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隨筆》讀后感15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說到隨筆,相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隨筆是散文的一種,可以不受體裁的限制,靈活多樣,不拘一格。想要找更多優秀經典的隨筆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培根隨筆》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培根隨筆》讀后感1
父母的歡樂藏而不露,他們的悲哀與恐懼也是這樣。歡樂他們無法說,悲哀與恐懼則不肯說。子女使他們的辛苦變甜,也使他們的不幸更苦;子女增添了生的憂慮,卻減輕了死的記懷。傳宗接代是動物的通例,而名聲、德行和功業則為人類獨有。人們一定看到,豐功偉業總是出自無兒無女的老絕戶之手,因為這種人力圖在他們肉體的'形象后繼無人的情況下表現他們精神的形象,所以沒有后代的人反而最關心后代。創立家業的人對子女最縱容,因為他們把子女不僅看做家族的傳承,而且還看做事業的延續;所以他們既是子女,又是造物。
《培根隨筆》讀后感2
這個暑假,我讀了《培根隨筆》雖然只是一些筆錄,但讓人感觸很深。
培根說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在《論美》中,培根說道:“形體之美要勝于顏色之美,優雅行為之美又勝于形體之美”。培根的話語既使人們開闊了眼界,也能使人們頓悟。
倘若因為榮譽問題而出現問題,要么就是學校的評價機制出現了問題,要么就是個人的姿態出了問題,抑或兩者兼而有之。
《培根隨筆》讀后感3
培根大家一定都非常熟悉,他是16世紀著名的文學家,暑假我有幸在網上拜讀了的隨筆——《培根隨筆》
這篇隨筆包括了《論求知》、《論美》、《論善》、《論真理》、《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七篇從這些篇目當中可以看出培根的哲學才能和政治天賦。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論美》培根認為:只有用知識豐富的美,有的美才是真正的美,無不由得想起了今天,這個濃妝艷抹的時代有太多的美因為沒有了而失去靈魂,只有美與德行結合起來再能綻放最美的光輝!
《培根隨筆》讀后感4
培根,15世紀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是西方近代文學的創始人。人人都敬仰他,但我卻不。我討厭那個工于心計、老于世故的`培根。
一天,當我讀到《培根隨筆》時,才發現他有另外的一面。他對哲學的執著,對政治的熱衷,對生活的熱愛,對理想的追求與對困難絕不輕言放棄,自強不息的精神和態度。
《培根隨筆》中,最令我難以忘懷的是論復仇。培根贊美寬容精神,他說:“寬容是王者的風范。”一個善于寬容的人,不會被世上不平之事擺弄,即使他的身心受到別人的故意傷害,也絕不會冤冤相報,因為寬恕會時時提醒他,邪惡到此為止。
《培根隨筆》讀后感5
培根在《論稱贊》中談到:“名譽好像一條河,能飄起輕浮之物而淹沒沉重堅實之物。”這話是何等的分量!所以榮譽面前我們一定警醒,要慎重!慎重!慎重!否則學校就會變成這樣一個地方:“一群沒有意思的人,做著一些無聊的事情,他們為了榮譽爭得不可開交。”
培根追求權力的一生是如此失敗;培根追求知識的一生又何等輝煌。權力能左右榮辱于一時,思想的余輝則能澤及萬世。
“知識就是力量”。培根的`人生經歷和思想遺產為此做了最好的注釋。
《培根隨筆》讀后感6
宗教既是人類社會底主要維系,那末要是它本身能居于統一底真正維系之中,自然是一件很好的事。關于宗教的爭執和分裂是異教徒所沒有的惡事。原因是異教徒底宗教并無任何固定不移的信仰而只有儀式和典禮。他們教會中底主要宗師和長老乃是詩人,從這個就可以想到他們底宗教是什么樣的一種宗教了。但是真正的'上帝有這種性質,就是他是個“忌邪的神”;因此他底崇奉和宗教便決不容有混雜和伴侶。
《培根隨筆》讀后感7
讀完這書后,我忽然想起,人是沒有十全十美的,而且每個人的理想與信念不同,當然,所追求的事物和追逐的夢想也各不相同,不可把自己的喜好強加在別人身上,也不能依照自己的喜好來評判他人。況且人是有兩面的嘛!
應多看看別人的.優點,吸取精華之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為將來漫漫人生路打下堅實的基礎。一本好書可以使人明白一個道理,一本好書可以為人建造一條捷徑,一本好書甚至可以改變人一生的命運!
