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傅雷家書》讀后感15篇
讀完一本書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傅雷家書》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傅雷家書》讀后感1
書是人汲取知識的源泉,一本好書可能就所以改變你的一生!從書中我們會發現那作者濃濃的情感!讀了傅雷家書后,我感受到他對兒子的那分關心與關愛。
《傅雷家書》共記載傅雷寫給在國外學習的傅聰十一通信。對于兒子的發展甚為關心,想方設法的指導著他。所以,關于兒子的音樂專業也是尤為關注。哪一樂曲,哪一樂章,哪一字節都談談自我的體會,心得。怪不得有人說;這樣的教育,不成材都難。
讓我們認真的想一想,其實,在我們生活中也不乏這樣的身影:因為我們生病,而徹夜未眠的身影;因為學習不佳工作不努力,而大發怒火的.人……對就是他們,這些為了我們而嘔心瀝血的父母。傅聰傅敏理解了父母,經過自我的努力,一個成為國內國外知名的鋼琴家,一個也成為我國杰出的英語導師。而我們又做了什么不,我們不能再像從前那樣因為年齡的差異發生的磨擦,而大發脾氣。為了追求所謂的時尚,不顧父母的辛勞,大手大腳花著他們的血汗錢,而不感到愧疚……不,我們應懂得理解父母,做一個明白感恩的人!
一個人,如果從小在父母的關愛下成長,長大后又懂得父母對自我的愛,那么他會把這種愛延續下去,繼續傳給其他人,那么世界上將會處處有愛。
我們在今后的生活中不應當關心別人,體諒別人嗎好好想想你傷害了多少人去對他們說一聲“對不起”。
《傅雷家書》讀后感2
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老師,我們什么樣子,孩子就是什么樣子。要求孩子做到的,我們也要盡力做到。傅聰的爸爸傅雷就是這樣一個好的家長。在我們平常的生活中,如果我們的學習跟不上,孩子哪里還有向我們學習探討的條件?
記得我有一個同事大姐,從農村里出來城市打工,工作十分的勤奮,一直被單位評為勞動模范。但是,在孩子學習上,她是一籌莫展。因為她沒有多少文化。后來,她做了一選擇,下了一個決心:和孩子一起學習!孩子學什么,她就跟著學什么,自己不懂得,就向孩子請教!這樣孩子不僅是媽媽的.老師,還提高了自己的學習能力!大家應該很難想象,從孩子一年級開始,這位大姐就和孩子抵頭學習的場面。好難啊!但是,這個大姐就能做到!到后來,這位大姐,已經能很熟練的寫文學稿件,投遞到單位的宣傳部門。而且,有時在單位內部的宣傳雜志上也有了她的文章!
如果希望孩子學得更好,就要有和孩子一樣的高度!雖然很難,但是,這何嘗不是提高自己的一條路徑!
傅雷在孩子藝術的道路上的指引,是毋庸置疑的、是飽含關愛的。這體現了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愛!一個父親對兒子藝術提高的一個期待!
我想你更好!我想你更棒!我想你走得更遠!孩子!對你最真摯的是我對你的愛!
《傅雷家書》讀后感3
《傅雷家書》真是教育子女的一本好書,同時也應該是作子女的了解父母的一本好書,子女可以通過這本書了解自己的父母,父母可以通過這本書了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寫的每字每句已經成為經典,永垂不朽的經典,
傅雷不愧是好父親,能以如此的心態和耐心來教育孩,傅雷究竟是如何有這種力量呢?這種偉大的父愛可以說影響了傅聰的一生,為傅聰走向未來做出了鋪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因此,傅雷所寫的這些書信也就是非常重要的,給傅聰上了一堂人生課,讓他知道如何在這個世界上生活。
傅雷作為父親,對子女的情感是十分豐富的,他對子女從苛刻,而且他對傅聰的音樂事業十分的重視,傅聰事業的.點點滴滴都非常的在乎,這讓傅聰十分的感動。
其實,我們身邊的父親也跟傅雷一樣的平凡與偉大,我們的父親也是經常為我們的生計,為了我們的學習,為了我們能上一個好的學校,為了我們能擁有好的成績,使得自己的頭發都白了,費盡了心血,這是真正的偉大,這才是真正的父親!傅雷可以說是千千萬萬個父親中的一個杰出的代表,他的對子女的充滿愛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可以健康的成長。
傅聰的母親在信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也給她的兒女寫了好幾封信,信中充滿了對子女的關心和憐愛,同樣,她對于傅聰的音樂事業也非常的在乎,這也同樣讓傅聰十分的感動,他也明白了母親的愛對他有多重要。
這本《傅雷家書》真的讓我懂得了非常多的道理,也讓我更加了解父母的心理都在想著什么,這讓我可以更好的和父母溝通。
我太感謝這本書了,真正的父母的愛之書!
