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昆蟲記》讀后感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昆蟲記》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于《昆蟲記》讀后感1
在我的書架上有很多的書,但是我最喜歡的還是法布爾的《昆蟲記》。說起這套書,還有一個故事呢。
我讀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有一次,媽媽在廚房做飯,我在客廳玩耍,突然,在地板上爬出來一只蟲子,我嚇哭了,跑去找媽媽。媽媽抱著我問:“寶貝,怎么了?”我說,“媽媽,咱們家有一只可怕的蟲子。”說完又哇哇大哭。媽媽帶著我去客廳找到了那只肥嘟嘟、慢悠悠爬著的蟲子。媽媽看著我哈哈大笑:“我以為家里有只恐龍呢!原來是只蟑螂啊。”媽媽告訴我,蟑螂一般生活在溫暖、潮濕的南方,它是不會咬人的,家里的這只肯定是深圳的羅阿姨無意中帶來的。
媽媽說:“我們一起觀察一下蟑螂長什么樣子?”我看見蟑螂全身都是棕褐色,有透明的翅膀和觸角,全身肥嘟嘟的,圓滾滾的,看著它,我覺得也沒有原來那么可怕了。
后來,媽媽為了我更好的了解昆蟲,給我買了一套法布爾的《昆蟲記》。從這套書中我認識了很多昆蟲,有聰明的獵人---節腹泥蜂,它捕捉象鼻蟲是很有一套方法的;手術專家---砂泥蜂,它捕捉夜蛾幼蟲可是一級棒的;蔬菜大食客---菜粉蝶,它的卵產在卷心菜上面,而且也最喜歡吃卷心菜;戰爭狂---紅螞蟻,喜歡抓黑螞蟻當奴隸。……這些知識全部都是在《昆蟲記》上看到的。
我讀完這本書感受很深,以前總是害怕蟲子,現在喜歡觀察蟲子了。而且知道了很多的昆蟲,以及他們的生活習性。
這本書的作者法布爾愛學習、善于觀察。法布爾很值得我們大家學習。我長大了也想當一位偉大的昆蟲學家。
關于《昆蟲記》讀后感2
人們稱贊它是"一部世界昆蟲的史詩、一個由人類杰出的代表法布爾與自然界眾多的平凡子民--昆蟲共同譜寫的一部生命的樂章、一部永遠解讀不盡的書、這是一部值得傳給下一代的書,讀后感左筱雪。"是"哈佛大學113位教授推薦的最有影響的書,法國歷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影響世界的經典著作"。
19世紀末,法國杰出的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爾捧出一部《昆蟲記》,世界響起了一片贊嘆之聲。沒有哪個昆蟲學家有法布爾那么高的文學修養,沒有哪個文學家有法布爾那么高的昆蟲學造詣,《昆蟲記》堪稱科學與文學完美結合的典范。
《昆蟲記》是法布爾的傳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它熔作者畢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爐,將昆蟲世界化做供人類獲得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讀后感《讀后感左筱雪》。被達爾文譽為"無與倫比的觀察家"的法布爾以人性觀照蟲性,書中描寫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婚戀、繁衍和死亡無不滲透著人文關懷;并以蟲性反觀社會人生,睿智的哲思躍然紙上。在其樸素的筆下,一部嚴肅的學術著作如優美的散文,人們不僅能從中獲得知識和思想,而且閱讀本身就是一次獨特的審美過程。
