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書兩本讀后感選錄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后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勵志書兩本讀后感選錄,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勵志書兩本讀后感選錄1
最近,我讀了海倫·凱勒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令我深有感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主要講述了又盲又聾的海倫·凱勒坎坷的一生,以及她的心路歷程。她一生只有十九個月光明與聲音,在安妮·莎利及其他老師的幫助關愛下,在親朋好友的成全中,海倫克服了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完成了哈佛大學學業,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學士學位。她始終致力于殘疾人事業,四處募捐用以改善殘疾人的生活環境,并為他們創造受教育的機會。她曾周游世界各地,為殘疾人加油鼓勁。最終成為一名杰出的慈善家、演講家、教育家。她的世界只有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獨歲月。但她卻頑強地認為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第一天:我要透過“靈魂之窗“看到那些鼓勵我生活下去的善良、溫厚與心懷感動的人們。
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變成白晝的動人奇跡。
第三天:我將在當前的日常生活中度過,到為生活而奔忙的人們經常去的地方去體驗他們的快樂、憂傷、感動與善良。有位哲學家曾經說過:“勇敢寓于靈魂之中,而不是一副強壯的軀體。”這正是對海倫的真實寫照。海倫憑著一顆堅強的心,最終在逆境中崛起,真是身殘志不殘。作為新一代的大學生,有著良好的生活和學習條件,但自身缺乏毅力。因此,這篇文章給我最大的啟示是:一、要正確地對待困難,每個人一生中都會遇到困難。遇到困難時,不要害怕退縮,而要想方設法地將困難克服,戰勝困難的過程也正是自己進步的過程。二、盡力地完成每一件事。
有位名人曾說過:“什么是不容易?不容易是把每天應做的事每天都堅持做。什么是不簡單?不簡單就是把每件事都做得最好。”是啊,如果能按上面說的去做確實是十分難。做一件事、堅持一天很容易,堅持二天也很容易,但天天做到卻很難。因為這不僅需要恒心,還需要堅韌不撥的毅力。而要把每件事都做到最好,更是難上加難。因為這不僅要上述的兩點,還要有做事認真仔細的好習慣。如果我們能辦到這兩點,就能在平時的點點滴滴中得到進步,得到提高。三、要有樂觀向上的良好心態。海倫在巨大的打擊以及困難面前,不是怨天尤人,而是以樂觀向上的心態去面對,使自己得到信心。樂觀向上的良好心態,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勵志書兩本讀后感選錄2
對于至今才讀《平凡的世界》十分汗顏,這又一次強烈昭示了原先書讀得少得可憐,缺課太多。慶幸的是,我終于接觸到了它,不僅僅是接觸,而是被強烈吸引、深深震撼,特別是在逐漸走向成熟、懂得思考的三十六歲,讀這樣一部關于人性、人生、生活、情感的宏篇巨著,感到恰逢其時。
《平凡的世界》,從一開篇便被吸引住了,平生還從未有一本書能如此強烈地吸引著我。那如潺潺流水般樸實無華的文字,沁人心脾,其間流露出的情真意切的感悟,充滿哲理的思考給我深刻的啟迪,引發強烈的共鳴。無論在哪里,無論當時當地是如何的喧鬧與嘈雜,只要目光接觸那些文字,情緒情感就會被拉入小說中的那時那境,體會感悟著劇中人物的悲歡離合,為他們或憂傷或歡欣,或感動淚流或輕聲嘆息或幸福微笑。
