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15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1
你口口聲聲念叨著人間不值得,深究原因,無非是覺得對自己無能為力。你對周圍的環境無能為力,因為你要工作,你需要生活,你改變不了老板的想法和決定,所以你覺得無能為力,你覺得工作沒有意義;
你對自己的生存現狀無能為力,你覺得自己受到了太多的限制,生存的壓力讓你不敢去追求夢想,辛苦賺來的錢都給了房東,你覺得生活沒有意義;
你對自己無能為力,你控制不住你自己的墮落(也許只是你自己覺得),你做不到自律,你不僅控制不了外界因素,你連自己都覺得控制不住,你覺得活成這樣也沒什么意思了。
但是,這些都不能成為你放棄自己的理由。
你還沒有那么不幸,你還有救。不要輕易放棄生活的勇氣,畢竟勇氣這種東西,一旦失去,就很難再找回來。
當你看完《活出生命的意義》本書,你會驚訝地發現,在集中營那種完全失去自由,隨時面臨死亡的情況下,很多人依然沒有放棄生活的希望。
即使在集中營,他們也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弗蘭克爾對曾經救助過自己的一位犯人至今感激不盡。在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的情況下,仍然有人,保持著對生命和生活的美好希望。
雖然這種人數量很少,但是已經足以說明:
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剝奪,唯獨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選擇一己態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剝奪”。
是的,你改變不了別人。但是,你自己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完全可以由你自己來決定。你選擇放棄決定,那么生活會替你做出決定。你沒有資格不滿,這是你自己的選擇。你要明白的是,能夠拯救你的,只有你自己。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2
我們常常會感嘆人生短暫,進而因各種原因會感覺到人生存在之虛無。我們有太多遺憾,我們在和朋友的比較中喪失本心,在愛的過程中喪失自我,我們日漸衰老。
讀完《活出生命的意義》,你會深刻懂得,你,就是獨一無二的你。
每個人的人生意義都不一樣,生命對每個人提出的問題,也各不相同,不管你是正常人,還是心理咨詢師,或者是患者,在人生意義這個宏大的命題下,沒有人可以替代你。
所以,你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在這個世界上,能夠為你負責的,只有你自己。負責任是人類存在之本質。你需要擔當起生活的重負。
不管你經歷了怎樣的痛苦和無奈,你所經歷的,別人奪不走。你做過了,愛過了,也勇敢承受過痛苦,這是生命給你的財富。這些回憶與你的生命息息相關。你所經歷的一切,都是構成你生命意義的一部分。
你沒有必要去羨慕年輕人,當你老了,也沒有必要為虛度青春而懊悔。你只需要,在生命向你提出問題和挑戰的時候,勇敢地去接受它。
在你勇敢面對并完成這個任務的過程中,當你越是忘記自身低投入到這個任務的時候,你所展現出的人性的光輝,就已經體現出你人生的價值,實現你人生的意義。
弗蘭克爾在從集中營回來以后,發現自己所有的親人都慘死于集中營。這種情況下,他強忍悲痛,仍然完成了《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將“幫助他人找到人生的意義”作為自己的人生意義。作者在這個過程中,完成了對自我的超越。
當你能夠超越自我的時候,人生價值不過是自我實現的副產品罷了。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3