法布爾的書中所講的是昆蟲的生活,但我們讀了卻覺得比看那些無聊的小說戲劇更有趣味、更有意義。他不去做解剖和分類的工夫,卻用了觀察與試驗的方法,實地地記錄昆蟲的生活現象、本能和習性之不可思議的神妙與愚蒙。我們看了小說戲劇中所描寫的同類的運命,受得深切的銘感,現在見了昆蟲界的這些悲喜劇,仿佛是聽說遠親--的確是很遠的遠親--的消息,正是一樣迫切的動心,令人想起種種事情來。
關于《昆蟲記》讀后感3
大自然有數不清的東西,可我偏偏就對昆蟲“情有獨鐘”。
當我讀完《昆蟲王國》這本書的時候,我便迫不及待地想來為大家介紹這本書。這本書,不僅十分具有文學魅力,還是科學的結晶。這本書生動而又傳神的將這一個個的昆蟲描寫的是那么細細入微……
“蟬。歌唱家背后的辛酸”“蟋蟀。充滿活力的音樂家”……我看到這些題目的時候,不由得激動了起來。
我心潮澎湃地翻開第一章:“蟬。歌唱家背后的辛酸”——被冤枉的歌者。這篇故事講述的是《蟬和螞蟻的寓言》人們以為蟬是懶惰的昆蟲,在整個夏天和秋天都在歌唱,沒有為冬天做任何準備,而螞蟻儲備了很多糧食,當蟬來問螞蟻乞討食物的時候,螞蟻不但不給,還嘲笑了蟬一番。
讀到這里,我心中不免對蟬滋生了一種看不起的感覺。可是往下面一讀,我不免對蟬的看法又改變了。
其實蟬不是個懶鬼。蟬的壽命很短,根本活不到冬天。再說,蟬不會吃,只會喝,所以糧食對它沒有任何價值。
蟬不但不是個懶蟲,還是個樂于助人的熱心腸呢!
在驕陽似火的天氣,小池塘的水干了,許多昆蟲找不到水喝,可是蟬可不怕。它們可以吸吮書上的汁液,蟬一邊唱著歌,一邊喝這可口的汁液,那感覺肯定很美妙!
可是,在大自然里,總有許多不勞而獲的強盜,而數量最多的,就屬螞蟻了。
螞蟻雖然小,但是它們卻很霸道,拼命來到蟬的身下向里擠。好心的蟬不計較,讓螞蟻過去喝到汁液。()可是螞蟻還不肯罷休,猛力地拔蟬的吸管,一心想把蟬趕走。蟬被這些螞蟻弄的不耐煩了,拍拍翅膀飛走了。
關于《昆蟲記》讀后感4
最近,我迷上了一本叫《昆蟲記》的書,以前我總是會問爸爸、媽媽一些稀奇古怪的昆蟲問題,例如:蜜蜂為什么會不停的嗡嗡直叫,螞蟻為什么走很遠的路也不會迷路而且還可以原路返回,為什么蜘蛛要織網等等。總之,我經常把爸爸、媽媽問得暈頭轉向,不知如何回答,爸媽已厭倦了我的問題所以幫我買了本《昆蟲記》。
沒過幾天,我已經對《昆蟲記》這本書愛不釋手,因為無論什么樣的昆蟲問題,我只要打開它,它都可以一一回答我。這本書的內容十分有趣、豐富,無論是常見的昆蟲還是難得一見的昆蟲都被詳細完整的記錄了下來。我最感興趣的昆蟲是螞蟻,書中描述了自然界中有三種顏色的螞蟻,分別為紅、黑、白螞蟻,這些小動物雖然微不足道但是它們的生活習慣以及動作都跟我們人類很相似。螞蟻社會是也存在等級制度,分為蟻后、工蟻、兵蟻、最核心的是蟻后,一窩螞蟻就這有一只蟻后,所有的螞蟻成員全部圍繞蟻后,蟻后的工作也最舒服就負責生寶寶,吃飯有螞蟻喂,走路都是其它螞蟻背,“真爽”。工蟻是蟻群中數量最多,工作最累的蟻種,要建房、采集食物、喂螞蟻寶寶、還要喂蟻后等一切瑣碎的事,“真累”。兵蟻是蟻群中體形較大,也是家族中最勇敢的螞蟻,就像“解放軍”負責保衛國家的,兵蟻也是最容易受到入侵者與傷害的蟻種,在遇到外敵時它們從不退縮勇往直前,“真勇”。兵蟻是我最喜歡的螞蟻種類。書中還講了很多很多的昆蟲有趣故事,像蟬如何脫殼、蜜蜂靠什么發出聲音、還有“惡心”的屎殼螂等很多有趣知識。