《傅雷家書》讀后感4
《傅雷家書》這本書表達了傅雷及其夫人朱梅馥作為父母對兒子傅聰和祖國深沉的愛。說實話,我看完序言部分,沒有在正式讀這本書之前,我是不怎么喜歡傅雷的。因為他經常打孩子,對大兒子傅聰極其嚴格,對二兒子傅敏不抱希望,還多次表示傅敏的才能不好。我要是傅敏,就算有才能也要被說沒了。
但讀過這本書之后,我發現傅雷還是很愛他的兒子的,他在書中多次表示思念身處異國的兒子,自己和夫人都很愛兒子。不僅如此,傅雷還要兒子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并且告訴兒子“人一輩子都要在高潮-低潮中沉浮。”“要越來越堅強”“寫字要干凈。”“堅持真理的時候必須注意講話的方式、態度、語氣、聲調。”,“要多讀中文書”,“要愛國”這些做人的道理。而這些叮囑就像我們的父母帶給我們的溫暖,字里行間透漏著傅雷對兒子無微不至、理性的'愛。
傅雷在信中也經常和傅聰討論音樂,對傅聰未來的音樂路進行規劃,做面“忠實的鏡子”,時刻監督著傅聰,要傅聰好好學習。但有意思的一點,就是傅雷寫完自己對音樂或其他東西的看法后,他經常會在句末加上一個“是嗎”讓我感覺傅雷和傅聰的溝通方式不像是父子,反而更像是朋友。由此可見,兩人的相處方式很輕松,傅雷也沒有架子。
我覺得我們讀完這本書后,不一定非要讀出一個慈祥的父親或一個偉大的教育家。我們感受父親對兒子、對祖國的愛就夠了。
《傅雷家書》讀后感5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傅聰、傅敏等的家信摘編,寫信時間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教子篇,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范,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先做人、后成“家”,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輯印在這本小書里,不是普通的家書。傅雷在給傅聰的信里這樣說:“長篇累犢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布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種,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于字里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啟迪。
《傅雷家書》讀后感6
每個人都體會過父母的慈子和教誨。當我讀了《傅雷家書》之后。真為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知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巨細。無不關懷備至。為人父母的可以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學藝術的,特別是學鋼琴的可以從中學習提高技憶的方法。對解放初期的朋友也能從傅雷這位當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而此書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強個人修養。
有人認為書信是最為真切,自然和真實的文字。是啊。因為寫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時即刻的內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給親人寫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己。我想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應該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對傅聰音樂的教育上。原先是強調技巧。而后反復要他能真正領悟作品的本身。這也就是凡事多從為什么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看到事物的本質。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經歷也在不斷的提高。他們夫婦二人。一生中嘔心瀝血培養的兩個孩子。都很有成就。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于字里行間。給了我想烈的感染啟迪。
讀了《傅雷家書》后。我懂得了許多。我更了解父母對這本書的愛好。不僅是一本教育書。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與孩子的一本書。讓孩子更了解父母。讓父母更了解孩子。
《傅雷家書》讀后感7
這本書凝聚了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信中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傅雷用自我的經歷現身說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雷家書》,充斥著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期望,關愛及嚴格要求,洋溢著濃濃的父子情深。它讓我感覺像戲曲那樣給人以脫俗的氛圍和無窮的回味。
傅雷把教育子女當成了對社會,對祖國的一項光榮的義務和職責。不是每個家長都能把教育提升到這種境界,但對子女的.關心愛護,卻是永恒的,不變的。
我的父親文化程度不高,常年打拼積累了豐富的人生閱歷。父親把教育我當成首要任務,他在我身上耗費的精力和心血有目共睹。但父親對我的成績并不是很注重,反倒更注重我問人處事的原則和做人的道理。父親常常給我講起以前的故事,雖然我不是很能理解父親苦苦婆心的教誨,可是我明白父親只是想讓我做一個真真正正的人、一個大寫的人。
