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貼對聯作文錦集8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貼對聯作文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貼對聯作文 篇1
春聯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它從五代十國時開始,明清兩代尤為興盛,發展到今天已經有一千多年了。說起對聯,我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愛。我眼中的對聯是高雅、博才,富有很深的含義。說起貼對聯來,我更是喜愛至極,兩只小手被對聯染得紅紅的,心里卻偷偷樂著,別提多高興了。大年三十早上,爸爸大聲喊:“快起來了,今天貼對聯了!”一聽貼對聯,我從被窩里趕緊爬起來。吃完飯,我們就貼起對聯來。首先我從書房拿來雙面膠,我和爸爸分工做,他貼對聯,我貼福字,爸爸人高馬大,很順利地把上聯、下聯和橫批貼了出來。但我看到對面的門上的福字是倒過來貼的時候,我疑惑的看了看爸爸,對爸爸說:“對面的貼錯了福字,怎么會是倒過來的呀?”爸爸說:“福倒!福到!是要倒著貼的。”“哈哈,我明白了。”于是在爸爸的幫助下,我馬上貼好了“福”!
我和爸爸站在大門外,欣賞著我們的杰作,紅彤彤的對聯映在我們的臉上,新年的氣氛馬上呈現出來了,鄰居家的鞭炮聲此起彼伏。過春節了!我們全家人的心情多么快樂啊!我祝爸爸媽媽新年快樂,身體健康,工作順利!就像對聯橫批所說的那樣,祝我們全家萬事如意!
貼對聯作文 篇2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今年貼對聯,我家的總指揮仍然是爺爺。自始至終,他都親自指揮,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知道為什么嗎?因為今年我家的對聯是爺爺的心頭肉——我寫的。
把這幅“吉星永照平安福,福運長臨積善家”貼在大門口。把這幅“山經春雨清如洗,柳坐東風翠欲流”在迎賓墻上,把這幾個大福字貼到東屋里去……爺爺站在院子中央,忙碌地指揮著,頗有一副司令的派頭。"爺爺,隨便貼貼算了!這些都是篆書,反正也沒幾個人認識,也就是你孫子認識,又教會了你,你才會念!"姐姐在挑釁爺爺,爺爺就更樂呵了。"不能隨便,得好好貼,等那些找我玩的老頭過來,我還得好好顯擺顯擺。"爺爺說得非常認真,真像一個老頑童。
沒多久,無論大門小門,能貼上對聯的都統統貼上了,而且每副對聯還都配上了爺爺精心準備的落門錢,頓時安家大院里變得喜氣洋洋,一派節日氣象。
最后還剩下了一副,姐姐剛要收起來,這時瞅著北屋門和窗之間那塊承重墻瞅了半天的爺爺像是發現了新大陸。他突然說:"先別收!我看著這塊墻上貼上這幅正好!讓你爸爸試試!"姐姐看了看我,我看了看爸爸,最后我們都看著爺爺哈哈哈大笑,至于笑什么,大家不說心里也都明白!爸爸二話沒說,就在那面墻上刷上了漿糊,把最后一副對聯貼上。可別說,爺爺的眼那叫有數啊!貼上正好!
哈哈哈…………我們一家都不約而同地大笑起來!這可真是“歡聲笑語賀新春,歡聚一堂迎新年!”
貼對聯作文 篇3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貼對聯了。
我和爸爸媽媽起的都很早,都是為了貼對聯,我們剪了許多膠帶。
首先,我和爸爸來到了電腦屋,把書柜上的福揭了下來,用四個膠帶,就粘好了一個福,門上的一樣是按那種方法;我們又到我的屋子,八個膠帶,粘兩個福,一個在衣柜上,一個在門上;隨后, 我們到了臥室,十二個膠帶,粘三個福,一個爸爸媽媽床上,一個在我床上,另一個在門上;我來到廚房,只有一個福,在門上。
貼完福以后,我和媽媽、爸爸來到門外,貼大幅。當然,它在門上,一個需要八條膠帶,我一個一個把膠帶遞給爸爸,終于貼好了,我們要貼對聯了,一個需要六個,兩個需要十二個。我還是一個 一個遞給爸爸,不知為什么,我越貼越想貼,不過,時間過得實在太快,還不到一分鐘,兩個對聯就貼好了,我們接著貼橫批,需要四條膠帶,不過一會,有貼好了,唉,時間流逝的真快呀!
