寫寫《家鄉的春節》。
五、鞏固訓練
打開“閱讀訓練—《北京的春節》”,一起來闖關吧!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北京的春節》9
[教學目標]
認識9個生字和2個多音字,會寫8個字。自主積累詞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體會作者對北京、對生活的熱愛。
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并體會文章詳略得當的特點。
[教學重點]
了解老北京風俗習慣,感受傳統年文化的獨特魅力。
[教學難點]
品味老舍的語言風格,學習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教學準備]
關于童謠的課件;各地區各民族春節習俗資料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題
同學們,你們喜歡過春節嗎?能說說你們家鄉過春節的一兩件事嗎?
現在,我們就跟隨作家老舍,去老北京過一個京味十足的春節,感受獨特的民風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自由讀課文,把生字讀正確,句子讀通順,并標出自然段序號。
請學生按自然段輪流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畫出自己不太理解的詞語或句子。
交流匯報,根據上下文理解詞語。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的、斷然分開的樣子。形容兩種事物毫無共同之處。本課指除夕夜的“鬧”與元旦的“靜”形成鮮明對比。
萬象更新:萬象,宇宙間的一切景象。更,變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變得煥然一新。
再讀課文,整體感知:老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引導學生結合閱讀說出“熱鬧、忙亂、喜慶、團圓”等初步感受。)
三、細讀課文,了解習俗
北京的春節從哪天開始,到哪天結束?
默讀課文,小組合作填寫下表,主要事例寫得詳細一點。
時間 主要事例
臘八 臘八粥,臘八蒜
臘月十九 買雜拌兒,買爆竹,買玩意兒
二十三 祭灶
除夕 穿新衣,貼對聯和年畫,炮聲日夜不絕,吃團圓飯,祭祖,守歲
元旦 男人出門拜年,女人在家待客,逛廟會
元宵 懸燈結彩,放花炮
交流填表情況,老師相機在表格中板書關鍵詞。有不同意見的相互討論。
觀察上表,你知道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嗎?
四、朗讀體會,感受民俗
通過閱讀填表,找出春節中最熱鬧、喜慶的日子。(除夕和元宵節)
除夕和元宵節這兩天中你更喜歡哪一天,請找出相應的段落,試著把熱鬧喜慶的氣氛讀出來。
五、小結,布置作業
這節課我們了解了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知道了課文的寫作順序,朗讀了自己喜愛的段落。課文中還有很多生字新詞需要大家用心去揣摩,聯系上下文記住它們的音形義。下節課我們進行聽寫比賽。
第二課時
一、聽寫詞語
臘月 熬粥 餃子 臘八 蒜 高 醋 年糕 逛廟會
對照課文檢查改錯,評出本次的聽寫冠軍。
講解易錯字。
“熬粥”的“熬”字,左上方的一豎不能和下面的一撇連成一筆;“醋”字的左邊不能寫成“西”。
二、深入片段,品讀課文
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主要有哪幾個時間段?
指名回答,老師相機板書:臘八,臘月十九放年假,二十三過小年,除夕,元旦,元宵節
準備過年。
、僭谶@五個時間段中,哪個時間段是準備過年的情景?(臘八,正月十九放年假)
②請找出課文中描寫人們準備過年的段落。(1—7自然段)你想用哪個詞語來形容人們準備過年的場面?(可以用自己的話,也可以找出文中的“忙亂、緊張”)
、鄞笕嗽诿π┦裁?小孩兒在忙些什么?他們這時心情怎么樣?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苣阕钕矚g哪一種活動?請找出來讀一讀。
⑤指名朗讀,讀出你的感受。
、蘼撓瞪顚嶋H,說說春節前的這段時間你都會干些什么。
過年時。
、俳涣鳎褐攸c寫了哪幾個日子?(除夕、元旦、元宵)的特點是什么?(熱鬧)
、诙际且粯訜狒[嗎?默讀思考:除夕、元旦、元宵這三個日子各自的特點是什么?找出文中關鍵詞句反復讀一讀,想一想。
、劢涣鞲髯缘捏w會,教師相機引導:
除夕:喜慶、團圓;元旦:悠閑、快樂;元宵:紅火、美麗。
、芷纷x“除夕”一段,進一步體會喜慶、團圓。
抓關鍵詞“趕、到處、都穿起、貼上”感受除夕的喜慶、熱烈;抓“除非、必定”體會春節在人們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團圓的氛圍。
、萜纷x“元旦”一段,進一步體會元旦的悠閑、快樂。
重點指導朗讀寫人們“逛廟會”的.地方,來體會悠閑與快樂。
、拗攸c品味“元宵節”的氣氛。
畫出文中描寫花燈的句子,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排比句的作用。引導想象:還會有哪些花燈呢?除了燈,還有什么?