我對作者對這本書前半段的描寫十分著迷,讓我切身的了解了集中營的生活,那里充滿了恐懼,屠殺,暴力,不平等,饑餓,扭曲。猶如地獄一般,但是作者利用他的智慧,和上帝恩惠,活下來了,這就是奇跡。記得作者描述的,集中營的人就是用紙一樣皮膚包裹著骨頭的骷顱,嚴重營養不良;每一次調離集中營,他們都不知道下一個目的地是死亡還是繼續著苦難的日子;睡覺前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是要抓完身上的虱子,要不睡不好覺;集中營的人要努力表現的能干活才能活下去;看到身邊的人做噩夢不舍得叫醒他,因為害怕他覺得醒來以后發現這里的生活還不如噩夢……活下去,需要強大的意志,作者做到了。感謝和平的時代,讓我們這些平凡的人有飯吃,有衣穿,有覺睡。文章的后半段的各種療法可能有效,但是我沒有看進去,文章最后的點評部分有一句話觸動了我:他努力啟發我們要認識到自己的能力,要明白通過選擇的力量可以幫助我們達到我們的目標。同時這個世界的情況不妙,我們只有竭盡所能,否則情況只能越來越糟。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4
《活出生命的意義》一書包含兩大部分,在第一部分中,作者講述了他在集中營的經歷;第二部分介紹了意義療法,這一療法替人們找到了絕處再生的意義,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見證。
書中介紹意義療法,是著眼于人類存在的意義以及對這種意義的追求。
意義療法既非說教亦非祈求,既不是道德勸戒也不是邏輯推理。用一種形象的方法來比喻就是,治療師扮演的角色好比眼科專家而不是畫家。畫家試圖向我們表達他自己所見的世界是什么樣子,而眼科醫生試圖讓我們自己去觀察世界實際上是什么樣子。意義療法師的作用是拓展患者的視野,使他意識到其生命潛在的所有意義。
意義療法可以用三種不同的方式來發現生命之意義:(1)通過創立某項工作或從事某種事業;(2)通過體驗某種事情或面對某個人;(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難時采取某種態度。
作者將自己對生命的思考匯聚在書中的一字一句中。告訴我們無論怎樣解釋生命的意義,只要知道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短短一生如蜉蝣,若能看透生命的本質,找到生而為人的源動力,認清生活的真相,依然熱愛我們的生活。這一世才真的沒有白白來過。
正如詩人尼采所說:“知道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5
“知道為什么而活的人,才能活下去”,無論身處和平年代,戰亂年代,知道自己為什么而活才能活下去。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使命,每個人每個階段都有獨特的使命。
想起一位老師寫的小詩《病房紀事》:在病房里看新聞又有年輕人扛不住生活的壓力跳下樓去而身邊一些老年人歪歪倒倒都有不死的靈魂他們討論的不是怎樣吹熄火焰而是將生命活到極限鄰床的爹爹已不能自理眼耳卻站著還在電視上眺望外面的世界……
壓垮年輕人的,不是無法承受的生活壓力和磨難,是無意義。找不到磨難和痛苦的意義,磨難只是磨難,痛苦只是痛苦,人間如此不值得,何不選擇結束?醫院的老人,要么承受著病痛的折磨,要么承受著年邁無法自理的屈辱,支撐他們堅韌活著的東西,一定是他的信念,對生命意義的追尋。
20xx年5月,因為一些波折,我不得不離開了大學畢業就一直工作7年的公司,也損失了10多萬和百萬股權。不久,小孩也因為在老家照料不周眼球受傷,醫生的診斷讓一家人陷入了痛苦。那一刻,我否定了過去拼搏的7年,否定了過去的事業觀……很清晰的記得,當我帶著孩子奔波在去各個醫院的路上時,燦爛的陽光灑在我臉上,面對匆匆的人群,我無聲哽咽,淚流不止。我懊悔不已,多希望受傷的是我自己。在深度痛苦中,我檢視、反思過去,尋找現實的因果關系,設想最糟糕的結局,設想如何在最糟糕結果下繼續堅韌的生活……
然而,在深度痛苦中游蕩時,設想最糟糕結果時,我依舊找到了樂觀的理由,我相信不管是我還是孩子,我們失去的,都會獲得其他的饋贈,比如更堅強的性格,更睿智的大腦,更靈性的靈魂,或者其他。我相信我們所經歷得磨難會有意義。我原諒了我的過去,我原諒了曾憎恨的人,我感受到了寬容、平靜的力量。
厄運和磨難,本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我們尋找生命意義的機會。有人在磨難中升華,也有人在磨難中沉淪。偉大的精神,才配得上經歷的苦難。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6
