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基督山伯爵有感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基督山伯爵有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基督山伯爵有感1
“有一顆愿意等待的心,說明你對未來抱有希望;有一顆充滿希望的心,那么等待又算什么?——題記
《基督山伯爵》便是對這句話最好的詮釋,而這部著作是這樣展開的:“法老號”大富唐泰斯在受船主委托,送信于拿破侖黨人時,遭到兩個卑鄙小人和法官陷害,被打入死牢。他在獄中努力學習知識,這讓我不禁佩服起他的毅力。或許正因如此,讓他的獄友法利亞神甫把自己最大的秘密‘將基督山島上有一批寶藏’的事告訴了他。唐太斯在越獄成功后找到寶藏,成為巨富,從此又化名為基督山伯爵。但他并無松懈,而是等待,在經過一番精心策劃,報答了對他有恩之人又懲罰了惡人,在這之后并不貪圖享樂。而是寶藏的秘密告訴了曾經有恩于他的馬克里西米利安。我想死去的神甫定會更加肯定自己的決定的。
伯爵先生曾說“:在這世界上既無所謂幸福也無所謂不幸,只有一種狀況和另一種狀況的比較,如此而已。只有體驗過極度不幸之人,才能品嘗到極度幸福,直至天主垂允為人類揭示未來圖景的那一天來到之前,人類的所有智慧都包含在這五個字當中“等待與希望!”
也許有人會問,為什么會是這五個字呢?其實我也不清楚,但是我想這應該像種樹一樣吧!
當你將一顆種子拋在土里,代表了生命與責任。而你要做的便只有好好照顧它發芽,這便是希望存在的意義了。只有付出才會有收獲!當然,伯爵先生所經歷的不幸是一無人能及的,在四面環海,不見天日的死牢中被整整關押了十九年。在獄中,他并沒有因此絕望他做的只是靜靜等待,等待一個好的時機。當他看到希望便努力去沖,沒想到他成功了,并為自己的不幸報了仇。
在人生中不也有許多類似的事嗎?早已明白這或許是沒有結果的等待但卻依然微笑,因為心里有一個聲音在說:“一直等待下去吧.....總有一天,會等到希望降臨。
人的一生,總是不能繞過那些讓人無法預期的等待,因為這是希望,這是人生最大的痛苦,也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等待不算什么,希望是等待存在的價值,擁有一顆愿意等待的心,那么希望不會再遠.....
讀基督山伯爵有感2
問世以來已有一個半世紀之久的《基督山伯爵》是世界最受歡迎的小說之一,主要講述的是十九世紀一位名叫愛德蒙?鄧蒂絲大副受到陷害后鋃鐺入獄的悲慘遭遇以及后來成功越獄、化身基督山伯爵成功復仇的故事。
看完這本書,我的心情并不輕松,盡管結局是美好的——壞人都得了應有的報應,主人公也將和自己深愛的伴侶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而我卻感不到欣喜,只有些心酸、恍然和不符合年紀的感嘆。
無疑,從被誣陷進監獄開始,他的人生便毀了。他明明擁有大好的前途和深愛著的美麗的未婚妻,卻在一夕之間被最信任的朋友親手摧毀,自此,掉入絕望的深淵。在監獄中他飽嘗磨難,過著非人的生活,若沒有法利亞長老傳授他知識,并在臨終前把基督山島上埋著寶藏的秘密告訴了他,他能復仇么?他的監獄人生還要持續多久?主人公自己說“最恐怖的不幸,最可怕的痛苦,被那些愛的人遺棄,受那些不認識的人迫害,這一切構成了我青年時代的苦難”,無辜的他何其痛苦!或許他的復仇很成功也很大快人心,可對被苦難折磨、被仇恨折磨了十幾年的他來說,傷害一旦造成,再如何“醫治”也終是于事無補、難以抹去。復仇過后,他卻并不快樂。這不禁讓人感嘆,人生便是如此,建立在憤怒、復仇之上的快樂,永遠不可能是真正的快樂,得償所愿后反而心頭空落落的,尤其對把復仇當作生命支柱的主人公而言,隨著仇恨源頭的消失,他生命的支柱也消失了。我覺得正是遇到了海蒂,才讓他有了活下去的另一生命支柱。他說:“我的本性雖善良、坦率和寬大,但我卻變成了狡猾、奸詐、有仇必報。”這說明他已經認識到自己了,于是善良的他最終寬恕了鄧格拉斯,拯救了凡蘭蒂,拋棄了所有的財產,重新像個平凡人一樣過細水長流的生活。經歷了許多,最終都是要回歸平淡的。經歷了所有,無非是讓自己的心靈得到平靜。我想起不知在哪看到的一句話:“我們最懷念的依然是那個純潔天真的自己。”也許,這也是另一種主人公所說的“等待和希望”。
小說中,最令我感到心酸的是美茜蒂絲。她如天使般美麗動人,期盼著與心愛的愛德蒙結婚,卻無奈被現實捉弄,忍受著思念和痛苦的折磨,終是和他人結婚生子,最終被傷害到無力面對現實。我深深地記得那一幕——她望著海,目送載著她的去非洲當兵的兒子的船,溫柔的聲音卻連聲念著“愛德蒙”。主人公復仇后,她的生活又回到了原點,思念、期待。但也許這次,她的兒子會用他的雙手為他的母親創造幸福的未來。這何嘗不是一種“等待和希望”。
“等待和希望”,這不就是生活么?
