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園小班立春節氣教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立春節氣教案模板(精選12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立春節氣教案模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立春節氣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了解立春的含義和有關的習俗,
2.嘗試知道使用黏土制作春卷,
3.在活動中享受動手制作的喜悅。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1.春回大地的有關圖片。
2.黏土制作的圖片。
經驗準備:幼兒對手工制作有一定經驗。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一年有幾個季節么?
二、引出二十四節氣及其中的立春。
師:我們古代的勞動人民,為了能夠更好地耕田農作,將一年四季的氣候變化分成了二十四個節氣,每一個節氣都寓意著不同的氣候變化,而每年的2月3日或者4日就是第一個節氣,立春。你們知道立春的含義么?
三、介紹立春的含義以及民間習俗。
師:立春作為第一個節氣,代表著春天的到來,立春的立是開始的意思,春代表著春天,每年這一天,就代表著春天的到來,從這一天開始,我們的白天時間會慢慢變長,冰雪開始漸漸融化,小草也開始冒出新芽,我們的周圍慢慢從白色變成了綠色。知道了立春的含義,你們知道這么重要的節日,有什么傳統習俗么?
幼兒討論思考。
師:立春這天,我們有些地方會有打春的'習俗,大家用泥塑捻成一個泥牛,用小皮鞭抽打泥牛,寓意祈求莊稼豐收。立春這一天還有一個習俗,叫做“咬”春。你們知道什么叫咬春么?
幼兒討論思考。
師:咬春便是吃,有些地方會買白蘿卜回來吃,北方的人們也會用面餅裹新鮮的蔬菜吃,叫做“春餅”,南方人則會吃“春卷”,都是寓意五谷豐登,企盼莊稼豐收。人們也會將做出來的春卷相互贈送,共慶這美好的時節。
師:小朋友們你們想不想也來做一做春卷呢?
四、幼兒嘗試用黏土做春卷。
五、互贈春卷。
師:我們的春卷做好了,你們想送給誰呢?我們一起去送給她吧。
立春節氣教案 篇2
一 活動背景
2月4日立春,自唐宋時期就有“剪紙報春”的習俗,借由全民公休的.假期,邀請家長帶領小朋友入館體驗剪紙活動,了解及感受民俗文化,鍛煉小朋友動手能力,進行親子交流,提升迪斯卡侖品牌形象。
二 活動主題
二月春風似剪刀——立春剪紙專場
三 活動時間及地點
20xx年2月4日(初五)
迪斯卡侖一層T臺活動區
四 活動內容
1.參與對象
7-11歲兒童家庭30組
2.參與辦法
一層大廳服務臺設置報名區,入館學生家庭可自行報名;
官方微博微信宣傳進行網絡報名;
對迪斯卡侖VIP群發短信告知接受電話報名;
3.比賽流程
13:30參加人員簽到
14:00活動開始,人偶團進行開場表演。
主持人講解立春的風俗和剪紙文化。
現場小朋友和家長隨機分組,在T臺區準備,通過DIY剪紙包進行剪紙比
賽,由現場參與人投票排名,人氣最高三組獲得優勝。剪紙作品送給小朋友做紀念。
4.獎項設置
一等獎 剪紙教程書籍+證書
二等獎 剪紙教程書籍+證書
三等獎 剪紙教程書籍+證書
參與獎 靜電剪紙+證書
五 活動預算
1.宣傳招募:200元
2.道具:剪紙材料包 10元x10包=100 剪刀 4元x30把=120
3.獎品:剪紙課程書籍 30元x3套=90元 靜電剪紙貼3元x50張=150 證書6元x30組=180元
總計840元
立春節氣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立春,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即太陽到達黃經315°時。立春是中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立”是“開始”的意思,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孟春時節的開始。所謂“一年之計在于春”,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歷史,中國自官方到民間都極為重視。立春時,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去東郊迎春,祈求豐收。回來之后,要賞賜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這種活動影響到庶民,使之成為后來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動。