《昆蟲記》這本書讓我開闊了眼界,增加了對昆蟲了解,使我更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可愛的昆蟲們了。
關于《昆蟲記》讀后感5
讀了法布爾的《昆蟲記》,我學到了很多有關昆蟲的知識,像蜣螂是如何把另一只蜣螂的糞球搶走的,螳螂是怎樣產卵的等等,我都覺得非常有意思。
這本書主要介紹了各種各樣昆蟲的習性、制作巢的方法、產卵的時間、地點、方式以及捕食的過程。
我覺得這本書中講的昆蟲里,最傻最笨的是蟬,最無情的要屬螳螂。在蟬產卵的時候,有一種比螞蟻還要小的小蟲子,也會在那一堆蟬卵里產上它的卵,而這種小蟲子發育要比蟬快好幾個月,它們的幼蟲便拿蟬的卵作為食物。其實當時那些小蟲子就在蟬的腳邊,蟬也看到了,如果蟬一腳把那些小蟲子踩扁,它的孩子也不會被這些可惡小東西給吃掉了。我說螳螂無情,那是因為它會六親不認,活生生地把自己的親人吞食掉。而且它在一個地方產下卵后,便再也不回去了,也不管自己的親生子女能否健康成長!
我挺佩服《昆蟲記》的作者法布爾的,因為不論是炎炎夏日,還是寒冷的冬天,他都雷打不動,一定要捉到活著的昆蟲來觀察。他每次出去,都要裝滿兩口袋昆蟲回來,而且還會用心加倍地保護它們。正因為法布爾有著對科學的向往精神,才能進入科學的殿堂。這一點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我相信如果我們平時學習也像法布爾一樣努力、一樣堅持不懈的話,那我們的成績一定會大大地提升。就像我一樣,如果我堅持的話,我的成績也一定會更優秀的。
關于《昆蟲記》讀后感6
在一個春和日麗的早上,溫和的陽光灑滿大地。我走到房子的門窗前,打開窗通風,悠閑地坐下,隨手抓起一本名叫《昆蟲記》的書,津津有味地看著。這本書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文學家法布爾,在他樸素的筆下,一部嚴肅的學術著作如同優美的散文,給予我們知識和思想。《昆蟲記》的主要內容講了昆蟲世界里的奇妙,給我們描述了昆蟲的性格特點,為我們上了很好的一課。如蜜蜂、螞蚱、螳螂、甲蟲等,雖然不是十分可愛,但也告訴了我們它們的好處和害處,優點和缺點。這本書還表現出昆蟲世界的社會主義,一個純真的世界,猶如一處夢想起飛的地方,引領到成長的終點。看完這本著作,我心花怒放。因為我明白了興趣是人的老師,哪里有興趣哪里就有老師。閑時觀察身邊的事,無論是大事情,還是一些不起眼的事,你或許能從中有所發現。在法布爾筆下的昆蟲世界,我學到了課外知識,豐富了我的人生,帶給了我不少歡樂。不僅如此,平時在我對昆蟲做的一些事情百思不得其解時,只要翻開《昆蟲記》,謎題一下就解開了,就好像放下了沉重的包袱,擊碎了心中的大石一樣,輕松多了。《昆蟲記》帶給了我快樂,更多的是道理和知識。它是一部不朽的傳世佳作,是法布爾畢生精力的觀察研究,是昆蟲知識的集合要點。在《昆蟲記》的引導下,我要繼續探索神奇的昆蟲世界。
關于《昆蟲記》讀后感7
《昆蟲記》這本書,在我的書架中最為閃耀,它在我的印象中十分深刻。但這本書的作者——法布爾,他的那種探索的精神和堅持不懈的品質令我感動。
法布爾,英國人。一生探索動物為主,寫出的著作《昆蟲記》最為震撼人們。他自幼喜歡和昆蟲打交道,以至于家里到處都是昆蟲,受到了家人的責怪,可并沒有被打垮。