讀基督山伯爵有感3
《基督山伯爵》是一部令我十分著迷的小說,它講述了一個叫鄧蒂斯的年輕水手,正直而善良,有著高超的航海本領,因為馬上就要升職為船長,他遭到了同事騰格拉爾的妒忌,因為要和美貌的未婚妻結婚,讓情敵費爾南多對他恨之入骨。兩人利用船長讓鄧蒂斯傳遞的一封信,陷害他為賣國賊,他在舉行婚禮時被捕,審問他的法官維爾福為了保住他自己的前途,將鄧蒂斯送入了監獄,終身監禁,三個人讓他失去了一切,他陰郁地待在監獄中,精神在瀕臨失常的邊緣徘徊。
但幸運的是,他遇到了他的良師益友法利亞神甫,在這期間神甫教他學會了各種知識,使鄧蒂斯充實起來,臨終前還把基督山寶藏的秘密告訴了他。鄧蒂斯假裝成死亡的法利亞成功越獄,找到寶藏后,搖身一變,成了基督山伯爵。
現在,騰格拉爾成了大名鼎鼎的銀行家,費爾南多與他的未婚妻美茜蒂絲結婚了,后來他成為了伯爵,維爾福也飛黃騰達了,看著這一切,他發誓要讓他們受到應得的報應。
他報答了之前幫助過他的船主莫雷爾,便開始報復其他人。他并沒有去額外的陷害他們,而是一點點讓他們當年犯下的錯誤把他們壓垮。最后,他留下了所有的財產,過上了隱居生活。
在看完了主人公報仇的部分時,我敬佩他的智慧;但當我看完了整本書時,我佩服的是他的人格。
他在報仇的最后,選擇了寬恕那些曾經犯過錯誤的人,選擇了放下,他沒有讓更多的人以更多的代價去補償,而是僅僅懲罰了他們,給了他們一次點醒自我的機會。他在金錢與地位的最高峰,沒有留戀與不舍,選擇了放下,他放下了他的金錢與地位,與海黛(一位他曾救助過的公主)一起過著隱居生活。
也許因為維爾福崩潰的一句話點醒了他,他說:“瞧!如今你大仇已報,滿意了嗎?”讓他及時發現他自己已被仇恨沖昏了頭腦,在報仇過程中傷害了無辜的人,但主人公一切一切的放下,還是與他的善良有關。
曾想過拿起容易,放下很難。在現在,又有多少人拿得起放得下呢?這是多么不易呀。
所以我敬佩鄧蒂斯,我也要向他學習那種適可而止,學習那種放得下的精神!
讀基督山伯爵有感4
寒假期間,老師布置一項特殊的作業,便是閱讀《基督山伯爵》或《飄》,并談談對自己所選的書的感受。我毅然決然的選擇了法國作家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選擇這本書的原因很簡單,這本書是19世紀中葉小說排行榜上的“暢銷書”,而大仲馬本人,亦可謂當時法國炙手可熱的“暢銷書作家”。
書中的主人公—青年水手埃德蒙鄧蒂斯,一個正直誠實的年輕人。本來應該是一個前程似錦,19歲就要被提升為船長,并且要與他的愛人美茜蒂絲成婚的人。但是在幸福的表面下正醞釀著一個陰謀。美蒂西斯的表哥弗男也想娶美茜為妻,便與覬覦船長之位的唐各拉一同設計了一個陷阱。使鄧蒂斯莫名其妙的關押在臭名昭著的伊夫堡監獄里14年。此時的鄧蒂斯是一無所有的。從這里便為下文鄧蒂斯的改變留下了線索。
法里亞長老的出現,是鄧蒂斯改變的開始。如果不是結識了法利亞長老,鄧蒂斯不會從囚徒變為自由人,不會從一無所有變為擁有一切,不會變成基督山伯爵。他擁有了資本,此時不復仇更待何時?
