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柏拉圖理想國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理想國》柏拉圖讀后感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領悟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理想國》柏拉圖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理想國》柏拉圖讀后感1
一杯的清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輝;一本好書,可以凈化1個人美好的心靈。本欄目提供了中外名著的讀后感范文和參考,希望您在此能找到您所需要的讀后感范文,對于提升自己的鑒賞和閱讀水平有所提高。柏拉圖(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是古希臘哲學家,是全部西方哲學乃至整個西方文化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他是蘇格拉底的學生,是亞里士多德的老師,他們3個被廣泛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理想國》是柏拉圖一生最具代表性和影響最為深遠的著作。這是一部典型的大綜合著作,其中將哲學、政治、倫理、教育、心理、社會、家庭、宗教、藝術等等諸多問題結合在一起,錯綜復雜。
《理想國》通過蘇格拉底與對手們的談話,反復詰難來推理尋求正義的定義。在第一卷,柏拉圖用蘇格拉底知識助產術的問答法推翻了幾種關于正義的定義:1.正義就是有話實說有債照還;2.正義就是幫助朋友傷害敵人;3.正義是強者的利益;4.不正義比正義有利。這4種說法看似接近生活很合理,但是柏拉圖一一剖析,找出了其中的缺陷,對于我們人生道路的選擇有深刻的啟示。
柏拉圖《理想國》中提到很多教育問題,對后世教育也有深遠的影響,盧梭曾稱贊“它是一篇最好的教育論文,像這樣的教育論文,還從來沒有人寫過咧”也有一些說法“只要柏拉圖的《理想國》與盧梭的《愛彌兒》留存在世,縱令其它教育論著被毀,教育園地也是馥郁芬芳的。”書中的教育思想精辟深刻,讓我受益頗多。
《理想國》中強調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柏拉圖認為,兒童階段接受了音樂文藝的教育會變得溫文有禮,對丑惡的'東西反感,等到長大會受他所接受教養的影響,便會與理性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他認為孩子應該從小實地見習戰爭,也從音樂中、游戲中養成遵守法律的精神。柏拉圖也提出,不要強迫孩子去學習,要用游戲的方法,這樣我們可以在游戲中更好的了解他們每個人的天性。
《《理想國》中也注重了人文素質的培養,提倡學習音樂,藝術,文學等等,使人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熏陶,從而使心靈更和善美好。科學與人文的結合更利于人的發展,學生也應體驗到生活的樂趣,藝術的陶冶從而使心靈更充實美好。
《理想國》中提出女子也應該接受教育。柏拉圖認為,一定要給女子和男子以同樣的教育,女子也要學習音樂、體操和軍事教育,因為“同樣的稟賦應該給以同樣職務”柏拉圖的這種思想打破了古代的傳統觀念,認為男女平等,天賦和才能相當的人就接受相同的教育、訓練,接受相同的職務,這就為婦女提供了學習和發展才能的機會,是很偉大的教育思想。
當然《理想國》中也存在一些不理想的地方。柏拉圖認為,為了使城邦一直強大,就要控制他們下一代的出生,他認為,最好的男人必須和最好的女人盡多結合在一起,最好結合者的下一代必須培養成長,而最壞者的下一代則不予養育。首先我對這種夫妻的結合方式不認同,這種結合方式對于人們并不公平,其次對于小孩的處理方式太過殘忍,生命本就是可貴的,一生下來就要被處理掉,我們沒有這樣的權利,而且這樣太過重視先天因素了,忽略了后天教育和環境影響的作用。還有,不讓親生媽媽照顧自己的孩子,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都缺乏親情和母愛,1個缺少愛的國家是很可怕的,而且這也違背了人的本能。