教材通過聽關于“咬春”的故事使學生了解民間立春的習俗;通過賞析美文《春》,引領學生走進立春時節的美景,感受初春的美好氣息;通過品味農諺和相關古詩詞《立春偶得》《春雪》帶領學生感受百姓和文人眼中的立春節氣,并增加了學生的文學積累;玩“打春牛”游戲更是讓孩子們頗感節氣的趣味,倍增對節氣的興趣和喜愛情懷,剪紙刻春牛更是融入了我國特有的民間文化;教材最后“不同角度寫景色”練筆則從大作家朱自清的《春》講起,引領學生感受作者通過看、聽、聞、嘗、觸摸等五個角度將景物寫具體,寫細致,告訴學生“面對大自然,我們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鼻子去聞,用舌頭去嘗,用身體去觸摸”這樣就可以把景色寫得更生動。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了解“立春”的由來、相關農諺、詩歌及各地習俗等知識。
2.通過“做春餅”等實踐活動,感受立春的飲食習俗,快樂體驗。
3.通過各種活動形式激發學生對民族文化的'喜愛之情,傳承并發揚民族精神。
三、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做春餅的材料(和好的面團)
學生準備:小小組分工準備制作春餅的材料豆芽、蘿卜、韭菜、菠菜、生菜、豆子、雞蛋、土豆絲等。
四、教學過程
(一)立春我知道
1.分享感知,暢談立春
自主交流:觀察日歷,說一說所了解的“立春”。
2.初步認識,了解節氣
立春不僅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意味著風和日暖,鳥語花香;春也意味著萬物生長,農家播種。古籍《群芳譜》對立春解釋為:“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間,氣溫、日照、降雨,開始趨于上升、增多。但這一切對全國大多數地方來說僅僅是春天的前奏。立春是中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立”是“開始”的意思,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孟春時節的開始。所謂“一年之計在于春”,自古以來立春就是一個傳統節日。中國自官方到民間都極為重視,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歷史。
3.深入了解,體會習俗
(1)圖文共賞
借助圖片,感受立春時節的傳統習俗——(打春牛: 以桑木為骨架做成的春牛,是專供“打春牛”風俗活動用的“牛”。冬至節后辰日,取土合成泥坯,雕做成牛形大小。上畫四時八節,360日12 時辰圖紋。立春前一日,官民先于約定的農壇上祭祀,爾后由縣執事(縣長)親手扶犁執鞭打“春牛”,以示春耕開始。接著由群眾做扶犁耕地狀,邊耕邊打 “春牛”,口喊:“一打風調雨順;二打國泰民安;三打五谷豐登”等吉祥話語。)。
(2)趣味實踐(三選一)
畫一畫:用彩筆讓春牛躍然紙上吧!
剪一剪:用靈巧的雙手和剪刀,賦予春牛生命。
刻一刻:刻刀輾轉紙上,帶著春牛昂首迎春吧!
【本環節通過觀察日歷,讓學生們主動了解每年立春的時間。解文說字能使學生明白“立春”之含義。創設具體活動,讓學生對立春習俗有更深的印象。】
(二)春餅我來做嘗
1.聽故事,知原由
(1)自讀故事
自由朗讀故事紙上的故事,選擇其中最感興趣的一個,說一說。
最初的春餅是用面粉烙制或蒸制而成的一種薄餅,食用時,常常和用豆芽、菠菜、韭黃、粉線等炒成的合菜一起吃,或以春餅包菜食用。清代詩人蔣耀宗和范來宗的《詠春餅》聯句中有一段精彩生動的描寫:“……勻平霜雪白,熨貼火爐紅。薄本裁圓月,柔還卷細筒。紛藏絲縷縷,才嚼味融融……”清代詩人袁枚的《隨園食單》中也有春餅的記述:“薄若蟬翼,大若茶盤,柔膩絕倫。”傳說吃了春餅和其中所包的各種蔬菜,會使人們更加勤(芹)勞,生命更加長久(韭)。
立春時,大蔥冒出的嫩芽,清香脆嫩,特別是春回大地,萬物復蘇,嫩蔥先出,人們嘗鮮,也是有“咬春”的意思。
此外還講究吃和菜,就是用時令菜的心,如韭黃、菠黃等切絲,叫炒和菜。有的地方還講究用醬肚絲雞絲等熟肉夾在春餅里吃。
吃春餅講究將和菜包起來,從頭吃到尾,叫“有頭有尾”,取吉利的意思。
明、清時期,隨著烹調技術的發展和提高,春盤改成了小巧玲瓏的春卷,不僅是民間的食品,而且成為宮廷的糕點之一,登上了大雅之堂,深受乾隆皇帝的贊賞。
立春節氣教案 篇4
活動要求:
1.結合語文課的內容,仔細觀察,找出立春的特征,體會到立春是美好的。
2.要求運用立春的知識和觀察結果,訓練有層次、有順序說話的能力。
準備工作:
1.選擇好地點,確定觀察時間和觀察范圍。
2.觀察前,讓學生自己討論,應該從哪幾方面去找立春的特征?在此基礎上提出觀察要求。
活動時間:
三課時。
活動形式:
野外活動。
活動過程:
1.啟發談話,激發觀察興趣。啟發語:美麗的`立春來了,溫暖的陽光照耀著大地,在這美麗的立春,教師將帶小朋友去公園,看看立春的美景,立春的變化,好不好呀?
