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百年的美麗讀后感集合15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跨越百年的美麗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跨越百年的美麗讀后感1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文章的名字叫《跨越百年的美麗》。我讀完之后感受很深。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1998年是居里夫人和他的丈夫發現放射性元素鐳的一百周年紀念。1898年12月26日居里夫人在法國科學院內做了一次關于天然放射性元素鐳的報告,在這之前,從來沒有那位女子登上過法國科學院的講臺。她的.報告使法國科學院內的所有人震驚。是她提出了放射性這個詞,她開始先發現了,后來發現了鐳,她為了提取純凈的鐳,搞到了一噸可能含有鐳的工業廢渣。他們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鍋,一鍋一鍋的提取,他們的化驗室只是一個破棚子。她終日在攪拌著礦渣,她的雙手上留下了酸堿的燒痕。過了三年又九個月,他們終于在成噸的礦渣中提取出0。1克帶著藍色螢光的鐳。她一直工作到67歲才去世,
讀了這篇文章我感受到了:一個人他只要堅持、有信心,他就可以成功。
跨越百年的美麗讀后感2
是她,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釙和鐳,又是她,給我們留下對科學事業的獻身精神。她,就是一百年以來人們都難以忘懷的居里夫人。
在這篇課文里,居里夫人給我留下的印象特別深刻,原因并不是她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釙和鐳,也不是她曾經兩次獲得諾貝爾獎,而是她對科學事業的堅定不移。我越來越欽佩她,欽佩她剛毅堅強性格,欽佩她視名利如糞土的淡泊精神,欽佩她遠大而執著的追求,她帶給我們的并不是科學歷史上的發現,更是一種頑強的信念。
居里夫人提煉鐳的過程非常艱辛,生活條件也很不好。從她的衣裙上、雙手上酸堿的點點燒痕中就可以看出,提煉鐳危險重重,也非常困難。但是,她并沒有放棄,而是一直堅持到了最后,成功提煉出了0。1克的鐳。這小小的一塊鐳,承載著多少的夢想與希望呀!但是,居里夫人并沒有享受這0。1克鐳帶給她的財富,而是把它捐獻到了別的地方,她里的生活依然如故,但是更加激進了她對科學的'熱愛。
居里夫人是第一個登上法國科學院講臺的女子,她的出現讓全世界都為之震驚,這也是她百年以來人們還在關注她的原因之一,她對人類做出的貢獻很大,讓人類又朝文明時代邁進了一步。
跨越百年的美麗讀后感3
持,這個詞讀起來簡單,做起來難。世上有幾個人能做到呢?沒幾個人能做到。這項艱巨的任務,居然被一個女子完成了,她叫瑪麗居里。
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皮埃爾居里一起在兩年后發現了釙,接著發現了鐳。后來,皮埃爾不幸早逝,加重了她的負擔,但她還是默默工作著。一直工作到67歲去世。她的一生都在工作,不論遇到了什么困難,都不退縮,總是堅持著。我們要向居里夫人學習,為人民、為科學獻出自己所有的力量和堅持不懈的精神。居里夫人不顧別人的嘲笑,和皮埃爾一起提煉出了鐳。因為她總是堅持著,所以獲得過兩次諾貝爾獎,但她視名利為糞土,我們還要向她學習這種淡薄名利的精神。在這么多的精神中,堅持不懈才是她最大的`特點。
平時我一遇到困難就退縮。就像那次做泥人,我把形狀捏出來之后,總是雕不好它的五官,過了一會就放棄了。但我讀了《跨越百年的美麗》這篇文章之后就決定以后遇到困難不退縮,勇往直前。
《跨越百年的美麗》讓我懂得了堅持,讓我以后遇到困難不再退縮了。
跨越百年的美麗讀后感4
天然放射性元素鐳,它的發現,是世界科學的重大飛躍。而發現它的人,是一位物理和化學都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居里夫人。
1898年12月26日,居里夫人和他的丈夫皮埃爾·居里走上講臺,她要在這兒宣布一向驚人的發現——天然放射性元素鐳。
居里夫人的報告使全場人震驚!物理學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而她那美麗,莊重的形象也永遠定格在人們的心中。放射性,這個字眼在當時并不陌生。1896年1月,德國科學家倫琴
發現了人工放射性X光。法國科學家貝克勒爾發現了天然放射性,居里夫婦接著發現了釙和鐳。
居里夫婦為了提煉純凈的鐳,搞到一噸可能含鐳的工業廢渣。他們在院子里支起一口大鍋,一鍋鍋地提煉。瑪麗終日在煙熏火燎中攪拌著鍋里的.礦渣,她雙手上留下了點點燒痕。
讀了這個故事,使我深深領悟到:居里夫婦那堅持不懈的精神使我震驚!那微小的0.1克鐳,你能想象出是用將近四年的時間提煉出來的嗎?居里夫人視名利如糞土,她把獎金捐贈給科研事業。將皇家學會頒發的獎章給小孩子玩。做人不能把名利看得太重,只要為國家做出貢獻就應該心滿意足了。
跨越百年的美麗讀后感5
讀完這篇文章,真的被居里夫人那種對科學事業的執著追求所感動了。耳邊似乎回蕩著“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瑪麗。居里是唯一沒有被盛名寵壞的.人”這句名言。愛因斯坦和居里夫人有過二十年的友誼,在居里夫人死后,他給予了很高評價,當然,這些絕對是當之無愧的。她視名利如糞土,那是因為她有遠大執著的追求,更是因為她對科學事業的熱愛。她不是為了利益,不是為了金錢。她一生共得了10項獎金、16種獎章、107個名譽頭銜,兩次諾貝爾獎,多么至高無尚的榮譽,而居里夫人本人呢?
