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讀后感范例[15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草船借箭》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草船借箭》讀后感 篇1
自古以來,總有那么一些人,看到別人有才干,比自己強,不是奮發向上努力超過人家,而是懷著妒忌心,不擇手段地去陷害人家。三國時期的周瑜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課文《草船借箭》講的就是心胸狹窄的周瑜,看到足智多謀的諸葛亮處處高自己一招,便心生妒意,甚至想置諸葛亮于死地。他以軍中缺箭為名,生出一計,讓諸葛亮十天內造出十萬支箭。由此看來,周瑜不僅妒忌心強,而且又十分狡猾陰險。然而,獨具慧眼的諸葛亮卻滿口答應下來,趁著大霧漫天,用草船從曹營“借”了十萬支箭,提前七天順利地完成任務,使周瑜的陰謀雙一次破產,從而進一步揭露了周瑜忌賢妒能、心胸狹窄的本性。
有些人為什么會有妒忌別人之心呢?那就是怕別人超過自己。當別人有了成績,作出了貢獻,受到眾人的尊重和愛戴的時候,這種人不是探究別人取得成績的原因,不是虛心學習、頑強拼搏,取人之長,補已之短,而是譏諷、造謠,甚至中傷陷害,這是多么愚昧無能的.表現啊!
妒忌這個東西,害處是非常大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從小杜絕它,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草船借箭》讀后感 篇2
自古以來,總有那么一些人,看到別人的才干比自己強后,不是奮發向上努力趕超別人,而是心存妒忌,不擇手段地陷害別人。其結果只能是害人害己。三國時期的周瑜就是這種人的一個代表。
課文《草船借箭》講的是心胸狹窄的周瑜,看到足智多謀的諸葛亮處處高出自己一著,便妒賢嫉能,想害死諸葛亮。他借口軍中缺箭,讓諸葛亮在十天中造出十萬枝箭來,否則軍法論處。可是諸葛亮卻胸有成竹地說只要三天。這令周瑜心中大喜,心想這是諸葛亮自己找死,怨不得別人。可諸葛亮神機妙算,趁著大霧,用草船從曹操那兒“借”來了十多萬枝箭,使周瑜的詭計落了空。
讀完了《草船借箭》,我不由得想到了自己。說老實說,我自己的心中不也有些妒忌嗎?自己考試考不好,不去分析原因,找出自己倒底錯在什么地方,今后更加腳踏實地地去學習。相反,卻希望那些取得好成績的.小伙伴們在下次考試中多多出錯,或者出個大錯,讓自己超過他們。這種想法,就是妒忌心在作怪,是心胸狹窄的表現。現在回想起來,我覺得十分地慚愧,真是不應該呀!
妒忌心這個東西,害處是非常大的。它會使小伙伴失去純潔的友誼,使同學之間心與心的距離變得越來越遠。因此,我一定要像諸葛亮那樣,為了大局,遠離妒忌,與小伙伴們一起,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共同進步,做一個品行高尚的好學生。
《草船借箭》讀后感 篇3
《草船借箭》讀后感 篇4
《草船借箭》是《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讀了這篇課文,我的感想頗多。
故事中的周瑜心胸狹窄,他見諸葛亮很有才干,非常嫉妒,便一次次地陷害諸葛亮,總想置他于死地,而諸葛亮也一次次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戰勝了周瑜。后來,周瑜也不得不被諸葛亮的聰明才智所折服。
讀到這里,一股股敬佩之情在心中油然而生。我佩服諸葛亮的才智,更佩服他豁達大度的品質。他明明知道周瑜不懷好意,處處和自己作對,但他總是那么從容鎮定,總是那么寬宏大量。可惜,在現實生活中像諸葛亮那樣心胸寬闊的人卻不多。就拿我們班集體來說吧,有的.同學學習成績好,有些同學就心懷嫉妒,他們不但不努力去學習,還在背地里說長道短,甚至還要說些人家的壞話,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搞得同學之間不能和睦相處。有時候同學之間發生一些矛盾,這都是很正常的,可就有些同學去斤斤計較,得理不饒人,非要弄個我是你非不可。
