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讀后感13篇[優]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體會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1
本學期令我收獲最深的一本書就是《傅雷家書》。
這本書凝聚了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信中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傅雷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說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禮儀要得體;退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雷家書》,充斥著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期望,關愛及嚴格要求,洋溢著濃濃的父子情深。它讓我感覺像戲曲那樣給人以脫俗的氛圍和無旁的回味。
傅雷把教育子女當成了對社會,對祖國的一項光榮的義務和責任。不是每個家長都能把教育提升到這種境界,但對子女的關心愛護,卻是永恒的,不變的。
我的父親文化程度不高,常年打拼積累了豐富的人生閱歷。父親把教育我當成首要任務,他在我身上耗費的精力和心血有目共睹。但父親對我的.成績并不是很注重,反倒更注重我問人處事的原則和做人的道理。父親常常給我講起以前的故事,雖然我不是很能理解父親苦苦婆心的教誨,但是我知道父親只是想讓我做一個真真正正的人、一個大寫的人。
父親并不是什么偉大的人物,但是父親豐富的人生閱歷是我這個年齡沒有經歷過的。所以我知道,現在應該好好聽取父親的教誨并且深深的記住,身體力行的去實現。
他雖然不是像傅雷一樣偉大的人物,但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一個值得我一生去敬仰、佩服、學習的人。
父親,在我心中,您永遠是偉大而成功的。在您的言傳身教下,我會有更大的勇氣和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魔障,踏上我的成長道路。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2
《傅雷家書》我目前只讀了五十幾頁也沒有一個總的概念,但是從字里行間讀出很多東西。
首先是感受。每次家信中都有傅雷夫婦的慰問與關懷,所以我可以強烈的感受到那股愛。在慰問之后,傅雷先生總是以建議的方式提醒孩子某一件事情應該怎么樣處理。比如傅聰的一位好友,牛恩德開刀吃了很多苦,傅雷先生就在家書中建議傅聰寫一封信,給她一些精神上的安慰,不一定要是長信。你不會感受到傅雷先生的強求,從而也不會引起孩子的反感,傅聰一定樂意去做這樣的事情。可見傅雷先生很能理解孩子的心理,盡力做到不迂腐、不惹厭。其實傅雷也是第一次當父親,他能與兒子相處的如此融洽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于家信。
第二是觸動。我們家天天見面,肯定不需要寫家信,但是要多和父母交流,他們也不是萬能的',他們也是第一次當家長,我有的時候總嫌媽媽嘮叨的煩,其實就是不理解對方,無法體會到媽媽嘮叨的真正目的,而這就是缺乏交流,我們以后可以在閑暇時刻交流交流,或者在周末玩一點游戲,比如身份互換之類的,這樣了解了對方,就可以盡可能的避免矛盾。
第三是啟示。我發現知識不僅僅是靠讀書獲得的,從生活中學習也是重要的方式。比如書中傅雷先生的家庭并不是特別富足,但是他還是愿意花錢將兒子送到國外去學習音樂,并且在學音樂的過程中,傅雷先生提供了很多建議,幫助了傅聰的成長。這告訴除了書本上的知識,培養藝術審美也是一種學習,更重要的是學藝術也不能光學藝術,要在這個過程中找方法,如書中傅雷先生告訴兒子學習一首曲子,要充分了解作者,與作者的脈搏一致,方法的重要性由此可見。
以上就是我這周閱讀《傅雷家書》的感受和啟示。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3
假期我讀了《傅雷家書》,說實話開始讀時,看到長篇的文字,我頭都大了。第一感覺:沒意思!