再次閱讀《活出生命的意義》第一部分,這部分主要講述了作者在集中營的經歷,描寫了囚徒們在惡劣環境中的心理狀態。如今我們處在和平年代,可能很難體會到囚徒們所經歷的痛苦,但人總會遇到挫折的,從本書中我們可以學習到應該怎樣應對挫折。
囚徒的心理反應的第二階段是適應階段。在這階段,他們表現得很冷漠,沒有情感,比如對家鄉的思念。情感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折磨,所以他們選擇了冷漠。這是一種自我保護。我對待別人的態度也是比較冷漠的,我害怕在人際關系中受傷,所以我用冷漠保護自己。但是,囚徒是處于極端環境下,他們別無選擇,不得不冷漠,而我更多的是在逃避。
回憶往事有助于填補精神空虛、孤獨和思想貧乏,但是我們不能只活在過去之中,逃避現實。我也是一個非常喜歡回憶過去的人。回憶能讓我重溫過去所發生的事情,回顧自己從過去是怎么走到現在的,那是我的記憶,是我擁有的東西。擁有記憶會讓我更有充實感。
人們一直擁有在任何環境中選擇自己的態度和行為方式的自由,任何人都能夠決定自己成為什么樣的人。我們不能把自己的不幸歸因于環境或過去,命運從來都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正如《被討厭的勇氣》中所說,我們要有改變的勇氣。我一直很渴望愛情,但我一直認為自己有這樣那樣的缺點,所以自己在沒有收獲愛情。因此我可以安慰自己說,我是因為有那些缺點才找不到愛情。這是自己給自己找借口,自己并沒有決心去改掉缺點來爭取愛情。
生命最終意味著承擔與接受所有的挑戰,完成自己應該完成的任務這一巨大責任。經歷苦難也是一項不能逃避的任務。我們必須直面苦難。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7
本書作者是以心理學家的視角來描述他在集中營的幸存歷程, 換一個角度來看,是在極端情況下的人類適應的實驗歷程,極具研究價值——生理的,以及心理的!
比如:
1、集中營的人群,普遍的價值滿足感和欲望需求,降低到了“馬斯洛需要層次”的最底層:面包以及香煙,就能給他們帶來如同“天堂”般的短暫快感——因為生理饑渴的驅使,大腦需要全力聚焦在生存機能上,如同電腦內存不足時的降頻,人類降階返回到動物層級。
2、看到人類的心理適應性的極致:集中營后來的時段,作者看到營友尸體時的感覺是“完全沒有感覺”,沒有悲痛,沒有恐懼,沒有想法,即使這是昨天同組聊天的朋友。集中營的任何殘暴行徑,已經被視為理所當然的發生——溫水煮青蛙,青蛙也是這般適應的么?
本書后半部分,講述“意義療法”。
作者是集中營的少數幸存者,并且是更極少數的始終保持“高貴人性“的集中營生存者。通過回溯自己的親身經歷,作者認識到“賦予生命意義”——對妻子的愛和渴望,以及必須完成的心理手稿——讓他的能量小宇宙始終在線,最終借助”命運之手”,渡過浩劫。
書中有些具體的案例,講訴“意義療法”是如何運作于普通患者的,可以看看。
初步感覺:
1、和《秘密》中的愿景模式的構造有相似之處?
2、和日本“森田療法”結合起來應用會更好?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8
所謂活出生命的意義,就是不要去想生命到底有什么意義,而是活好當下的每一分每一秒,你無法控制生命中會發生什么,但你可以控制面對這些事情時自己的情緒與行動。
永遠記住:“只要我們擁有自主選擇如何應對處境的自由,我們就不會一無所有。”或“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剝奪,唯獨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選擇自己態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剝奪”。
本書的前半部分主要講述作者在奧斯維辛集中營,面對侮辱、被剝奪,時刻可能會到來的死亡等感受時,弗蘭克爾不斷地從人類特有的能力,如天生的樂觀主義、幽默、心理審視、短暫的獨處、內心的自由和決不放棄也決不自殺的意志力中獲得力量。
后半部分主要講意義療法:
對于面對不利的局面:
如果它是能夠避免的,那么消除它的原因才是有意義的事,因為遭受不必要的痛苦與其說是英雄行為,不如說是自虐。另一方面,如果你不能改變造成你痛苦的處境,那你仍然可以選擇采取何種態度。
我們無法選擇遇不遇到厄運,但我們可以選擇不讓厄運摧垮我們!