父親并不是什么偉大的人物,可是父親豐富的人生閱歷是我這個年齡沒有經歷過的。所以我明白,此刻應當好好聽取父親的教誨并且深深的記住,身體力行的去實現。
他雖然不是像傅雷一樣偉大的人物,但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一個值得我一生去敬仰、佩服、學習的人。
父親,在我心中,您永遠是偉大而成功的。在您的言傳身教下,我會有更大的勇氣和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魔障,踏上我的成長道路。
《傅雷家書》讀后感8
“人生本是沒窮盡沒終點的馬拉松賽跑,你的路程還長得很呢:這不過是一個光輝的開場。”
當翻開這本書讀到這句話的時候,我的心中升起了一絲不滿,傅雷寫這封家書時,傅聰已在國際樂壇的競賽中列第三名,盡管心中無比的自豪與驕傲,卻仍故作鎮定地對兒子說這還遠遠不夠。
可是當我讀完這封信后,一股強烈的,特別的感受涌現出來。
古人們常說“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居安思危”。而曾經的`我竟一直沒有理解它們的真正含義。過去每當我取得優異的成績時,父母高興過后總是不忘添上一句:“下次繼續努力”。從前的我總會認為父母永不知足,卻不知這正是“居安思危”的表現。
如同家書中傅雷告誡兒子一樣:“我提這些話,不是要為我過去的做法辯護,而是要趁你成功的時候提高警惕,決不讓自滿和驕傲抬頭。”
古人云:“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暫時的輝煌如同耀眼的明星,有時為你照亮前方的道路,給予你勇氣和信心,但有時,它的光芒太過耀眼,使你看不清周圍的世界。
縱觀我國歷代王朝,也無一不用事實證明了“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重要性。
唐太宗說過:治國就像治病一樣,病雖好了,也應該好好護理,若馬上自我放縱,一旦復發就沒有辦法解救了。正是唐太宗的居安思危,迎來了我國的鼎盛時期。
而反觀清朝統治者,他們認為天朝地大物博,無所不有,便固步自封,閉關鎖國,整日逍遙享樂,因而迎來了橫尸遍野,國家走向滅亡的結局。
現在想來,正是父母平時一次又一次的“不滿”,才把偶爾忘形的我一次次地拉了回來。
“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這真是極好的勸告啊!那么,立刻行動起來吧!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把行動交給現在,把結果交給時間!
《傅雷家書》讀后感9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傅聰、傅敏的家信摘編。寫信時間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
傅雷對當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都研究精深,個人文化修養極高。而他培養的對象又是從小接受良好教育,終于成長為國際大師的兒子傅聰。他深刻懂得,藝術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是“手藝”,而是全人格的體現。他教育兒子說:“我始終認為弄學問也好,要緊的是“人”,要把一個人盡量發展,沒成為藝術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的貢獻。”
所以,在《傅雷家書》中有許多人生道理讓我深受啟發。
書中有這樣一段話;“說道不完整,你提到的完美,其實完美根本不存在,整個人生、世界、宇宙,都談不上完美······我們一輩子的.追求,無非是完美,但永遠追求不到,因為人的理想、幻想是無止境的······”由此我想到一個故事,以前有面破碎的鏡子,碎成了好多片,其中有一片想去找剩余的,以組成原有的鏡子。一路上它由于有棱角,滾得很慢,從而領略到了一路的風景。當它千辛萬苦找地到所有碎片,“破鏡重圓”時,它滾的很快,一路的風景剎那掠過。這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完美,得到的同時又會失去些什么,所以有的時候要學會放棄。
讀這本書除了能讓我懂得人生道理,還讓我感受到了親情的溫暖。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小到吃穿、花錢,事無巨細,無不關懷備至。這不禁讓我想到了我的父母,他們雖不是偉人,不會講這些大道理,但是他們也很愛我,處處為我著想。
《傅雷家書》一本讓我受益匪淺的書,指引我走向前方坎坷的人生道路。
《傅雷家書》讀后感10
《傅雷家書》收錄了從1954年到1966年傅雷寫給兒子的家書。這其中,有教兒子做人的、有學習方面的、有生活方面的。這些不僅僅是一篇篇家書,更飽含了一位父親對兒子嘔心瀝血的教導以及深深的期望。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那句“先為人,次為藝術家,再為音樂家,終為鋼琴家。”它不禁讓我想起我父親“做事之前先學做人”這句話。
我的父親文化程度雖不高,但他有著豐富的人生閱歷。在我的.學習生涯中,父親把教我做人當成首要任務。他常常給我講為人處世的原則和做人的道理,其次再要求我學習。
記得那一次,我身為班長卻在課堂上口出狂言,讓老師下不來臺。于是老師請來了我父親。父親把我帶回了家,并沒有罵我,而是和我說:“喜歡說話是好事,可這個話啊,要說到點子上,說話之前在腦子里過一遍,再決定要不要說。再說,你身為班長,那是老師對你的信任,是你的責任……”
就是這么一番語重心長的話,讓我進行了一次深刻的反思:相比較母親直來直去地批評,我更能接受父親的這種教育方式。
我的父親雖不像傅雷是個大人物,但他對我的循循善誘的教育方式令我受益匪淺。在我心目中,他不亞于任何一位父親,他值得我一生去敬佩、學習!