書中以介紹昆蟲為主,詳細介紹了蜣螂,松毛蟲,蝴蝶等昆蟲,同時也能看出法布爾在小時候觀察昆蟲時的仔細和堅持不懈。他每天都在屋旁的小樹林里奔波,尋找昆蟲的蹤跡。他還曾那一桿槍,在知了旁扳動扳機看知了的反應呢!因此被一只墮落的麻雀砸中了頭……不僅僅是這樣,他冒著大雨,頂著臺風,在地上觀察知了蛹在地下的變化;在烈日中觀察蜜蜂的幼蟲蛻變成蜂的過程;觀察一群松毛蟲為什么會在花盆的邊緣蠕動等等。總之他為昆蟲界的貢獻是巨大的。仔細地看完這本書,細細體會書中的含義,就如身臨其境,在昆蟲世界中遨游了一回。
從字里行間,我才明白了昆蟲世界的奧秘是無窮的,因法布爾的探索,我才對那些小昆蟲又一步了解。所以這本書給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令我在昆蟲的世界遨游,仔細的看著它們的生活習性和生存環境,和法布爾一起攜手在昆蟲的王國探索,去解開一個個的奧秘!
關于《昆蟲記》讀后感8
暑假里,媽媽送我一套精美的《昆蟲記》。這套書令我十分著迷,例如屎殼郎是怎么滾糞球的,螞蟻是怎么吃蚜蟲的,蜂抓青蟲干什么這些有趣的問題都藏在《昆蟲記》里。
《昆蟲記》是法國杰出昆蟲學家法布爾的傳世佳作,這本書給我們展示了一個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法布爾耗費了一生的光陰帶著敏銳的'眼睛去觀察,研究昆蟲,為人間留下一座富含知識,趣味美感的散文寶藏。
在讀《昆蟲記》時,我仿佛走進了神秘的大自然,我仿佛也變成了一只小昆蟲,聽蟬在歌唱,看蟋蟀管理家務,和蜘蛛一起捕獲食物,感受慌了神的蝗蟲完全把三十六計走為上計這一招給忘到了腦后在這個五彩斑斕的世界里,很多昆蟲都有趣而獨特的名字:螢火蟲叫做麻醉師,綠蟈蟈被稱為漂亮的海盜,屎殼郎是清潔工。
還有些昆蟲的思維比人還聰明,其中赤條蜂給卵留食物,是先把毛毛蟲弄得不能動,失去知覺,而不是殺死毛毛蟲,這樣就可以讓食物保鮮。怎么樣,這些昆蟲夠聰明吧?
法布爾為了這本書,可付出了不少心血,在20多年的觀察昆蟲的過程中曾被毒蛇咬過,被度蜘蛛扎過,但他都不屈不撓。我被法布爾的精神深深鼓舞,我也要像他一樣勇敢的去探索,去追求真理。
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要堅持不懈的努力,爭取更大的收獲。
關于《昆蟲記》讀后感9
一本由生命寫成的著作,一種由昆蟲為主題的叢書。這無疑便是法布爾用一生心血撰寫成的《昆蟲記》。
在書中,法布爾用生動的語言為我們展現了:謀財害命的小飛蠅;不顧生死,只為孩子口糧的象態像栗象;被譽為能工巧匠的圣甲蟲;“人”面獸心的蟑螂……
在法布爾筆下,一個小小的昆蟲界就像我們的一個社會,而這多如繁星的昆蟲就是這社會上的一個個居民。
這現實中的社會也一樣,好人,壞人,慈善家,強盜,泥瓦匠,瓷器家······各行各業,日益增多。貪婪,友愛,無知,探求,在這個世界上演繹著各式各樣的角色,為生活增添了許多不同的色彩。
法爾布與夏洛帝·勃郎特一樣,敢于向新的目標進發。他日夜觀察,研究昆蟲,并用簡潔的語言與超長的思維向人們展示出昆蟲的另一面。他有著常人沒有的堅持不懈與持之以恒,用頑強的毅力在人類未知的區域中探索著,將人類的研究事業推上了一個更高的臺階。我們難道不能嗎?其實現在的我們真的很難做到,在現實中我們一遇到困難與挫折就會半途而廢,何來堅持與永恒?