改變后的鄧蒂斯是睿智的。中國有句俗話叫做“君子報仇,十年不晚”,而基督山伯爵,則是最具體的用自己的行動闡釋了這句俗語的。在經歷了噩夢般的14年地牢生涯后,他的人生要義就是找尋曾經的親人,報恩以及復仇。對曾經有恩于他的船主一家,他雖不是“赴湯蹈火,在所不惜”,但也是竭盡所能,以各種各樣的方式支持著,卻從不讓他們知道自己是為了報恩而來。如果說他的報恩令人感動,那他的復仇則是如此的淋漓盡致,在我們也有幾度的叫好后不免心驚。他的仇人無一擁好下場,但也牽連了不少無辜的人。所以說,他的復仇成功了,卻也失敗了。復仇成功給他帶來了什么呢?快樂嗎?當然不是。冤冤相報帶給人的,只能是愈加痛苦。因此,在現實以及猛烈的鞭撻中,基督山伯爵清醒了,他找回了寬恕。
對于《基督山伯爵》來說,更多的告訴我們:想直面人生,必須學會寬恕;想勇往直前,必須放棄痛苦這一道理。我們沒有理由不善待自己,畢竟如書中所寫的:“人類的智慧體現在兩個詞語中,那便是‘等待’和‘希望’”。
讀基督山伯爵有感5
《基督山伯爵》主人公鄧蒂斯,是一個富有傳奇經歷,忍辱負重,敢愛敢恨,愛憎分明的人,他那種永不言棄,做事果敢的精神值得我敬佩。
《基督山伯爵》是法國著名作家大仲馬代表作之一,主要描寫了水手愛德蒙.鄧蒂斯在他即將結婚、升任船長時,受到同事,鄰居,情敵的三重誣陷和陷害,被秘密關進伊夫堡監獄,在長達14年的牢獄生活中,鄧蒂斯并沒有放棄生的希望,堅持學習,獄友法利亞神甫傳授了他各種知識,并在臨終前把埋葬在基督山的一處巨大的寶藏指點給他。鄧蒂斯成功越獄后找到寶藏并化名基督山伯爵。他發現當初陷害他的人一個個飛黃騰達,而自己的父親卻被餓死,未婚妻也被仇人奪走了。鄧蒂斯決心懲惡揚善,對有恩于他的人涌泉相報,對那些迫害他的人進行復仇。他憑借獲得的巨額財產,淵博的知識和無盡的智慧,于不動聲色中使陷害他的仇人破產的破產,瘋的瘋,自殺的自殺,都得到了應有的報應。
讀完這部小說,我被鄧蒂斯那面對挫折永不言棄的精神和超強的毅力所折服。他遭遇了無人能比的不幸,卻沒有絕望,而更為難能可貴的是他在掌握巨額財富進入上流社會后,不但面對金錢、美色毫不貪婪,而且還擁有一顆高貴善良的心,他沒有被仇恨沖昏頭腦,在仇人得到應有的報應后,他將意外獲得的巨額財產捐給了需要幫助的窮人。
聯想到我自己學習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真是羞愧難當,在學習上往往碰到難題不愛開動動腦筋鉆研,生活上遇到困難就打退堂鼓。鄧蒂斯的故事教會我以后不論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困難面對挫折時不能輕言放棄。
小說也處處流露了當時社會的拜金主義,披露了社會的腐敗,內容十分精彩,情節引人入勝,建議大家都去讀一讀這本書。
讀基督山伯爵有感6
有一顆愿意等待的心,說明你對未來抱有希望;有一顆充滿希望的心,那么等待,又算什么?題記
在雜亂的閣樓中,我偶然發現兩本布滿灰塵的磚頭《基督山伯爵》。翻開扉頁,大仲馬的名字映入眼簾。一向鐘情外國文學的我毫不猶豫地把它像寶貝似的捧回房間。
故事大致講一名叫愛德蒙。唐泰斯的水手因受人陷害,被冤枉,囚禁在地下監獄十九年。一名神甫與他成為朋友。神甫臨死前,告訴他在一座名叫基督山的'島嶼上有很多寶藏。經過九死一生,愛德蒙越獄來到基督山島探得寶物,成了億萬富翁。但他并沒有忘記曾經傷害過他的卑鄙小人們唐格拉,費爾南和檢察官維爾福,決定化名基督山去復仇。
看完這本書,我為愛德蒙悲慘的遭遇而憤懣,為他不可計數的財富而咋舌。但,令我最欽佩的是他超人的毅力。在生不如死的監獄生活中,每一分每一秒他都樂觀地勇敢面對。越獄后,愛德蒙不忘他無辜受難的十九年,千里迢迢地趕到繁華的巴黎復仇。正如大仲馬說過:我愛愛我的人,我恨恨我的人。這句話就是對基督山最好的概括。他愛人,愛馬克西姆尼如親生兒子,愛埃黛如女兒;他恨人,恨唐格拉如眼中釘,恨維爾福想把他一口吞下去。他敢恨,更敢愛。