《培根隨筆》讀后感8
讀過培根的散文隨筆,我們能夠深切感受到文藝復新時期的狀況,得知培根是如何在舊的社會結構和思想體系日趨瓦解之際,致力于探討并樹立新的信念。規范和道德。他的散文清晰明了,很容易就能明白,文章關注現實,集中的表達了作者的人生哲學
文章中運用了許多比較和欲揚先抑的寫作手法,并講述了許多人生哲理,能夠讓我們從中學習到很多道理,我們也能夠把散文中的.優美語句積累下來,豐富自己的語言,提高寫作水平。
培根隨筆語言凝練優美,意蘊深刻,不多的文字中,卻蘊含了許多豐富的哲理,因此我們就應向培根學習,把他這種寫作手法運用到我們的作文當中,并且學會如何用小故事來描繪出深刻的道理。
《培根隨筆》讀后感9
翻開培根的《隨筆集》,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文章短小。58篇隨筆中,很多都不超過一千字,個別最長的也只有五千多字。培根自己也在《談快捷》一文中說:“冗長而玄妙的講話不利于快捷,就像長袍拖裙不利于賽跑一樣。”所以培根力求以最短的篇幅擺明事實,講清道理,擯棄那種空洞、膚淺、絮聒的毛病,注重文字的深刻老練、沉重有力,幾乎篇篇都是警句格言層見疊出。
培根用客觀冷靜的筆調寫了這些短小精悍的'說教文章。他不追求抒情效果,不買弄幽默風趣,從不談論自己。所以讀培根的隨筆我們是聽不到作者靈魂的絮語,也不像一位朋友在娓娓談心,倒像是在聽一位高人賜教,一位法官判案。
《培根隨筆》讀后感10
培根隨筆是我爸新給我買的一本書,一看作者介紹,我的媽呀!培根可是英國鼎鼎大名的大哲學家!(我以前還真不知道)這樣鼎鼎大名的`人物寫的書,我一萬個看不懂,可老爸非讓我看。老爸老爸你真是“老”糊涂了呀!也忒高估我得實力了吧!誒,真是奇哉怪也……無奈之下,我翻開了此書……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此書中有論死亡,論愛情,論交友,論無神論……甚至還有論婚煙!雖說有很多論,我還是找到論讀書。里面說,讀書可以增長見識,陶冶人的情操……
囫圇吞棗的讀完此書,我又收獲不小。是呀,哲學有時還真有用呢!!!
《培根隨筆》讀后感11
《論求知》是一篇啟迪人們增長學問,探求真理的文章。我們現在讀的課內書本,最終的目的是運用。需要實踐,使一門技藝。就如培根先生說的"
知的目的不是為了吹噓炫耀,而應該是為了尋找真理,啟迪智慧。
人的出生并不是什么都懂,因為知識不能靠遺傳得到的。需要不斷地去學習,我們的精神和思想上雖然不是十全十美的.,但可以靠獲取知識來改善。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
知識是人一生的財富,要靠自己去求知,學到的東西都是屬于自己的,要通
《培根隨筆》讀后感12
很多人都喜歡這個偉大的哲學家——培根,但我卻不!我討厭這個站在貴族立場與男權視角的培根,我討厭這個工于心計、老于世故的培根,我討厭這個擁有著功利主義思想、深諳于官場運作的培根!
不過,前兩天讀了<培根隨筆>后,我才發現了另一個與我想法完全不同的培根。我看到他對哲學的執著,對政治的熱衷,對生活的熱愛,對理想的追求與對困難決不輕言放棄、自強不息的精神和態度。
我恍然明白:“噢!原來還有這樣一個培根!”
在這數十篇隨筆中,<論美>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避開這文章中寫的都是美、德兼備的男性帝王不說,這則是一篇關于“美”的經典之作。
《培根隨筆》讀后感13
本暑假我讀了《培根隨筆》,讀完后感觸很深。本書總共有58篇,經歷了3個發展階段,經過作者的不斷增刪修改,才問世于世界,本書是作者窮其畢生精力所著的一部人生隨感作品,凝聚了培根思想的精華,嚴密的邏輯思維,精辟有力的辯論,睿智的遠見等,這些鑄就了這部書是一部傳世名著,永不褪色。
其中最讓我感觸頗深的是《論生死》,培根認為,人類恐懼的思維的.原因是聽信了太多的鬼怪傳說,然而作者卻冷靜的看待死亡——將其視為人生必不可免的歸宿,以及對塵世罪孽的償還。這種看透生死,大無畏的精神令我敬佩!這部書真的“狠”不錯,推薦大家閱讀!
《培根隨筆》讀后感14
《培根隨筆》給我很多的感觸。簡潔優美的語言讓人忍不住讀完全文,讓每個讀過的青少年受益匪淺。此書分為《論求知》,《論真理》等許多隨筆。很多都聯系到了我們的生活,與我們息息相關。
其中,最讓我感慨的還是《論死亡》這篇隨筆。因為,我認為這是最重要的。人如果沒了生命,那還談何友誼,因此,只有活著,才能實現你的愿望。然而,人活著并不是虛度年華,而應該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一分、一秒都不可以錯過,人生在世就會使你的生命更有意義,所以要為自己的目標、追求不懈努力。
《培根隨筆》讀后感15
幸運并非沒有許多的恐懼與煩惱;厄運也并非沒有許多的`安慰與希望。在針工與刺繡中,我們常見,若在一片陰沉的底子上安排一種漂亮的花樣,比在一片淺色的底子上安排一種暗郁的花樣悅目得多;從這眼中的樂趣上推斷心中的樂趣罷。無疑地,美德有如名香,經燃燒或壓榨而其香愈烈,蓋幸運最能顯露惡德而厄運最能顯露美德也。
【《培根隨筆》讀后感】相關文章:
弗蘭西斯·培根《培根隨筆》讀書筆記06-21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01-02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01-10
培根隨筆集簡介05-29
培根隨筆經典語錄摘抄06-03
培根隨筆優秀讀書筆記01-22
關于《培根隨筆》讀書筆記01-29
英國《培根隨筆》讀書筆記01-12
培根隨筆的讀書筆記范文01-16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大全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