2.組織教學,簡要提出要求。分四人小組活動,各小組確定一名組長,服從指揮,明確觀察范圍:天氣、樹、花、草、小蟲、鳥兒、湖水、人們的衣著等方面的變化。
3.分小組活動。組長帶領組員分散去樹叢、小河邊等地方認真觀察,尋找"立春來了"的種種跡象。教師巡回作適當提示。
4.全班集合交注。
(1)教師提出交流的要求,有順序地回憶,有層次地說:天氣怎樣?一些樹、花、草有什么變化?有沒有小蟲、鳥兒?湖水的顏色怎么樣?人們的衣著有何變化?
(2)分小組討論,互相交流自己所觀察到的特征。
(3)按小組匯報,比一比哪一組找得最多,說得最清楚,(讓學生一步步)說清楚、說完整,針對學生認識上的偏差和說話中的錯誤,及時指點。
(4)有層次、有順序地說一段話。"立春來了"。
5.朗誦《立春來了》(結合課文)。
6.歌曲演唱《立春在哪里》(結合唱游課)。
7.活動小結。活動結束后,布置每人畫一張想像畫"美麗的立春",寫上幾句話,基礎好的同學可寫一篇簡短的觀察日記。
"找立春"活動方案,雖然是圍繞語文科教學而設計的,但就其具體內容而言,它實質上是將語文、音樂、唱游結合起來而體現的。這種綜合性的活動設計較之單科活動設計有其獨特的.作用。
首先,它可以幫助學生獲得綜合性知識和能力。
第二,可以避免教學形式的單一化,從多方面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三,擴大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往面。增加交往頻率。第四,活躍教學氣氛,在上述"找立春"的活動中,學生"誦"、"唱"結合,個體觀察與小組討論相配合,從而使整個教學變得豐富多彩,氣氛活躍。中小學很多活動都可按合科活動來設計,如音樂與外語結合,洛扎諾夫的暗示教學就是一例;音樂與體育、美育結合,國外的很多體育學院就是這樣進行教學,只是在提法上不同而已。
立春節氣教案 篇5
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從活動中感知立春節氣特征。
(2)通過立春的活動培養幼兒各方面能力。
(3)增進線上家園共育和線下親子溝通。
(4)豐富詞匯:立春、節氣。
2. 活動內容
活動一:和孩子說說立春
立春,為二十四節氣之首,亦稱“打春”、“咬春”,又叫“報春”。
“立”是“開始”的意思,“春”表示季節,故立春有春之節氣已開始之意,也就是春季的起始。
活動二:和孩子講一講立春三候
一候東風解凍:到了立春意味著寒冬已經過去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
二候蜇蟲始振:立春五日后蜇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蘇醒。
三候魚陟負冰:立春十日后河里的冰開始溶化,魚開始到水面上游動。
活動三:讓孩子了解立春的習俗
中國古代是個務實又溫柔浪漫的.年代,按節氣起居勞作,把生命與自然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
立春既是一個古老的節氣,也是一個重大的節日。因此在歷史上便演化出了許多圍繞立春而舉辦的活動及民俗,如“打春”、“咬春”、“踏春”等活動。