這我們很清楚,淡薄名利。這是多少人都缺少甚至沒有的一種高貴品質啊!多少了不起的發現,多少了步起的品質啊。而當今社會,又有多少人不具備這種品質呢?讓我們問心自問。這跨越百年的美麗是否又從某個方面暗示了這一點呢?
跨越百年的美麗讀后感6
書,是一顆種子向知識的方向努力成長;書,是一艘船帶我們領略知識的海洋;書,是知識導航的燈塔,帶我們尋找知識的家園。
本學期,我讀了一個故事名叫《跨越百年的美麗》,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在1898年12月26日居里夫人在法國科學院的講臺上報告:天然放射性元素鐳的發現。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皮埃爾在三年又九個月的日子中,從成噸的礦渣中提煉出0.1克鐳。那鐳含有美麗的淡藍色熒光。在發現鐳之后的不斷研究中,居里夫人變得眼花耳鳴、渾身乏力。居里夫人得了許多大獎和榮譽,但她視名利如糞土。雖然社會對女性歧視很大,但居里夫人只是默默地工作。
讀了這個故事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人不是為名利活著的,而是為自己的.希望活著的。像居里夫人那樣視名利如糞土,只為自己的理想活著,很多人都對居里夫人感到驚奇。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在所有世界著名人物中,瑪麗·居里是唯一沒被盛名寵壞的人。”為此,愛因斯坦還寫了《悼念瑪麗·居里》。
最后,我希望大家向居里夫人學習,學習她那樣堅強不屈,永于探索,默默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跨越百年的美麗讀后感7
韶華易逝,容顏易老,什么樣的美麗才能跨越百年?居里夫人的美麗能夠跨越百年:她漂亮、端莊又略顯疲倦的的形象是美,她對科學的執著追求是美,她驕人的成績是美,她淡泊名利是美……居里夫人獻身科學的人格魅力,就像一朵歷久彌香的花,永不凋零。
居里夫人的`美名,從她發現天然放射性元素鐳的那一刻起,至今已經百年,她一生共獲得了10 項獎金,16 種獎章,107 個名譽頭銜,特別是獲得了兩次諾貝爾獎。她本來可以好好享受被人贊嘆的生活,但是,她看名利如糞土,她將獎金全部將捐贈,把獎章全部送給6 歲的小女兒當玩具。她一如既往的埋頭工作,直到離開人世……就像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說的:“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瑪麗·居里是唯一沒有被盛名寵壞的人。”
通過了解和閱讀《悼念瑪麗·居里》,我深深體會到了居里夫人是一個熱愛科學、甘愿為科學獻身的人,是一個正直、堅強的人,是一個目標堅定、執著追求的人,是一個淡泊名利的人。她的科研成果令人震驚,但是,她的高尚品德更讓人為她驕傲,為她自豪。
居里夫人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她的種種精神令人嘆服,她是多么謙虛,多么令人驚嘆!