母愛如水,父愛如山。不管是傅雷這樣一個大人物,又或是我的父親這樣一個小人物,乃至全天下所有的父親,他們對子女的愛都無私而又偉大。父親是最廣闊的海洋,教會我寬容;父親是最偉岸的高山,鼓勵我堅強;父親是最溫暖的霞光,帶給我希望。
我愛我的父親!
《傅雷家書》讀后感11
每一封家書都是文化遺產,《傅雷家書》更不用說了。
家書,顧名思義,是指家人、親人之間往來的書信。大約在文字產生后,家書就出現了,可以說是源遠流長。隨著文字語言的逐漸豐厚,紙張的發明,家書逐漸風行起來,一直到今天,家書都是維系親情紐帶之一。一封封書信,在表達濃濃親情的字里行間,映照出美好的人際關系、高尚的生活準則、優異的行為操守與道德傳統,拳拳的愛國熱心。這些內容,都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
以《傅雷家書》來說,傅雷所寫下的近百封家書,總的主題是,教導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華文明為準;立志成才,要以報效祖國為要務。整本家書,可以說是對中華民族優秀道德的最好闡釋。傅雷家書給我們領會過去歷史,開啟了一扇窗戶,很好地為我們保存那個時代的記憶,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將中華民族優秀道德清楚闡釋出來,它不僅是傅雷對孩子的教導,也是我們立身行事的準則。
傅雷家書除了教人們立身行事,還洋溢著濃濃的親情,字里行間流露的親情令人激動。
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們雖不是偉人,不像傅雷那么出名,也不能說出讓人立身處事的大道理,但他們事事為我著想,不管做任何事,都會先為我考慮,為我計劃。傅雷家書中有著許許多多做人處世的大道理,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誨又何嘗不是立身行事的準則呢?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樣講道理,然而他們總是為我好。
讀了《傅雷家書》后,我學會了許多做人的大道理,還感受到了親情的偉大。
《傅雷家書》讀后感12
傅雷是一個真誠的人,能有這樣一個爸爸,我想當子女的應該是榮幸的,因為他把子女看成是獨立的個體,有錯就認,而且非常真誠。在一九五四年一月十八日晚/十九日晚的信中寫到:我良心上的責備簡直消釋不了。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遠對不起你,我永遠補贖不了這種罪過!
這些念頭整整一天沒離開過我的頭腦,只是不敢向媽媽說。人生做錯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寧!
真的,巴爾扎克說得好:有效罪過只能補贖,不能洗刷!
18日晚。我想任何一個看到身為爸爸的寫出這樣道歉的話,不論受到多大的委屈都會釋然的。
傅雷是一個尊敬的長者,能夠給孩子提出批評和要求,也是在溫和而鮮明中指出,在一九五四年四月七日的信中寫到:“自己責備自己而沒有行動表現,我是最不贊成的。這是做人的基本作風,不僅對某人某事而已,我以前常和你說的,只有事實才能證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動才能表明你的心跡。待朋友不能如此馬虎。”不僅指導孩子的學業,還關心孩子為人處世的方法,而且態度鮮明,
傅雷是一個有著豐富情感和博學的人,對音樂的分析和認識,都是令人敬佩的,不僅指導傅聰的對音樂的理解,而且還能指出孩子在藝術修養和音樂學習上的指導,包括對作品的理解,都讓人敬佩。從對作品的理解到演奏技巧的提高,每一個階段都會表達自己的理解,并傳遞給孩子。
《傅雷家書》讀后感13
《傅雷家書》是由傅雷和妻子給他們的孩子所寫書信的一本合集。它讓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讓我知道如何做一個好孩子,也讓我懂得了父母的良苦用心。更讓我知道如何去面對人生。
從書中可以看出,傅雷是一個對自己要求十分嚴格甚至有些刻薄的人。這是因為他的身世,傅雷自幼喪父,童年時母親家教嚴格。傅雷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正如這本書封面上所提:“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他的確是孤獨的。
當了解到這些時,我曾想過:傅雷是一個如此“孤獨”又學識淵博的人,那么他對家庭,對生活中的一些瑣事是否也十分淡漠呢?讀完書后,我發現我的猜測與事實恰恰相反。
