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館》讀后感 推薦度:
-
茶館讀后感 推薦度:
-
茶館讀后感600字 推薦度:
-
《茶館》讀后感 推薦度:
-
《茶館》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茶館讀后感(2篇)
讀完一本經(jīng)典名著后,你有什么總結(jié)呢?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可能你現(xiàn)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茶館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茶館讀后感1
《茶館》是老舍筆下一副巨大的畫。寥寥三萬字卻塑造了七十多個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這是一曲舊中國人情涼薄的挽歌,是一支支人生各異的內(nèi)心獨白!是恍如昨日,仿佛有切膚之痛的每一個中國人應(yīng)不斷品讀的愛國經(jīng)典。
七十多人物中,王利發(fā)王掌柜是由始貫穿至終的重要人物之一。老掌柜由青年時替父掌管裕泰茶館,與之在《茶館》這個無聲的舞臺上表演著,也生活著!或者說是本色出演著。老掌柜的愿望也就如同他與好友常四爺、秦二爺所說的一般:“我呢,做了一輩子順民,見誰都請安、鞠躬、作揖。只是啊盼著孩子們能有出息:凍不著、餓不著、沒災(zāi)沒病的'!”是啊,一個在舊時代這個熔爐中喘息著的,再普遍不過的平民百姓的愿望!也許會有人嫌惡他溜須拍馬唯唯是諾的“好好先生”模樣。但換個角度換個立場想想:王利發(fā)他一個無權(quán)無勢的本分生意人,只想在這亂世中求得平平淡淡、安安靜靜的日子。不曾有過害人之心,也尚存中國人寶貴的拳拳愛國之心。在他幫助康順子和康大力兩個可憐人時毅然送走媳婦、孫女自己坦然面對……在彌留之際不畏強權(quán)、不貪富貴。絕望的選擇了上吊之死。王利發(fā)只不過是腐朽的清末政府統(tǒng)治下的犧牲品之一罷了。
常四爺果敢無畏,敢作敢當。雖是過著自食其力,掙口凈飯的生活,而他能為精神層面的高尚而放棄物質(zhì),是舊社會鐵骨錚錚的漢子的典型寫照。但這樣不免有些無知與愚忠了,僅憑一顆熾熱的愛國之心一己之力豈能打敗洋人、漢奸、惡霸?其后果也是不言而喻了……
如果說常四爺需要具備實業(yè)救國的策略和頭腦的話,那么秦仲義便應(yīng)運而生了。一個資產(chǎn)階級維新派,一生主張實業(yè)救國,變賣家當辦公廠、開銀行,卻在花甲之年落個生無分文,窮愁潦倒的光景。在行將就木的時候得出了“有錢哪,就該吃喝嫖賭、胡作非為,可千萬別干好事”的謬論!()既令人啼笑皆非,也讓人悲由心生啊!這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社會環(huán)境使一個善良正直的人扭曲了靈魂,道出了泣血之言?由此可見,深受其害的人們對舊社會慘無人道的無情鞭撻之情可見一斑。
透過《茶館》我們看到了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一個透過哈哈鏡的現(xiàn)實,壓迫剝削勞苦人民,心意狠毒的惡人能在其中撈到一個浮華的“幸福”.憂國憂民、心系祖國安危的人被壓迫、餓死,被殺害的悲慘命運。國家被列強的時候,卻有大批的爪牙走狗為了一己之利向帝國主義投降,賣國!侵略者外寇眼中的“東亞病夫”、“亡國奴”就是一個屈辱的歷史!
“落后就要挨打”,新時代的我們在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時請不要忘記先人以鮮血向我們闡述的箴言!讓《茶館》的歷史永遠不要重演!
讀《茶館》,泣國人,悲命運,恨不爭,望奮進,再奮進!
