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教師:讓青春在講臺閃光》有感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教師:讓青春在講臺閃光》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曾經年少的我,受初中數學老師的影響,夢想成為一名數學老師。通過努力實現了夢想,滿懷激情投入教育事業,從教十多年,自認為心中有田野芬芳,不斷追求美好,向美而生。讀了教育家于漪老師的《教師:讓青春在講臺閃光》,讓我更深刻感受到教師之責任重大,更加對教育心存敬畏,努力實現讓課堂回歸本真。
“師者,人之模范也。”老師是特殊職業,是榜樣,作為老師,要有像泉水一樣噴涌而出的智慧,在思想言行上起引領作用。《韓詩外傳》中有一句話:“智如泉源,行可以為表儀者,人師也。”可見教師的份量之重,教師的人生應該是德智雙全。因此,教師既要在學術上不斷精進,智如泉源,又要在人格上不斷升華,堪稱表儀。也就是說,要不斷修煉自己的學術魅力和人格魅力。
作為教師,要對育人使命有深度覺醒。在教學中不能只滿足于在技術層面的知識灌輸,也不能一心追求考分,只全力以赴育分,這種教育只會讓學生的思想固化,求知對心靈的滋養、情感的陶冶、理想的孕育、思維的發展、視野的拓展等就難覓蹤影,那種求知中的新發現、新頓悟、新追求的美麗風景就很少見到。因此,三尺講臺聯系著學生的生命,講什么,教什么,傳授什么知識,培養怎樣的能力,給予怎樣的思想熏陶,給予什么價值觀等都會影響學生一輩子的生活。
所以,作為老師的我,一刻都不敢懈怠,因為每節課都會影響學生的生命質量,所以努力備好每節課,培養他們學會學習,懂得怎樣求知,在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中,融合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師的每個智慧的話語,都會逼著學生思考,讓學生在課堂中受到良好的道德情感和理想信念的熏陶。
雅思貝爾斯說,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換言之,教師不僅需要踏實的專業知識與教育技能,以及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更需要一種成全生命的教育理念與生命情懷。因此要有努力學習做教師的真本領,不斷反思,用一顆反思之心來看人待事,在反思中記錄我們曾經的迷茫,見證我們的成長。教育的生命力在于教師的成長。
校園里,每一株草木都盡情生長,花有花的標志,草有草的可愛,樹有樹的偉岸,即個性鮮明又錯落有致,構建了一幅和諧生長的生態畫面。教育中,每個學生都與眾不同,獨一無二,都是世間孤品,有其獨特的成長密碼。教育是著眼于全體,又著力于個體的系統工程。倘若每一個個體都得到理解、尊重和發展,以自己的方式拔節勁長,實現高品質的個性差異發展,便是校園里最動人的樣貌。
作為教師的我們,平時多讀書,多思考,把課上到學生心里去,讓每節課都生命涌動。努力用“每一節課都會影響學生的生命質量”的擔當去踏踏實實踐行育人的課堂,最終實現“讓生命之花綻放”的教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