立春節氣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學生進一步感受立春的美麗,感受立春的生機盎然,了解立春各種可愛動物的活動,激發學生熱愛立春,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增強環保意識。
2、用朗誦、歌曲、演講、舞蹈等多種形式鞏固并拓展學生對課本內容的理解,培養學生語文綜合表達能力,自主創造能力和群體合作能力。
二.活動準備
1、閱讀叢書,每位學生自選一本。
2、有關介紹立春景色的錄像、歌曲、。
3、學生準備各種贊美立春的活動,如繪畫、書法、舞蹈、歌曲等。
4、排練小話劇。
5、學生收集關于立春的資料圖片,描寫立春的優美詞句及詩文等。
三.活動時間
1、活動過程時間為40分鐘。
2、學習完小學語文第十冊這篇課文后安排本次活動。
四.活動過程
⒈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這篇課文,這是一篇散文,課文描寫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爛漫無比的立春從南方趕來,在天空中、湖面上飛行,在電線上休息的情景。燕子活潑可愛的外形特點、輕快靈活的飛行姿態、文靜優雅的休息場面給美麗的立春增添了無數的生機。今天,我們要再次步入立春,在進一步認識立春,了解立春萬物生活的基礎上歌頌立春。
⒉深入了解立春各種動物的生活
⑴課前,同學們收集了許多關于立春各種動物生活的資料,閱讀了叢書,那你們知道“立春哪些動物最可愛,最能給立春增添生機呢?”
⑵播放立春各種動物活動的錄像,再次了解各種動物的生活。
⒊贊美立春
⑴同學們,立春各種小動物開心地覓食,盡情地嬉戲,它們在美好的春光里自由地生活,立春可真好!立春真是美好的季節,讓我們趕快出發,投入立春的懷抱。
⑵作者用筆描繪、贊美了美麗的立春,學了這篇課文,看了剛才的錄像,同學們,你們想用什么方式來贊美立春呢?
⑶剛才,大家發表了不少意見,有的同學愿意寫一段描寫立春的話或一首小詩,有的同學愿意畫一幅贊美立春的畫,有的同學愿意揮毫潑墨寫一份贊美立春的書法作品,還有的同學自編了舞蹈和小品來抒發自己對立春的喜愛。
⑷接下來就請同學們用不同的方式來贊美立春,你可以單獨準備,也可以集體合作,兩個人、三個人都可以,可以根據需要進行組合,給大家10分鐘的時間作準備。
⑸學生以不同的形式贊美立春。
①演唱歌曲;
②鋼琴伴奏,學生舞蹈;
③展示書法作品“立春,你是一幅精美的圖畫”;
④學生朗誦自己創作的小詩;
⑤學生繪畫立春美景的圖畫展覽,并配上解說詞。
⒋還立春一片綠色
⑴同學們,立春是美好的,但善于觀察、研究的同學一定發現如今的立春同往日的立春有不少不同之處了?
⑵是的,現在立春里動物的種類少了,清澈見底的`河水不見了,大地的綠裝也沒有昔日的翠綠了,同學們,你們可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呢?
⑶同學們,破壞生態環境就等于破壞人類自己的家園,長此以往,留給人類不再會有生機勃勃的立春,留給人類的只能是一片荒漠。作為新世紀的我們,能熟視無堵嗎?同學們,你們說該怎么辦?
⑷大家討論的真熱烈,告訴大家,咱班有的同學已經行動起來了?
⑸同學們,保護環境是我們全人類的事,作為我們還要向我們身邊的人呼吁,讓他們和我們一起投入到植樹造林之中去,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向身邊的同學倡議,請大家寫一份環保倡議書。最后讓我們高歌一曲,用歌聲祝愿立春更美好!