重點句子品讀:“除夕是熱鬧的,可是沒有月光;元宵節呢,恰好是明月當空。元旦是體面的,家家門前貼著鮮紅的春聯,人們穿著新衣裳,可是它還不夠美。元宵節,處處懸燈結彩,整條的大街像是辦喜事,火熾而美麗!庇懈星榈乩首x,體會十五的紅火、美麗。
三、總結課文,領悟寫法
總結課文:從臘八到正月十九,一個多月的時間,課文卻只記敘了五個時間段的主要活動,就為我們勾勒出了一個熱鬧喜慶、歡樂祥和的春節。讓我們再次走進文本,去用心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默讀課文,獨立思考,再小組討論:
①課文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②再讀寫“臘八”一段,思考:臘八的活動很多,為什么單寫臘八粥、臘八蒜,這樣寫有什么好處?這種抓主要特點描寫的方法課文中還有很多,你能再舉一例嗎?
、廴绻屇銓懘汗,你打算怎么寫?回憶你過春節的情景,寫一寫。
四、作業
朗讀課文,讀出過年的喜慶氣氛。
板書:
北京的春節
除夕:喜慶、團圓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北京的春節》10
教學目標
1.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引發了解民風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傳統文化的興趣。
2.學習按一定順序、有詳有略的表達方法,感受作者的語言特點。
教學重點
引領學生隨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教學難點
作者為突出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所采用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童謠導入,揭示課題
1.出示童謠,自己讀讀: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買肉;
二十七,宰只雞;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滿街走。
這首童謠寫的是什么內容?
2.揭示課題,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理清線索
1.認真默讀全文,想想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什么印象?把不懂的詞語畫下來。
(學生可能弄不懂的詞語:臘月、初旬、麥芽糖、江米糖、空竹、逛天橋、逛廟會)
指名交流,根據學情順勢而導。
2.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想想北京人過春節哪些地方你最感興趣?
預設一:生在練習紙上完成表格,師引導理清時間順序。
預設二:在交流中,學生貼紙條(黑板條)、作記錄,師引導理清時間順序。(根據學生情況選擇
一種操作策略。)
三、分清詳略,合作研讀
1.引導找出寫得詳細的部分。(臘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2.四人一小組,自選一個部分展開研究,研究問題如下:
(1)詳細寫了什么,說給大家聽。
。2)哪里寫得好,讀給大家聽。
學生合作學習,教師巡視了解情況。
3.交流研討:分為“臘八”隊、“除夕”隊、“正月初一”隊、“正月十五”隊展開競賽。
。1)解決第一個問題。
小組派代表復述研討的部分,組員可以補充。師注意引導學生注意敘述順序(“臘八”是用并列的
方式寫的;“除夕”是用總分的方式寫的;“正月初一”是用對比的`方式寫的;“正月十五”是用
總分總的方式寫的);反饋評分。
(2)解決第二個問題。
生生、師生互動,師注意引導學生品出京味語言的特點,必要時作示范;反饋評分。
4.引導學生體會詳略處理的好處。
四、拓展延伸,讀中學寫
1.快速瀏覽,找出描述小孩過春節的地方,指名讀。
2.啟發學生談談現在北京春節怎么過,其間可讓學生采訪在座的老師。
3.學生寫過春節時有趣的地方(片段),教師巡視。指名交流,教師評價時注意學生是否用上了書
上的寫法,及時點評、表揚。
五、總結全文,布置作業
1.總結全文,復現童謠。
2.作業:寫一篇現代《北京的春節》,可以學習老舍先生按時間順序寫的方法,注意詳略得當。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北京的春節》11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體會作者對北京、對生活的熱愛。
3.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并體會文章詳略得當的特點。
[教學重點]
了解老北京風俗習慣,感受傳統年文化的獨特魅力。
[教學難點]
品味老舍的語言風格,學習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教學準備]
關于童謠的課件;各地區各民族春節習俗資料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題
1.同學們,你們喜歡過春節嗎?能說說你們家鄉過春節的一兩件事嗎?
