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領悟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1
初次讀這本書已記不得是什么時間,只記得當時讀挺激動的,一直給安安的媽媽點贊,現在再次捧起這本書,與女兒一起看感覺真的不錯,一邊讀女兒一邊問題不斷,我也耐心的回答他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就好像又回到了女兒0——3歲的那段時間,想想當時自己在教育孩子這塊兒做得挺好的,可是跟安安的媽媽比起來,覺得遠遠不夠。比如簡單的系鞋帶,很多時候都是代勞的。比如說讓孩子跟著去看婦科檢查,在我這里也是行不通的。
再比如讀《水滸傳》……那些事情做媽媽的都經歷過,試問能像安安媽媽處理得那么得體,有用筆記錄下來與大家分享的能有多少人。寫到這兒,我又想起了感動中國的同桌媽媽陶艷波,一陪就是十六年如果沒有足夠的勇氣和耐心,怎能夠做到!
孩子你慢慢來,也就是無論學習還是生活中細節,請允許孩子犯錯,并給予足夠的時間來改正。當然,家長也應該及時給予正確的引導,這樣孩子才會不斷的磨練中,越來越聰明,越來越能干。要達到這一點,媽媽嗎就需要足夠的耐心,也要有冒險精神。
謝謝寧老師推薦的這本書,順祝家長和孩子們家長及老師們節日快樂!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2
我讀完《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后,我體會到了濃濃的母愛。也感受到了人間的真情。
這本書中的龍應臺,作為一個母親寫了她在日常生活中與自己孩子發生的事。這些事看似平淡無奇,但實際上是對母愛的歌頌。作者龍應臺用筆把自己,甚至天下母親的母愛完美的訴說。
這整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一段是:“母親凝望著他那美麗的頭型,心里翻騰著膜拜與感動的情緒:孩子,是天心的.驗證,美得極致。究竟是什么樣的宇宙機緣造就出人這個生命來?”
我喜歡這一段的原因是:作者通過觀察自己的孩子安安,就把對他的喜愛之情和自己內心深處的母愛淋漓盡致地表達,即寫出了自己對孩子的喜愛之情,也說明只有真正懂得什么叫愛的人,才能寫出這樣的生活散文。
這本書對我的感觸很深,它讓我體會到了怒愛的偉大。書中寫的看似都是些家常事,但其實,也是一個母親,對孩子深深的愛。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3
孩子,你慢慢來,不要為生活中的一些障礙而煩惱;孩子你慢慢來,不要在人生道路上過快地奔跑,小心別跌跤。作家媽媽龍應臺為自己的倆個兒子寫下了散文集《孩子,你慢慢來》,字里行間透露著一種無微不至、濃濃的母愛。
大兒子安安,任性而聰明,能充分地“活學活用”,讀了水滸就去“打劫”巧克力,聽了童話就學獵人“射殺”小伙伴。但是當弟弟出生后,安安就變得不再聽話,讓媽媽為此傷透了腦筋。到最后,安安還是接受了弟弟。二兒子飛飛,熱愛神氣的巴士,其活躍、直爽的性格逗人發笑,因為生了他的金發小“女友”的氣,而黏著媽媽,結果語出驚人,令人噴飯。家有活寶,而且是兩個壞壞的`小活寶,難以讓人忘懷。可愛的中德混血小兄弟,就是媽媽寫作靈感的源頭。
孩子,你慢慢來,當心路上的磕磕絆絆;孩子,你慢慢來,請細細品味生活中的愛。《孩子,你慢慢來》一書里的故事,充滿了樂趣和歡笑,值得我們細細品味書中蘊藏的道理。
孩子,不用急,長長的人生路,你只有慢慢來,才能獲得更多的人生真諦。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4
我看龍應臺“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她是從做一個媽媽的視角寫的一篇文章,如水般柔情,又如火般溫情;其中帶著女性細膩的美與善,又有令人欽佩她教育孩子的大智。
我最欣賞她在教育孩子身上,給孩子自由的發展空間,讓孩子自主成長。看著看著心中有這樣一些情愫在蕩漾——感受了一個做媽媽的甜蜜和幸福、回憶做一個孩子的童真和快樂、親近小植物小動物時的歡欣和好奇。這些感受凝在一起,讓人很難說出到底因為什么而感動,而喜悅,而舒暢,可確實就是能聽到自己的笑聲不斷,輕輕帶過的那種笑。還有在讓孩子看書時,非常嚴格的選擇,而不是隨意地讓孩子看的,可見這位母親在教育孩子方面真實有智慧,讀后《孩子你慢慢來》,我對自己說:我能不能不當孩子的上帝,而做孩子的朋友?能不能做一做孩子忠實的觀眾或者拉拉隊員,虔誠的陪伴孩子成長的每一步?能不能經常給孩子不經思索的熱愛,能不能平等的`和孩子一起慢慢成長,讓孩子在興趣中快樂成長?