如果恐懼死亡,那么生命的短暫就是盡量過好此生最好的提示,那就盡情享受你現在的生活,就像是在活第二次,不要像你的第一次生命那樣,錯誤地行事與生活。
積極的態度既可使人備感歡樂與滿足,也能使人經受苦難和挫折。消極的態度則會加劇痛苦,削弱快樂、幸福和滿足感,甚至導致抑郁或疾病。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9
弗洛伊德曾經說過:“要是將一定數目的形形色色的人置于饑餓狀態,隨著饑餓的加劇,他們所有的個人差別都會泯滅,取而代之的將是相同的饑餓表情。” 弗洛伊德沒有親身感受集中營的生活。他的主題都集中在維多利亞風格的松軟沙發上,維克多弗蘭克爾用親身經歷的奧斯維辛骯臟的集中營里回復個體的差別并沒有泯滅,相反,人們的差異性變得更大。大家誰也不想掩飾什么,不管是豬玀還是圣人。
體會最深的是書中提到的悲劇三位一體的第三個方面涉及死亡,但是也涉及生命,因為生命的每時每刻都包含著死亡,而每一時刻都不會再重復。那么,生命的這種短暫性難道不是使我們盡量過好生命中的每一刻的最好提示器嗎?它肯定是的,因此我提出一個忠告:盡情享受你現在的生活,就像是在活第二次,不要像你的第一次生命那樣,錯誤地行事與生活。
最后,面對死亡如我最重要的是第三個途徑:即使是處于絕境的無助受害人,面對無法改變的厄運,仍能自我超越,并且以此改變自己。
這就是我想踐行的全部意義和支點!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10
作為難得的真實題材,我為能看到這樣一本書而感激。弗蘭克爾在集中營的3年可謂,受盡苦楚。我曾經看過一部美劇,有講述類似于他這樣的生活,于是在書的前半部分,我讀到不敢讀下去。我形容當時的心情是:壓抑著悲憫著,哭不出來的壓抑與窒息感。我為自己的反應感到奇怪,對于這替古人擔憂的舉動感到難以理解,我停下了書的閱讀,不斷反思,最終看到了自己的恐懼,這毫無緣由的恐懼。是我內心的恐懼,讓我不能順利的流暢的讀下去。我不知道這恐懼是因而而已,但是我看到了,不理智的懦弱,我隨后做了自我調節,又繼續閱讀下去。人們在做改變前,總是喜歡給自己加上種種限制,限制了自己的自由。以為一切就應當如此,或者他們更愿意使這一切看起來更合理化,讓自己可以為自己的“不上進”寬心。但是自由處處都在,它不會是一種擠壓感,就像空氣一樣,你以為滿了,而是存在太多空隙。
于是,人和人的差別也就這樣展現開來,是自主的靠向自由,然后改變,還是被自己的`枷鎖困住,寸步不前。我以為弗蘭克爾用自己的智慧救了自己,用自己的超然救了自己。用形式打破了形式。我們看到了他的卓越,還有他為人類社會留下的巨大精神財富。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所以每當上帝給我們一個磨難的時候,就是給我們一個超越自己的機會,一個思考的機會,一個改變的機會,一個更有作為的機會,一個活出自己生命意義的機會。
當我們必須面對這樣或那樣的困難的時候,似乎應該感激,因為是上帝瞧得起你,不想讓你蹉跎終了或者玉損香消。生命的意義應該在生命中找尋答案。這本書最大的價值,我覺得是推翻了之前一些教科書的肯定句,更為我們提供了很多可能。意義療法在生活中的很多方面可以為我們所用,為我們解決很多問題。此書還是值得一讀,更值得細品。書籍精髓的整理詳見筆記摘錄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11
思考死亡,是為了更好地活著。說起如何面對生死,在這本書里,對于活著、生存、苦難、過去和未來的思考,死亡就像驕陽,難以直視又無所不在。每一次選擇都意味著放棄,而每一次放棄都使我們意識到生命的有限和短暫。只有知道怎樣面對死亡,才能更好地活。活著到底有什么意義?我們或許都默默地問過自己這個問題。曾經是心理醫生的維克多·弗蘭克爾在納粹集中營里九死一生,觀察了各種人的心理行為、人格的扭曲與變化,如何面對死亡,更重要的是如何對待生命。