我想,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像諸葛亮那樣心胸開闊,豁達大度,那么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就會多一份融洽,多一份信賴,那樣我們的社會就會是多么美好呀。
《草船借箭》讀后感 篇5
周瑜妒嫉諸葛亮的才干,想要諸葛亮在三天內造出十萬支箭為借口,來陷害他,諸葛亮沒有推卸,當面立下軍令狀。諸葛亮要魯肅備二十條快船,每船插滿草靶子,用幔子遮起來。第三日四更,大霧漫天,諸葛亮與魯肅坐船接近曹軍水寨,讓士兵擂鼓吶喊。曹操下令說,霧大,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朝來船射箭。太陽出來了,霧還沒散。船兩邊都插滿了箭。諸葛亮下令回師,這時曹操想追也來不及了。10萬支箭“借”到了手。周瑜得知借箭的經過后覺得自愧不如。
這篇文章教我們要像諸葛亮那樣,用智慧取得勝利,因為他懂天文,并將這一知識運用在戰爭中;同時他深知曹操多疑,在此天氣之下必不出兵,定會以箭御敵,于是智取10萬支箭。
我還讀過這樣一個故事:公元前215年,古羅馬派強大的海軍攻希臘敘拉古城,當船停在遠處海面上時,大家都以為奈何不了這強大艦隊,阿基米德帶領全城婦女、老少,用鏡子聚光的原理,把光聚到了羅馬戰船的帆上,戰船著火后,羅馬士兵還不知其中緣故。我們不得不驚嘆:阿基米德運用他所學的知識,展現他非凡智慧,找到抵御強敵之術!
正如培根說過:“知識就是力量!”我們要將所學的知識靈活地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這就是智慧,智慧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一定要學會利用智慧和知識來戰勝困難,利用智慧讓我們化險為夷,讓我們在生活中用智慧解決問題,智慧地生活。
《草船借箭》讀后感 篇6
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
一次,周瑜借討論軍事來陷害諸葛亮,讓他十天造十萬支箭。可是諸葛亮說要三天造成,并立下軍令狀。周瑜以為諸葛亮上了當,心里暗暗自喜。
周瑜派魯肅去打聽情況,諸葛亮讓魯肅替他準備二十條船,每條船上三十名軍士,還有二十個草把子排在船的兩邊,并用青布幔子遮起來,不讓魯肅告訴周瑜知道。
第一、第二天,諸葛亮沒什么動靜,第三天四更,諸葛亮帶上魯肅去取箭,他把二十條船連成一排,朝曹營開去。
到了曹營的水寨,諸葛亮命令把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一字排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曹操見對手突然來襲,他看不清虛實,只讓弓手朝船上射箭。一萬多名弓手一齊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樣。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了,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營水寨受箭。
天漸漸亮了,霧還沒有散開。這時候,船兩邊的草把子上都插滿了箭。諸葛亮吩咐軍士們齊聲高喊“謝謝曹丞相的箭”,接著叫二十條船駛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當,可是追也來不及了。
船靠岸時,五百個軍士正好到江邊搬箭。每條船有五六千只箭,二十條船總共有十萬多支。魯肅見了周瑜,告訴他借箭的經過。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草船借箭》讀后感 篇7
看完《草船借箭》這篇文章,我深有感觸。這篇文章選自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文中蘊涵著的道理,真是耐人尋味。
《草船借箭》這個故事非常有意思,主要講的是周瑜一直妒忌諸葛亮的才干,想方設法要害諸葛亮。于是他說:“我們就要跟曹軍交戰了,水上交戰用什么兵器最好?”諸葛亮說:“用箭最好。”周瑜又說:“對,先生跟我想得一樣,可現在軍中正缺箭,希望先生趕造十萬支箭,十天能做好嗎?”諸葛亮說:“既然要交戰,三天我就可以做好。”并自愿寫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罰。周瑜非常開心,以為可以因此除掉諸葛亮了,想不到諸葛亮一計“草船借箭”,完成了這個不可能的任務。