能不能尊重孩子合理的心理需求與個性差異,尊重孩子的愛好與選擇,尊重孩子的人格,及時捕捉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并予以贊揚,讓孩子在充滿鼓勵的沃土中成長?孩子需要成長的空間。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5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扎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慢慢來,慢慢來。”這是我從《孩子你慢慢來》的封面上摘抄下來的。
這本書里講的是一個母親和兩個孩子的.故事。這個母親很溫柔很有耐心,就算孩子犯了錯,她也不打不罵,只是跟孩子心平氣和地講道理,讓他們明白這個道理。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然后向別人道歉。
長長的路,需要我們慢慢的走。萬物生長都有一定的規律,可是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環境下,人們對人生的態度也顯得越來越急躁。現在很多父母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愿。不想讓我們輸在起跑線上,于是就給我們報各種興趣班、補習班。殊不知這種拔苗助長的教育,并不能讓我們成長得更快,反而毀了我們的天真爛漫。
而書中的母親,教育孩子不論做什么事情不管結果怎樣,只要盡力就行了。有的時候還可以讓孩子邊玩邊學。
我希望以后我們的父母可以多想想孩子的感受,給他們一點自己的空間。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6
今天,我讀完了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頗有感觸。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龍應臺和她孩子在一起的生活趣事,故事生動形象,美麗動人。
書中的孩子給人無限快樂,華安的調皮可愛更是讓人大笑不止,最讓我驚嘆的是德國的教育,書中看似含影射沙的顯現德國教育的寬松,但這種暗示好像有無所不在,我不太贊成這種教育,但更不贊成中國的教育,中國的教育,教出的孩子不靈活,不會應用。中國孩子學習時間太長,扼殺了孩子玩耍的.天性。而德國呢,相對來說卻十分寬松,只學一個上午,作業量卻只用15分鐘即可完成,這樣的教育,卻耽誤了正在讀書時的少年,應適當在添些時間學習,學習時間較之玩耍多些,這樣,既可以激起學生的讀書興趣,又鍛煉了學生手腳并用能力,將來對學習一些科目也有所幫助,這樣。,最妙。況且,我們還有在初中高中再適當加些學習時間,時間要呈金字塔狀慢慢累積,不能過度學習或過度玩耍。相對來說,美國教育我更贊成些,因為它更貼近事實。
書讀完了,但它生動形象的內容,使我久久難以忘懷,刻在了我腦海的深深處。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7
這本書講述了龍應臺女士和她的兩個兒子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整本書中,每一個與孩子相處的細節,都是母愛的流露,同時也體現了母愛的偉大。
從古至今,大多數的家長都認為,孩子應該無條件的遵從父母的安排。但是在這本書中,龍應臺女士讓我看到了一種獨特的觀點:從媽媽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不難;難得的是媽媽會蹲下來,保持和孩子一樣的.高度看世界——我們是一樣的生命,我們彼此尊重,我們一起成長。這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孩子學習的道路上,家長與孩子之間總會因觀點不同而發生大大小小的沖突。面對這些沖突,很多的家長找不到恰當的方式與孩子溝通。但在這本書中,龍應臺女士寫給兒子安德烈的一段話,給了我啟發。這段話是這樣說的:“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而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和尊嚴,給你快樂。這段話寫出了我想對孩子說,卻又表達不出來的觀點。
從這本書中,我學到了許多與孩子相處的新穎的觀點,讓我受益終生!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8
有些孩子是幸運的,但是有些孩子是不幸運的,他們可能生下來就天先失聰,也可能天先失明。
但是安安是非常幸運的。他有一個好媽媽,也有一個好爸爸。他的媽媽——龍應臺會騎自行車送他上幼稚園,在途中,他的媽媽會教他辨認一些顏色,所以他很早就會說話了。
我的媽媽有時候對我好,有時候會偏愛我姐姐。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我和姐姐躺在樓頂曬太陽,突然,門“嘎吱”開了,媽媽走了進來。說:“你們停放休閑的嘛!邵昕晨,你作業寫完了嗎?趕緊看書去!”媽媽把我拉了起來,讓我回房間去,并沒有叫上姐姐。我瞄了一眼姐姐,姐姐正在得意洋洋的看著我,他看到我正看著他,馬上把頭扭了過去。
不過,媽媽有些時候是愛我的。有一天我因為被罰寫說明書而很遲再回來,那是我已經饑腸轆轆了,更談不上要走路回家。當我走到校門口時,看到媽媽為我買了點心,在這里等了我很長時間。
媽媽一直都是愛你們的!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9
這是龍應臺“人生三書”之一,一直想看的一本書。龍應臺用作家的筆加上母親的愛,用心記錄下了兩個孩子——華安和華飛成長過程的許多精彩片段,充滿了樂趣又發人深思。
初當父母的我們,都希望孩子凡事快人一步,沒有誰能從容地說:孩子,你慢慢來,爸爸媽媽愿意等。恰恰相反的是,我們都等不及:我們把三歲的孩子早早送進幼兒園、我們強迫孩子記憶各種詩詞歌賦,我們對孩子按我們的標準判斷對錯,等等。我們常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們中的很多父母其實就是將自己做不到的事,強加到孩子身上。孩子很可憐,父母很悲哀!
