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侖傳讀后感
拿破侖傳該書講述了拿破侖不僅是一個杰出的軍事家,而且也是歐洲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他不僅是創造了法國歷史,而且也創造了所有歐洲各國的歷史。
拿破侖傳讀后感800字 范文1
圓月之時,向天山遠望,卻似見一顆明星驟起,橫掃千軍,馳騁于天地之間,與日月爭輝,正如一名巨人,揮動著戰神的標槍,征服了歐洲,征服著地球,他,就是拿破侖,一個曾令巴黎、法蘭西乃至整個歐羅巴敬重甚至是恐慌的人。
在不少評論中,人們總是將他的成功歸于他的勤奮。可我認為,還不僅僅于此,真正主宰了他的人生的是他傲慢與自信的心。他傲慢,他瞧不起那些無能的懦夫,他也同樣瞧不起那些與他敵對的人,他憑著他那傲慢的氣質,在戰場上叱咤風云,在政壇中舉重若輕。
而最后令他失意于滑鐵盧的,也是基于同樣因素。哪怕他手中僅有那少的可憐的人,以他實力,他也絕不至于輸的這么慘,他的慘敗,也就是源于他那傲慢的內心。
這一名來自小島的偉人,用傲慢成就了自己,也用傲慢埋葬了自己。他,與凱撒大帝為伍,以腓特烈大帝為榜樣,以亞歷山大大帝為目標,用傲慢的眼神注視著敗者,而最終卻又以傲慢的行為將自己引入了墳墓......
這于我而言呢?我敬佩拿破侖,他傲慢的生,也傲慢地死。可我卻不想成為拿破侖,因為少傲慢一點,他本可以更加輝煌......
我并未來得及看完全書,就迫不及待地冒出了以上一些想法,或許帶有些偏見,可這些并不成熟的想法卻是我看書時引發我共鳴的真實感受。
拿破侖傳讀后感800字 范文2
看完路德維希的《拿破侖傳》之后,心情非常澎湃。
在沒讀《拿破侖傳》之前可能最熟悉的就是拿破侖的那句名言:“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部法典:《拿破侖法典》,那場戰役:滑鐵盧戰役。
那句名言依舊在廣為流傳,那部法典依舊對世界產生深遠影響,那場戰役雖然失敗,但他共和的思想卻由此得到了繼承和發展。
拿破侖這個名字意為:“荒野的雄獅”,但這個名字還有這么一段的趣聞,在當時的法國,哪家如果要生小孩,必須請教堂的神父過去,如果是男孩呢,則由神父為他取名字,如果是女孩呢,神父則自行離開。當時拿破侖出生時,腦袋特別大,身材特別嬌小,神父頓時驚呆了,苦思許久,聯想到了獅子的形象,就把他取名為拿破侖:“荒野的雄獅”。或許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他的一生就如荒野的獅子一般,在歐洲大陸任意馳騁。
拿破侖是一個落魄的貴族子弟,從小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名將軍,他成功的詮釋了“屌絲的逆襲”。從“科西嘉小子”成為一個“小小炮兵”,到成為一位“戰功赫赫的將軍”,到法蘭西的“第一執政”,到幾乎統一歐洲的法蘭西帝國皇帝,從帝王到被流放病逝。他戎馬一生,總能在國家危難時刻挺身而出,統兵作戰,馳騁沙場,在20年的時間里親自導演了大大小小的50多場戰役,立下的赫赫戰功,比歐洲戰爭史上比所有的名將都要多。打敗了七次反法聯盟,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一次一次的戰爭奇跡,可惜在滑鐵盧戰役中大敗,他注定失敗,也注定不朽。
拿破侖在軍事才能在各次反法戰爭中表現得淋漓盡致,一場接著一場得勝利,一次又一次的以少勝多, 他的名聲在歐洲越來越大,他的欲望也越來越難以得到滿足。他從支持雅各賓推翻保王黨,到遠征埃及;從趁國家局勢動亂,當選第一執政,再憑借自己的軍事才能,憑借他的膽量和氣魄,為國家再次打敗反法聯盟,贏得了聲譽和和平,為他成為法蘭西帝國皇帝鋪平了道路。
他的勝利,他的欲望,他的名氣,造就了他,也毀滅了他。在對俄戰爭中,他明明知道孤軍深入攻打俄國是多么危險的一件事,他清楚的知道戰線過長以及惡劣的天氣都會對他的軍隊產生許多不利。但是,他還是沒有停止戰爭的腳步,最終大敗而退,60萬的軍隊只剩2萬余人。這也讓我不得不佩服當時的俄國人,他們可以舍棄自己的國都,舍棄自己的家園,舍棄自己的財產,一把火燒了莫斯科,只為了最后的勝利,這得需要多大的勇氣啊!!!由此聯想到發生在古代中國劉備為報吳國奪取荊州、殺害二弟關羽之仇而傾舉國之力攻打吳國,吳國大將陸遜堅守不戰,逐步后退,誘敵深入,等到夏季天氣炎熱,蜀兵驕狂時,火燒八十里聯營,大敗劉備,這一戰也成為了劉備一生最大的敗筆。歷史總是有如此驚人的相似!
