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論語讀后感
《論語》這本書雖然只是一些只言片語和對話,語錄,但卻包含了文,史,哲,人生,教育,社會生活等多方面,內容豐富?煲黄饋硇蕾p精彩的論語讀后感吧!
精彩的論語讀后感篇一:
《論語》這本書雖然只是一些只言片語和對話,語錄,但卻包含了文,史,哲,人生,教育,社會生活等多方面,內容豐富.《論語》中的一些經典名言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巧言令色,鮮矣仁.""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比較熟悉,但文言文件精煉的語言中卻已經蘊藏著很多的道理在里面,這本書中每句話后面都配上了譯文,每篇后面都附上評點,讓讀者更容易接近孔子從中學會一些做人的道理,懂得如何去為人處世.
《學而》一篇中孔子談到孝悌忠信等行為規范和做人的原則.比如"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在孔子看來,孝弟乃做人立世之根本.每個人如果對父母不尊敬侍奉;對兄長不聽命維護,社會就亂套了.君將不君;國將不國……孝,悌,忠,信,是孔子經常涉及到的命題,也是孔子用以衡量做人的尺子,他心中正人君子的美德.用今天的道德標準衡量,這些雖然并不是全都適合,但基本是合理的.必竟跟封建社會不一樣了,現在的人有了自己的規范,例如我們反對古人的"愚忠""愚孝".
幾千年過去了,孔子在做人與學習的關系問題上,所強調的做人第一,首先做好人,到現在依然受到肯定.
《為政》一篇也談到了人生的修養.孔子把孝的問題,禮節的問題,忠信的'問題,義勇的問題看得很重.認為一個人不具備這些品格,就談不上有道德,也就無法立足于社會,更無法治理國家.另為孔子對許多日常言行舉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止,是知也."孔子像我們強調了做人要實事求是,別不懂裝懂."先引其炎而后從之."則交到了我們要有重視實際的求實精神."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表露出孔子輕言重行的傾向.我們可以從這些言論中學到孔子的思想,而對于我們當代人的人生取向也是有很大指引.
《論語》所帶給我們后人的啟迪和價值時說不盡的,有空休閑時真該拿出來讀一讀.
精彩的論語讀后感篇二:
“半部《論語》平天下!”孔子那睿智閃光的語言光照古今!不必說一代偉人毛澤東,一代梟雄蔣介石,對它情有獨鐘,就連后世的文人墨客、平常百姓受其深遠的影響也不勝枚舉!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句話的道理是:別人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這不正是君子的品德嗎?孔子說的這句深刻而又蘊含哲理的話,告訴(用詞不準,建議改為:不外乎告誡)人們修養是如此的重要。修養好像花兒在寂靜中開放,成功的果子在光明里結實。
前蘇聯華西列夫斯基當了三十年的參謀長。在別人眼里,他似乎沒有什么特長,但為什么會當了三十年的參謀長而立于不敗之地呢?
因為司令部在集合開會時,他總會第一個到,然后走到地圖前,用手指著敵人應在什么地方出現,我軍現在在哪?如何擋住敵人的去路,而將他們一網打盡?他在那似乎總是在自言自語,到會的人都說他什么都不懂,卻在那自言自語一定是發瘋了。
華西列夫斯基聽到大家的非議后并沒有生氣,依舊在那里想著大事……開會時讓他發言,他一會說這兒,一會說那兒,云里霧里,在坐開會的人都聽得稀里糊涂,斯大林來回踱著步子慢條斯理地說道:“坐下吧,我親愛的華西列夫斯基同志,你不要說了,還是讓我來說吧!”斯大林把戰爭形勢分析得頭頭是道,讓人聽了不由得心服口服。
原來,聰明的華西里夫斯基早在開會前的自言自語,就已經把重要的信息,神不知鬼不覺地傳到了在屋子里來回踱步、吸煙、思考的斯大林的耳朵里,他不怨恨別人對自己的不了解,這不重要。只要斯大林明白就可以了!
就因為華西列夫斯基對別人的指責不愿恨,才沒有使自己在政壇上樹敵過多,又得到了領袖的賞識,才當了三十年的參謀長,成就了他光輝的的一生!修養是每個人不可缺少的,只要你永遠擁有它,你的人生就會擁有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精彩的論語讀后感】相關文章:
論語讀后感05-23
論語讀后感15篇05-30
《論語》中的名言警句12-18
學論語心得06-02
《論語》讀書心得05-29
《論語》閱讀心得05-13
讀《論語》有感05-18
《論語譯注》的讀書筆記04-01
論語讀書筆記05-30
《論語節選》閱讀答案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