中國有句俗語: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報仇是需要養精蓄銳的,并不是憑著一時的心緒就可輕舉妄動。而基督山,是以自己的行動來闡釋這句話。在噩夢般的十九年后,他對曾經有恩于他的船主一家,竭其所能,默默報恩。報起仇來則是兇殘無比,毫不手軟。
但在他的復仇記中,有許多無辜的人被牽連,造成新的悲劇。費爾南自殺了,阿爾貝和梅塞苔絲成了可憐的流浪者,維爾福家中陸續失去了三個與此事毫無關系的人;唐格拉小姐離家出走基督山彷徨了,猶豫了,他不知是否該繼續。夠了,夠了,已經夠了,一個死了,一個瘋了,我是不是做的太過分了呢?他,不再那么堅決地復仇,在給唐格拉一個嚴厲的教訓后,放了他一條性命。愛德蒙畢竟不是天生的儈子手,他也是善良的化身。
最終,他的仇人:
死了,一了百了,死不瞑目;
瘋了,痛苦欲絕,神智解脫;
活著,生不如死,永遠悲痛。
他的復仇,成功了,也失敗了。當復仇的劍轉為寬恕的犁,一個人才懂得幸福。因為不拋棄復仇的人,最終頁寬恕不了自己!
復仇使我們不幸,寬恕使我們落淚。直面人生,要學會寬恕,勇往直前,要放棄痛苦。正如基督山所說:人類的全部只能用兩個詞形容:等待和希望!
讀基督山伯爵有感7
時間如同白駒過隙,荏苒而過。此時,我已經將書看完了。床頭的兩本書靜靜的躺著,封面簡約而大方,書脊邊上是黑色底紋金色花束的圖案。輕輕地打開書,只見書的勒口上寫著簡介,從中我了解了作者的生平。
“他就像夏天的雷陣雨那樣爽快,是個討人喜歡的人。他是濃云,是雷鳴,是閃電,但他從未傷害過任何人。所有的人都知道他像大旱中的甘霖那般溫和,為人寬厚”。這便是雨果對大仲馬先生的評價。
大仲馬一生有許多著作,這是其中之一。書中主人公——愛德蒙?鄧蒂斯,年輕有為,卻遭人嫉妒而被害入獄。最后他逃了出去,成了億萬富翁,開始了他的復仇之路……
鄧蒂斯在復仇時,有多重身份。而我卻震撼與大仲馬筆下的鄧蒂斯的內心的堅韌。他就是完全符合丁玲的那句“人只要有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艱苦都能忍受,什么環境都能適應”中的人物形象。
他意志的噴發,如同一把經過重重冶煉后的利劍,而所有的成功者,包括鄧蒂斯,都是經過九死一生的冶煉,才如此的光彩奪目。他們如同化蛹成蝶的美麗生物,在最后破繭時綻放,如同煙花一般,在最高處,才閃耀屬于自己的冷艷和漂亮的光芒,他們如同鄭板橋筆下的竹,“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一般。
等待、希望、人生的曙光,這是人類智慧的結晶。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讀基督山伯爵有感8
“有一顆愿意等待的心,說明你對未來充滿希望,有一顆充滿希望的心,那么等待,又算的了什么。”這是我很喜歡的一句話,選自《基督山伯爵》這部作品。
趁著假期的閑暇時間,讀一本有意義也有意思的小說,再好不過了。大仲馬在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作之一——《基督山伯爵》是一部很有影響力的作品,被后世傳頌。《肖申克的救贖》就是根據此小說改編成的電影,堪稱經典。小說講述了19世紀法國皇帝拿破侖時期,法老號大副唐泰斯受船長委托,為拿破侖黨人送了一封信,遭到兩個卑鄙小人和法官的陷害,被打入監獄。獄友法利亞神甫教給他各種知識,并在臨終前把埋于基督山島上的一批寶藏的秘密告訴了他。唐泰斯越獄后找到了寶藏,成為巨富,從此化名基督山伯爵,后來,他經過精密策劃,最終報答了恩人,也懲罰了仇人。我本以為情節會枯燥無味,但并不是,《基督山伯爵》,又名《基督山復仇記》,我認為一部作品最大的吸引力,就在于讀者閱讀完后,能重新審視現在的生活,這正是此部作品的魅力所在。