在生與死之間找到了生命的意義。更深更多地講透生死,以及生死的意義,教人如何從對死亡的恐懼中解脫出來。接近死亡,可以帶來真正的覺醒和生命觀的改變。我們的生命消耗在各種沖突與不快、快樂與歡愉、抽煙喝酒、熬夜以及沒完沒了的工作之中。自己是自己的主宰者,你是唯一能能夠改變自己、改變你所在社會的人。現在的你,是過去的你所造的;未來的你,是現在的你所造的。任何時候都不應該放棄自己,好好地活下去,就算是痛苦也有意義。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12
他一生 對生命充滿了極大的熱情,67歲仍開始學習駕駛飛機,并在幾個月后領到飛機駕照,一直到80歲還登上阿爾卑斯山 。
作為奧斯維辛集中營里幸免于難的他,很欣賞尼采那句“知道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并在文中多次分享。
在集中營,只有囚頭獄霸才能享有吸煙的特權,他們每周能獲得定額獎券,而那些對生活失去信心的,打算“享受”最后幾天監獄生活的犯人則是吸煙者當中的特例。每當看到獄友吸煙時,就知道他已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勇氣。勇氣一旦失去,幾乎不可能再挽回。
弗蘭克爾關注的并非多數人喪生的原因,而是為什么有些人能夠幸免于難。亦逐漸強化了他的核心理念:生命并非弗洛伊德所宣揚的那樣,只是簡單地祈求快樂,也并非阿德勒所教導的那樣,只為爭權奪利。
人們或者是為了尋找生命的意義,這也是人們一生中被賦予的最艱巨的使命。他發現可能找尋到生命意義的三個途徑:工作(做有意義的事)、愛(關愛他人)以及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
一些不可控的力量可能會拿走你很多東西,但它唯一無法剝奪的是你自主選擇如何應對不同處境的自由,人的內在力量是可以改變其外在命運的。
在這本著作給作者帶來極大的成功的時候,他告誡學生的是:永遠不要只想著成功,你越想成功,就越容易失敗。成功就像幸福一樣,可遇不可求。當一個人無意識地投身于某一偉大的事業時產生的衍生品,或者是為他人奉獻時的副產品。當你的一切行為服從良心,并用知識去實現它,在很長一段時間后,成功將降臨于你。
記住:你越想成功,就越容易失敗。成功就像幸福一樣,可遇不可求!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13
看了弗蘭克的《活出意義來》,盡管還沒有看完,但仍讓我覺得一個人在極端惡劣情況下堅持生命的意義是多么偉大,同時人的潛能也真的是無限的。
在人變得一無所有,很多人的欲望與動物相同,而有著豐富精神世界的人,卻一樣能活出生命的意義來。他在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情況下,還會堅持生命的意義,會在面對死亡時選擇照顧那些病人,還會為了朋友而放棄逃跑的機會,也就是說,他能為了他心目中生命的意義而放棄生的希望,最主要的是,這些決定都不是在瞬間決定的。我們對于瞬間的決定可以理解為一種沖動,但經過仔細考慮而做出的穩定決定,不能不讓人佩服。
一個生活優越的人,在瞬間變得身無長物,穿著單薄的衣服面對嚴寒,做著繁重的勞動,而食物匱乏,還要時不時忍受屈辱和毒打、面對各種死亡現象。人變得越來越冷漠,可是人還是本能的尋找著生的出路。也同時認同,人沒有適應不了的環境。并且在如此環境下,仍有偉大的生命能保持著心靈的自由。
作者寫書的目的不是為了介紹集中營的生活,而是要讓人們在任何情況下保持心的自由,是的,心自由了,人就會無比堅強,突然想看看老子的著作,不知道是不是有相通之處。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14
所以,我看到了《活出生命的意義》。
名字很雞湯,后來發現并不是雞湯文,對于現在狀態的我,它給了我重拾人生意義的勇氣和方法(對的,這是本工具書)。如果你也像我一樣,那么看到這篇文章,希望能夠給你一點幫助,盡快走出陰霾。
作者維克多.弗蘭克爾是一位精神病學家,作為一個猶太人,在二戰時期,他遭受到了非人的對待。他的全家都被關進了奧斯維辛集中營。在集中營這樣殘酷的環境下,弗蘭克爾堅強活了下來。他不僅超越了這地獄般的痛苦,同時將自己的經驗與學術相結合,開創出獨特的“意義療法”。替千千萬萬的人們找到了人生的意義。