時間流逝的雖然快,但是,時間里也包含著許多歡聲笑語……
貼對聯作文 篇4
過年了,家家戶戶都貼上了對聯、福字。
今天是大年三十,早晨媽媽和爸爸把對聯和福字都買回來了,媽媽叫我和妹妹一起去貼對聯,我很爽快就答應了:“好。”貼對聯這件事對我來說就是小事一樁,太容易了。說干就干,我和妹妹拿著膠帶和對聯就開始貼,可是誰想到看似簡單的事做起來這樣復雜,首先要看好哪一張是上聯哪一張是下聯,上聯貼門的左邊,下聯貼在門的右邊,橫批要貼在門的上邊。妹妹不管三七二十一拿一張就往門上貼,一邊貼一邊叫“姐姐快拿膠帶來,我扶著你來粘”,我一看笑得我眼淚差一點沒掉下來,我說:“妹妹那張是橫批,應該貼在門的上邊。”妹妹說:“我還在想這字為什么倒著貼呢?原來我貼錯了。”我說:“我來貼吧。你在一邊看著,位置準不準。”我拿起上聯往門上貼,我的個頭不夠高,于是,我拿了個板凳踩著貼。在妹妹的幫助下終于把上聯貼好了。我又拿起下聯,也是這么貼的,還有橫批。不一會兒,就把對聯貼好了。
通過貼對聯和福字我不僅掌握了貼的方法,還了解了關于對聯的知識。
貼對聯作文 篇5
**年春節即將來臨,我們要回老家過年,寒假里在爺爺、爸爸的幫助下我寫了好多對聯,臘月二十九我等待已久的貼對聯時刻終于快到了,我的心情格外激動,因為馬上要貼我親自寫的對聯了。
中午飯后,我迫不及待的拿著對聯和爸爸先去老爺爺家貼,天氣雖然寒冷,我們依然干得熱火朝天的,我和爸爸分好工,我清理門上的舊對聯,爸爸打漿糊,八十對歲的老爺爺和老奶奶坐在旁邊眉開眼笑說我今年長大了,能貼對聯了,我和爸爸一切準備就緒后開始一門門的貼,想到去年我只能給爸爸打下手,今年我成主力軍了,心里挺高興,我和爸爸密切配合由內屋到大門口井然有序,每個門口都有正聯、橫匾、大福字,大門口的正聯是“平安二字值千金,和順一門有百福”橫匾是“福壽雙全”,床前貼上“身體健康”出去大門口正對的地方貼“出門見喜”養家禽的地方貼上“六畜興旺”,我就這樣別貼別念給老爺爺、老奶奶聽,他們高興地合不攏嘴,一直不停的夸獎我呢,我心里也美滋滋的。
不知不覺中我們都貼完了,看著貼好的對聯我的心情十分高興,心想明年我一定要認真地好好寫。
貼對聯作文 篇6
這便是我國最早的一副春聯,此后,文人學士把題春聯視為雅事,題春聯風氣便逐漸流傳開來。到了宋代,春節貼春聯已成為一種士族習俗。王安石《元日》詩“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就可說明這一點,在宋人筆記中,也記載了文人喜歡書寫春聯的風氣。如張邦基《墨莊漫錄》述蘇東坡在黃州,于近歲除時,訪王文甫,見其方治桃符,遂戲書一聯于其上云:“門大要容千騎入,堂深不覺百男歡。“元代初年,著名書畫家趙松雪一次過揚州迎月樓,主人求趙松雪為其春聯,趙松雪題曰:“春風閬苑三千客,明月揚州第一樓。”春聯的`內容與酒樓非發,主人大喜,以紫金壺奉酬。像趙松雪寫的這種春聯已被當作交際的禮品來看待了。