點評:
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課是語文教學多樣性、開放性的重要體現,也是兒童學習語言的有效途徑之一。這節語文活動課注重密切結合小學語文第十冊這篇講讀課文,是這篇課文的補充開放訓練形式,對學生認識立春、體驗立春、歌頌立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基于以上案例,我認為這節語文活動設計力求體現了以下特點:
1、活動目標綜合化
設計語文活動目標,不僅要圍繞一個主題,將聽、說、讀、寫等能力訓練有機整合,還要重視收集、運用、創造信息能力的培養,這是時代給語文教學提出的新課題。這一活動,不但讓學生進一步感受了立春的生機,還培養了學生的語文綜合表達能力,自主創造能力和群體合作能力。
2、活動內容生活化
語文活動內容來自兒童豐富的生活實踐,不僅能提高語言交往技能,更有助于激發兒童的認知興趣。這節活動中,教者順應學生的需求設計了一系列的語言實踐活動,如:以研究動物的“著名專家”身份向大家作“學術報告”;討論環保舉措;書寫環保倡議書等等。這些安排都很大程度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動內容來源于學生對大自然的真實感受,來源于學生的認知現狀。
3、活動過程自主化
閱讀、搜集資料、合作書寫倡議書、學術匯報、排演小品、演唱歌曲、書法繪畫,每個環節都充分體出了學生的自主活動,讓學生在一個動態的學習情境中,學習語言,體驗立春,加深對這篇課文的深層理解,很好地體現了課堂教學中的“大語文觀”理念。
4、活動形式多樣化
活動形式要適應兒童心理,兒童既富于想象、樂于表現,又有很強的成就動機。本活動設計者運用錄像為學生創設了“立春”情境,創設了“動物學家”的角色,讓他們在角色扮演中,形成強烈的認知內驅力,積極主動地掌握語言,感受立春,增強環保意識,使語文學習變得生動活潑、趣味盎然。
立春節氣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了解與立春有關的習俗,感受立春帶給我們的文化情趣。
2、學習"民間圣果"做法從中體驗享受自己勞動成果的喜悅。
教學重點
通過收集立春的.材料,傳承民俗文化,建立起對家鄉濃厚的感情。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傳統節日的歷史淵源、獨特情趣。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
了解各地有關立春習俗。有關立春習俗的圖片,各種與立春節慶祝活動有關的文字介紹。
2.學生準備:
向老人詢問民間流傳的與立春有關的諺語、習俗。
教學設計:
一:初步了解一些春季氣候變化的相關常識,以及氣候變化對生活的影響。
立春簡介:(課件、春天的圖片)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稱“打春”,“立”是“開始”的意思,中國以立春為春季的開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時為立春。古人將立春定為24個節氣之首。立春之日,晚上七點時仰望星空,可見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東北,即方位角45度的地方,古人稱為艮(八卦之一)的方向。
二、教師介紹立春節的由來
三、拓展:在春季精神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懷憂郁,做到心胸開闊,樂觀向上,保持心境愉悅的好心態。
立春節氣教案 篇8
活動目的:
1、了解立春節氣的由來及習俗,感受立春帶給我們的文化情趣;
2、通過科學實驗,讓大家在動手動腦中加深對節氣的印象;
3、學習與春天有關的詩詞,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活動安排:
一、節氣知識小科普——關于立春節氣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又名正月節、歲節、改歲、歲旦等,立,是“開始”之意;春,代表著溫暖、生長,立春乃萬物起始、一切更生之義也,意味著新的一個輪回已開啟。
立春與立夏、立秋、立冬一樣,反映著季節的更替,標示著萬物閉藏的冬季已過去,開始進入風和日暖、萬物生長的春季。立春正是陽氣初生之時,萬物至此,漸次復蘇。時間在每年2月3-5日,此時,太陽到達黃經315度。
二、學詩詞迎春歸
三、立春科學小實驗
立春這天民間有立雞蛋的習俗
據說,立春這天太陽直射在赤道上,地球的引力會發生變化,雞蛋所遭到的重力會隨著引力的變化而變化,因而雞蛋就容易立起來了。我們也來立雞蛋應應節氣吧!
實驗用的.材料:
雞蛋、白砂糖
實驗步驟:
1、試一試,把雞蛋立在桌面上,雞蛋會不會倒呢?
2.往桌面上灑少許的白砂糖,再次嘗試,看看雞蛋能不能立起來吧!