讀到這里,我認為周瑜心眼真小,容不得別人比自己優秀。還好諸葛亮足智多謀,早就想到了辦法。歸根結底,這都是因為諸葛亮是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又識人心的`高手。
我們小學生也要像諸葛亮那樣,去學習各種各樣的知識,讓自己變得更加博學。我們不僅要學習,還要學會成為生活中的觀察者,觀察身邊的人和事物,這樣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加敏銳,處理事情也能更加得心應手。
讓我們努力學習吧!成為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草船借箭》讀后感 篇8
前幾天,我在圖書室借了一本書——《草船借箭》。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故事《草船借箭》,大體是講:周瑜要諸葛亮造十萬支箭,諸葛亮答應三天就能造好。諸葛亮暗中借了二十只船,每船三十名士兵,并布置了一下船,叫魯肅一起坐船駛向離曹營很近的地方,便開始擂聲吶喊。曹軍以為敵人來了,忙叫弓箭手向水中射箭。等霧散時,才知是諸葛亮設計得了他們的`箭。
讀了這個歷史故事,我最佩服諸葛亮了,我覺得諸葛亮真是一位奇人。周瑜想害他,總是找不到借口。這不,周瑜讓諸葛亮造十萬支箭,想不到諸葛亮不用工匠便得了十萬支箭,周瑜氣憤不已……。諸葛亮在當時的社會可是位大名人,他既是一名軍事家、天文學家,還是一名發明家。
作為小學生的我深感自己愚昧無能,遇事束手無策。有一次,我家的冬青不知怎么了,葉子上有了許多芝麻大的小蟲,由于我的害怕,后來還是媽媽把它們給解決了。要是我發現蟲子時,能像諸葛亮那樣想辦法解決的話,那蟲子肯定會被消滅得一干二凈。
我要向諸葛亮學習:遇事沉著鎮定,積極動腦、敢于和困難作斗爭。將來,我一定要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讓中國變成一個世界上最繁榮富強的國家!
《草船借箭》讀后感 篇9
前幾天,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一個情節,就是“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講的是周瑜覺得自己很厲害,看不起諸葛亮,故意找來諸葛亮,問水上交戰用什么好,諸葛亮說“箭”,然后周瑜希望諸葛亮在十天以內借來十萬支“箭”,可是諸葛亮卻說:只要三天,最后靠他的聰明才智借到了“箭”。我感受到諸葛亮的睿智。
當我讀到“一天,兩天,都沒有動靜時,我想難道諸葛亮不想幫周瑜了?后來我看到第三天起霧時,我才明白了諸葛亮的計劃。原來他是想等到天起霧后再去“借箭”。要知道那個時候可沒有天氣預報,可是諸葛亮卻知道,我被諸葛亮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所驚嘆!
如果諸葛殼是我朋友的話,我肯定會讓他教我。當我讀到"我們只管在船上吃喝就好"時,我想為什么不去里面借呢?當曹軍看見之后,立馬射箭,射完之后諸葛亮還說了聲“謝謝!”這下曹軍才發現自己上當了,可是后悔已經來不及了。我被諸葛亮那機智勇敢,足智多謀的'精神所震撼!周瑜知道了借箭的經過后都自愧不如。
再看看我自己,什么都不會一直都要依靠別人,我感到很慚愧。
從今以后,我要做像諸葛亮一樣的人,我要努力學習,學習他的精神,要像他一樣聰明、足智多謀。
《草船借箭》讀后感 篇10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今天,我讀了《草船借箭》的文章,他給了我啟示:我們要像諸葛亮那樣專心鉆研和學習,用自己的智慧正視自己的成績。
周瑜很嫉妒諸葛亮的才能,一天找借口與曹軍交戰,讓諸葛亮十天造10萬支箭。可諸葛亮說三天就可以,若不能完成,甘受懲罰。諸葛亮走后向魯肅要了船、草把子、幔子、軍士等。第三天四更時大霧漫天,諸葛亮帶魯肅去曹軍水寨,讓軍士們擂鼓吶喊受箭,滿載而歸。周瑜長嘆:“我真不如他!”