傅雷作為一位父親,他對孩子的感情是十分豐富的。每天寫信時,他不僅僅寫自己的生活如何,還會向孩子介紹自己的同伴,有時更會在那遙遠的地方,以書信的形式指導孩子如何學習,怎樣去學。他是一位偉大的父親,一位十分稱職的父親。他對孩子的愛跨越了空間的阻礙。
再來看看他的兩個兒子,傅聰和傅敏。用現在的'家長經常說的話,兩人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一直出類拔萃。從《傅雷家書》中可以看出這些書信大多數是寫給傅聰的,傅聰自小學習鋼琴,并且在學習上從未落后。他多次獲得了國際鋼琴大賽的獎項。這不禁讓我想:他的父母不在身邊,他是怎樣做到這樣優秀的呢?答案無疑是他的自主,自覺了。
《傅雷家書》是本書,更是一個真實的環境,我仿佛置身其中,看到了傅雷一家由書信連接的溫情。
《傅雷家書》讀后感14
這個寒假,我讀了一本令我印象深刻的書《傅雷家書》。
“真正的光明絕不是永沒有黑暗的時候,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罷了,真正的英雄絕沒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折服罷了。”這是傅雷先生對我們人格上的鼓勵,字里行間流露出他高尚的人格,就好比批判八股文,認為八股文是使人思想懶惰,感覺麻痹,遇事不認真負責的產物。
而這種獨特的人格魅力不僅體現在文學方面,還在于藝術和人生。他曾經說過:“先做人,其次做藝術家,再次做音樂家,最后做鋼琴家。”他將層次講的很清楚,也說明了沒有一步登天的事,每件事都要一步步做起,而這一切的基礎就是做好人。
也因如此,他對孩子們的教育也脫不開人格,甚至是著重于人格。這種教育方式我很欣賞,我認為這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方式。這讓我了解成績并不是出于第一位的',人格才是。只有擁有良好的人格,才會讓一個人的文化素養提升,才能使一個人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才會去懂得什么是感思以及怎樣去感思……
我希望每個家庭都能懂這個,我希望他們不會再一味的追求孩子的好成績,拿他們和“別人家的孩子”相比,而忽視他們人格的培養,我希望那些因一些瑣碎小事而應發的弒親事件不會再出現在人們的視野里,希望當今的社會越來越干凈。
有的家長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們想過沒有,他有傅雷的那種身傳于言教的品質嗎?光學傅雷一個“打”字,打得出一個好結果嗎?真是無話可說。
我希望每個家庭教育會愈來愈明媚,社會也會更加的陽光,每個人都可以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真正做到從我開始,為后代做好榜樣。
《傅雷家書》讀后感15
傅雷家書中,人本觀念熠熠生輝。除了教導兒子將為人為人生的重中之重,還時常關心兒子的身心健康,這在家書里比比皆是,譬如,傅聰即將出國留學時傅先生寫道,“可是關于感情問題,我還是要鄭重告誡:無論如何要克制,以前途為重,以健康為重。在外好好利用時間,不但要利用時間來工作,還要利用時間來休息,寫信。”傅聰多次比賽前,傅雷都會耐心教導兒子,“比賽以前的幾個月,必須要把身心的健康保護得十分好,才能有充沛的`精力出場競賽。俗語說‘養兵千日’,‘養’這個字極有道理。”在談及傅聰練琴時,傅雷囑咐兒子:“可是身體還得保重,別為了多爭半小時一小時,而弄得筋疲力盡。
從此刻起,你尤其要保養得好,不能太累,休息要充分,常常堅持fresh的精神。好比參加世運的選手,離上場的日期愈近,身心愈要調養得健康,精神飽滿比什么都重要。”相形見絀,今昔的人父人母,尤其是都市里的爹媽,有幾人能像傅雷這般照顧子女的精神成長有幾人能犧牲一丁點時間去關照子女的情感問題有幾人能奉行“人本主義”呵護子女的身心健康錯綜復雜的社會體制又容許我們的人父人母能做到幾分“人本”呢這是體制問題或者是人文問題我們更明白的是這些問題一時間難以明辨,但這并不影響我們對人生觀的深刻反省。
【《傅雷家書》讀后感】相關文章:
傅雷家書心得05-10
傅雷家書有感12-26
《傅雷家書》心得04-21
傅雷家書閱讀心得05-16
《傅雷家書》閱讀心得03-31
讀《傅雷家書》心得06-08
傅雷家書閱讀心得05-12
讀傅雷家書心得03-20
閱讀《傅雷家書》心得03-20
傅雷家書的閱讀心得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