本書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在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經歷,第二部分是其意義療法的內容。既有理論,又有實例,互相印證。
從文學角度來講,這本書可能不那么引人入勝,不那么吸引人的眼球,不那么有讓人繼續讀下去的欲望。但是,作為一本心理學工具書專著,它無疑是非常成功的。書中闡述了找到人生意義的三大途徑:工作(做有意義的事)、愛(關愛他人)以及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
也許你會問:有這么神奇嗎?一本書就人間值得了?接著往下看,本文會給你答案。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15
疫情期間,晚上睡前陸陸續續看完這本書,幾點收獲:
1、弗蘭克爾發現可能找尋到生命意義的三個途徑:工作(做有意義的事)、愛(關愛他人)以及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
2、愛是人類終身追求的最高目標。我理解了詩歌、思想和信仰所傳達的偉大秘密的真正含義:拯救人類要通過愛與被愛。我知道世界上一無所有的人只要有片刻的時間思念愛人,那么他就可以領悟幸福的真諦。
3、培養幽默感并以一種幽默的態度看待事情,是人在掌握生存藝術時學到的技巧。
4、生活就好比看牙醫。你總是覺得最難受的時候還沒到,而實際上它已經過去了。
5、生活永不重復,不同問題需要不同的應對。有時你會發現所處的情況需要你采取行動來確定自己的命運,有時你會覺得深思熟慮更為可取,有時你會發現順其自然是正道。每種情況都有其特殊性,正確的應對也只能有一個。
6、“知道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同樣,有目標的人更容易走的更圓。
7、生命中真正短暫的是潛力,一旦潛力得到了實現,那么在實現的那一刻它就成為了現實。
8、弗蘭克爾的觀點:滋養內心的自由,擁抱自然、藝術、詩歌和文學之美,感受對家庭和朋友的愛,是十分重要的。
9、弗蘭克爾所說,“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剝奪,唯獨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選擇一己態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剝奪”。
10、生活中總有兩種人,悲觀主義者好比一個恐懼而悲傷地看著墻上的掛歷每天都被撕掉一張,掛歷越變越薄的人;而積極地應對生活問題的人好比一個每撕掉一張就把它整整齊齊地摞在一起,還要在背面記幾行日記的人。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相關文章: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03-14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01-18
活出生命的意義的讀后感11-29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14篇11-07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10篇11-08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4篇11-29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11篇11-29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書筆記04-30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書筆記11-02
怎樣才能活出生命的價值和意義?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