2.現在,我們就跟隨作家老舍,去老北京過一個京味十足的春節,感受獨特的民風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把生字讀正確,句子讀通順,并標出自然段序號。
2.學生按自然段輪流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畫出自己不太理解的詞語或句子。
3.交流匯報,根據上下文理解詞語。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的、斷然分開的樣子。形容兩種事物毫無共同之處。本課指除夕夜的“鬧”與元旦的“靜”形成鮮明對比。
萬象更新:萬象,宇宙間的一切景象。更,變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變得煥然一新。
4.再讀課文,整體感知:老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引導學生結合閱讀說出“熱鬧、忙亂、喜慶、團圓”等初步感受。)
三、細讀課文,了解習俗
1.北京的春節從哪天開始,到哪天結束?
2.默讀課文,小組合作完成以下內容,主要事例寫得詳細一點。
時間主要事例
臘八臘八粥,臘八蒜
臘月十九買雜拌兒,買爆竹,買玩意兒
二十三祭灶
除夕穿新衣,貼對聯和年畫,炮聲日夜不絕,吃團圓飯,祭祖,守歲
元旦男人出門拜年,女人在家待客,逛廟會元宵懸燈結彩,放花炮
3.交流,老師相機板書關鍵詞。有不同意見的相互討論。
4.你知道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嗎?
四、朗讀體會,感受民俗
1.通過閱讀,找出春節中最熱鬧、喜慶的日子。(除夕和元宵節)
2.除夕和元宵節這兩天中你更喜歡哪一天,請找出相應的段落,試著把熱鬧喜慶的氣氛讀出來。
五、小結,布置作業
這節課我們了解了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知道了課文的寫作順序,朗讀了自己喜愛的段落。課文中還有很多生字新詞需要大家用心去揣摩,聯系上下文記住它們的音形義。下節課我們進行聽寫比賽。
第二課時
一、聽寫詞語
臘月熬粥餃子臘八蒜高醋年糕逛廟會
1.對照課文檢查改錯,評出本次的聽寫冠軍。
2.講解易錯字。
“熬粥”的“熬”字,左上方的一豎不能和下面的一撇連成一筆;“醋”字的左邊不能寫成“西”。
二、深入片段,品讀課文
1.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主要有哪幾個時間段?
指名回答,老師相機板書:臘八,臘月十九放年假,二十三過小年,除夕,元旦,元宵節
2.準備過年。
、僭谶@五個時間段中,哪個時間段是準備過年的情景?(臘八,正月十九放年假)
②請找出課文中描寫人們準備過年的段落。(1—7自然段)你想用哪個詞語來形容人們準備過年的場面?(可以用自己的話,也可以找出文中的“忙亂、緊張”)
、鄞笕嗽诿π┦裁?小孩兒在忙些什么?他們這時心情怎么樣?
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苣阕钕矚g哪一種活動?請找出來讀一讀。
、葜该首x,讀出你的感受。
⑥聯系生活實際,說說春節前的這段時間你都會干些什么。
3.過年時。
、俳涣鳎褐攸c寫了哪幾個日子?(除夕、元旦、元宵)最大的特點是什么?(熱鬧)
②都是一樣熱鬧嗎?默讀思考:除夕、元旦、元宵這三個日子各自的特點是什么?找出文中關鍵詞句反復讀一讀,想一想。
③交流各自的體會,教師相機引導:
除夕:喜慶、團圓;元旦:悠閑、快樂;元宵:紅火、美麗。
、芷纷x“除夕”一段,進一步體會喜慶、團圓。
抓關鍵詞“趕、到處、都穿起、貼上”感受除夕的喜慶、熱烈;
抓“除非、必定”體會春節在人們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團圓的氛圍。
、萜纷x“元旦”一段,進一步體會元旦的悠閑、快樂。
重點指導朗讀寫人們“逛廟會”的地方,來體會悠閑與快樂。
、拗攸c品味“元宵節”的氣氛。
畫出文中描寫花燈的句子,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排比句的作用。引導想象:還會有哪些花燈呢?除了燈,還有什么?