實驗原理:
雞蛋放在白砂糖上,可以改變重力線的位置,而且白砂糖和雞蛋之間存在摩擦力,立雞蛋就是因為重力和摩擦力的緣故,可以穩穩的立在桌面上。
請家長把立雞蛋的過程拍成小視頻發到群里,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立春小貼士:
立春是由冬寒向春暖過渡的時節,天氣剛剛由寒轉暖,各種細菌、病毒也隨之生長繁殖,常有流行性感冒發生,公眾要格外注意。在做好保暖的同時,要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經常洗手,多戴口罩,開窗通風,遠離人群。
立春節氣教案 篇9
活動名稱:
大班社會《二十四節氣之立春》
活動對象:
大班幼兒
活動目標:
1.了解立春的含義和有關的習俗,
2.嘗試知道使用黏土制作春卷,
3.在活動中享受動手制作的喜悅。
活動準備:
PPT課件丶春回大地的有關圖片丶黏土制作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一年有幾個季節么?
二、引出二十四節氣及其中的`立春。
三、介紹立春的含義以及民間習俗。
四、幼兒嘗試用黏土做春卷。
五、互贈春卷。
立春節氣教案 篇10
學習目標:
1、了解立春的由來、農諺詩歌及各地習俗。
2、通過本課的學習,知道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并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激發學生研究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了解立春的相關農諺詩歌。
教學難點:
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
教學準備:
教師學生課前收集有關立春節氣的農諺詩歌。
[片段一]談話導入
1、背一背:同學們,我們學過《二十四節氣歌》,誰還記得?
2、說一說:你知道節氣歌中哪些節氣?【評析】新課開始,引導學生回憶背誦節氣歌、說節氣,回顧舊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做好“熱身”準備,為下面教學做鋪墊。
[片段二]了解立春的`農諺及詩歌
1、師:大家在課前搜集了哪些立春的農諺?小組內交流,然后選一位代表發言。學生在組內交流。
2、師:大家在課前做了很多的準備,我也收集了一些立春的農諺。
3、師:讀了這些農諺,你們有什么感受?
生1:這些諺語朗朗上口,好讀好記。
生2:句子還押韻。
生3:我感覺古代人很聰明,他們能編出這么多的諺語。
[片段三]了解各地立春習俗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立春有哪些習俗呢?那么立春吃什么呢?
師小結:雖然立春時節是“進補”的最佳時期,但進補并非吃大量的滋補品就可以了,一定要有的放矢。
立春節氣教案 篇11
春天來了,家長朋友們可以帶孩子走進自然、感受自然,尋找自然奧秘,靜下來、慢下來,給孩子最溫暖的陪伴,一起感受春天的氣息。
一、感受自然尋找奧秘
立春時節,大地開始回暖,讓我們一起在家種下大蒜、黃豆、綠豆等,一起來了解植物的成長過程,并照顧小苗一天天地長大,一起迎來生機勃勃的春天吧!
1、孵化豆芽
準備好一些黃豆或綠豆、一個瀝水籃、一個盆。將黃豆放入水中浸泡3個小時。黃豆撈出后放入瀝水籃,瀝水籃置于盆中,蓋上紗布。每天沖水1次,噴水3次。
記住,不要讓黃豆見光哦!
2、種植大蒜頭
1.準備好花盆、泥土、蒜頭。
2.把蒜頭掰成一個個小蒜,插進土里二分之一,插好后澆水即可。
二、了解“立春”的.諺語及含義
1.一年之計在于春
寓意:要在一年開始時多做并做好工作,為全年的工作打好基礎。
2.立春天氣晴,百事好收成
寓意:如果立春這一天天氣晴朗,一定會有一個好收成。
3.吃了立春飯,一天暖一天
寓意:立春以后,天氣會逐漸暖和起來。
4.打春下大雪,百日還大雨
寓意:立春了還在下雪,那么立春之后還會有大雨。
三、帶著孩子做一個新年計劃
帶著孩子了解“一年之計在于春”的諺語后,讓孩子明白“立春”是一年開始的第一天,也是一年之中最好的開端,爸爸媽媽可以告訴幼兒計劃對于人的意義和影響,再引導幼兒進行新一年的計劃,或者是對于自己的愿望可以怎樣一步一步達成,培養幼兒的時間觀念和做事情的計劃性。
