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烏塔》有感集合[15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烏塔》有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烏塔》有感1
學習了《烏塔》這篇課文后,我受益匪淺。從烏塔身上,我收獲到了很多有益的知識。
現在的許多中國孩子,在家里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家人百般呵護,什么事都不讓做,而在本文中的烏塔卻大不相同。
這篇課文主要講述的是一個14歲的.小女孩兒烏塔,獨自一人游歷歐洲的事情。課文中講到烏塔為計劃這次旅游,整整花了3年的時間來,每到一地就要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還要給家里寄張明信片或打個電話報平安。可我們呢?有的同學不僅自己不敢出遠門,甚至連上學、放學都不愿自己走,更別說像烏塔那樣游歷歐洲了。烏塔之所以能自立、自強,是因為她之前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這時,我們應該反省一下自己,時時刻刻警告自己: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才能逐漸養成自立、自強的精神。
課文中還提到烏塔的旅費全部都是自己在課余時間打工掙的,沒有拿家里一分錢。可我們卻每天都向父母要零花錢,而且都是一天花光,也沒有攢錢,這實在是一種不好的行為。
烏塔曾經說過“光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總不完美”。我們寫完作業后,能看一會兒電視,讀一會兒課外書,就已經很不錯了,大多數同學都是把筆一揮,直接就出去玩了,雖說是出去玩,其實就是在外面瘋跑!
通過《烏塔》這篇課文的學習,我了解了一個和我年齡相仿,但行為卻與我大不一樣的小女孩兒烏塔。這篇課文使我受益匪淺,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向烏塔學習,做一個自立、自強的好學生。
讀《烏塔》有感2
《烏塔》是我很喜歡的一篇文章,它的主要內容是:作者在意大利旅行時遇到了一個十四歲的女孩,名叫烏塔。女孩獨自游歷歐洲的事使作者十分驚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篇文章最觸動我的是:烏塔利用假期打工賺到的錢當旅費,并經過三年的精心準備最終實現了獨自游歷歐洲的愿望。烏塔的自立與勇氣值得我學習。
我喜歡這篇文章也是因為我和烏塔一樣有自己的旅行目標,我最想去的地方就是英國,那可是《哈利波特》的拍攝地呀!身為一名哈迷,如果不能去那里,將是無比的遺憾。媽媽很支持我的想法,但是給我增加了一道門檻--自助游。烏塔的舉動鼓舞著我也想實現自己小小的但是又宏偉的目標。
首先,去英國需要旅費,由于我還不能像烏塔那樣靠自己掙,所以旅費由父母來擔負,但是我要分擔一些家務活為以后做準備。
其次,我要做好旅行攻略。烏塔用了三年時間做準備,這是一個人堅持、執著精神的體現,我要向她學習。我準備了英國地圖和旅行手冊,地圖可以讓我更好地了解《哈利波特》拍攝地的分布;旅行手冊可以讓我了解當地的文化特色,那里的交通、住宿等問題。有一點我沒有想到是烏塔提醒的,那就是預先查到當地報警電話以及中國駐英大使館的電話,以便遇到危險和困難時請求幫助。
最后,我還要學好英文,突破語言關。除了日常用語我還要學習旅游英語。學英語已經是我的一個習慣,每天學習一點累積下來就會有長足的進步。
我正在奔向自己的目標,也許兩年,也許三年,但終究會實現自己的愿望,為我加油吧!