可慢慢讀下去以后,我漸漸感受到了傅雷的良苦用心. 傅雷先生從1954年至1966年6月寫的186封書信中 (最長的一封信長達七千多字) ,字里行間,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摯愛、期望,以及對國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傅雷說,他給兒子寫的信有好幾種作用:一、討論藝術;二、激發青年人的.感想;三、訓練傅聰的文筆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實的“鏡子”。信中的內容,除了生活瑣事之外,更多的是談論藝術與人生,灌輸一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讓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愛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對傅聰的愛卻沒有淪為那種庸俗的溫情脈脈,而是始終把道德與藝術放在第一位,把舐犢之情放在第二位。正如他對傅聰童年嚴格的管教,雖然不為常人所認同,但確乎出自他對兒子更為深沉的愛。
這本書問世以來,對人們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養的啟迪作用既深且遠。《傅雷家書》獲過全國首屆優秀青年讀物一等獎,還被列為大型叢書《百年百種優秀中國文學圖書》之一。及至目前,它在20多年間的發行量累計已達110萬冊,這足以證明其影響之大。《傅雷家書》是一本“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的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深刻寫照。對我們學生來說,更值得一讀。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4
“一個又一個的筋斗栽過去,只要爬得起來,一定會逐漸攀上高峰,超脫在小我之上。”這是出自《傅雷家書》中的一句話,讓我感觸很深,使我受益匪淺。
這句話的大意是:只要你夠努力,你就能成為更好的自己。傅雷對兒子的期望很大,家教也很嚴,整本書都在激勵著傅聰成為最好的自己,充滿了對兒子和祖國的愛。從中我明白了,我們年輕人都應該努力成就最好的自己。
成就最好的自己不是一句簡單的空話,得付之行動。那么怎么樣才能成為最好的自己呢?我覺得首先要有明確的目標。
在生活中,大多數人都沒有目標,沒有堅定的信念,因此他們通常都碌碌無為而沒有什么巨大的成就。而那些努力拼搏,有目標,有理想的人,大都實現了自己的目標,不是因為他們聰明,而是他們有了目標,就有動力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優秀。
我自己也是一個例子,在剛上初中的時候,我沒有什么學習目標,整天漫無目的,懶懶散散,導致我的成績在班上一直不是很優秀。直到七年級下學期的時候,媽媽為我分析了成績差的`原因,而我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因此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進入班級前10名。此后,為了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優秀,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我非常努力的學習。終于,在七年級下學期的期末考試中取得了理想的成績。
許多著名的人物也都是因為有了目標,才努力奮斗,最終成為更好的自己。例如,奧斯特洛夫斯基,雖然雙目失明,全身癱瘓,但他不甘沉淪,決心努力做一個更好的自己,最終寫出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著作。
傅雷的這句話也讓我明白,只要有了目標,就有了行動的動力。讓我們從現在開始,樹立目標,通過努力來成就更好的自己吧!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5
人的自愛其子,也是一種自然規律。人的生命總是有限制的,而人的工作卻永久無止境。經過親生的兒女,連續自己的生命,也連續與開展一個人為社會,為祖國,為人類所能盡的力氣。因而,培養兒女也正是對社會,對祖國,對人類國際應該的盡的一項崇高的職責與職責。咱們看傅雷怎樣培養他的孩子,從家書中清楚明了。他在給兒子傅聰的'信里,這樣說:“長篇大論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啰嗦,不是不可思議的,而是有好幾種效果的。榜首,我確實把你當作一個評論藝術,評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年輕人的感觸,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一起也能夠傳布給其他青年。第三,借通訊練習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維;第四,我想不時刻刻到處給你做個警鐘,不管在做人方面仍是其他各方面。”貫穿悉數家書的友情,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莊嚴,能夠用嚴厲的情緒對待全部。做一個“德藝具有,品格杰出的藝術家”。
傅聰在異國漂流的日子中,從父親的這些信件中汲取了多么豐厚的精力養料。不時給他輔導,鼓舞與鞭笞。使他有勇氣與力氣,去打敗林林總總的魔障。踏上自己合理的生長路途。傅聰這種熱愛祖國,信任祖國的精力,與傅雷在數萬里之外對他深切的教育,是不能分隔的。
再看看這些信件的布景,傅雷是在怎樣的政治境況中寫出來的。有多少人在那場“漆黑的災害”中遭到損傷,傅雷缺在其間顯出了他不變的本性。
優異的父親,超卓的兒子,不普通的家書。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6
初聞《傅雷家書》其名是在老師的必讀書目之中,所以我只好無可奈何地拿起這么一本書。仔細閱讀之后,我才懂得了這其中的奧秘,比如藝術修養,人生道理和餐桌禮儀。
傅雷教授兒子在餐桌上禮儀的片段令我印象最深。“在飯桌上,兩手不拿刀叉時,也要平放在桌面上,不能放在桌下,擱在自己腿上或膝蓋上。你只要留心別的有教養的青年就可知道。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盤上,叮叮當當的!”