巨星的隕落應該是要坦然面對的,但他的追求仍然貫穿了他的整個生命之中-----致敬拿破侖。
拿破侖傳讀后感800字 范文3
我有一本很喜歡的.書--埃米爾·路德維希所作的《拿破侖傳》。最初喜歡這本書,是單純地折服于書中拿破侖那種無畏無懼、征服一切的氣度,它常常讓我在對一件事想要放棄時受到鼓舞,獲得勇氣。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英雄的履歷在我的學業、事業之路上,給了我更多的啟示。
《拿破侖傳》以史實為基礎,講述了拿破侖從1779年十歲進入軍校,以少尉軍銜畢業,到1799年發動政變建立法蘭西帝國,再到1815年退位,被放逐圣赫勒拿島直至去世的傳奇經歷。拿破侖一生親自指揮了大小六十余場戰役,其數量超過亞歷山大、漢尼拔和凱撒所指揮戰役的總合,被譽為歐洲歷史上最偉大的軍事統帥。
雖然在崇尚和平的當今世界,戰爭已不再被人們所接受,但拿破侖身上的諸多品質仍值得我們學習。從一個卑微的科西嘉人,到一度幾乎統治整個歐洲的皇帝,拿破侖能成就如此的豐功偉業,我認為有以下三點原因:
第一,拿破侖對專業知識有刻苦鉆研的精神。他并不只是一介武夫。他對地理和軍事知識的扎實掌握,是他馳騁亞歐大陸、在戰場上揮灑自如的重要保證;他對法律和經濟的研究,使他成功頒布了舉世矚目的拿破侖法典,因而推動了歐洲社會的法制化,鞏固了他的執政地位。這讓我體會到,學習理論知識、鉆研業務對各行各業的從業人員來說,都是永恒的主題,它是做好本職工作的保證,也是在工作中創新方法、取得新成果的重要前提。
第二,拿破侖有著過人的膽識。他從二十六歲被任命為意大利方面軍司令起,就開始了獨立作戰。遙遠的埃及、廣袤的俄羅斯,那些其他統帥不敢涉足的領域他卻敢去征服;高傲的亞歷山大沙皇、日益壯大的反法聯盟,再強悍的敵人也不曾讓他退縮。拿破侖的膽識常常讓我反思自己過于保守的性格。做人應當積極地探索求新,應當有膽量去嘗試不同的生活方式、探索不同的學識領域。在工作中,要在扎實掌握已有技能的基礎上,用心思量,革故鼎新,不斷追求新的突破。
第三,拿破侖有面對挫折百折不撓的勇氣。曾經有人在提到拿破侖所經歷的熱月政變時,自嘲地說:“我沒有拿破侖的那種胸懷。如果是我,被剝去準將軍銜投入監獄,走出監獄后一無所有地流落塞納河邊,可能當約瑟芬駕著馬車匆匆趕到時,只聽撲通一聲,我已跳入了塞納河中。”的確,很多人都沒有拿破侖的胸懷。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這百川之中包含著榮耀、功績等讓我們欣慰的所得,也包含恥辱、挫折這些讓我們沮喪的經歷。要能容天下事、直面挫折、寵辱不驚,有這樣的胸懷才能實現人生的理想和目標。
和大部分的征服者一樣,拿破侖也經歷了他的滑鐵盧。他失敗的原因有很多,我曾經也認為,那是親信的出賣、人民的背棄、聯合絞殺的壓力或是封建勢力的頑抗,而現在我覺得,那是因為他想要的太多,得到的也太多。他想用他的榮譽光耀他的祖先與后代,可是祖先與后代的事并非他一人所能完成。做事要有節制,懂得適可而止。我們應該去探索、去奮斗,但不該把個人榮譽看得太重。
無論如何,那個曾經所向披靡、無人能擋的拿破侖,仍然是億萬人迷戀追捧的英雄,仍然是這個世界不可復制的奇跡。我們雖不必成就他那樣的偉業,但仍可以從他的經歷中吸取經驗、完善人格。用他的精神勉勵自己,將其應用到工作中,盡己所能,為自己鐘愛的事業做出貢獻。
【拿破侖傳讀后感】相關文章:
《拿破侖傳》讀后感04-30
拿破侖傳讀后感(15篇)04-01
《拿破侖傳》讀后感8篇05-29
拿破侖傳讀后感4篇06-08
拿破侖傳讀后感15篇03-24
拿破侖傳1200字讀后感01-24
讀《拿破侖傳》有感11-18
拿破侖傳讀后感通用15篇04-20
《拿破侖傳》讀書筆記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