柏拉圖的《理想國》中確實蘊藏了智慧和思想,它對后世的影響是無法估量的。理想的國家中是存在很多理想的東西無法實現,但是柏拉圖同樣認為這是有價值的。所以我們不能因為1個國家不能在現實中管理得像描述的那樣好就否定這些理論。理想國是我們的1個目標,1個美好的目標。
所以,正如永動機的失敗,生物實驗2號的放棄,瑪雅帝國的滅亡,歷史不斷驗證:理想國是不存在的。
《理想國》柏拉圖讀后感2
知道柏拉圖的人幾乎都知道《理想國》這本書,這本書不僅詳細記載了古希臘的經濟、政治、文化,更以對話體完整的表達了柏拉圖的哲學見解和政治理想,在世界哲學史上、政治史上都是一份瑰寶。這個學期,我用心的讀完了電子雜志版的《理想國》,感覺既有啟發又有異議。
看這本書,會被蘇格拉底睿智、深邃的思考所折服,他的詭辯不僅教對手難以招架,也讓讀書的人難以跟上他飛快、機智的思維。柏拉圖借蘇格拉底的辯論一步步將自己客觀唯心主義的哲學思想完整表達出來,同時通過對城邦的哲學、道德、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等方面的爭論,設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規定,并在辯論中不斷完善,一步步建立了他心目中的“理想國”的藍圖,向世人展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理想國》傳達了作者的政治理想。柏拉圖心目中的理想國實質應該是封建貴族專制的奴隸制國家。這個國家一定是智慧的、勇敢的、節制的和正義的。在這個理想的城邦中,人被分為三等:掌握哲學思想的貴族統治者、掌握武力的武士階層,還有奴隸身份的廣大平民。柏拉圖認為國家權力應掌握在哲學家的手中,哲學家必須是有護衛國家的智慧和能力的.人,同時也是一些真正關心國家利益的人,只有這樣才有利于城邦的正義。而代表勇敢的武士應努力維護城邦的安全,并維護統治者的任何決定。同時,他認為掌權者和被統治者間應保持和諧、團結的關系,被統治者要服從統治者的所有政策,這樣,才做到了節制和正義。柏拉圖描繪的這一理想藍圖,滿懷著憧憬,被后來的空想主義者所向往。
與前面一樣,讀到這里,我又有了一些和柏拉圖相左的見解。柏拉圖覺得:為加強思想統治,應該不惜控制所有藝人,阻止他們不論在繪畫或雕刻作品里,還是建筑或任何藝術作品里描繪邪惡、放蕩、卑鄙、齷齪的壞精神,“哪個藝人不肯服從,就不讓他在城邦中存在下去”。但是,我認為:世界上善與惡、美與丑、正義與邪惡,都是相對應而存在的。因為有惡,人們才可以感受到善;因為有丑,人們才能體會到美;因為邪惡的存在,人們才追求正義。摒棄一切反面的食物只保留正面是不可能做到的,追求極端只會適得其反。無論是藝術還是思想,都只有豐富、全面、博大精深時才是最有利于人才培養、有利于社會發展的。所以,或許不應該過分去追求社會思想的統一和單調,人的思想是不可能長期永遠的被壓制的。
《理想國》詮釋了柏拉圖的客觀唯心主義的哲學思想。柏拉圖認為理念社會和現實社會構成我們生存的世界,理念的社會真實存在而且處于永恒不變的狀態之中,但人類所感受到的世界只是理念社會的影子,微弱而不真實。人們感受到的世界由現象組成,時刻在時間、空間的作用下不斷變化。以這個理論為基礎,柏拉圖提出了與眾不同的一種認識論,囊括理念論和認識論,以此來指導他的哲學教程。柏拉圖作為西方客觀唯心主義的創始人,書寫并流傳了豐富的哲學著作,創造了博大精深的客觀唯心主義哲學體系,對后世哲學影響尤甚。《理想國》幾乎是一部“哲學大全”,大部分由對話體寫成,文體之優美,思維縝密。柏拉圖認為我們我們生活的世界分為可感世界與理念世界,只有有知識的人才能將具體事物與理念事物準確區分開,因為他們能真正認識到美。柏拉圖覺得善是理念世界中一切理念的存在原因,它是最高的理念。作為一個唯物主義者,我始終覺得世界是唯物的,一切都互相聯系的處于發展變化之中,人能主觀能動的認識世界上的事物,但人的認識會受立場、知識、世界觀等不同因素的影響。雖然我和柏拉圖的世界觀有著很大的不同,但是對于善、對于美,我們都是心懷感恩并敏銳感受著的,對于它們的歌頌我們有一顆同樣的心。