3、讀《烏塔》有感500字
在我的語文書上有一篇叫《烏塔》,它主要講的是烏塔準備了三年的時間去國外旅游的'故事,這說明了烏塔很獨立。
她一個人旅游的費用都是她自己掙的,她為了這個旅游準備了三年的時間,如收集各國資料,收集地圖。當有作者來到旅店時,烏塔就會主動的打招呼,她與作者交談聊天,提取經驗。也給自己安排合理的時間。
記得有一天,爸爸媽媽讓我自己上學,聽到這一句話,感覺我的頭上有成百上千萬噸大石壓著。緊張的說:“能不能你們送我啊?”爸爸嚴厲在說:“不行,這是對你的一種挑戰!”這時我只能硬著頭皮出門了,到了公交車站,我背著書包拿著公交卡。一會兒就有一輛公交車來了,里面站滿了人,我半天不敢上車,司機叔叔說:“你上不上了,不上我就要開走了。”于是我緊張的上了車,我生怕我坐錯車了,于是鼓起了好大的勇氣問司機叔叔:“司機叔叔,您這車到實驗小學嗎?”司機叔叔點點頭。心里的一塊大石頭終于落地了。一路都緊張的看著外面,終于看到學校了,舒了口氣,急忙下車向學校走去,跟烏塔比我才經歷了一個人坐公交車。但是我還是遠遠不夠的。
“寶劍鋒出磨礪來,梅花香自苦寒來!”我還要繼續向烏塔學習,多磨練自己!
讀《烏塔》有感3
一個小姑娘獨自一人游覽歐洲,你聽了絕對難以置信,而在實際生活中確實有一個這樣的孩子,叫烏塔。烏塔自掙旅費去旅游,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孩子。
在中國,爸爸媽媽都把孩子當溫室里的.小花,不愿讓孩子受一點兒苦,時間長了,孩子就太嬌氣了,長大了該自立的時候卻不會了,那以后該怎么生存呢?總不能一輩子都靠爸爸媽媽吧!
而外國,從孩子一出生,父母就會大膽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干自己的事,比如:吃飯時不喂孩子,讓孩子自己抓著吃,滿18歲就把孩子推上社會,讓他自己獨立生活。
一個14歲的孩子一人去游覽歐洲,讓中國人看來太不可思議了吧,可是他確實這樣做了,給我們做了一個典范,我們中國孩子就需要這種精神。一位詩人說的好:“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光從電視中得來的美麗風景是不夠的,只有去旅行才能真正體會到美!
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雖然不能游覽歐洲,但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去改變自己,慢慢地學會獨立,比如試著去,自己收拾書包,自己學做做飯等等,做一個不依靠爸爸媽媽的好孩子,做一個獨立自主的好孩子!
讀《烏塔》有感4
讀了《烏塔》這篇課文,我發現烏塔的獨立生活能力很強,自立意識很強。
而14歲的'我們,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在家里,我們都是小皇帝,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懂杜家人們的關心,不讓自己一個人去外面,而烏塔和我們一樣,都是14,卻自己一人游歷歐洲,他恨我們完全比一樣。
我要向烏塔學習。
讀《烏塔》有感5
自從前幾天學了《烏塔》這篇課文,這三頁短短的文章深深地打動了我。這是一篇怎樣的文章呢?現在就讓我來告訴你吧:這是一篇一名叫烏塔的14歲德國女孩獨自游歷歐洲各國的故事。那么現在我們來議論一下吧!
烏塔是一個獨立性強、計劃周密的姑娘,我五體投地的佩服她的勇敢和細心,同時我也想到一個自己的故事:
有一天,我決定要坐班車去學校,就對爸爸媽媽說:“我要一個人坐班車上學。”爸爸媽媽同時點頭同意。我背上書包,連蹦帶跳地向上車的地方跑去。剛走下樓就聽見爸爸沖著我大喊:“兒子,你的語文書落家里了。”我仔細一想:不對!我昨天應該把書裝進書包里了,還做了個記號,不會忘的。不過還是去看看吧。我快步走上樓梯,推開家門,結果爸爸手里拿的是一年級的語文書,只不過經歷一番“盛裝打扮”,變得和新的沒多大差別,我氣得火冒三丈說:“班車都快走了,現在該怎么辦?”爸爸說:“我來送你吧。”便把我送到了學校。而我所謂的“獨自出行”計劃,就連這棟樓都沒有出去就破滅了。
這就是中國式家長對孩子的所謂“愛護”。但我們終究是要長大的`、獨立的。我想:如果我也出生在一個類似烏塔一樣的家庭里,我父母的這種“愛護”會不會變成真正的愛護呢?