讀《平凡的世界》,一是作者文筆自然平實,讓人讀起來非常非常地舒服,不似現在的某些文章故作深沉,表面文辭飛揚,實則提煉不出精髓要義。二是作者對自然環境的描寫細致入微,而且景物描寫與人物心情、世事變遷相呼應,可謂一大特色。(勵志名言)《平凡的世界》十個春秋冬夏,季節流轉,世事變遷,也映襯著人物命運的起起伏伏。三是作者總能在敘述故事情節和描寫人物內心活動時,自然而然地推出自己對人生觀、世界觀以及人性、情感的歸納總結,恰到好處,發人深省。四是作者在全書的描寫中始終能反映出一種強烈的昂揚向上的樂觀主義精神,可以說,《平凡的世界》是一部人生奮斗的勵志書。當然這部書包含的思想遠不僅僅是這一點,但于我而言這一點是最深刻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它洋溢著的那種生生不息、執著進取的精神!除了《平凡的世界》,另一本讓我感覺同樣充滿這種力量的是錢文忠的《玄奘西游記》。
讀罷《平凡的世界》,又看《早晨從中午開始》。一種強烈而深刻的'感受,路遙真正是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全部熱情和激情在寫作。他是理想的踐行者,用近乎殘酷的方式、非凡的毅力,身體力行了他關于人生的宣言:“只有在無比沉重的勞動中,人才活得更為充實。”路遙用六年的青春、汗水,用生命打造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平凡的世界》,它決不會因時光流逝而失去光彩,因為它所凝練的思想、流露的真情、反映的生活、都具有永恒的魅力,吸引著一代又一代人一遍又一遍地從中汲取精神的養料,給人生以多方位的思考和詮釋,給情感以至純至真的體驗,給懶惰以無可爭辯的痛擊,給執著進取以最有效的鼓勵。明天,將開始我第二遍《平凡的世界》的閱讀。
勵志書兩本讀后感選錄3
聽聽名字就知道是一本關于勵志的書,書封面是黑色,用四個大字寫著“我的奮斗”。對這本書的興趣是源于孫老師的推薦。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羅老師很有自己的獨特個性,在中國這樣不健康的、浮躁的社會中,像羅老師這樣能保持自己個性的人,實在不多。
首先覺得他很有勇氣。印象最深的是,初二時,老師讓用事實,真情實感的寫一篇關于校園的作文,其他同學都是說“五星紅旗飄揚在學校上空”,就他寫“五星紅旗耷拉在校園上空”,老師憤怒讓改,他改成“說來也怪,盡管沒有風,五星紅旗仍然飄蕩在校園上空。”哈哈~羅老師在老師面前的表現,反應出他從小就對教育的某些不滿。說的也不錯,中國的教育讓人感到悲哀的地方很多,教育法里說的公民平等的接受教育,就是一句屁話,從高考最能看出來,都知道,不說了。
羅老師沒讀過大學,羅老師的經歷也算個傳奇,他沒有很清晰的職業規劃,起碼在去新東方前。去新東方也是為了薪水,做自己最討厭的事——做老師,教英語。現在的社會許多領取變數很大,如果做職業規劃不該劃定太長的時間內,還是活在當下好,抓住能抓住的機會。
羅老師說話很隨意,什么都敢說,有些話聽者很別扭,但是這些話我們私下,或者在網上敢說,面對公眾就不敢了。羅老師不一樣,大義凜然地批判不良的社會風氣,在媒體公眾面前都敢說,聽者覺得蠻對的,有時還很過癮,還會大笑。他的牛博網充當了社會輿論的平臺,因為不主動刪除過于敏感的政治言論,多次被封,兩年多沒賺著什么錢,但他依然快樂,因為他喜歡做網站,喜歡牛博。所以有人說,創業要做自己喜歡的事,這樣激情會更持久,這點我同意。喜歡不需要什么理由,就是發自內心的。
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上,也不要說某些東西你不會追求,其實你的心里并不排斥它們。羅老師“叛逆”的童年,“叛逆”的青春,跟他最后的成就以及職業都有很大幫助,這些個人都是學不來的。
這本書讀下來,感覺并不是一本勵志書籍,就是教會了我,讓我知道,要學會獨立思考,不管世俗怎么說,別人怎么說,凡事都要有自己的判斷,多看書籍,敢于懷疑一切過去沒經過自己思考就接受了的想法。
最最好的自己,做最真實的自己,做自己的自己,而不是活在別人的評價里!
勵志書兩本讀后感選錄4
自讀了《成功一定有方法》這本書之后,才幡然悔悟,原來這么多年來自己從未認真思索過,未給自己定下一個明確的目標。沒有目標的生活,才讓我一直對成功的概念很含糊,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與解釋。
讀完這本書,我才明白,成功并不是只屬于少數人,普通人也可以成功,我也包括其中,但是,成功一定要有方法。首先,要想取得成功必需先要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并且努力朝著目標前進,沒有目標的人,也就無從談起會成為一個成功的人。