讀了這本書,使我也迷戀上了這可愛的小精靈,每當遇上一只我從未見過的昆蟲時,我總想抓回去研究一下。但我不是撲了個空,就是在回家的路上一失手,使它們乘機溜走或是一不小心被我捏死了。經歷了這些事后,我才明白法布爾研究昆蟲的不容易。
法布爾撰寫的《昆蟲記》給予我們一則真理“只有堅持才能成功,擁有熱愛便可以戰勝一切。只有擁有一雙慧眼,才能發現別人看不到的東西。”
關于《昆蟲記》讀后感10
在我們生活的大自然中,我們的“遠親”——昆蟲,每天從我們身旁來來往往,但卻很少有人去觀察、研究他們。
然而有一個人耗盡一生的光陰來觀察、研究他們,這個人就是法布爾。不但如此,他還創作了著名的巨作《昆蟲記》,這部巨作被譽為“昆蟲的史詩”,而法布爾也被達爾文贊為“無與倫比的觀察家”。在《昆蟲記》這部巨作中,作者沒用到華麗的辭藻和熱烈的激情,但那種樸素的筆墨恰恰成就了一部嚴肅且優美的散文。整部書的故事行文生動活潑,語調輕松詼諧,充滿了盎然的情趣。那些平實的文字具體而詳細,清新而自然,幽默的敘述,更是惹人捧腹大笑……個性化的蟲子們翩然登場,紅螞蟻、蟹蛛、石蟬、孔雀蛾……都給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多么奇異、有趣啊!在作者的筆下,天牛像個小氣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燕尾禮服;小甲蟲為它的后代做出了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的喂食動作慢了,它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
多么可愛的小生靈啊!一個個妙趣橫生的故事,一段段栩栩如生的昆蟲生活景象,包含了關于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婚戀、繁衍和死亡,無不滲透著人文的關懷。從這些詳實的描述中,我細細品讀,終于對法布爾一生最大的樂趣有所體會,他盡在探索世界生命的真正面目,字里行間充滿著睿智的哲思。他探索著自然界蘊含的科學真理,他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精神,是給我們的一筆巨大的財富!這位感情細膩、思想深刻的天才,這位偉大的科學家,用哲學家的思考,美術家的觀察,文學家的敘述向我打開了通向昆蟲世界的大門,也是科學的大門!
關于《昆蟲記》讀后感11
寒假期間,我讀了法布爾先生寫的《昆蟲記》這本書,感觸頗多。 這本書的作者是昆蟲學家法布爾先生通過認真觀察,許多次的實驗,細致的描寫了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繁殖和捕食的方式,向我們大家展現了一個奇妙的,不可思議的昆蟲世界。昆蟲學家法布爾先生把文章寫得如此生動有趣,使我讀得津津有味。
整本書所寫的昆蟲都使我感到十分有趣。這都要歸功于法布爾先生的仔細觀察,細致描寫。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長著兩排十分鋒利的像鋸齒一樣的東西。在這兩排尖利的鋸齒后面,還生長著一些大牙,一共有三個。“為首的那條松毛蟲一面探測,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測定土的性質”等,這些只有仔細觀察才能寫出來。光是仔細觀察還不夠,還要細致描寫,讀者才能看懂。又如“這小筒的外貌,有點像絲織品,白里略秀一點紅,小筒的上面疊著一層層鱗片,就跟屋頂上的瓦片似的”等,這些十分細致的描寫,使整本書寫得更加生動、形象、具體,引人入勝。 之所以法布爾先生能寫出這么好的文章,是因為自己仔細觀察,細心觀察。
