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書徐汝佩卷讀后感
王陽明先生這篇《書徐汝佩卷》寫于1523年,時年52歲,下面是CN人才網給大家整理的書徐汝佩卷讀后感,歡迎參考~
書徐汝佩卷讀后感
王陽明先生這篇《書徐汝佩卷》寫于1523年,時年52歲,與之前分享過的《寄楊邃庵閣老書》寫于同一年,當時陽明先生因父親去世居喪丁憂在家,但他也四處講學,門生很多。這篇文章不是書信,而是記錄了他與學生徐汝佩(徐珊)的一段故事。當時朝廷和南宮策士對陽明的心學是攻擊朱熹的,是一種異端邪說。陽明先生的門生徐珊在南宮會試(即進士考試),因不滿考試“策問”的題目中有“陰詆夫子之學”(即暗含有對陽明心學的詆毀),就不答而離去,他認為王陽明心學是“簡易廣大”的、王陽明的言語是“真切著明”的、王陽明的心是“仁恕公普”的,因此見到有詆毀王陽明心學的言論,就“怫然而怒,憤然而不平”。當有門士告訴陽明先生徐珊之舉時,王陽明并沒有表現出贊賞,而是“黯然不樂”、“默然不應”、“頜之而弗答,默然者久之”。這些舉動令徐珊深刻反省,在感悟中意識到自己的做法不對。他說:“始吾未見夫子也,則聞夫子之學而亦嘗非笑之矣,詆毀之矣。及見夫子,親聞良知之誨,恍然而大悟醒,油然而生意融,始自痛悔切責。吾不及夫子之門,則幾死矣。今雖知之甚深,而未能實諸己也;信之甚篤,而未能孚諸人也”;“何忘己之困而責人之速也”;“夫子冒天下之非笑詆毀,而日諄諄然惟恐人之不入于善,而我則反之,其間不能以寸矣”。
這段話的主要意思是,徐珊意識到自己當初未當面得到陽明先生教誨時,也詆毀過陽明心學,后來親自得到先生面授致良知,才恍然大悟。現在雖然對陽明心學學習得比較深刻,卻未能知行合一付之行動;對陽明心學信之甚篤,卻未能說服別人。忘記了當初自己也是非常困惑的,但現在卻只會去責備別人。而陽明先生遭受天下人百般恥笑詆毀,但仍淡定從容,諄諄教導,但我卻相反,圖一時痛快,和先生真是差距甚大呀!所以他發自內心說:“昨承夫子不言之教,珊傾耳而聽,若震驚百里”。
陽明先生對于攻擊誹謗而表現出的寬容,和老子道德經說的“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同出一轍。他對于徐珊的`舉動,沒有說一句話,卻以“不言之教”讓學生深刻反思,充分顯示了他的智慧和境界。陽明先生對于朝廷及民間不少人認為他的學說是異端邪說時仍以一種包容態度,平心靜氣,樂觀豁達,深刻體現了陽明先生的胸懷格局,這種包容異己對于心學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這篇文章讓我們再次領略了陽明先生的智慧、胸懷、境界、涵養和格局,令人嘆服。
書徐汝佩卷原文
癸未
壬午之冬,汝佩別予北上,赴南宮試。已而門下士有自京來者,告予以汝佩因南宮策問若陰詆夫子之學者,不對而出,遂浩然東歸,行且至矣。予聞之,黯然不樂者久之。士曰:“汝佩斯舉,有志之士莫不欽仰歆服,以為自尹彥明之后,至今而始再見者也。夫人離去其骨肉之愛,赍糧束裝,走數千里,以赴三日之試,將竭精弊力,惟有司之好是投,以蘄一日之得,希終身之榮,斯人之同情也。而汝佩于此獨能不為其所不為,不欲其所不欲,斯非其有見得思義、見危授命之勇,其孰能聲音笑貌而為此乎?是心也,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者矣。將夫子聞之,躍然而喜,顯然而嘉與之也;而顧黯然而不樂也,何居乎?”予曰: “非是之謂也。”士曰:“然則汝佩之為是舉也,尚亦有未至歟?豈以佩骨肉之養且旦暮所不給,無亦隨時順應以少蘇其貧困也乎?若是,則汝佩之志荒矣。”予曰:“非是之謂也。”士曰:“然則何居乎?”予默然不應,士不得問而退。
他日,汝佩既歸,士往問于汝佩曰:“向吾以子之事問于夫子矣,夫子黯然而不樂,予云云而夫子云云也。子以為奚居?”汝佩曰:“始吾見發策者之陰詆吾夫子之學也,蓋怫然而怒,憤然而不平。以為吾夫子之學,則若是其簡易廣大也;吾夫子之言,則若是其真切著明也;吾夫子之心,則若是其仁恕公普也。夫子憫人心之陷溺,若己之墮于淵壑也,冒天下之非笑詆詈而日惇惇焉,亦豈何求于世乎!而世之人曾不覺其為心,而相嫉娼詆毀之若是,若是而吾尚可與之并立乎?已矣!吾將從夫子而長往于深山窮谷,耳不與之相聞,而目不與之相見,斯已矣。故遂浩然而歸。歸途無所事事,始復專心致志,沈潛于吾夫子致知之訓,心平氣和,而良知自發。然后黯然而不樂曰:“嘻吁乎!吾過矣。”士曰:“然則子之為是也,果尚有所不可歟?”汝佩曰:“非是之謂也。吾之為是也,亦未下可;而所以為是者,則有所不可也。吾語子。始吾未見夫子也,則聞夫子之學而亦嘗非笑之矣,詆毀之矣。及見夫子,親聞良知之誨,恍然而大悟醒,油然而生意融,始自痛悔切責。吾不及夫子之門,則幾死矣。今雖知之甚深,而未能實諸己也;信之甚篤,而未能孚諸人也。則猶未免于身謗者也,而遽爾責人若是之峻。且彼蓋未嘗親承吾夫子之訓也,使得親承焉,又焉知今之非笑詆毀者,異日不如我之痛悔切責乎?不如我之深知而篤信乎?何忘己之困而責人之速也!夫子冒天下之非笑詆毀,而日諄諄然惟恐人之不入于善,而我則反之,其間不能以寸矣。夫子之黯然而不樂也,蓋所以愛珊之至而憂珊之深也。雖然,夫子之心,則又廣矣大矣,微矣幾矣。不睹不聞之中,吾豈能盡以語子也?”
汝佩見,備以其所以告于士者為問,予頷之而弗答,默然者久之。汝佩悚然若有省也。明日,以此卷入請曰:“昨承夫子不言之教,珊傾耳而聽,若震驚百里;粗心浮氣,一時俱喪矣。請遂書之。”
【書徐汝佩卷讀后感】相關文章:
端午習俗佩香囊06-08
貓卷卷讀后感10-30
拉里·佩奇的創業故事07-30
徐小平的創業經07-21
拉里·佩奇傳奇創業之路07-31
90后張佩禹創業故事07-29
錢徐寧演講全文07-16
宿新市徐公店08-07
《浪漫鼠德佩羅》讀后感04-28
浪漫鼠德佩羅讀后感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