《成功一定有方法》,這是一本極具感染力的勵志書籍,讀后受益頗深,改變了我的一直以來盲目的思維方式;“它”就像一個老師,指導我怎樣做好自己,怎樣激勵自己,怎樣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一個人如果想成功就必須具備各方面的條件如:期望、信念、態度、行動等。就像哲學家蘇格拉底對求學者所說的:要想向我學知識,你必須先有強烈的求知欲望,就像你求生的欲望一樣,追求成功亦如此,要成功,必須有強烈的成功的欲望。成功來源于“我要”。不是自己的能力在起作用,而是自己的想法在起作用。只要有了這一想法,才會去努力尋找使自己成功的方法。只有當我們在內心樹立一個正確的期望強度高的目標,并且這個目標還必須是量化的。其次,就是要有牢固的信念。再者就是態度,成功的要素中80%是來源于態度的,可想而知,態度的重要性了。最后則是行為,秉承“山不過來,我就過去”的積極態度而一直堅持下去。成功就是態度與其他因素的乘積,態度為零,成功也為零。
成功一定有方法,不是不可能,只是暫時沒有找到方法。
我們在走向成功的過程中,一定會面臨很多挑戰、挫折、機遇。要想戰勝挑戰,克服挫折,抓住機遇,就必須增強自己的行動能力快速進步,避免走入失敗的誤區,才能最終獲得成功。
成功一定有方法,失敗一定有原因。有了方法就要去學習,去實踐,直至成功,即使失敗,也要找原因,分析原因,從而尋找另一條走向成功的道路,使失敗也成為成功的一部分,一塊墊腳石。
結果決定于行為,行為決定于態度,態度決定于信念,信念決定于自我期望。如果你認為自己是一個平平淡淡的人,那你的結果就是平平淡淡。只有當你認為自己注定將成為一個非凡的人,才能成就一番大事業,所以,人有什么樣的思考問題的方式,就會有什么樣的人生。
勵志書兩本讀后感選錄5
看完了《居里夫人自傳》,感覺確實是一本勵志的好書,盡管本人已經早已變得百毒不侵,不再需要勵志和腦的年齡,但還是把它一字一句的看完了。這本書很薄,而且包含了居里夫人為她的丈夫皮埃爾·居里寫的傳記,屬于自傳的部分就更少了,就這么少的內容還不是居里主動去寫的,是在一個記者(麥隆內夫人)的強烈要求下寫的。所有盡管是《居里夫人自傳》卻包含了她的自傳和她為她的丈夫寫的傳記兩個部分。
書中涉及到了很多關于鐳的發現的部分,講述了發現鐳所付出的艱辛(還記得在提純礦石時的艱苦描述,還有身體受到輻射還在堅持著實驗)和快樂以及缺乏資金的窘迫,鐳的發現,會帶了巨大的商業價值,而居里夫婦卻把它獻給了全人類,以至于自己都沒有足夠的資金去建立一個更好的實驗室,還有去靠捐款。居里夫人因放射性元素的研究曾兩度獲得諾貝爾獎,而且對科學的癡迷,與堅韌不拔,注定了她的偉大成就。對實驗研究的陳述,不知不覺中在激勵讀者的意志。
居里夫婦的人格是非常偉大的,邀其寫自傳的麥隆內夫人這樣評價:在我們這個世界上,每隔一定的時期就會有一名男性或女性公民降生到人間,并為人類社會做出巨大的貢獻。瑪麗·居里就是這些人中的一個。她發現了鐳,這不僅推進了科學的發展,還減輕了人類遭受疾病和增加了人類的財富。她的意志和極度熱情的工作精神,對男性是一個挑戰。
愛因斯坦這樣評價:第一流人物對于時代和歷史進程的意義,在道德方面,也許比單純的才智成就還要大……我對她人格的偉大越來越感到欽佩。她的堅強、她的意志純潔、她的嚴于律己、她的客觀、她的公正不阿,所有這一切都難得地集中在她一個人身上……大家最快樂的事情往往是童年時代,而且越是快樂的事情,越喜歡去回憶,越會有更多的筆觸去詳細描述,居里夫人對自己的童年描述非常多,字里行間流露出的快樂在感染著你,那花、那草、那美景會在讀者的腦海中清晰的勾勒出來。
然而對于越是痛苦的事情,越會不想觸及,這些不想觸及的部分可能就是最大的傷痛,書中在自傳時對丈夫的去世沒有描述原因只是說是一場災難,接著就是對帶來的痛苦的描述,以至于我只知道她的丈夫不是正常的離開了這個世界,翻到書的最后去查居里夫人生平大事年表才知道皮埃爾因車禍去世。最后還要提及的是這本書翻譯得非常好,尤其是對居里夫人的童年,以及居里夫婦郊游時,對景色的翻譯非常優美,看得出譯者的文學功底非常深厚。
勵志書兩本讀后感選錄6
聽聽名字就知道是一本關于勵志的書,書封面是黑色,用四個大字寫著“我的奮斗”。對這本書的興趣是源于孫老師的推薦。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羅老師很有自己的獨特個性,在中國這樣不健康的、浮躁的社會中,像羅老師這樣能保持自己個性的人,實在不多。