唐泰斯在監獄中度過了14年的時光,漫長的時間,常人難以想象的煎熬,讓他由一開始堅信自己的清白,到最終想要自殺的念頭。時間,是會磨滅人的意志的,而情節的轉折點,或者說是,拯救了唐泰斯的人,就是他的獄友——法利亞神甫。他教給唐泰斯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讓他復仇的信念和勇氣。他走出這座墳墓,讓仇人得到了懲罰,也拯救了自己。他最終并沒有拿到寶藏,而是把寶藏的秘密告訴了船長之子,而自己,遠離了這個地方。
我們可能會疑惑,14年的苦難過后,他為何不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好些,他本可以擁有一切。而他沒有,這也是我最欽佩他的一點,唐泰斯,用我們現代人的角度看,就是現實,他愛著愛他的人,恨著恨他的人,“別人如何對待我,我就如何對待他”。這話并非是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而是告訴我們,被人欺凌時,我們要勇敢面對。
在這個世界上無所謂幸福也無所謂不幸,只有一種狀況和另一種狀況的比較,如此而已。只有體驗過極度不幸的人,才能品嘗到極度的幸福。確實是這樣的,就拿我們來說,我們與那些窮得吃不上飯的人相比,我們是幸福的,但是,如果和那些生活富足,無憂無慮,或者是能夠接受更高等教育的人相比,我們當然欠缺。心態是很重要的,你把現狀想得那么糟,那么它就有多糟,甚至把你拖進萬丈深淵。當然,我們的一生也很難會像基督山伯爵那樣曲折離奇,也很難做到像他那樣勇敢堅韌,但是,日子一天天地過,困難一天天地來臨,我們要有一顆樂觀的心,去面對這一切的一切,這樣,我們也是勝利者。
人的一生不過是經歷漫長的等待,對未來的路,我們一步步走,在布滿荊棘的路上,要學會忍耐和勇敢。
讀基督山伯爵有感9
滿懷罪惡的靈魂,跌跌撞撞地回歸了天主的懷抱,慈悲善良的上帝,終究還是給予了善良的人以公道……
《基督山伯爵》是法國著名作家大仲馬的代表作之一,作品中作者以極獨特的角度刻畫了其主角唐太斯:大仲馬在刻畫唐太斯時,極少將鏡頭對準他,更多的是將鏡頭對準即將與之發生故事的那個人身上。作者以上帝的視眼,將那人的遭遇、行為、想法一一展現于讀者眼前,使讀者只能由那人的種種行為去一點一點地揣摩,從而令那伯爵的真面目顯現于人前。
基督山伯爵在書中并未被描述得很真實,他所經歷的遠超乎常人,使人聽起來感覺他根本不像是一個現實中的人,倒更像是亞瑟王那般只存在于傳說中的人物。然而,他卻一次次地出現于眾人面前,他用他那彬彬有禮的舉止,和藹可親的態度,塑造出了一個最完美、最親切的紳士形象,他的這一切仿佛都是無瑕的。但是,他白璧無瑕的光環下所遮掩起來的復仇刻印,又讓他重新化為了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一個真實存在的人。
或許,“善良的上帝是只給惡人以善報的”。當唐太斯歷經千辛,終于變得滿腹學問且家財萬貫,真正得以“重回人間”的時候,卻發現那些給他以痛苦的人大多已是大富大貴,權柄通天了;而對他有恩或有心悔改的人,卻都遭逢厄運,掙扎求生,即便在獲得他的幫助后,也不過是成了“日子好過些的普通人”罷了。那些“壞人”最后雖遭報復,但那已是二十幾年后的事了,而在這十幾年里他們所享受的,所擁有的,卻是那些“普通人”一生所不可求的。
或許,“人類的一切智慧是包含在這四個字里面的:‘等待’和‘希望’”。我們未曾得知,那位水手在成為伯爵后的十幾年里具體經歷了什么,但我們卻知道,他并沒有在獲得大量財富之后急于宣泄自己多年的冤屈,而是隱忍了下來。他韜光養晦地過日子,慢慢地積蓄自己的力量,他一直“等待”著,而漫長的隱忍時光也讓他在最后完成了他的“希望”——一場宣泄式的復仇。
他的復仇成功了,但也失敗了,他達到了他最初的目的,卻再也說不出一句“上帝與我同在”。或許,這就是人類所謂的本性吧,人性本善?人性本惡?“善”“惡”也不過是人類為了標榜自己而定義的罷了。
讀基督山伯爵有感10
《基督山伯爵》是法國作家大仲馬的著作之一,它為我們講述出一個深刻的道理:人生難免會經歷苦難,在這些挫折間,我們會變得更加堅強,只要對生活充滿希望,那么就沒有我們戰勝不了的困難。