跨越百年的美麗讀后感8
在所有的世界名人中,瑪麗居里是唯一一個沒有被名聲寵壞的人。這是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對居里夫人的評價。看了正文《跨越百年的美麗》,覺得是真的。
這篇課文是關于居里夫人的經歷。她發現了鐳,成為第一個登上法國科學院的女性。但她視名利如糞土,因為她看重科學。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居里夫人提煉鐳的那一段。三年九個月,噸,0。1克,這些數據,讓我深深感受到了這個女人的力量和毅力,以及她的美麗。
正是居里夫人寶貴的性格使她能夠為自己的目標不斷努力。她的科學精神值得所有人學習。我被她的堅持深深打動了。
在生活中,也要有這種執著,執著的精神。不禁回憶起軍訓。暑假結束后,我們開始了我們的夏令營,天氣仍然很熱。和其他同學一樣,我在烈日下,以軍人的姿態站在操場上。汗水溢出來,流過臉,滴進耳朵,浸濕了衣服。總覺得癢,想撓。心里猶豫了一下:是做報告還是堅持一段時間?我正要脫口而出的報告終于被我咽了下去。軍訓結束后,我也明白了堅持就是勝利。
居里夫人讀書的.時候,激光線也讓她頭暈耳鳴,疲憊不堪。但她并沒有因此放棄,只是默默的工作,直到死去。這樣一個獻身科學,執著追求的女人不就是最美的嗎?
跨越百年的美麗讀后感9
這學期我們學習了《跨越百年的美麗》這篇文章,其中居里夫人那種持之以恒、不怕苦、不怕累的肉體,深深感動了我。《逾越百年的美麗》是一篇贊譽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麗”為線索,標明了居里夫人的美麗不在于表面美,而在心靈和人格美,她為人類做出了宏大的奉獻,完成了本人的人生價值。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名話是:她從一個漂亮的小姑娘,一位端莊堅毅的女學者,變成科學教科書里的新名詞“放射線”,變成物理學的一個新計量單位“居里”,變成一條條科學定理。她變成了科學史上一塊永久的里程碑。
當我讀到為了提煉純潔的鐳,居里夫婦搞到一噸可能含鐳的'工業廢渣。他們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鍋,一鍋一鍋地停止冶煉,然后再送到化驗室溶解、沉淀、剖析。化驗室只是一個廢棄的破棚子,領會到居里夫人的化驗室居然是一個廢棄的破棚子。她家境貧窮,還科學實驗,他不怕苦,不怕累的肉體值得我們學習。
居里夫人用本人的生命,本人的美貌換來了科學史上一個新的里程碑,把本人的終身都獻給了科學,我們應該向居里夫人學習。
跨越百年的美麗讀后感10
最近,我們學習了一篇課文,是梁衡的《跨越百年的美麗》。文章的體裁是散文,采用了倒敘的寫法,以1898年12月26日的法國科學院宣布發現鐳開始,一步一步地描述了居里夫人的品格——堅定、剛毅、頑強以及遠大、執著的追求。
而這,使我想起了一個人,他是中國古代有名的史學家,《史記》的作者——司馬遷。要知道,他是在多么艱苦的環境下完成這本史學巨作的呀!當時,他因為投降匈奴的李將軍辯護而慘遭宮刑,可他仍在那樣的'條件下發奮圖強,在監獄里寫出了這部《史記》。
所以,我覺得堅持不懈、剛毅、頑強,這些是進行科技研究最需要的精神品質,不過,就算我們不進行科學研究,也要努力培養這種良好的品質,因為只有具備了這些良好的品質,我們在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才能取得不平凡的成就。
跨越百年的美麗讀后感11
今天,我讀了一篇課文《跨越百年的美麗》,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文章中的主人公——居里夫人在長達六十七年的人生旅途中,她的`一生都獻給了科研事業。這篇文章,由表及里的塑造了她從外表、人格、心靈到精神境界都具有”跨越百年的美麗“的感人形象,讓讀者留下”什么是真正的美麗“的深刻思考。
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皮埃爾·居里搞到一噸可能含鐳的工業廢渣,他們在院子里支起一口大鍋,一鍋一鍋地進行冶煉,然后再送到化驗室溶、沉淀、分析。居里夫人終日在煙熏火燎中攪拌著鍋里的礦渣。她一生共獲得了十項獎金、十六種獎章、一百零七個名譽頭銜,特別是獲得了兩次諾貝爾 獎。她本來可以躺在任何一項大獎或任何一個榮譽上盡情地享受,但是,她視名利如糞土,她將獎金捐贈給科研事業和戰爭中法國,而將獎章送給六歲的小女兒當玩具。表現了居里夫人無私奉獻,樂于助人的精神品質。
她無私奉獻,樂于助人的精神值得我學習。
跨越百年的美麗讀后感12
前幾天我讀了《跨越百年的美麗》這篇文章,其中居里夫人那種堅持不懈的精神,那種不畏艱辛的精神深深打動了我。