讀《烏塔》有感6
在我們四年級上冊,曾經學過一篇課文,那就是27課——《烏塔》。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就是寫“我”去歐洲旅游的時候和一個小女孩住在一起,她就是14歲的烏塔。烏塔告訴“我”,她是趁這次放暑假一個人來歐洲旅行的,已經去了法國、瑞士、奧地利,還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然后還要去希臘。她還說,自己為了這次旅行就準備了三年,閱讀了很多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里陪小孩玩。從第七段中,可以看出她為了準備這次旅行,安排得很細、很周到、很周密,而且準備充分、計劃性強。也可以看出,烏塔盼望這次旅行已經盼了很久。就是說,烏塔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和熱愛生活。她恨不得用一天的時間就能環游世界好幾周。
你們發現了什么?沒錯,烏塔說這全是她自己做的,而且說的時候語氣平靜緩和,似乎是理所當然的。如果這樣的事情發生在我們的國家——中國里面,那可算是一個大新聞了。看了這篇課文,很多同學都希望自己也能一個人環游世界一周,那這問題到底出現在哪里呢?有兩個答案。
第一個答案,就是這問題出現在我們自身上。現在想想自己,你是否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呢?你是不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其實,這一切都是因為中國的教育方法。我舉一個例子吧,比如:一個五年級的女生一個人在家,忽然家里的`門鈴響了起來。她以為有壞人,竟然嚇得哭了起來,一直哭到她的爸爸媽媽回來。只是她的鄰居按錯了門鈴,居然也能把一個五年級的人嚇哭!和烏塔相反,這個五年級的女生膽小如鼠,生活不是不會自理,而是不敢自理,沒有信心。烏塔呢,有事敢大膽地做,并且有自立意識,能夠自力更生,獨立生活能力強,做事有恒心、有毅力,敢于大膽地猜測。牛頓說得好,沒有大膽的猜測就做不出偉大的發現。為什么那個五年級的女生那么膽小?因為她沒有勇氣,沒有勇氣去鍛煉自己。
第二個答案,就是家長的問題。現在,很多的家長每天都要“護送”自己的孩子上學放學。我知道家長們都是為了自己的孩子好,怕孩子遇上壞人,被壞人拐走,或者是迷路了。可是,生活中有那么多好的機會,家長們為什么不讓自己的孩子鍛煉呢?越怕這樣的事情發生,就越要讓孩子去鍛煉,從小抓起;越鍛煉,才能越降低這種事情發生的幾率。不僅是這樣,很多家長都很溺愛自己的孩子。家長們,你們這樣做,只會害了我們啊!
家長們,希望你們看到我的這篇文章,就不再繼續這樣做下去,為你們自己的孩子從小就打好良好的基礎。孩子們有出息,你們也才能嘗試驕傲、自豪的滋味,在別人面前有面子啊!
讀《烏塔》有感7
今天我們學了一篇課文,名叫《烏塔》。在學這一篇課文之前,我就在想:這是一個很有名的塔嗎?這一個有很多黑烏鴉的塔嗎……
今天學了這篇課文我才恍然大悟,原來這是一篇寫人的文章。主人公烏塔,才14歲,在我們的眼里14歲也是爸爸媽媽的小寶貝,可是烏塔不一樣,他趁著這個暑假,獨自游歐洲,她的獨立和自立意識,讓我很贊不絕口。
烏塔用了三年的時間準備這次旅行,她用她自己的錢,出去游歐洲,而且,每當到了一個地方的時候,她都會給爸爸媽媽打一個電話,讓爸爸媽媽放心。在課文中我還發現了烏塔是一個很有計劃的女孩,因為她用三年的時間去準備,在準備的時間里,她讀了很多很多的資料,這些資料就讓她有了計劃感和要去哪里的順序。
和烏塔比較,我對世界的'認知實在是太少了,烏塔說:“光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總不完美”我覺得烏塔說的太對了,我們被爸爸媽媽當做了心肝寶貝,哪兒也不能去,每次有了一點兒小刮擦爸爸媽媽就得把我們的自由全都抹去。
烏塔你是我們的榜樣,我要向你學習你的獨立、有主見、膽大和細心。