而我,則是一個不太會觀察生活的人,因此,老師叫我寫作文時候,我總想不到題材。不過有一次例外,我和同學在去上課的路上,我發現了一隊螞蟻正在搬食物,經過觀察我又發現,螞蟻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塊,然后頂在頭上,搬回窩里,然后原路返回,再搬,來回的循環。這次我雖然仔細觀察了,但這是對我感興趣的事。
現在我明白了:不能只對我們感興趣的事仔細觀察,應該對周圍的所有的事仔細觀察,才能做到無處不文章。瞧,小小的昆蟲也蘊含著大學問呢!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只有仔細觀察周圍的一切,才能了解世界的奇妙。
關于《昆蟲記》讀后感12
在世界上有許許多多的昆蟲,有一些我們都沒見過,連它的名子、外行、大小和形狀都還不知道。但從我讀了《昆蟲記》,對于昆蟲我有了更深的了解。
《昆蟲記》的作者是法布爾。法布爾從小就喜歡觀察植物和昆蟲,而且從小就立志要成為一名的昆蟲學家,所以他一生都在朝著這個目標奮斗。但那時候他爸爸和媽媽都不讓他去進行一些危險的觀察,他就偷偷的去。
記得有一次:他去爬一座離他家很近的山,在這座山頂上,有一大片他很感興趣的樹林。那次爬山,他用了很長時間。突然,他發現在他的腳下有一只十分可愛的小鳥。很快他就找到了這只鳥的巢。這個巢是用干草和羽毛做成的,里面還排列著六個純藍色的蛋,十分光亮美麗,他就拿了一個。在回家的路上,他碰到了一個牧師,就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了牧師。牧師說:“這種鳥叫薩克錫柯拉,你不可以這么殘忍,去搶可憐的鳥媽媽的蛋,從現在開始,你要把蛋送回去,以后不能再碰那個鳥巢了。”回家時天已經很晚了,這件事讓他一生難忘。
我想法布爾在觀察昆蟲的時候一定非常著迷,常常會忘記了時間,可能他還會把他看到的寫在一張紙上。《昆蟲記》我雖然才讀了一點,但我已經知道了許多昆蟲的名字、外形、大小和種類。
現在,我真想告訴法布爾,我會學習他堅持不懈的精神,也會把他寫的《昆蟲記》認真讀完。
關于《昆蟲記》讀后感13
《昆蟲記》是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爾用一生的時間與精力來寫的,通過仔細觀察昆蟲的生活,并且詳細的記錄編寫而成,他介紹了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繁衍和死亡。
讀書使我們真真實實地感覺到了法布爾觀察得仔細,就連小小的螢火蟲是怎樣捕食都看得清清楚楚;他還不辭辛苦追蹤觀察迷宮蛛是怎樣產卵和養育寶寶的;為了觀察石蠶,他還親自養了一些,講述了石蠶是如何利用簡易房子金蟬脫殼的。法布爾這種堅持不懈,探索大自然的精神多么值得我們學習呀!
從《昆蟲記》這本書當中的描寫可以看出作者的獨具匠心。他語言生動、活潑、充滿了情趣。他把感情都融入到觀察當中,使我們了解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
從中我也增長了很多知識。例:螞蟻和蟬之間的斗爭,如道了螞蟻是頑強的乞丐,蜂才是勤勞的生產者;螳螂善于運用心理戰術,是一個真正的心理專家,但它卻自食同類,兇殘得很;還有在各種昆蟲當中,蟋蟀是地道的哲學家,有高超的建筑技術...
自從讀了這本書,我仿佛走進了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原來昆蟲是這么友好的,不過也有兇殘的。我以后也要向法布而那樣仔細觀察身邊的昆蟲,做一個昆蟲記錄。
在這觀察過程中也會充滿快樂,因為那些昆蟲有的時候會很搞笑,所以有些昆蟲并不可怕,你要試著接近它,才能讓你不害怕。你們想當昆蟲學家嗎?想當的話就跟我一起去探索這個昆蟲世界吧!