首先覺得他很有勇氣。印象最深的是,初二時,老師讓用事實,真情實感的寫一篇關于校園的作文,其他同學都是說“五星紅旗飄揚在學校上空”,就他寫“五星紅旗耷拉在校園上空”,老師憤怒讓改,他改成“說來也怪,盡管沒有風,五星紅旗仍然飄蕩在校園上空。”哈哈~羅老師在老師面前的表現,反應出他從小就對教育的某些不滿。說的也不錯,中國的教育讓人感到悲哀的地方很多,教育法里說的公民平等的接受教育,就是一句屁話,從高考最能看出來,都知道,不說了。
羅老師沒讀過大學,羅老師的經歷也算個傳奇,他沒有很清晰的職業規劃,起碼在去新東方前。去新東方也是為了薪水,做自己最討厭的事——做老師,教英語。現在的社會許多領取變數很大,如果做職業規劃不該劃定太長的時間內,還是活在當下好,抓住能抓住的機會。
羅老師說話很隨意,什么都敢說,有些話聽者很別扭,但是這些話我們私下,或者在網上敢說,面對公眾就不敢了。羅老師不一樣,大義凜然地批判不良的社會風氣,在媒體公眾面前都敢說,聽者覺得蠻對的,有時還很過癮,還會大笑。他的牛博網充當了社會輿論的平臺,因為不主動刪除過于敏感的政治言論,多次被封,兩年多沒賺著什么錢,但他依然快樂,因為他喜歡做網站,喜歡牛博。所以有人說,創業要做自己喜歡的事,這樣激情會更持久,這點我同意。喜歡不需要什么理由,就是發自內心的。
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上,也不要說某些東西你不會追求,其實你的心里并不排斥它們。羅老師“叛逆”的童年,“叛逆”的青春,跟他最后的成就以及職業都有很大幫助,這些個人都是學不來的。
這本書讀下來,感覺并不是一本勵志書籍,就是教會了我,讓我知道,要學會獨立思考,不管世俗怎么說,別人怎么說,凡事都要有自己的判斷,多看書籍,敢于懷疑一切過去沒經過自己思考就接受了的想法。
最最好的自己,做最真實的自己,做自己的自己,而不是活在別人的評價里!
勵志書兩本讀后感選錄7
晚清的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中興名臣,經過十幾年的奮斗,終于把風起云涌的太平天國運動撲滅了,達到了“功高震主”的程度,再加上他在德行、文品方面的成就,被譽為“古今完人”。
后世人稱他謀略之學共有十三部,我看到過兩部,一部是講相人之術的《冰鑒》,還有一部就是他的《家書》。
這部《家書》內容十分廣泛,有講做人道理的,有談古今詩文的,有教育弟姊兒女的。讓我看到了治軍苛嚴的曾大帥溫情的一面。
他的《家書》中,還用許多筆墨來寫一些家庭瑣事和田園之事。比如怎樣弄好雞窩,怎樣整理菜園,要遵守星岡公八字等,書中的插圖也都是一些菜園、花園、雞鴨之類的東西。所以有人不禁要問:“志存高遠的曾大帥,就是把這些東西流傳給后人?”
我認為這種說法過于膚淺,其實深刻的為人處世之道,尤其是老莊之道,就蘊含其中。
我們都知道,他的政治地位使他享有無比的榮耀,是清軍入關以來權勢最重的漢臣。一個大臣,擁有的榮耀越多,所面對的危險也就越大。有人說:“明清多小人。”這些“小人”看到比自己風光的人,總會心生嫉妒,出來罵幾句,踩幾腳,甚至于誣告陷害。再加上當時掌政的慈禧太后又是一個疑心病很重的人,對曾國藩也心存疑慮,說不定哪天就把他給宰了。所以說曾國藩在家書中寫一些種菜、養雞之類的事,無非說自己是個求田問舍,無心功名的人,以期保全首領罷了。
這就是《曾國藩家書》給我的啟示。而歷史上又有多少人不明白這個道理呢?像春秋的文種、漢代的韓信、明代的藍玉……無數血淋淋的事實都證明了這一點,飽讀詩書的曾大帥又豈會不知?“人生最佳之時就是花未開全月未滿。”曾大帥如是說。
所以說,真正的偉人不僅懂得激流勇進,更懂得急流勇退。在生活中,“藏”往往比“顯”更重要。
寫到這兒,我又聯想到天京城破之際,曾國藩說的兩句詩:“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十年苦讀,十年征衣,榮譽、誹謗、朋友、信任、懷疑……真的只有“流水高山心自知”了。
【勵志書兩本讀后感選錄】相關文章:
經典語句選錄01-14
《兩本存折》精選讀后感范文03-14
勵志書籍讀后感12-29
最新廣告詞選錄02-26
2017農村嫁女對聯選錄02-26
關于勵志書籍的讀后感09-20
關于勵志書籍的讀后感03-26
職場勵志書籍讀后感12-29
勵志書籍讀后感1500字06-17
勵志書籍《活法》讀后感范文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