讀《烏塔》有感8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名叫《烏塔》,講的是14歲的德國小姑娘烏塔獨自一人游歷歐洲的故事,讀完后,我感慨頗多。
烏塔利用了三年時間準備游歷歐洲,旅費都是自己辛辛苦苦掙的,她在家中就設計好旅行路線,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號碼,再給家人打個電話,寄張明信片。烏塔設計的是多么細致,她是多么勇敢啊!我們中國家長別說讓孩子游歷歐洲,恐怕讓孩子獨自一人在小區里玩,都提心吊膽。
讓我感觸最深的是烏塔的精神狀態:作者在睡眼朦朧時,烏塔已經準備出發,作者晚上疲憊地回到旅館時,烏塔卻愜意地吃著糖,看著書。我逐字逐句,細細體會,我感受到烏塔的獨立生活能力很強,應該是平時的積累。我們中國孩子都是家里的寶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是捧著怕碎了,含著怕化了,照顧的無微不至,當成了小皇帝、小公主。
烏塔之所以能獨自一人游歷歐洲,是因為她有很強的獨立能力和時間觀念。而我,每天早上媽媽喊著叫著,我還舒舒服服地賴上幾分鐘,才伸個懶腰,睡眼朦朧的`起了床,比起烏塔,我真是對自己太寬容了。我的獨立生活能力更比不上烏塔,家務活我一樣也沒干過,我也從沒自己疊過被子,洗過自己的衣服,更別說為家人做一頓飯了。和烏塔比起來,我真是自慚形愧!
我要向烏塔學習。學習她時間觀念強;學習她獨立生活的能力;學習她關于安全問題安排的有條不紊;更學習她有自己的主張和見解!
讀《烏塔》有感9
讀了《烏塔》這篇課文,我有很多感悟、想法,讓我來跟你們一起說一說吧!
一個年僅14歲的德國小女孩,準備獨自游遍整個歐洲,這天真的念頭和大膽的行為真是讓人驚訝!要不是讀了這篇課文,我決不會相信。
在我們國家,這種事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爸爸媽媽們對待自己的孩子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恨不得什么事都幫他們做了。記得有一次,我在放學回家的路上時,看見一個高大的中學生,還牽著他媽媽的手過馬路。現在想起來是多么可笑呀!這和烏塔比起來又是多么鮮明的對比呀!
烏塔是個很獨立的`孩子,她說的很對,“光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是不完美的,只有親自來感受,才能體會出世界真正的美。”家長們,愛我們,為什么不能讓我們單獨出門?為什么不讓我們多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總有一天,我們要長大,要面對社會,走向未來,到時候,你們怎么辦,還能包辦嗎?現在沒有這個心理準備,將來只會帶給我們更多的麻煩,因為社會需要的是獨立生活能力強的人!所以,從現在開始,多給我們一點屬于自己的生活空間吧!
讀《烏塔》有感10
今天,我在語文書上讀了《烏塔》這篇課文,讓我深深有感觸。
本文寫了一個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一人游歐洲的事情,反映了國外兒童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識,同時也反映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
我們中國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可是烏塔,她難道不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嗎?不是的。可是她的父母又為什么同意讓自己的孩子一個人獨自游歐洲呢?這是因為西方教育與中國的教育截然不同。他們還是愛孩子,可是他們的愛是讓孩子從小養成獨立自主的`好習慣,是讓孩子成為暴風雨里的雄鷹!而中國的父母,他們愛孩子是溺愛,把自己的孩子當成“小皇帝”“小公主”,使孩子養成依賴思想,讓孩子成為溫室里的花兒,成為籠中之鳥!同學們,你們是愿意當溫室里的花朵還是大自然的小草,愿意當籠中之鳥還是愿意當暴風雨里的雄鷹?