居里夫人具有追根問底和堅持不懈的精神。關于放射性的發現,居里夫人不是第一人,但卻是最關鍵的一人。她發現了釙和鐳這兩種放射性元素,這和她的性格有著極大的關系。如果居里夫人覺得實驗條件太艱苦,而放棄的話,她也得不到這樣的成績。居里夫人在極其簡陋的工作環境里花了三年零六個月,就是為了從成噸的礦渣中,提煉出這僅僅0。1克鐳,這就是居里夫人的美麗。
居里夫人的美麗不僅體現在外貌上,更多的是體現在她那優秀的精神品質上。堅持就是勝利,正因為堅持了,事情就有可能成功,說不定有的時候與成功只差一小步了,堅持不懈,就攀上了最高的`山峰。居里夫人的成功,不正是這樣的嗎?我們要學習居里夫人那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學習居里夫人那種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跨越百年的美麗讀后感13
“轟隆”,又一個散發著淡藍色熒光的鐳在烈火焚燒的提煉缸中誕生。熒光照在她那美麗的臉上,是那么的安詳。她就是瑪麗·居里。瑪麗·居里是科學史上第一位女博士,曾與自己的丈夫一起發現了稀少罕見的鐳,為科學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丈夫死后,只有她一個人孤獨的鉆研,才取得現在的好成績。不管別人怎么看她;不管別人怎么想她,她始終都是默默奉獻著社會。
“她堅定剛定,有遠大執著的追求……”她就是這樣一個瑪麗·居里:當人們鼓掌的時候;當人們歡呼的'時候;當人們擁抱的時候,她還在默默無聞的工作,她只想再為人類作出新的貢獻。鐳是世界的重大發現,也是瑪麗·居里的偉大發現,為了鐳,為了人類,她不惜犧牲了自己的容貌和肌體,漸漸變得渾身乏力。時光飛逝,日月如梭。轉眼間,六年的時光如輕煙,被微風吹散;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也由一個不懂事的小孩子變成了一位六年級的學生了。著名作家朱自清寫的:八千多個日子,我何曾留下游絲般的痕跡呢?是呀!在我四千多日的時間里,我做了些什么呢?
當最后的一束燦爛的陽光,照在她的臉上;當臉上的汗珠滴進了提煉缸;當提煉缸中發出讓人感到的熒光,人們應該學習她那淡泊名利、鍥而不舍的精神!
跨越百年的美麗讀后感14
她,是個堅定的女學者;她,是個剛毅的女學者;她,是個堅強的女學者。
居里夫人是個大公無私的人。在她嘔心瀝血研究出鐳之后,并沒有將它納入專利,而是捐出來在醫院救治更多的病人。她雖然很貧窮,但是她根本沒有打放射性元素鐳的主意,并沒有想把鐳占為己有,而是為了研究出鐳之后救治病人,讓更多的'人恢復健康。
居里夫人也給了我很大的啟示:那么重大的發現她都大公無私的捐了出來。我有時給班里同學借書都不愿意,因為他們一借就換來換去,當我問到這一位同學還書時,書已經出現在另一位同學手中。書回來時已經傷痕累累,我會很心疼的。但比起居里夫人,我突然覺得我的付出微不足道。那么重大的發現居里夫人可以心甘情愿的捐出去,而我只是借給同學看一下我的書我都不太情愿,我太自私了。
居里夫人是一塊里程碑,她人引領人們學到更多好的東西,引領人們走向光明,走向文明。
跨越百年的美麗讀后感15
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你是否因為一點微不足道的小事兒讓你的理想化為烏有?
《跨越百年的美麗》則講述了這樣一個令人難忘的故事:一個漂亮的小女孩,一位端莊的女學者,科學教科書中的新名詞“放射線”,物理學中的計量單位“居里”。一條條科學定理,使她成為了科學史上的`里程碑,使她的美名被載入人類文化的史冊,她,就是──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不同于別人,她執著地學習,研究,不斷地創造出人類的一個又一個奇跡。在她人生的67年中,她共獲得了10項獎金,16種獎章,107個名譽頭銜,尤其是她是歷史上唯一一個獲得兩次諾貝爾獎的女子,使她的理想是她更加努力地奮斗。
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像居里夫人學習,學習他那堅定,剛毅的精神,學習他那遠大的理想,理想并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可望不可即,其實,她就在我們身旁。
【跨越百年的美麗讀后感】相關文章:
《跨越百年美麗》教學設計09-27
跨越百年的美麗讀書筆記02-13
《跨越百年的美麗》優秀教學設計09-20
《跨越百年的美麗》讀書筆記12-19
《跨越百年的美麗》優秀教學設計01-04
《跨越百年的美麗》讀書筆記(熱門)06-01
跨越百年的美麗讀書筆記18篇03-31
(經典)《跨越百年的美麗》讀書筆記15篇01-23
跨越百年的美麗讀書筆記精選15篇02-16
《跨越百年的美麗》課堂教學設計優秀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