這段話是傅雷告訴兒子學習不僅僅在音樂方面,還要在禮節方面多加注意。傅雷從生活細節上教育其子,可見對其子的愛與殷殷期望。傅雷在國外生活,傅雷教授其西方的餐桌禮儀,反映了傅雷對傅聰無微不至的關心。
看到這里,我不禁想起了母親對我餐桌禮儀的.教育。她時常說:“跟很多人一起吃飯的時候,我們不能隨意入座,而是讓年齡大的或者是主座的人先入座,待他們入座我們再入座。而且碗筷要輕放用碗筷或杯子時要記得輕拿輕放,不要發出很大的撞擊聲,不能打擾別人用餐。還有吃東西是不要發出聲音,小口小口地吃,不要塞得滿嘴都是,覺得有油漬或湯漬時要及時擦掉,不要被人看到不衛生的一面。”這是母親時常提醒的,也是我一直銘記的。
良好的餐桌禮儀不僅是對社交禮儀的了解,也是對別人的尊重。孩子們并不是生來就懂得餐桌禮儀,他們需要父母的教育,這并不是一個簡單的任務,需要父母的不斷提醒以及不斷強調所養成的一個好習慣。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7
不得不說傅聰有如此開明、大度、博學、慈愛的父母是幸運的,傅老先生的每一封信都表達著最兒子的思念與關切,不僅在藝術學術文件與兒子交流切磋,在生活細節上發現了兒子的問題便立刻指正,耐心教導。或許大部分父母的初衷都一樣,希望能與兒女在精神與生活上一起進步,但能有傅老夫婦這樣修養及知識底蘊的父母畢竟是少數,或許是接受國外文化較多的緣故,他們對兒子的愛的表達相對當時中國社會的父母要直白得多,對兒子的贊美與思念時刻流露;當然他們對兒子的性格、缺點也十分了解,時刻叮囑。
傅聰是一位優秀的鋼琴家毋庸置疑,但作為子女,他身上反應了許多年輕人的毛病。比如沒有及時回復交代父母前信提到的問題,經常需要父母再三催促回信,這跟現在許多孩子不愛給父母打電話一樣。人非圣賢,傅聰在父母的教導下終于也從懵懂少年走到為人夫為人父,雖然與父母聚少離多,但有父母的信一直激勵,也是他一直在異國他鄉求知的.堅強后盾吧。
尤其佩服的是兩位老人的格局,在傅聰逐漸進入中年后,父親多次勸他減少演出次數,多多修養身心,出去散散心,享受寧靜的生活,錢財夠用就好,不要盲目追逐。我想傅家后人,繼承這樣的家風,必不會隨波逐流,成為追名逐利之輩。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8
書是人汲取知識的源泉,一本好書可能就所以改變你的一生!從書中我們會發現那作者濃濃的情感!讀了傅雷家書后,我感受到他對兒子的那分關心與關愛。
《傅雷家書》共記載傅雷寫給在國外學習的傅聰十一通信。對于兒子的發展甚為關心,想方設法的指導著他。所以,關于兒子的音樂專業也是尤為關注。哪一樂曲,哪一樂章,哪一字節都談談自我的體會,心得。怪不得有人說;這樣的教育,不成材都難。
讓我們認真的想一想,其實,在我們生活中也不乏這樣的身影:因為我們生病,而徹夜未眠的身影;因為學習不佳工作不努力,而大發怒火的人……對就是他們,這些為了我們而嘔心瀝血的父母。傅聰傅敏理解了父母,經過自我的努力,一個成為國內國外知名的鋼琴家,一個也成為我國杰出的英語導師。而我們又做了什么不,我們不能再像從前那樣因為年齡的差異發生的磨擦,而大發脾氣。為了追求所謂的時尚,不顧父母的'辛勞,大手大腳花著他們的血汗錢,而不感到愧疚……不,我們應懂得理解父母,做一個明白感恩的人!