陪伴孩子的成長是一段寶貴的經歷,看過這本書的父母,都會有相同的感覺,我家的孩子也是這樣啊:總會在不經意之中給你驚喜,在無意的'話語中給你歡笑。孩子與我們親密相處的時間很短暫,因為長大了也就與我們“漸行漸遠”。我們要學會駐足,學會給孩子時間,雖然“這很難,難極了”。
最后,引用書中華安所寫的一句話作為結尾:你可以說“孩子你慢慢來”,可是有時候,快快地“放手”或許也是必要的。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10
這個周末,我讀了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
《孩子你慢慢來》,光聽名字,感覺這本書是寫給大人們看的,不適合我們這個年齡看。翻開書,我才覺得這本書哪個年齡看都能受益匪淺。
在這本書里,龍應臺是一位關心孩子成長的母親。在安安的一個朋友偷東西的.時候,龍應臺并沒有像大部分母親一樣告訴他朋友的家長,讓他的家長罵他一頓,讓自己的孩子從此以后不在跟他玩。她沒有那樣做,而是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教導她孩子的朋友,讓他明白不能偷別人的東西。
安安喜歡聽故事,他聽完了一百回《西游記》,開始聽《水滸傳》。他和弗瑞第學著書里面的人物在路邊“打家劫舍”了一位好脾氣老人,拿到了許多巧克力,然后向媽媽炫耀自己的“功績”……這些有趣的故事,把我逗得哈哈大笑
這本書是龍應臺十五年前以一位母親的經驗寫下的,她在書中說:“誰能告訴我做女人和做人之間怎么平衡?我愛極了做母親,只要把孩子的頭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覺得幸福。可是我也是個需要極大的內在空間的人……”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11
奎來利用下班后一個人的閑暇時間,再次品讀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每次合上書,內心總是生出無比的柔軟和感動。記得去年第一次拿到這本書來讀時,內心也是經常非常溫暖和觸動的,經常讀著讀著就不知不覺的.流下感動的淚水,感動之余就會想:作者當時內心是有多么溫柔情懷和有多少無限的愛,才能寫出那么細膩的文字呢!現在再讀,感受更多的是對這位智慧母親的敬佩和身同感受!如同坐在時光機,和作者一同經歷著她的一切,心里的感覺非常奇妙。或許看書時的人生階段不一樣,可以直接影響當下的感受吧,我現在二胎中,肚子里的寶寶七月份就要出生了,每天感受到小疽伙在肚子里調皮、折騰的動來動去,母愛自然而然就會更多了,每個星期五,更是特別期待女兒晚上回來,可以享受更多的天倫之樂。
這本書是龍應臺寫的“人生三書”:《孩子你慢慢來》、 《親愛的安德烈》、 《目送》其中的一部,也是最讓我感動的一部。龍應臺是現代作家,曾擔任臺灣文化部部長,34歲才第一次做母親,龍應臺自稱:從此開始上“人生課”,且至今未畢業。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12
今天,我讀了華人著名作家龍應臺的文章——《孩子你慢慢來》,心里隱隱作痛。
我們這個社會發展到今天,似乎成了一列太擁擠的地鐵,人人必須趕著往前走,否則你便會掉隊,趕不上來,讓周圍的人失望,承受各方面無盡的壓力。連我們的`孩子都已早早被他們的父母、教師或推或拉入這個趕車的行列,幾乎沒有例外。為人父母或者為人師長者,人人都懷著愛孩子的心高喊著不能讓孩子在起跑線上掉隊,于是乎,孩子們變成了集萬千期待于一身的無奈選手。
經常聽到周圍年輕的家長叫苦,暑假里只有天天送孩子去學這學那的功夫,根本沒有時間自己休閑。試問:年紀小小,有這么多的學習真的有用嗎?