小說的大概內容是這樣的:一位優秀的青年水手艾德蒙·唐泰斯,航海回歸后,被提拔為船長,正打算結婚,在婚禮現場遭人暗算,被關進伊夫堡監獄。正當他要絕望時,遇到了智慧的法利亞長老,最終逃出了監獄的地牢,開始了一系列的復仇計劃。
這本書最吸引人的地方莫過于大仲馬的想象力,在那地獄一般的伊夫堡監獄更能體現出艾德蒙·唐泰斯的堅強,那基督山的神秘行蹤也能體現出作者超乎常人的想象力。在監獄內15年沒有見過太陽,沒有呼吸過新鮮空氣,與親人失去聯系,那都是常人無法承受的痛苦,但是艾德蒙·唐泰斯從來沒有放棄過希望,生活中的痛苦并沒有改變他正直善良的優秀品質,只是讓他更加仇恨自己的敵人。
善良的基督山伯爵,美麗的梅賽德斯,卑鄙的唐格拉,陰險的費爾南,機智的法利亞長老,書中出現了各種活靈活現的人物。其中最能震撼我的還是堅韌不拔的基督山伯爵,他頑強的毅力使他挖通了地道,最終逃出了監獄。
他雖然性格善良,但是對待敵人卻毫不手軟。費爾南曾經奪取他的妻子,最后身敗名裂,家庭破碎,不敢接受現實而自殺。唐格拉最后被羞辱一番不知去向。維爾福因為想保全自己出賣了伯爵,最后破產被逼瘋。他們得到這樣的下場是因為他們沒有一顆善良的心。他們嫉妒伯爵的成功,為了保證自己的生命而出賣好友,最終遭到了報應。
生活中的我們也一樣,我們如果能像基督山伯爵一樣堅持不懈,所有的困難就能迎刃而解,做事需要的就是要讓自己具備持之以恒的精神。
《基督山伯爵》這本書中有許多的道理,讓我感觸很多,最能給我帶來深刻啟示的就是結尾的一句話:人活著不能沒有希望,生活的斗爭不能沒有智慧。
讀基督山伯爵有感11
這本小說講的的是一個遭人陷害的年輕人,也就是故事的主人公--唐泰斯復仇的故事。十九歲的愛德蒙?唐泰斯年輕有為。有親情的精心呵護,有愛情的溫柔陪伴,有事業的前程似錦。不幸的是因此遭小人妒忌,在自己和心愛的人的訂婚典禮上被陷害入獄。當被逮捕時,他渴望自由。當失去自由,他渴望上訴。當求助無門,他渴望有一群甚至是強盜或是殺人犯的牢房同伴。當被徹底地關進一間只有黑暗和水滴聲的地牢,他只能自己跟自己說話,僅存的希望就是聽到自己的聲音。
在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前,伴隨這個可憐人兒的只有地牢里的黑暗及還有精神和肉體對他的雙重折磨。但在他的可知范圍之外,還有更為殘酷的事實在肆無忌憚地上演著,老父親因為受不住兒子入獄的打擊而憂郁而死,愛人也在漫長無果的等待中與仇人牽手走進婚姻的殿堂,讀后感《《基督山伯爵》讀書筆記1000字》
在唐泰斯成功越獄后,十四年的光陰已使一切物是人非,甚至已經沒人認出或記得他這一號人物。在他"重生"之際,他把自己塑造成一個近似神靈的人物--基督山伯爵,從此展開了他的報恩和復仇計劃。
昔日的恩人船主莫雷爾,因為瀕臨破產而絕望到即將自殺的時候,伯爵及時地解救了他,此后又始終照顧他的兒女,直至最后把基督山島的寶窟送給他們。而對曾經陷害和背叛他的唐格拉爾、費爾南和維爾福三個分別代表法國七月波旁王朝金融界、政界和司法界顯要人物的仇人,基督山伯爵個個擊破。最后,這三個人破產的破產、自殺的自殺、發瘋的發瘋,都得到了應有的報應。
在小說中,作者塑造的基督山伯爵這個人物幾乎是完美。敢愛敢恨,即使遭遇了無盡的不幸,即使承受了無邊的痛苦之后,在自己的復仇過程中,他始終有一顆柔軟的心,被仇恨沖昏了頭腦。當他幫助莫雷爾一家擺脫困境的時候,當他從一個該詛咒的家族中救出他的一個女兒的時候,當他答應曾經的愛人不殺仇人之子的時候,他的良知依舊,他的人格亦未扭曲。同時,在達成一生最大的心愿后,他悄然地放棄了原有的財富,只身遠走他鄉。他在財富、美色面前的不貪婪,依然讓人念念不忘。
