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讀后感范例3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水滸傳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水滸傳讀后感1
或許有人沒讀過《水滸傳》這本書,但應該沒有哪個中國人不知道這本書吧。
《水滸傳》是大名鼎鼎的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施耐庵,《西游記》作者羅貫中的老師。這本書講的是北宋末年108位好漢在梁山伯聚義,以及聚義之后四處征戰最后受招安的故事,表現了“官逼民反”這一封建時代農民起義的必然規律,塑造了農民起義領袖的群體形象,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狀況和社會矛盾。
在108位英雄好漢中,我最佩服的是黑旋風李逵和花和尚魯智深。李逵做事沖動,魯莽,好幾次把大家坑的生活不能自理。但同時,他也有許多常人少有的閃光點:無比忠誠、講義氣、勇猛無畏、不沉迷女色。最令我感動的是結尾部分,宋江被奸臣將御酒換成了毒酒,宋江知道這件事后怕自己死后李逵會**,就也給李逵喝了毒酒。而他在喝了毒酒后竟然沒有對宋江心存怨恨,而是表示“生是宋江部下的人,死是宋江部下的鬼”。他的忠義也可見一斑。魯智深的優點相比李逵的更明顯一些,他在用蠻力的同時也會動腦思考問題,并用智謀解決問題。而他最令我佩服的,是他在錢塘江聽到潮信后,想起了真人所說的“遇潮而圓,遇信而寂”,而且毫不猶豫的照做了,也留下一世清名。但我始終有一點不解:當時并沒有人知道他心里想的是什么,就算他不照做也不會怎樣,那他對這個世界真的`一點也不留戀嗎?
在感嘆宋江對朝廷的忠誠的同時,我也覺得有一點很可笑:英雄好漢們聚義就是為了找機會鏟除奸臣、報效皇帝。在他們得勢之后,宋江為什么就不能乘勢鏟除四位奸臣呢?而且,他們每次出征勝利歸來之后,皇帝也沒有進行實質性的獎賞,調遣他們出征的時候也只是封宋江一個先鋒而已。宋江對這些真的沒有感覺嗎?可他身邊的兄弟們也跟他說了啊。或許正是因為如此,宋江的忠義才被人千古傳誦吧。
四大名著讀完了三本,或許我也只能算是四分之三個中國人而已。
水滸傳讀后感2
“古宮檀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于旗下。”水滸一詞源于《詩經》,有“在野”的之意,而正是這“在野”的一百單八將,卻在水泊梁山干出了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
《水滸傳》是悲壯的農民起義史詩,是激昂的英雄主義贊歌。這本書主要詳細地講述了梁山好漢的成長直到招安的全過程,集中贊美了宋江等人的重情重義,諷刺了朝廷的愚昧無知,陷害忠良。合上書,一個個英雄好漢浮現在我眼前。
“天魁星”呼保義宋江
“鳳翅高奎攢金寶,渾金甲密砌龍鱗。錦征袍花朵陽春,錕铻劍膘懸光噴。”宋江是鄆城縣人,他為人仗義疏財,言而有信,人稱“及時雨”。他經歷曲折后在梁山泊當了寨主。他替天行道,不畏權貴,最終接受了招安的命運,討方臘,征大遼,為宋朝立下屢屢戰功,組后卻不幸被藥酒毒害。有人說他不是真正革命,而我卻認為這正是宋江的偉大之處,雖受了朝廷的迫害,仍報效祖國,這便是為國盡忠,于家盡孝的宋公明。
“天機星”“智多星”吳用
“白道服皂羅沿襈,紫絲絳碧玉鉤環。手中羽扇動天關,頭上綸巾微岸。”吳用,原是一所私塾的教書人,常以“加亮“自喻。后來,他智取生辰綱,火燒大名府,他一身屢出奇謀,輔佐宋江,讓宋江大小戰役無不凱旋而歸。只是那羽毛扇一擺,縱是千軍萬馬也只經他調兵遣將,即可殘退而歸。吳用便是這樣有勇有謀之士,這便是通三經五略,足智多謀的吳學究。
梁山好漢無窮計,有精通箭法的花榮,有魯莽野性的'李逵。他們個個有情有義,形同兄弟一般。合上書,我感慨萬分,在當今社會上,人人之間冷漠相待,再也沒有了梁山好漢的友情,且莫說親如兄弟,至少也要有那份朋友之間的情懷。在班級、同學之間,我們應該更好的團結一心,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才能快樂成長;在生活中,如果人人都互相信任,便能創造出美好的世界,構建成功的人生。
水滸傳讀后感3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假期里書籍成了我最好的陪伴,我不僅學到了知識,更開闊了眼界。每一本書都讓我收獲很多,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水滸傳》這本書。在我沒讀這本書之前,我認為所謂的名著都是枯燥無味的,但讀完以后我的這種觀點都被改變了。
整部水滸傳,主要是講了在北宋末年,高俅弄權,整個朝廷奸臣當道。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漢被逼無奈反上梁山。后來受朝廷招安,在出兵征討方臘時死傷過半,最后不幸起義失敗。
讓我感觸最深的是《水滸傳》中的“義”這個字。什么是“義”?為朋友兩肋插刀,為兄弟赴湯蹈火,這便是義。在《水滸傳》中,一百零八漢就講究“義”這個字。一百零八漢各為兄弟,為兄弟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辭。可在現實社會中,有幾個人能做得到呢?在困難面前,又有幾個人會舍自己利益保別人平安呢?在一些人眼中,利益是遠遠大于情義的,因為在他們的世界中,早已沒有了義的存在。
我還清楚地記得《水滸傳》英雄中有一個黑大漢,他生性魯莽,性情暴躁,經常為小事與他人發生沖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卻能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喪盡天良的家伙們聞風喪膽。在現實生活中,雖然沒有這樣驚心動魄的大事發生,但“義”字卻滲透著我們的生活。對朋友講義氣,是小義。對素不相識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種正義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實際意義上的`大義。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大義的民族,當日本侵華,多少義氣凜然的革命烈士,用他們的滿腔熱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國。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黃繼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機槍,這些都是炎黃子孫大義的延續,是中國歷史上揮之不去的光輝。
我也要用我的雙手為祖國建設出一分力,帶著一顆正義的心去做好事善事,即使我的力量很小,但是不論怎樣我也要遵守“義”這個字!
【水滸傳讀后感】相關文章:
水滸傳的讀后感02-12
水滸傳讀后感06-01
水滸傳讀后感06-15
《水滸傳》的讀后感01-30
水滸傳讀后感06-14
《水滸傳》讀后感[精選]07-09
(精選)水滸傳讀后感08-05
《水滸傳》讀后感10-01
《水滸傳》經典讀后感11-16
水滸傳讀后感(精選)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