中國的父母真是太溺愛我們孩子了。讓自己的孩子回家都不放心。甚至連過馬路都是千叮嚀萬囑咐。
記得有一次,媽媽給我報了一個英語班。前幾節課都是媽媽送我去上課。我覺得離我們學校挺近的,我就對媽媽說:“媽媽,去李老師那里上課讓我自己和同學一起走過去可不可以?”媽媽說:“不行,不行。走那里太危險了,這絕對不可以。”媽媽說完我就知道我再怎么說也沒用了。
父母啊,請你們放開你們那溫暖的雙臂,讓我們在藍天中自由的飛翔。在此,我呼吁:希望中國的教育方式來一次大改革,學西方國家,培養出更多的棟梁之才!
讀《烏塔》有感11
上學期我們學習《烏塔》這一篇課文,文中14歲的烏塔獨自游歷歐洲的勇氣令我非常敬佩,我被她那善良、膽大、心細的.品質所深深地折服了!
文中講了“我”在羅馬認識了一個年僅14歲的德國小朋友烏塔。在“我”和烏塔的攀談中,“我”知道了烏塔在讀小學,已經獨自游歷法國、瑞士、奧地利、意大利、威尼斯、米蘭等地方這一次獨自游歷歐洲的故事。
她在家里就設計好了旅游路線和日程,每到一地先查警察局的電話,以便遇到危險事情時情時請求幫助,再給家人打一個電話,如果是我的話,我一定會叫爸爸媽媽給我整理,也從來沒有想過獨自旅行,警察局的電話我也沒有想過。只有在玩累后才到想家,才會給媽媽打一個電話的不只是我一個人吧。
許多孩子也跟我一樣從小就生活在蜜罐當里,生活在長輩的羽翼下,長輩們把我們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所以我們這一代都缺少獨立,要想獨立就要在困難中磨練自己的意志,鍛煉自己,遇到困難不放棄。
通過這篇文章,我學到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要不怕困難、堅持不懈、勇于探索,爭做一個自理、勇敢、堅強的人。
讀《烏塔》有感12
我是家中的寶貝,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同是家中的寶貝——烏塔,她14歲,竟然獨自一人游歐洲,這可真讓我大吃一驚。假如是我呢?我的'腦子里馬上浮現三個字——不可能。我連黃巖都不敢一個人游玩,跟烏塔一比,我就是溫室的花朵。
別以為她想去哪兒就急匆匆地出發,她為了這次旅行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她在家里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她閱讀了很多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她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發廣告單……為了這次旅行,她足足花費了三年時間。這讓我吃驚得下巴都快掉到地上,難以置信地擦了擦眼睛。反觀我們中國呢?那可真是天壤之別。
我們每次旅行前,爸爸媽媽都如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我們呢,只用在旁休閑地當旁觀者,輕松出門就好了。而且每次父母都與我們形影不離,生怕我們走丟了。在游玩途中,爸爸媽媽為我們提供了衣食住行,還無微不至地照顧我們。我們只負責吃喝玩樂,開開心心地玩。
其實只要適量地放手,我們也行的。記得今年夏令營,我在莫干山住了六天,自己洗衣服、疊被子、完成了教官給我的任務……我與伙伴們一起知心交心,互相幫助。
讀完《烏塔》,我想對父母們說:請適量放手,不要把自己的孩子當做溫室的花朵。我們呢,也要自立自強,不能做溫室里的花朵。
讀《烏塔》有感13
讀了《烏塔》這篇課文,感觸很大。一個德國小姑娘竟然獨自一個人游歐洲,而且費用也不伸手向爸媽要,而是靠自己努力賺的。這讓我羞愧萬分!烏塔只比我大5歲啊!只比我大5歲,卻獨自游歐洲,而我,別說什么游歐洲了,就因為聽了鬼故事連獨睡都有點小緊張。
自打我出生以來,就是家里的“小公主”,被家里人視為掌上明珠,一直都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就是出去串串門,都會聽到爺爺、奶奶或爸爸、媽媽“去哪兒啊?”“又出去?”的叮嚀,我通常顧不上這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跑開了。
讀完這篇課文后,我很想像烏塔那樣,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不過,一定要做好周全的準備,提前設計好旅行路線和日程。
花朵如果想變得嬌嫩艷麗,就必須經受風吹雨打;蒼鷹如果想飛向湛藍的天空,就必須離開依靠的樹枝;小草如果想鉆出大地,就必須懂得堅強。正如我們一樣,不經歷風雨如何見彩虹?從現在起,讓我們向烏塔學習,變得獨立吧!