但是在這部小說中,還是有一些不及之處,在基督山伯爵越獄之后,他迅速地找到了寶藏,毫無阻礙地擁有了巨大財富,并且開始在上流社會呼風喚雨,讓所有人都覺得他無所不能,整個社會都把他當成神圣不可侵犯的偶像。復仇之路也是出奇的坦順,所有的罪人都毫無疑問地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其實這很大原因是因為作者--大仲馬,他時時吐露出金錢可愛、金錢萬能的觀點,也反映了他本人的"拜金主義"思想觀念。大仲馬曾經直言不諱地說過:"在文學上我不承認什么體系,也不屑于什么學派,更不樹什么旗幟;娛樂和趣味,這就是惟一的原則。"大仲馬之所以在法國文學史上不能得到更高的地位,我想這恐怕也是原因之一吧。
讀基督山伯爵有感12
讀完了這本厚厚的法國名著《基督山伯爵》后,我驚訝地發現我的很多思想和認識都因此有了變化,我獲得了更多的知識,開闊了視野,甚至,我對于生活,比從前熱愛多了。這就是《基督山伯爵》給我帶來的豐厚的禮物。
這本世界名著是法國19世紀積極浪漫主義作家大仲馬寫的。 這是發生在1815年初春拿破倫復辟前夕發生的故事。是因為拿破侖和路易十八的政治復辟,引起了這樣一個將政治罪名強加于一個無辜的人身上,他遭人蓄意陷害,被錯誤地關押,但他以精心策劃的計謀對那些曾出賣過他的人進行了報復。
我想對主人公唐太斯發表一下我個人的見解。他是一個成功的復仇者,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天才,自從他越獄回到了他原來一起生活過的人群里后,他已脫胎換骨的成了一個計謀超人的魔術師,又仿佛是那個動蕩的時代的一個奇人,他的舊相識之所以一直沒認出他,我想是因為他參與的“行業”很多,很有錢,而又十分會為人,給人神秘感,又常常化險為夷,很有內涵,就仿佛一個偶像一樣讓人想要崇拜和尊敬。他執掌著別人的命運,不費一槍一劍就完成了他的復仇計劃:騰格拉爾被盜賊萬帕抓去了,維爾福瘋了,弗爾南多因為美塞苔斯和兒子的離去,就自殺了,而美塞苔斯則一個人痛苦地過起了隱居生活。
可我又覺得,他雖然成功,卻是一個悲劇人物。他和美塞苔斯的婚姻在一嘲天災人禍”中化為了泡影,直到書的結尾也沒能在一起;正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他復仇了,可是也因此害死了人,而他即使很有錢,到三十多歲依然沒有結婚,一生都過著漂泊的生活,最終離開了法國這個復仇成功后依然想念他的,悲傷的大舞臺。
我在想,人是不是一定要有仇要報,大仇不報,心難平嗎?可是真的把正義的復仇進行到底,究竟是應該快刀斬亂麻,還是應該像唐太斯一樣,用精神去挫傷別人,將社會的美和丑都看透?而這樣很會復仇的人,又會不會給人一種胸中充滿仇恨的感覺呢?看那些優美的文字,微笑的交情,是不是也同樣暗含著不幸,欺瞞和殺機?原來伯爵在和仇人們禮貌地交談時,字里行間也充斥著虛偽和欺騙。可見人們在交友時,會不會要多長一個心眼,提防基督山這樣,城府很深,溫情又神秘,“十四年”之后再來尋仇的晃動在身邊的,“化過妝”的敵人?在這部作品中,人心的險惡和智慧,可見一斑。
正如古人云:“勿以惡小而為之”。誰知道自己造的惡,是不是會得到上天遲來的懲罰呢?就象故事里家破人亡的三個自私的男爵一樣,誰也不會想到,生命中的哪一個階段,上帝會派使者來復仇呢。所以,故事告訴我們,人應常常感恩和多做善事幫助別人,也會獲得上帝的感恩和傾睞。還有一句俗語說的好:“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候一到,全部報銷。”
故事的結局,基督山伯爵說了這樣一段話:“世界上既無所謂快樂或也無所謂痛苦;只有一種狀況與另一種狀況的比較,如此而已。只有體驗過不幸的人才能體會最大的快樂。
所以,親愛的同學們,享受生命的快樂吧!永遠不要忘記,直至上帝揭露人的未來圖景的那一天以前,人類的一切智慧就包含在這四個字里面:‘等待’和‘希望’。也許,用等待和希望的心在人生這條海船上乘風揚帆,真的會看到許多的流光異彩,領略到不尋常的風景。
讀基督山伯爵有感13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基督山伯爵》告訴我的。