諸葛亮真是神機妙算啊!有人說諸葛亮聰明才智是天生的,但我認為不靠自己努力是不會一直聰明,才智的只是偶爾運氣好罷了。諸葛亮的聰明才干并不是天生的,在三天將有大霧這件事上,他之前肯定花了很多時間去學習預測天氣的方法,不然怎么敢神態自若地說“只要三天”,還立下了軍令狀?只有平時勤奮努力的人,到了關鍵時刻用上自己平生所學,去幫助別人或保護自己,才會得到大家的肯定,成為大家的'榜樣。而不是等到生死關頭才拼命學習,這時已經亡羊補牢為時已晚。諸葛亮不是天生聰明,只不過是比別人多一個心眼兒罷了。
諸葛亮不斷上進,讓自己心胸更開闊,知道周瑜有強烈的妒忌心理,想找借口殺自己,為了蜀國的未來,沒有以怨報怨,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向曹操借了箭,和吳國一起共同抗曹。
心胸開闊,能成就事業。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草船借箭》讀后感 篇11
最近新學了一篇課文《草船借箭》,讀了它之后,我了解到了周瑜的心胸狹窄,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魯肅的可信,曹操的多疑。
這篇課文講周瑜妒忌諸葛亮,想用公事來置諸葛亮于死地,而諸葛亮如期交箭,令周瑜心服口服。
我對這篇課文最大的感觸是:應該學習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和魯肅的忠實可信,不要學習周瑜的心胸狹窄。
在現實生活中也有許多像周瑜一樣心胸狹窄的人。我聽我的朋友說,他們班考試第一名一直都是他們班的班長。有一次考試,班長沒考第一名,老師讓班長布置作業,班長非常恨這次考試第一名的同學,于是他布置了更多的作業讓第一名寫,想到只要第一名完不成作業,他就開心極了。可第二天的時候,第一名交上了作業,班長由嫉妒轉為佩服,還和那個第一名成了朋友。
妒忌,害人害己,我們看到比我們強的人,應該學習他們的`優點,彌補自己的不足,而不是給他們設置“路障”。有時不一定能擋住別人,反而像周瑜一樣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讀完之后,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人要克服自己的妒忌心理,讓心胸寬敞,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草船借箭》讀后感 篇12
《草船借箭》寫了諸葛亮知天時懂地識人心,順利的向曹操借到了十萬支箭。
諸葛亮先看天象,知道三天后有大霧,察看水流知道船回來是順風順水,還了解魯肅是個老實人,曹操生性又多疑,不會出兵追趕,所以能借箭成功,因為他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
從中可以看出,要想取得成功,要提前做好準備。拿軍訓來說吧,軍訓進行了艱苦訓練,我們每天6:00起來跑步,隊列訓練……7:30吃早飯。我們吃早飯時也是非常嚴格的,不準有一個人說話,只要有一個人說話讓所有的'人站起來全部不準吃飯。由于這樣的長期訓練,有了良好的習慣,我們以后都會遵守規矩不亂講話。
大到隊的嚴格訓練,小到一個學生的學習準備工作,都是為了打有把握之仗。
每節課前我們都要做好課前準備工作,把書都放在桌上。例如上美術課要把水彩筆,油畫棒等美術工具準備好;體育課時,我們要穿運動鞋,要做熱身運動……這些準備工作是為了上好課,學好本領。
《草船借箭》告訴我們,要打有把握的仗,必然要事前做好準備工作,如軍訓要經過嚴格的訓練,學生課前要認真預習,考試前要全面復習。
我們要像諸葛亮那樣專心鉆研,仔細思考,刻苦學習,更重要的是要像他那樣虛心,寬宏大量,心胸寬闊,用自己的智慧證實自己的成績,而不要像周瑜那樣心胸狹窄,高傲自大,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早日成材,將來為祖國作出貢獻。
《草船借箭》讀后感 篇13
草船借箭,這篇文章選自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選自這本書的第46回合,故事里的跌宕起伏的情景和個性鮮明的人物,讓我感悟深刻。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周瑜對諸葛亮心懷忌妒,羨慕他的才能與機智,周瑜想攻打曹軍,便找來諸葛亮,問他什么兵器最好用,諸葛亮答弓箭最好。周瑜說,讓諸葛亮造10萬支箭,不要推辭。諸葛亮便沒有推辭,諸葛亮便找同伴一起。行動前兩天沒有什么風吹草動,直到第三天,他吩咐魯肅,告訴他讓新兵們行動,最后他成功借到10萬支箭。
我佩服諸葛亮的一點是:他神機妙算,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謀,我最欣賞他遇事不慌,他當時一點兒也不慌,他斗智,天氣惡劣,他很有把握。前兩天沒有什么風吹草動,周瑜心中暗暗作喜。直到第三天他才吩咐叫人行動可以看出他做事的周密。他成功借到十萬余箭,讓周瑜大吃一驚。
文中有一個片段是這樣的,周瑜讓諸葛亮十天造完這批箭,諸葛亮卻說只要三天,說明了諸葛亮早有打算。周瑜卻讓人不備齊材料,看諸葛亮怎么打算,到時候可要定他的罪。寫出了周瑜的`心胸狹窄。
《草船借箭》這篇文章讓我愛不釋手,讀了又讀。我們應該學習諸葛亮,不應該向周瑜一樣,心胸窄狹,妒忌別人!