一個人,如果從小在父母的關愛下成長,長大后又懂得父母對自我的愛,那么他會把這種愛延續下去,繼續傳給其他人,那么世界上將會處處有愛。
我們在今后的生活中不應當關心別人,體諒別人嗎好好想想你傷害了多少人去對他們說一聲“對不起”。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9
“待人要謙遜,做事要嚴謹,遇事不逃避,戒驕戒躁”。“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做藝術家,再其次是做音樂家,最后是做鋼琴家。”在《傅雷家書》中,傅雷對于傅聰的人格、道德教育都很嚴格。傅聰長大后去國外留學,傅雷卻對自己的過分嚴厲感到自責。
《傅雷家書》那一封封的書信中,深沉而又偉大的父愛展現得淋漓盡致。傅聰也體會到了父母對他深厚的關愛。可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又有幾對父母能像傅雷朱梅馥那樣以身作則,以自己的成長經歷為例教育兒子,又有幾個孩子能像傅聰那樣幼時對父母言聽計從?我們本就沒有那樣好的'家庭教育,只能更加努力學習,豐富知識,充實自己。
親情在教育、批評、贊賞中一一體現。面對父母的嚴厲批評,我們要么默不作聲,要么嚴詞拒絕。傅聰之所以能坦然接受批評,是因為傅雷與眾不同的教育方法。我們的父母時常將我們與別人家的孩子比較,但他們意想不到的是我們總會因為這種批評而更加“討厭”父母,與之對抗并產生隔閡。而傅雷則用和朋友商量的語氣,贊賞的視角,激勵代替批評,表揚代替斥責,心平氣和地跟兒子交流,進而達到好的教育效果,使得傅聰對父親給予的愛越來越容易接受,順利完成學業且終有所成。
各位父母大人,你們都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給子女寄予厚望,作為晚輩的我們都能理解。問題是處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有時什么都聽進去,這一道坎不好邁。大人們是否也應該向傅雷學學呢?批評要適度,不然不就傷了孩子的自尊心,好心不就辦成了壞事?
不過,大多數的我們也不會因批評而放棄追夢的。
愿天下的父母們多一份理解。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10
傅雷不愧是好父親,能以如此的心態和耐心來教育孩子.傅雷究竟是如何有這種力量呢這種偉大的父愛能夠說影響了傅聰的一生,為傅聰走向未來做出了鋪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所以,傅雷所寫的這些書信也就是十分重要的,給傅聰上了一堂人生課,讓他明白如何在這個世界上生活.
這真是教育子女的一本好書,同時也應當是作子女的了解父母的一本好書.子女能夠經過這本書了解自我的父母,父母能夠經過這本書了解自我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寫的每字每句已經成為經典,永垂不朽的經典.
傅雷作為父親,對子女的情感是十分豐富的,他對子女從不苛刻.并且對傅聰的音樂事業十分的重視.傅聰事業的點點滴滴都十分的在乎,這讓傅聰十分的感動.
其實,我們身邊的父親也跟傅雷一樣的平凡與偉大.我們的父親也是經常為我們的生計,為了我們的學習,為了我們能上一個好的學校,為了我們能擁有好的成績,使得自我的頭發都白了,費盡了心血,這是真正的偉大,這才是真正的父親!傅雷能夠說是千千萬萬個父親中的.一個杰出的代表,他的對子女的充滿愛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能夠健康的成長.
傅聰的母親在信中也扮演了重要的主角,她也給她的兒女寫了好幾封信.信中充滿了對子女的關心和憐愛.同樣,她對于傅聰的音樂事業也十分的在乎,這也同樣讓傅聰十分的感動,他也明白了母親的愛對他有多重要.
這本《傅雷家書》真的讓我懂得了十分多的道理,也讓我更加了解父母的心理都在想著什么,這讓我能夠更好的和父母溝通.