看這本書,不僅能了解古希臘的政治制度、經濟狀況、風俗人文等,還能跟著蘇格拉底的辯論培養一些哲學思維,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哲學家思考問題的方式和對待生命的態度,同時也能學到很多為人處事的道理。這些對我來說都是不小的啟迪。讀這本書,我收獲良多。
《理想國》柏拉圖讀后感3
《理想國》是古希臘著名哲學家、思想家柏拉圖重要的對話體著作之一。這是對柏拉圖中期思想的總結。柏拉圖的《理想國》是通過蘇格拉底與他人豐富多彩、環環相扣的對話,給后人展現了一個完美優越的城邦。可以說這個城邦是歷史上“烏托邦”的開山鼻祖。
所謂理想國,是柏拉圖推理出的一個充滿正義和美德的國家,該書的核心思想是哲學家應該為政治家,政治家應該為哲學家,用哲學思想來管理民眾。而這些在《理想國》開始的時候并沒有直接提出來,柏拉圖是通過對正義的深入探討。
《理想國》在討論到城邦的建設的時候,首先說的就是人的正義問題,在柏拉圖的理解中,他認為我們如何去理解正義首先需要理解的是一個城邦的正義,如果我們理解了城邦的正義那么也就理解了個人的正義,所以,理解就是一個從大到小的過程,但是在我們的課堂的討論中有的人的言論讓我有這樣的想法,在我們一個直白的'理解中,我們認為一個人的正義是最重要的。
就是說,有個人才有國家的一切,在一個認同個人主義的時代中,在自由主義的思想的指導下,這樣的想法是沒有什么不對的,但是我想強調的是,在柏拉圖的《理想國》中,我們要知道柏拉圖寫作的背景和寫作的意圖,所以從一個城邦的建設意圖出發,城邦的正義是最重要的,一個人在任何時候都要服從城邦的正義的,在城邦的需要的時候,個人正義往往應該讓位給城邦的正義的,所以,我們在理解柏拉圖所說的“先寫大字,再寫小字”的言論是從城邦的理念出發的,因為他認為城邦才是最重要的,那個時代也只有在城邦的完善的情況下,個人的一切才是有保障的,因此我們要把城邦的正義和個人的正義充分理解,如果我們僅僅是從個人正義的角度來理解柏拉圖的正義的話,那樣的話,我們的理解是偏激、狹窄的,那樣的話就很容易誤解柏拉圖的意思,在當今社會,理解城邦正義和個人正義是我們正確理解柏拉圖的一個重要因素。
理解兩者正義之間的關系后,我們現在來理解柏拉圖的正義觀念了,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明顯的提出正義的概念是“個人做自己分內的事情”。或許是我們這樣的理解,在柏拉圖的意思中或許認為,人本來就是有區別的,等級的劃分并不意味著一定是級別的劃分,或許是秩序的要求,因此柏拉圖要建立自己城邦的時候,他不能不考慮到一個城邦對于秩序的要求。此外柏拉圖關于人應該各做各的事情是基于人本身的內在素質,或許換個說法是每個人在他生來就有自己屬于自己的稟賦,而他的'稟賦決定了他所應該從事的事業,那是正義的。
這就是柏拉圖所說的正義,當然這些是柏拉圖從他的城邦的正義推導出個人的正義,但是我個人認為這樣的理解或許適合于當時的城邦的正義,而對于如今,關于正義的描述是困難的事情。
哲學家用育他們,說服他們出去,但由于突然離開了陽光,眼睛受到刺激,他看到的影子還不如別人那么清楚,在別人看起來,他仿佛比逃出去以前還要愚蠢。因此唯有強制大家都認識到真理,走出洞穴,哲學家才能最終得到解放,這是上天賦予哲學家智慧的天然使命。因此作者認為唯有由哲學家作為統治者,強制推行。同時能最大程度地發揮個人才智,利用社會資源,使得“物盡其用、人盡其才”,國家才會最為強盛而和諧。柏拉圖將這種哲學家為王的國家稱之為“理想國”。
與柏拉圖的其它對話一樣,《理想國》一書語言優美,極富文學價值。因此不僅可以在提問與回答、定義與反駁的過程中鍛煉哲學思維的能力,深入鉆研其中重要的哲學問題,同時也能得到一種美的享受。作為蘇格拉底最著名的學生,柏拉圖繼承并發揚了蘇格拉底的學說,終其一生都在思索真理,傳播真理,也始終在與大眾的偏執作斗爭。正如柏拉圖所說的“在我們從錯誤知識走向正確知識之前,我們必須意識到我們處于無知的狀態”。
【《理想國》柏拉圖讀后感】相關文章:
讀柏拉圖《理想國》感想06-18
柏拉圖理想國讀書筆記06-19
柏拉圖《理想國》讀書筆記12-23
柏拉圖理想國讀書筆記2篇01-26
柏拉圖理想國讀后感07-16
柏拉圖語錄12-31
柏拉圖的語錄01-01
柏拉圖名言12-27
柏拉圖的“愛情”與“婚姻”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