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那狐的故事讀后感(精華)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列那狐的故事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正如中國有一只猴子孫悟空,家喻戶曉,法國也有一只狐貍列那,婦孺皆知。
狐貍在大多數中國人的心中,往往是一個負面形象,寓言故事中的它狡猾,貪婪,愛吃雞。《聊齋故事》里的它是狐貍精,有著可愛面容壞心腸,總之狐貍在中國是一個極壞的形象。
但在法國人的心中,它勇敢,有智慧,顧家又忠誠。可能這與中外文化的差異有關,中國是一個農耕民族文化的國家,法國是游牧民族文化。自然,兩國對于狐貍的看法也不一樣。
文中的列那所代表的形象其實更具有時代感。它代表的是法國中世紀新興的市民階層,當時的中世紀的法國,上層腐朽自私,霸道貪楚,下層貧苦無依,膽小懦弱。社會矛盾錯綜復雜。
列那面對獅王的強權、公狼的霸道、雄雞的弱小無助時,為了自己的老婆和孩子,他戲弄公狼,誅殺貴族,挑戰權威,但另一方面他又欺負弱小,滿足私欲。
這一切也體現了作為市民階層的精英,他為了生活,為了自己的生存,不得不依靠自己的智慧瞞上欺下,使流淌著自己血液的后代更好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使自己的基因得到更好的延續。
其實,他也是生存所迫。他是狡詐的,同時也是值得同情的。
作為一只動物,他遵循的只能是一條法則——叢林法則,雖然他也吃雞,也吃兔子,但他只是為了生存,所以得到了人們的同情,但反觀獅子的強權,公狼的霸道,人們卻同情不上來,因為他們代表了中世紀的強權霸道的上層階級。所有這些都也體現了作者的思想:在外敵環伺時,為了生存的叢林法則是合理的。
如今,列那在歐洲已經成為狐貍的代名詞,后世文人也多有續寫,狐貍做為勇敢,顧家,智慧的形象進入千家萬戶。近年來,列那狐的故事又傳播到世界各地,為各國人民所喜愛。
【列那狐的故事讀后感】相關文章:
《列那狐的故事》讀書筆記02-04
列那狐的故事閱讀心得10篇06-19
列那狐的故事讀后感02-07
《列那狐的故事》讀后感07-06
《列那狐的故事》讀后感06-21
列那狐的故事讀書心得10-27
《列那狐的故事》讀書心得11-12
列那狐的故事優秀讀后感03-31
【推薦】《列那狐的故事》讀后感09-21
《列那狐的故事》讀后感(精華)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