我太感激這本書了,真正的父母的愛之書!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11
每一封家書都是文化遺產,《傅雷家書》更不用說了。
家書,顧名思義,是指家人、親人之間往來的書信。大約在文字產生后,家書就出現了,可以說是源遠流長。隨著文字語言的逐漸豐厚,紙張的發明,家書逐漸風行起來,一直到今天,家書都是維系親情紐帶之一。一封封書信,在表達濃濃親情的字里行間,映照出美好的人際關系、高尚的生活準則、優異的`行為操守與道德傳統,拳拳的愛國熱心。這些內容,都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
以《傅雷家書》來說,傅雷所寫下的近百封家書,總的主題是,教導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華文明為準;立志成才,要以報效祖國為要務。整本家書,可以說是對中華民族優秀道德的最好闡釋。傅雷家書給我們領會過去歷史,開啟了一扇窗戶,很好地為我們保存那個時代的記憶,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將中華民族優秀道德清楚闡釋出來,它不僅是傅雷對孩子的教導,也是我們立身行事的準則。
傅雷家書除了教人們立身行事,還洋溢著濃濃的親情,字里行間流露的親情令人激動。
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們雖不是偉人,不像傅雷那么出名,也不能說出讓人立身處事的大道理,但他們事事為我著想,不管做任何事,都會先為我考慮,為我計劃。傅雷家書中有著許許多多做人處世的大道理,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誨又何嘗不是立身行事的準則呢?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樣講道理,然而他們總是為我好。
讀了《傅雷家書》后,我學會了許多做人的大道理,還感受到了親情的偉大。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12
在寒假里,我又進一步的了解了《傅雷家書》這本書籍。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分享討論。
《傅雷家書》整本書的內容都是給他與兒子之間的書信,字里行間體現了作為父親的他對兒子苦心教導,都體現的濃濃的父愛。其中主要講了傅雷在國外學習期間給兒子和彌拉寫的書信內容。這些信是從1954年傅雷遠赴波蘭留學時開始寫的,到1966年傅雷夫婦自盡。在這整整十二年間寫了上百封信件給兒子,貫穿兒子留學,結婚生子的這幾個人生重要階段。也同時對兒子全方面的教育和認知。一封封書信中表達濃濃親情,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品德。讓我明白了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這本書也對我有很深的感觸,我的爸爸也經常是長時間出差在外,回家的時間少之又少,每天為公司里的'事擔憂,白頭發也是一根一根的增多。雖然我很心疼爸爸,但多少有些不理解,和爸爸的關系漸漸疏遠。但我看完這本書后,讓我感受到了濃濃的父愛,雖然爸爸不善表達,但仍然用自己的方式去關心愛護我們,讓我多了一份理解與包容:理解了他們平日中的嚴厲和責罵聲,包容了他們平日里的疏遠。畢竟父愛如山,我們身后總是有一種力量去激勵鼓勵我們,更是無聲、深沉的;母愛如水,溫柔細膩的情感總是能包容我們所有的任性,使我們總是感到愛的源流。
總之,我一定不會辜負你們對我的期望的,往后的學習旅途雖漫漫,但一路上有你們相伴,我一定會盡我最大的努力,為以后的道路鋪上一片藍天!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13
合上這本《傅雷家書》,我感觸萬千。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傅雷和傅聰之間濃厚的父子情誼。
傅雷和傅聰,在別的書籍,或傳記里,或許會被冠上“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學評論家”“我國著名鋼琴演奏家”等等光鮮耀目的稱號,但是在這本書,《傅雷家書》里,他們只是一對尋常的父子。父子之間亦師亦友,親密無間。縱使一在中國,一在波蘭,相隔萬里,也如“心有靈犀一點通”般,心思透過書信,淋漓盡致的互相傳達。父子情深,可見一斑。
特別是傅雷對傅聰那深切的、無微不至的父愛,讓我感觸頗深。他不僅教傅聰如何去生活,如何理財,還教他如何正確處理情感,如何處理戀愛問題,甚至細微到教他擦眼鏡;對于傅聰,傅雷從不吝嗇自己的情感,暢快流露:“孩子,我精神上永遠和你在一起!”“親愛的孩子,聽我的話吧!”,完全放下了做父親的架子,體現了濃濃的父愛。
我不由得想到了我的父親。大多數時候,我對我的父親都比較冷淡,覺得他很多時候都不明白我的心思。在讀了《傅雷家書》后,我突然理解了我父親的心意,突然理解了他的良苦用心,突然明白了父親所有的行為都是愛我的表現啊!
父愛總是令人感動的,即使是在特殊的歷史背景下,它也如此的`迷人,透露出來自血脈里的親切;同時它也總是嚴厲且沉默的,好似冷如冰,不比母愛來的熾熱。在大多數人眼中,父親就像一塊有溫度的石頭,永遠保護著你,呵護著你,卻又沉默寡言。
如果真的像人們所說的那樣,“父愛如山”的話,我愿做那寒峰的攀爬者!
【傅雷家書讀后感】相關文章:
傅雷家書心得05-10
傅雷家書有感12-26
《傅雷家書》心得04-21
《傅雷家書》閱讀心得03-31
傅雷家書閱讀心得05-12
傅雷家書的閱讀心得12-21
傅雷家書感悟心得01-06
傅雷家書閱讀心得05-16
讀《傅雷家書》心得06-08
閱讀《傅雷家書》心得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