孩子宛如植物,生長有個體之別,有時令之分,拔苗助長的故事我們都聽過,可現代版的“拔苗助長”還繼續每天每夜地在每個學校或每個家庭中發生。
教育不是賽跑,人生更不是。
請多點耐心,給點時間,等待孩子的成長,教育是慢的藝術。
教育孩子,請慢慢來。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13
這個暑假,我讀了《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作者龍應臺用濃重的筆墨和一張張引人深思的照片讓我了解到小孩安安從嬰兒到上幼兒園時的情景。
這本書講述了小孩安安在八個月大時,什么都不知道,看到什么奇妙的東西就會問爸爸媽媽,但不太會說話,就抱著他們的.褲腿,指著那樣東西咿呀作聲,家長就會告訴他答案。看見一些小東西,只要家長不阻止,安安就會好奇地放進嘴里“品嘗”。在安安的成長過程中,他以天才能力,學會了瑞語、英語和中文,讓爸媽驚嘆不已。當他五歲時,想把二十幾只桃紅色的玫瑰編上一個蝴蝶結,可他繞來繞去,怎么也編不起來,可他還是繼續編。
安安的童年在龍應臺筆下變得生動、活潑和美好。我們也是一樣,童年都有很多美好的記憶,對不懂的東西我們都想嘗試去做、去學。現在,四年級學完了,準備踏入高段。在高段的學習過程中,一定不能馬虎,不會的題目一定要鉆研到底,不浪費一節課。成績如下降,一定不能氣餒,找出原因,繼續努力,要像安安那樣克服,堅持不懈地做好每一件事。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要不斷地學習,不管遇到什么挫折,都要沉下心來,想辦法予以解決。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14
十九歲的華安,十五歲的華飛為龍應臺改版重出這本書寫下了對母親想說的話“跋”,也是另一個生命的“序”。
想回憶一下快樂的童年和無憂無慮的生活嗎,這本書至少可以幫你暫時忘掉人欲橫流物欲橫流的當下,做一回三四個小時的`神仙,就當坐禪打座吧!
當我翻讀這本書時,似乎感覺它正一點一點打開我的童年記憶庫,里面的腳印深深淺淺,在深的腳印場處,還能挖出一點殘塵的信息。最有趣的是我給雞做手術。那一天放學回家(小學五年級),我看到我們家的一只雞待在大門口的臺階上發愣。我趕它,它不跑,我抓它,它也不叫喚。一摸它的雞食盹,脹鼓鼓的。我想不好了,雞中毒了!雞跑到生產隊的地里偷吃了拌了農藥的麥子。
我對奶奶說,這只雞快不行了。奶奶說,怎么辦?我說讓我試試。我拿了一把剪刀,先把雞食盹周圍的毛拔掉,剪開雞皮,又把雞的胃剪開一個口子,把胃里面的東西清理干凈。然后用一根縫衣針線,先里后外把剪開的刀口縫好,整個過程雞沒有叫喚過。第二天這只雞又像往常一樣活蹦亂跳了。這是六十年代發生的事了!農村有一句土話叫做雞皮狗骨,說的是雞的皮破了會自己愈合,狗的骨頭斷了自己也會愈合。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15
倆年前好友強烈推薦,今日才將它讀完,好在,一飲而盡。
要試著蹲下來與孩子保持同一視角,相互尊重,一起成長。
全文盡顯溫情,唯一一處劃線之處:
誰能告訴我做“母親”和做“個人”之間怎么平衡?我愛極了做母親,只要把孩子的頭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覺得幸福。可是我也是個需要極大的內在空間的個人,像一匹野狼,不能沒有它空曠的野地和清冷的月光。女性主義者,如果你不曾體驗過生養的`喜悅和痛苦,你究竟能告訴我些什么呢?
雖然這問題離我還很遠,但原先就有考慮過,像我這樣一個如此貪圖享樂的女性主義者怕是不能扮演好母親的角色吧?但還是很喜歡萌萌的小baby。
母愛是天性,理想是熱愛,之間的度還是可以把握的。對于龍應臺先生,華安和華飛入睡后即是她的個人寫作時間。
書中對于老大老二的問題值得借鑒考慮,分享給了即將要有二胎的姐姐。
哈哈哈一定會再讀哦~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相關文章:
孩子你慢慢來讀書筆記03-03
孩子你慢慢來心得體會07-27
《孩子你慢慢來》讀書筆記(15篇)01-13
孩子你慢慢來讀書筆記(通用10篇)06-29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10-29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02-04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11-11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精華)09-10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精華)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