茶館讀后感2
《茶館》是我閱讀的第一篇老舍的作品,聽聞老舍的名字已經(jīng)很久,耳熟能詳?shù)睦仙嵩谖覀児P下早已成為了舉足輕重的大作家,在平時幾篇閱讀理解中也或多或少能領(lǐng)略到幾分魅力,然而今日我把整本書看完后,我才能明白為何老師們把他倍加推崇,又為何給予了他太多太高的評價,一本小小的《茶館》就那么薄薄的幾頁,卻是一位成熟的劇作家的成功之作,這一劇本的創(chuàng)作實踐足以說明他已經(jīng)諳熟結(jié)構(gòu)戲劇的各色法門,老舍的文學素養(yǎng)之高是我們所不能及的,他能將形形色色各種人物、三教九流會聚在一個小小的茶館,形成了一個小社會,并通過人的評議來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情感流露、時代背景以及中國舊社會各階層幾種勢力的尖銳對立和沖突,這種藝術(shù)處置,不僅不失嚴謹,還體現(xiàn)出了老舍的大智若愚,舉重若輕。
王利發(fā),常用四爺,秦仲義,三位始終貫穿整個戲劇的人物,時間從二十多歲跨越到七十多歲,每個人都在按照著自己的為人處事,經(jīng)歷了維新失敗后民國初年北洋軍閥割據(jù)時期、國民黨政權(quán)覆滅前夕三個時代的生活,最后卻在歷史的命運中結(jié)束了酸苦的生活。王利發(fā)心地不壞,但卻有一點自私,比如在第一幕中,為了茶館內(nèi)部的`“干凈將一對窮母女轟到外面吃面,雖是好心,但總歸有點自私,還有王利發(fā)一生中一直保持著見風使舵的心態(tài),“做了一輩子順民,見誰都請安、鞠躬、作揖。”不斷委屈著自己,希望得到家人的安全和家庭的幸福。可是就因為那些勢力小人的存在,最終還是落得一個上吊自殺的結(jié)局。常四爺為人正直,愛打抱不平,敢在大庭廣眾之下說“大清國要玩了”,在二德子與特務(wù)之間昂首挺胸,雖然對這個社會充滿不滿,但還是努力讓自己的生活變得美好,但他沒有王利發(fā)那樣學會變通,結(jié)果老年時落的賣花生米來生活。“看,遇見出殯的,我就撿幾張紙錢,沒有壽衣,沒有棺材,我只好給自己預備下點紙錢吧”這是最后三人相聚時常四爺?shù)囊痪渑_詞,也就是說生活困境已經(jīng)壓迫得讓他苦不堪言,也諷刺了當時舊社會的腐敗。秦仲又,本是一個有錢的闊少,最初也是擁有著救國救民的理想,為了這理想,他沖動般的變賣了家產(chǎn),開設(shè)工廠,走向了強國富民之路,把一切都壓在了工廠上,結(jié)果政府腐敗無能,勢力太小的他斗不過那些人,資產(chǎn)全變成了“逆產(chǎn)”,沒有后路的他輸?shù)靡桓啥䞍簟!拔业米锪苏l?誰?皇上,娘娘那些狗男女都活得有滋有味的,單不許我吃窩窩頭,誰出的主意?”“盼哪,盼哪,只盼誰都講理,誰也不欺侮誰!”“讓咱們祭奠祭奠自己,把紙錢撒起來,算咱們?nèi)齻老頭子的吧!”三個人最后互相訴說著,又用諷刺的出殯儀式向觀眾展示著一曲舊時代的葬歌。
還有很多經(jīng)典的角色,比如死皮賴臉的唐鐵嘴、勤懇忠厚的跑堂,李三、變賣子女的貧農(nóng)康農(nóng)、聰慧善良的康順子、強勢的龐太監(jiān)、沈處長等人,這一個個人物代表著社會上每一類人,而茶館就是一個小型的社會,不僅反映了當代人的精神創(chuàng)傷,還具有強烈的社會批判精神。這是一部好書,我會盡量體會出更多精髓出來,用到學習中去。
【茶館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茶館的閱讀心得優(yōu)秀04-23
茶館讀書筆記01-20
《茶館》里的經(jīng)典臺詞01-16
茶館的讀后感10-06
《茶館》讀后感[經(jīng)典]06-21
《茶館》讀后感01-28
茶館讀后感04-14
《茶館》讀后感03-18
茶館心得體會01-03
【優(yōu)秀】《茶館》讀書筆記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