立春節氣教案 篇12
目標
(一)幫助孩子了解立春氣象、物候等特點;
(二)帶領孩子認識立春的民俗傳統,了解立春的由來;
(三)通過室外活動,讓孩子們體驗到立春的自然景色,讓孩子們在找到春天的痕跡。
內容
(一)立春氣候
每年公歷2月3-5日,就到了“立春”節氣。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春天從這一天就開始了。對于上海,立春像是春天的前奏曲,窗外還是冬天的景象,但其實春姑娘已經悄悄把春的種子撒在了我們身邊。
立春與春節時間非常接近,在我國絕大部分地區,包括上海,立春只是有了春的氣息,整體氣候仍是冬季的特點。立春期間,溫度漸漸上升,白天的時間越來越長,夜晚越來越短。相較于冬天,春季降雨會稍稍增多,這時的春雨還是很冷的。
(二)立春物候
中國古代將立春的十五天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
第二階段地下的小蟲漸漸蘇醒;
第三階段,河里的冰開始融化,魚開始在水面上游動。
大家對于立春的這三個階段有沒有疑問?相信有的`小朋友發現了上海的立春并沒有這些景象。根據老師的記錄,發現上海立春第一階段臘梅開放,香氣撲鼻;第二階段最低氣溫穩定在0度以上,上海的雪基本上結束了;第三階段,竹筍冒出了尖尖頭。大家也可以拿上紙筆記錄一下自己身邊的立春物候。
(三)立春傳統
古代中國是傳統的農耕社會,立春作為一年的開始,有著很重要的意義。早在先秦時期就有著在立春這一天進行拜神祭祖、納福祈歲、除舊迎新等活動的傳統。
我們先來看看立春的迎春春祭:中國的春神叫做句芒,他有著人的面貌和鳥的身體,負責掌管草木和生命,看守著能夠連通三界的神樹扶桑。古時候天子會在立春這一天與大臣們一起去東郊迎春,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來,以此祈求豐收。
看完了天子的祭祀,我們再來看看民間的立春傳統活動。在民間,立春時節最主要的兩個活動就是打春牛和咬春了。我們先來看看什么是打春牛?牛一直是農民伯伯的好幫手,在迎春儀式上,人們扮成句芒神鞭打春牛,以提醒農民們進行農耕。現在不少地方還有在立春時將泥塑春牛打碎的習俗,以此祈愿一年五谷豐登、國泰民安。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什么是咬春。在老師告訴你們答案之前,小朋友們能不能先猜猜咬春是什么?我猜肯定有小朋友們猜到了是要吃什么東西。那么吃什么呢?大家想一想平時我們有沒有吃過什么名字里面有“春”字的糕點?那老師要揭秘啦!咬春就是“吃春卷”。立春吃春天的新鮮蔬菜,既為防病,又為迎接新春。在唐朝,人們就開始在薄餅里卷上醬肉和時令蔬菜制作的炒菜,和現在的“春卷”的包法很相像,古人叫它叫“春餅”。
(四)立春活動
接下來到了我們的活動時間。剛才我們講了打春牛是二十四節氣的傳統活動,今天老師要給大家介紹的是上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撕紙”,需要準備的材料非常簡單,只要一張紅紙和一支筆。讓我們先用筆畫出春牛的形狀,記得畫簡單一點,不然接下來撕紙可是個大挑戰。接下來就盡可能精細地撕紙吧!如果有哪里撕壞了也不要緊,我們可以用膠帶幫忙,最后再畫上花紋,一只紅色的小牛就撕好啦!
小牛穿上了紅色的衣服,河里的小魚看見了,它們也想要穿好看的新衣服。讓我們幫它們一起做一件吧!想好做什么花紋了嘛?老師有個好主意:春天已經到了,我么可以去戶外找找春天的痕跡,將春天縫進小魚的新衣服里。那怎么給小魚穿上新衣服呢?我們可以自己畫一只小魚,將身體部分剪掉。接下來我們一起走到室外,把小魚放在哪里,哪里的景色就成了小魚新衣服上的花紋。
初春寒冷,小朋友出門的時候,記得要穿上厚衣服哦~好的,那么今天的課程到這里就結束了,小朋友們再見。
【立春節氣教案】相關文章:
關于節氣立春的說說句子02-09
立春的節氣古詩詞大全02-03
關于立春的節氣古詩詞02-01
立春節氣祝福02-15
立春的節氣古詩詞5篇02-02
立春節氣句子02-01
立春節氣的詩詞03-24
立春節氣說說04-21
立春節氣習俗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