據說春聯真正普及于民間,用紅紙書,而成為年俗之一,是明代以后的事。在《簪云樓雜記》上記載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時,有一年的除夕前日,匆然心血來潮,命令公卿士庶,門上一定要貼出春聯,表示一番新氣象。第二天,他微服出巡,到民間觀賞各家的春聯,以為娛樂。在巡游了一段路后,他忽然發現有一家沒貼春聯,便遺侍從去查問究竟。原來那家主人是閹豬的,既不識字,也不會寫,年前事忙,尚未請人代筆。太祖聽后,叫人取來文房四寶,欣然揮毫道:“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信手拈來,語氣不凡。侍從捧著對聯,交給了閹豬人家。后來閹豬主人獲悉是皇上御筆親制的對聯,便裝裱起來,掛在中堂,視為家寶,每日燒香敬奉。據說,春聯兩字的正式命名,就始于明太祖朱元璋。從那時起,春聯在廣大農村鄉鎮廣泛流行,并在后芤一直盛行不衰。一般人家最常用的春聯有“爆竹一聲除舊歲,桃符萬戶迎新年”,“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門迎春夏秋冬福,戶納東西南北財”等等,家家戶戶年前貼春聯,把春節點綴得春意盎然,喜氣洋洋。
哈哈,春聯的來歷原來是這樣的,以后每年過春節我都要和爸爸貼春聯,讓那濃濃的節日喜慶味洋溢在我們每個人的臉上,流淌在每個人的心間……
貼對聯作文 篇7
大年三十那天,我和爸爸一起掛燈籠,貼對聯。
我先把燈籠押好,然后爸爸幫我把鉤子掛在屋檐上,我再踩在凳子上,把燈籠掛上去,最后,用繩子把長尾須系上去,把須掛在燈籠的下方,這樣燈籠就掛好了!
我接著貼對聯,先把膠布貼在對聯上,因為對聯太高了,爸爸貼上方,我貼下方,我倆同心協力貼好了對聯。爸爸告訴我,對聯還很有特點,它的上下聯是押韻的,并且有上聯和下聯之分,橫批差不多都是四個字組成的。
然后,我們把“褔”字貼上。爸爸告訴我,“福”字要倒著貼,“倒”和“到”字是諧音,寓意幸福到家了。
不一會兒,我們把大門就裝扮一新了。看著這全新的新氣象,想著明天就可以歡歡喜喜過大年了,不覺得唱起:“過大年呀,隆隆隆冬嗆……”
貼對聯作文 篇8
今天是除夕,家家戶戶都忙著貼對聯。爸爸也要貼春聯,讓我當他的小幫手,我爽快地答應了。
我們先把去年的對聯撕下來,我幫爸爸把漿糊抹到了新的對聯背面,爸爸先把對聯的上部邊沿粘好,然后把對聯從上往下輕輕掃開,對聯就平整地粘在墻上了。爸爸告訴我:“貼對聯是我們中國人過新 年的習俗,以示辭舊迎新,祈求來年吉祥如意。”聽了爸爸的話,我不由想起了老師教我們的古詩《元日》,于是我脫口而出: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關于貼對聯作文錦集8篇】相關文章:
關于貼對聯作文錦集八篇02-26
關于貼對聯作文錦集5篇02-26
關于貼對聯作文錦集7篇02-26
關于貼對聯作文錦集五篇02-26
關于貼對聯作文錦集6篇02-25
關于貼對聯作文錦集9篇02-25
關于貼對聯作文錦集10篇02-25
關于貼對聯作文錦集六篇02-24
關于貼對聯作文錦集九篇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