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父母的語言讀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體會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后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父母的語言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父母的語言讀后感1
聆聽老師講述《父母的語言》后,我的感觸與受益良多。
父母的言行舉止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孩子,所以作為孩子的啟蒙教育者,父母以身作則,用耐心的態度,溫和的言辭來感化與教育孩子實為必要。若言行得當,那孩子必將也是一個溫文爾雅,行為得體的人;反之,若以暴躁嘲諷的態度來面對孩子,那么,我們很難保證孩子會擁有一個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由此可見,“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古語永不過時。要想孩子擁有光明燦爛的遠大前途,父母的語言就必須恰當,如此才能為孩子搭建牢固的地基,培養出開朗、活潑、自信、大方的人。而我也明白,自己在今后的生活中必將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對于孩子的影響,以身作則,如春風化雨般培養孩子健康的心靈。
父母的語言讀后感2
這本書已經看完,由于是外國人寫的,總體感覺還是很拖沓。就我側重的書中幾個點做出總結。
第一:孩子的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家庭收入水平決定知識水平決定了孩子的受教育水平,雖然大部分情況下是這樣,但是又不絕對,主要還是要多跟孩子講話,正面積極的,孩子將得到更多的詞匯,大腦得到更好的發育。
第二:說了三歲前孩子的大腦處于快速發育期,語言的'刺激能增加孩子大腦在語言方面的發展,使得孩子具有先天優勢,節約后期成本。但是又舉例說明了大腦的發展有一個時效性,三歲前的作用更大,潛力發掘更大。
第三:多跟孩子溝通中側重一些方面引導能增加孩子的自控能力,空間能力、數學能力等等。用了用進廢退來形容,如果幼兒時得到強化,那么這方面的能力將得到很大的發掘。
第四:說了溝通中的幾個技巧。3T原則即共情關注,充分交流,輪流談話。簡單說就是關注孩子所關注的,跟孩子充分交流,交流是雙向的,要引導孩子表達。然后說了第4T是放下電子設備。
就我總結就是跟孩子做朋友,跟孩子交流,讓孩子做主,讓孩子表達,讓孩子思考。家長是一個引導作用,如無特殊情況,盡量不要用命令式語氣,改為商量式、引導式。
【父母的語言讀后感】相關文章:
《父母的覺醒》的讀后感11-13
《感恩父母》讀后感10-02
父母課堂讀后感09-13
《父母的覺醒》讀后感05-01
《父母課堂》讀后感01-21
父母課堂讀后感07-06
《父母課堂》讀后感11-15
《我的父母》讀后感03-07
感恩父母讀后感09-21
父母的教育鏡子讀后感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