重點句子品讀:“除夕是熱鬧的,可是沒有月光;元宵節呢,恰好是明月當空。元旦是體面的,家家門前貼著鮮紅的春聯,人們穿著新衣裳,可是它還不夠美。元宵節,處處懸燈結彩,整條的大街像是辦喜事,火熾而美麗!庇懈星榈乩首x,體會十五的紅火、美麗。
三、總結課文,領悟寫法
1.總結課文:從臘八到正月十九,一個多月的時間,課文卻只記敘了五個時間段的主要活動,就為我們勾勒出了一個熱鬧喜慶、歡樂祥和的春節。讓我們再次走進文本,去用心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2.默讀課文,獨立思考,再小組討論:
、僬n文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谠僮x寫“臘八”一段,思考:臘八的活動很多,為什么單寫臘八粥、臘八蒜,這樣寫有什么好處?這種抓主要特點描寫的方法課文中還有很多,你能再舉一例嗎?
③如果讓你寫春節,你打算怎么寫?回憶你過春節的情景,寫一寫。
四、作業
朗讀課文,讀出過年的喜慶氣氛。
板書:
北京的春節
除夕:喜慶、團圓
元旦:悠閑、快樂
《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二)(第二課時)
設計理念:
本課設計旨在對學生進行扎扎實實的讀和說的訓練,教學中,讓學生在自主的讀書過程中抓住重點句子體會氛圍,在說中融入情景,同時還注重引導學生積極利用課外資源,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發展思維,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教學目標:
1.進一步了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感受春節的'熱鬧氣氛。
2..學習課文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法。
3.激發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1.了解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老北京春節濃濃的年味。
2.品味老舍的語言風格,學習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重點語段的課件
2.學生準備:收集各地有關春節的習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新課
教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初步感受到了北京春節的濃濃的“年味”。其實,在整個春節的系列活動中,雖然有些繁文縟節,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雜陳,蘊涵著最豐富的傳統,值得我們細細咀嚼。今天,我們就一起去嚼嚼這一獨特的味道。
二、深入閱讀,體會氣氛。
1.提問:我們知道作者按照時間順序寫了春節的時期的幾個重要日子活動。那么,文中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
2.提示讀文:在文中詳寫的四天中,你最喜歡的哪天呢?好好地讀一讀,畫一畫句子,和小組同學說說自己的感受。
3.指導品讀“臘八”,邊自由朗讀描寫“臘八”的語段,邊想一想:
〈1〉臘八的時候,人們做些什么?你們家在這一天會做同樣的事嗎?
〈2〉從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樣的語言風格?
4.指導品讀“除夕”,出示課件,指名朗讀。
〈1〉抓關鍵詞,“趕,到處,都穿起,貼上”感受除夕的喜慶、熱鬧。
〈2〉抓“除非,萬不得已,必定”體會春節在人們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團圓的氛圍。
5.指導品讀“正月初一”。
小組齊讀,邊讀邊思考:
〈1〉正月初一與除夕的氣氛有什么不同?
〈2〉正月初一這一天人們都在做些什么?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3〉你逛過廟會嗎?說說你的感受。
6.指導品讀“元宵”。
出示課件全班齊讀,邊讀邊畫。
〈1〉分別畫出表示燈的數量多的詞句,表示燈的種類多的詞句,體會人們對元宵節的熱情。
〈2〉如果你置身于這燈的海洋,你會是什么樣的心情?你能用朗讀將自己的心情表達出來嗎?(指名朗讀展示)
二、拓展閱讀,領悟表達特點:
1.提問:作者寫這篇文章表達了他怎樣的情感?
2.引導分析:這篇文章為什么會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它在表達手法上有什么特點?
(歸納本文的寫作特點:一是按時間順序進行有條理的敘述:二是詳略得當,詳寫春節中的高潮部分,略寫其它部分;三是語言通俗,簡練。)
3.自主閱讀“閱讀鏈接”中的短文,比較它們與課文的不同。
三、延伸談話,了解風俗。
1.師:北京的春節是很吸引人,但在不同的地方,會有一些不同的風俗嗎?
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資料。
2.啟發思考:我們所了解到的這些春節風俗今天是否依然廣泛存在??你覺得現在過年的氛圍濃嗎?說說你的感想。
(學生自由暢談)
四、作業
小練筆:
結合《北京的春節》和自己的實際寫一寫你是怎樣過春節的。
板書設計:
北京的春節
臘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熱鬧喜慶團圓祥和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北京的春節》】相關文章:
六年級語文下冊北京的春節教案03-14
六年級下冊語文《北京的春節》教學反思03-09
六年級語文下冊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02-07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北京春節說課稿01-05
《北京的春節》 教案03-03
《北京的春節》教案02-03
小學北京春節教案03-11
【優】《北京的春節》教案01-12
北京的春節語文教學反思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