老師評語:這篇作文顯然沒有達到一名五年級小學生應有的寫作水平,希望張慧玲同學靜下心來,戒驕戒躁,加大自己的閱讀量寫作量,方能有所進步。
《草船借箭》讀后感 篇14
我讀了《草船借箭》后,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每個人都應博覽群書,遇到困難要沉著冷靜,善于思考。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心胸獨窄的周瑜,借商議軍事讓諸葛亮十天造十萬支箭以陷害他。諸葛亮明知周瑜的詭計,卻毫不猶豫地答應并且立下軍令狀。諸葛亮在魯肅的`幫助下,向曹操“借”箭成功,周喻自嘆不如諸葛亮的故事。
當周瑜找諸葛造箭時,諸葛亮明知道這是周瑜的陷阱,不但沒有去揭穿,而是沉著冷靜地面對,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讓周瑜心服口服。這全歸于他學識淵博,要不然諸葛亮那次就要被重罰了。
像諸葛亮這樣聰明有才智的人還有許多,我的好朋友就是其中一位。有一次,我和他在籃球場上打籃球,一不小心球掉進了樹洞里,我想用手去拿,可是我的手太短了,怎么也拿不到。這時候,朋友對我說:“往里面裝水,當籃球浮上來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拿到了!”聽見這話后,我立刻去取水把水灌進樹洞里,連續倒了五桶水,不到一會籃球果然浮了起來,我們高興得手舞足蹈。我想:要解決眼前的困難,不能慌忙無措,而是要沉著冷靜地思考尋找解決的方法。
我們要向諸葛亮學習,學習他的鉆研學習,遇事沉著冷靜的品質。努力學習,將來為祖國作出貢獻。
《草船借箭》讀后感 篇15
有一天,去書店我看到了《三國演義》這本書。
這本書其中有一個章節讓我記憶頗深,那就是草船借箭。大體內容是這樣的,周瑜對諸葛亮心懷嫉妒,想讓他十天內造十萬支箭以此來刁難他,而且還故意吩咐軍士們不給他備齊材料想讓他造不出來,諸葛亮去找魯肅幫忙要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三十名軍士,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魯肅答應了。第一天第二天諸葛亮都沒有動靜,第三天四更時,諸葛亮才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告訴他一起去北岸那里取箭。他們把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擺開,擂鼓吶喊,曹操不知情況下令派射箭手向江里放箭,諸葛亮就這樣借到了曹操的箭。周瑜知道事情的經過之后,自愧不如。
在這個章節中,諸葛亮的'做法真是令我佩服的五體投地,他膽大心細,獨身帶兵敢闖曹營,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我想他平時一定很留意生活中的細節,這非常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另外雖然周瑜相貌堂堂,充滿了智慧,但他的嫉妒心太重,注定走的不長遠,他這樣恰好給我們做了一個反面教材,所以我們要擺平心態,不能妒忌別人,做好自己就夠了。
【《草船借箭》讀后感】相關文章:
《草船借箭》心得07-15
《草船借箭》讀后感07-14
草船借箭的讀后感11-12
《草船借箭》讀后感08-31
草船借箭讀后感05-26
《草船借箭 》讀后感12-22
《草船借箭 》讀后感11-28
草船借箭的讀后感01-15
[經典]草船借箭讀后感01-16
《草船借箭》讀后感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