讀《烏塔》有感14
今天,我們學習了一篇課文《烏塔》,學習后令我感慨不已,想了很多很多。
課文主要講了一個十四歲的德國小女孩兒烏塔獨自游歷歐洲的故事。烏塔自己留意旅游信息,自己查閱資料,自己出門旅行,自己準備行走路線。每到一地方,她都要給家里寄張明信片或打一個電話,每到一地,還先查一下警察局的電話。她的這種做法,深深吸引了我。通過學習了這篇課文,我聯想到了自己。在中國的濮陽,作為四年級小學生的我,現在每一個周末去行政南小區學習二胡,去垂柳街學習書法,都需要爸爸去接送。二百米的距離,爸爸媽媽都擔心我出現意外,不放心我獨自一個人出去,這樣的家庭,讓我怎么樣能夠獨立呢?
親愛的'爸爸媽媽,從幼兒園到小學,你們都不舍得對我放手,我明白,這就是你們對我的愛。你們的愛十分的濃烈,深深的,濃濃的,讓我十分感動。以前,我一直都不太理解,為什么這樣的生活,我還依然過得很累,很不快樂。你們明明是為我好,為我著想,為我辛苦的努力。但是,我只是真實感覺到,我每天努力的學習,做作業,練習二胡,練習書法,打乒乓球,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一點也不快樂。
今天,我了解到了烏塔的生活,我突然間明白了,我不快樂的原因。我明白了,我現在的生活,不是我心里最想要的生活。你們說我叛逆,說我不知道感恩,說我不知足。但是,你們考慮過我的感受嗎?我被你們逼著練習書法,練習二胡,效果好嗎?但是,為什么我的乒乓球打得好呢?因為我特別特別喜歡乒乓球。所以,我自己去練習,主動的去練習。甚至,在晚上睡覺的時候,我做夢夢到的都是在練習乒乓球。我想說,因為愛好,我才喜歡,我才執著,我才能夠從乒乓球臺前感受到快樂。
我知道,爸爸媽媽是對我好的,是愛我的。你們對我的愛不一定是溺愛,但是你們同樣也是把我捧在手心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現在,我還是想對你們說,學習了《烏塔》一文,認識了德國的烏塔,我明白了,這樣的日子真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讀《烏塔》有感15
前些天,我們學了一篇課文—-《烏塔》,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課文講了一位14歲的外國小女孩烏塔獨自一人游歐洲的事。我非常羨慕烏塔,可同時又很慚愧。
我把課文仔細地讀了一遍,還不停地把中國孩子和外國孩子進行比較,我們中國孩子有這種能力嗎?沒有!為什么我們不能獨立去旅游呢?為什么我們不能自己掙錢呢?為什么我們沒這種勇氣呢?
在家里,在外面,中國孩子總有一位“仆人”伺候著,那就是父母!每當我們要做家務時,“仆人”伸出一雙粗糙的手,說我們太小了,長大再干;每當我們過馬路時,他們又伸出一雙大手,拉著我們過;甚至每當上下學時,他們還伸出一雙手,接過書包,自己背回家……不知不覺,我們就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和“小公主”了。遇到挫折時,他們還是伸出雙手擋住“人生之路”,使我們變得像溫室中的'鮮花,不能見狂風大雨。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一句話:“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漢。”我要向烏塔學會獨立,我們不要做溫室里的花,我們要像展翅高飛的雄鷹飛向藍天!
中國的父母,請松開手,讓孩子去拼搏吧!
【讀《烏塔》有感】相關文章:
讀烏塔有感05-08
讀《烏塔》有感06-10
讀《烏塔》有感01-24
讀《烏塔》有感06-29
讀烏塔有感06-26
【熱】讀烏塔有感10-05
讀烏塔有感【薦】10-05
讀烏塔有感【推薦】09-25
【薦】讀烏塔有感09-25
【熱】讀《烏塔》有感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