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吳瑩《在村莊》讀后感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吳瑩《在村莊》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最近在讀的一本書是吳瑩的《在村莊》。
我爺爺的故鄉,在蘇北平原一個小村莊,他走之前,念念不忘地說:“等我好一點了,我就回家住去……”爺爺一直管他出生的地方叫家。
很小的時候,農忙時節,我跟著爺爺回他的家,感覺整個村子好像都是我家親戚,走到哪里都享受到如《在村莊》小耳朵一般的待遇——吃喝不用愁。鄰居的大娘、嬸子和嫂子,開口必先用“俺妮”“乖兒”招呼我,讓我至今記憶猶新并且難以忘懷,和《在村莊》的“寶寶”如出一轍,倍感親切。
吳瑩的文風細膩、平實,不追求華麗,喜歡從平淡的敘述中表達真情實感。她用小說的筆法來寫散文,無論是刻畫人物性格,還是描寫社會環境,都非常善于從人的內心出發,挖掘人性中隱藏的部分,讓人感到溫暖。
夏舍是蘇北平原上一個非常偏僻的小村莊,是吳瑩的婆家,一家三口回鄉下過年,在夏舍居住。習慣了城市的喧囂,猛然慢下來的吳瑩一開始不習慣小村落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甚至不習慣鄰居間串門,這些都讓她頭疼不已。
但是,隨著時間慢慢推移,她沉浸式體驗了在夏舍的鄉村恬適、慢悠悠的日子,突然之間就治愈了焦躁不安、失眠和壞心情。
讀到追雞趕鴨的小耳朵,我忍俊不禁。“拴在房子邊的狗見我們來了,大叫起來,在這方面我們小耳朵不能輸,剛才還懶洋洋歪在車里的他,立馬精神抖擻對狗‘汪汪汪汪汪’,氣勢上確實還可以。”看到這,忍不住注視書中小耳朵的照片,我傻笑了半天。
從不知停歇的婆婆姚大媽,開口必叫吳瑩“寶寶”。姚大媽收到她買的全自動洗衣機時說:“叫她別買別買,非要買!”她站在一旁似乎氣急敗壞,但眉梢里又掩不住得意之情。我看到這里鼻子酸酸的,誰家老母親,不是既怕孩子給自己花錢,又怕孩子不給自己花錢。那種孩子給自己花錢后,低調炫耀和得意的好心情,瞬間便活靈活現地躍然紙上。
吳瑩的筆端帶著蓬勃的情意,立體展現了蘇北平原名不見經傳的夏舍小村里流動著的人情世故、鄉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