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葉圣陶教育箴言》有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葉圣陶教育箴言》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葉圣陶教育箴言》收錄了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有關教育的精華語錄,從教育雜談、教學雜談、語文雜談等三個方面闡述了自己的觀點,所選箴言大都具有超越時代的教育意義,集中體現了葉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即使在今天讀來,仍不過時,對當下教育依舊具有啟發意義,更是教育工作者的優秀讀本。
“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只需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古往今來,許多教育工作者對于教育是什么作了不同的詮釋,而葉圣陶老先生樸實的一句話,簡明扼要地概括了教育的本質。在德育方面,要養成待人接物和對待工作的良好習慣;在智育方面,要養成尋求知識和熟習技能的良好習慣,我覺得當然也包括良好的思維的習慣;體育方面,要養成保護健康和促進健康的良好習慣。怎樣才能養成良好的習慣呢?習慣要逐漸養成,在沒有養成的時候,要多用一些強制的功夫,老師要采用種種有效的辦法,循序漸進地教導學生練,而且要督促學生認真練、經常練,練到非常純熟,所以教師在訓練學生養成習慣過程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小學階段是各種習慣,諸如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尤其是學習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有利于學習有條不紊的進行,有利于知識的習得,有利于學生學習獨立性的養成。如果不是習慣,許許多多看似平常的事做起來就會顯得手忙腳亂。如:語文學習應著力培養提前預習的習慣。中國有句古話:“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句話強調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準備。學生學習課程知識,課前的預習,既是心理準備,也是具體內容的準備,對即將學習的課程進行預習;認真閱讀教材,了解教材內容,思考內容重點,發現學習難點,做好聽講的準備。自己才能有的放矢地突破重點、難點,有利于新知識地接受。預習可以有學期預習、周預習、日預習。學期預習,是在領取新課本后,學生對新書感到特別新鮮,特別好奇的情況下進行,可對課本目錄做一個大體的瀏覽。周預習,學生獨立進行,需要特別細致。讓學生往后看書,哪些地方看不懂,就用筆特別標記出來。如果周預習特別細致,那么一般不需要進行日預習。如果周預習比較粗略,或者沒有進行周預習,則需要進行日預習,一般20分鐘即可。
“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是非常嚴密的一句話,“教”是手段,針對一切教育而言,“為了”表示教的目的,因為教育是一項有目的有追求的活動!斑_到”表示過程,是葉圣陶先生在完善此思想過程中,為消除歧義而加上的!安恍枰獭北硎咀罱K結果,也是開展教育的目的所在。學生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成才,才算是達到了“不需要教”的境界。若去掉“達到”和“需要”,不但沒有了過程,也易產生歧義。語文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怎樣學習,取得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點石成金”成為有用的新型人才,這對學生一生的影響重大。據統計,一個人在學校所學的知識僅占一生所需知識的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二則是在社會中不斷獲得的。所以說“活到老,學到老”,一個人要想適應社會,就需要有自學能力。語文是百科之母,培養具有超強自學能力的學生可謂是至關重要的。
教育是我們旅途中的一盞燈。葉圣陶先生偉大的教育情懷令人動容,我不禁反思自己的教學,有很多時候,為了成績,教育方法不夠恰當;因為有些學困生的難以教導,也有過放棄的想法,沒有那種鍥而不舍的教育精神,然而根本上是沒有偉大寬廣的教育情懷。
僅僅一時感動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把工作落到實處,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向教育先哲學習,把每一個學生都作為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來教育,充分尊重個體差異,尊重維護學生人格尊嚴,對每一個學生都盡可能的給予關愛,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使學生的心靈、人格都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