關于《昆蟲記》讀后感14
星期天,我在書架上翻書時,偶然看見了《昆蟲記》這本書,我想查找資料,又一次翻開了昆蟲學家法布爾是如何描寫昆蟲的。
但我打開后,我被書中的一切吸引住,我滿懷興趣和好奇心地讀起來,從前言中我了解到《昆蟲記》又洋洋十卷之多,翻譯成中文有兩百多萬字,從理論和科普意義上說,《昆蟲記》算得上是一部生物學著作,然而從作者的生動敘述,語言細膩描寫和豐富獨特的想象力上來說,它又堪稱為一部極佳的文學名著。書中的內容又很多,比如:黑肚皮的塔藍圖拉毒蜘蛛的故事,虎紋園蛛以及狼蛛的家庭生活,天生攀巖家蟹蛛所結帶黏性的網還有蜘蛛離鄉記等等。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內容還是”松毛蟲的故事”。故事中的松毛蟲都很有集體主義精神,在一只松毛蟲結網時,別的松毛蟲不會只顧自己的窩,如果它看見前面有同類在織網,一定會拔刀相助,跟著前面的松毛蟲一同吐絲,領頭的松毛蟲此事任務都很重,它要一邊探路一面吐絲,比如一隊松毛蟲圍著花盆的缸沿結網,他們就會一只跟著一只,排著整齊的隊伍,可能偶爾會有幾只走出來,但那是很少的……。
讀了這本《昆蟲記》后,我真是受益匪淺,啟發很大。我覺得法布爾能天天觀察,時時觀察,不怕辛苦,不懼怕困難,通過自己認真仔細觀察寫出了這部詳細的《昆蟲記》,他改變了許多人的錯誤看法,這種探索科學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大家學習。我應該學習他好學鉆研,勇于探索實踐的精神,遇到問題一定要多問幾個“為什么”。因為科學知識來不得半點虛假,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自己得科學知識,長大后才能更好地為國家建設服務。
關于《昆蟲記》讀后感15
我讀了《昆蟲記》一書后,我知道了《昆蟲記》的作者法布爾生活在一個農村家庭里,生活條件很差,但是他仍然生活的很快樂,因為他可以在大自然中盡情地玩耍,學到許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
法布爾七歲時就被父親送入學堂,在外頭野慣了的小法布爾一時難以收心,所以一開始的時候成績不好,但是小法布爾是個很有志氣的人,不甘心落在別人后面,別人花一分精力,他就花兩分精力,他的成績就慢慢追上來了。
三十一歲的時候,他擔任了教學工作。有一天,他帶著孩子們在外玩,看見了一個蜂窩,回想起他的童年,寫出了《昆蟲記》。
《昆蟲記》分蜘蛛的故事、蟋蟀的故事、蟬的故事和松毛蟲的故事。其中,蜘蛛的故事最為精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里面詳細描寫了塔藍圖拉毒蛛、虎紋園蛛、狼蛛和蟹蛛等蜘蛛的生活習性和外貌特征,比如蟹蛛捕食時,會用兩只長長的腳一邊轉動獵物,一邊用絲纏繞獵物,直到獵物不能動彈后,才用嘴上的吸管,吸取獵物的汁液。還有塔藍圖拉毒蛛,會編織一張大網,等獵物撞上來后,它就會先用它的毒牙毒暈獵物,然后慢慢地享用。
讀了《昆蟲記》一書后,不僅讓我大開眼界,知道了自然界還有那么多的昆蟲,而且,每種昆蟲都有自己奇特的本領。還讓我學習到了作者的熱愛生活、勤于觀察和不甘落后、刻苦鉆研的精神。使我深受啟發,我要學習法布爾的這些精神,努力學習,今后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昆蟲記》讀后感】相關文章:
《昆蟲記》的讀后感08-09
昆蟲記的讀后感言01-04
《昆蟲記》讀后感12-31
昆蟲記的讀后感04-26
昆蟲記讀后感精選04-04
《昆蟲記》的讀后感10-19
昆蟲記讀后感06-21
《昆蟲記》讀后感02-25
《昆蟲記》讀后感01-31
昆蟲記的讀后感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