書中的主人公鄧蒂斯,也就是“基督山伯爵”。先遭別人誣告,又被打入秘密地牢,越獄之后,他用那一大筆財富報答了恩人,制裁了仇人。在這之間近二十年的時間,但是鄧蒂斯卻沒有忘記自己的恩人和仇人,并最終用相應的辦法結了心愿。
鄧蒂斯在被打入地牢后,并沒有認為自己沒救了,而且在任何時候都想方設法的逃出去,去報仇。他結識了神父法利亞,一起商量越獄逃跑計劃。可 14 年后,神父法利亞卻突然發病身亡,這對鄧蒂斯無疑是一次沉痛的打擊。但是,他卻得到了好處,他與死去的法利亞同躺在一個袋子里,被抬出了地牢。臨終前,法利亞向他吐說了基督山無人島埋著一筆巨大的財富。最終,他以巨資報答了恩人,制裁了仇人。
讀基督山伯爵有感14
《基督山伯爵》主要講述的是19世紀一位名叫埃德蒙·唐代斯的大副被同船的騰格拉爾和情敵費爾南陷害,在與心愛的梅塞苔斯訂婚典禮上被抓去審判,由于假公濟私的維爾福負責這件案子。
最終唐太斯被關到了四面環海的伊夫堡陰森的地牢中,在牢中他遇到了法利亞神父,一位同樣被命運捉弄的人。
法利亞神父像慈父一樣將畢生所學傳授給他,并告訴他基督山島寶藏秘密。
當唐太斯成功越獄找到寶藏后,先改名為水手辛巴達,向恩人報恩。
再化身為基督山伯爵開始了他的復仇計劃。
對騰格拉爾、費爾南和維爾福三個分別代表著金融界、政界和司法界顯要人物的仇人,基督山伯爵個個擊破。
最后,這三個人破產的破產、自殺的自殺、發瘋的發瘋,都得到了應有的報應。
看完這本書我感悟了很多,終于明白老師的用心良苦。
多看書能增長見識、啟迪智慧,提高個人素養,改正現階段自身性格缺點。
全書最能予以人的啟示,那就是希望與內涵!我們要成功,就必須要有希望,同時還要有通往成功之門的橋梁——知識與修養,也就是我所說的內涵!
在牢中,如果唐太斯不是希望走出牢籠,就不會挖地道;如果不是希望重獲友情,就不會與神父相識并相知;如果不是希望逃生,就不會鉆進裹尸袋被扔進大海;如果不是希望報仇,就不會在黑牢中苦撐14年……當他走出了監獄,他并不急于復仇,而是深謀遠慮,一切從長計議。
讀基督山伯爵有感15
最近,我讀了《基督山伯爵》這本書。這本書的作家大仲馬,被人稱為“天才的小說家”。
沒錯,當我看完這本書后,不禁感嘆:不愧是‘天才的小說家’!里面的文章真是字字珠璣啊!
這本書是圍繞著復仇與報恩展開的。因為代理船長唐泰斯曾送給拿破侖一封信,并幫拿侖轉交了一封信,嫉妒他才能的唐格拉爾和他的情敵弗爾南抓住了這個把柄,誣告了他。審問他的檢察官維爾福,得知收信人是自己的父親,便將唐泰斯打入死牢。
唐泰斯在牢中14年,并從一名老神甫口中得知在基督山上有一筆巨大的財富,于是趁老神甫生病死亡,鉆進了麻袋,逃出了死牢,得到了那筆財富,并化名為基督山伯爵。
最后,唐泰斯經過精心策劃,使他的仇人得到了應有的報應,并且回報了他的恩人。
我認為這本書向我們說明了一些道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有時我們做了一些不好的事情,雖然當時沒有什么,可后來被發現了,受傷的是自己;而相反,你做了好事,付出了,將會得到更多的回報。我們要謹記: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其次,我們要向基督山伯爵那樣,要有一顆感恩的心,去回報那些幫助過我們的人。在最后,基督山伯爵并沒有殺死唐格拉爾,卻給了他一條生路,留了5萬法郎給他生活,在報復仇人時也沒有將家屬刻意卷入其中,這體現出了他是一個愛憎分明的人,具有一顆寬容的心,也值得我們學習。
《基督山伯爵》情節曲折、驚險刺激、引人入勝、耐人尋味,是一本非常值得一看的書,大家有時間一定要看一看噢!
【讀基督山伯爵有感】相關文章:
讀《基督山伯爵》有感01-31
讀《基督山伯爵》有感08-15
【熱門】讀《基督山伯爵》有感10-20
【精】讀《基督山伯爵》有感04-14
讀《基督山伯爵》有感【熱】04-14
讀《基督山伯爵》有感15篇02-02
讀《基督山伯爵》有感(精選21篇)07-05
讀《基督山伯爵》有感(精選25篇)07-26
讀《基督山伯爵》有感精選15篇10-20