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對聯有哪些
對聯源遠流長,相傳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字數結構相同,是中文語言的獨特的藝術形式。端午節對聯有哪些你知道嗎?
端午節對聯(一)
應懸虎艾賽龍舟吃粽子 莫賦閑詩撒怨氣嘆屈公
堂前萱草舒眉綠 石上榴花照眼紅
時逢端午思屈子 每見龍舟想汨羅
賽龍奪錦 鼓聲催發健兒奮 端日弄波 漿拍浩湯舟隊威
箬葉飄香 一粽嘗來千古事 龍舟逐水 百橈劃出四時情
端午節對聯(二)
日光端午 清明水底見重陽 天氣大寒 霜降屋檐成小雪
清明思故人寄深情情思代代祭古魂 端午賽龍舟憶屈子子孫世世奠英靈
念故人 萬戶千家包粽子 慶佳節 敲鑼打鼓賽龍舟
門幸無題午 人慚不識丁
綠艾懸門漆藻彩 青蒲注酒益芬芳
端午節對聯(三)
榴裙萱黛增顏色 艾酒蒲漿記歲華
榴花彩絢朱明節 蒲葉香浮綠醑樽
結艾釵頭輕戰虎 奪標船首慣成龍
焚艾草飲雄黃清瘴防病別為邪崇 飛龍舟裹香粽奠忠招魂是效楷模
芳草美人屈子賦 冰心潔玉大夫詩
端午節對聯(四)
不畏汨羅河水深 甘冒東海浪濤激
報國遭讒兩放逐 癡心不改九章出 汨羅滾滾萬人淚 惟有離騷千古流
艾葉如旗招百福 菖蒲似劍斬千妖
艾人驅瘴千門福 碧水競舟十里歡
艾旗招百福 蒲劍斬千邪
擴展閱讀:經典端午節對聯
1、千載招魂悲楚仕 萬人撫卷嘆離騷
2、去穢除邪,千戶門前懸虎艾 尊賢吊古,萬人江岸喝龍舟
3、汨羅沉沒一流恨 湘楚長懷千古羞
4、難得鐘情 兩遭流放離騷賦 惟懷義膽 一佐報國厄運橫
5、義報祖國 放逐難泯詩人志 魂牽桑梓 情愛唯傾荊楚山
6、包粽子,舉國歡宴聚親友, 賽龍舟,把酒吟詩慰圣賢
7、代代龍舟競渡追懷屈子,年年角黍投江祭奠詩魂
端午節簡介: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于異的。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于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于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蕩秋千,給小孩涂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咸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關于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 ;紀念曹娥說;起于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余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占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系在一起。
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
【端午節的對聯有哪些】相關文章:
端午節對聯有哪些05-16
關于端午節的對聯有哪些04-05
對聯有哪些02-25
頂針聯有哪些05-17
春節的對聯有哪些01-11
生意對聯有哪些05-05
古今對聯有哪些05-05
祠堂對聯有哪些05-05
新居對聯有哪些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